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770章 南詔事
  中書省內,一群文吏這才退出去都站在屋簷下,此刻中書省內傳來低沉的話語聲,是許敬宗和房相在交談。

  聲音傳到外面顯得很朦朧,還有隆隆雷聲炸響,中書省內忽明忽暗。

  中書省外疾風驟雨,厚重的雨水如老天在倒水,雨水在轟鳴。

  此刻中書省的屋簷下,眾人分成了兩批,一批人是以李義府為首的禮部官吏。

  另一邊是唐善識與張行成為首的中書省文吏。

  倆方現在還在氣頭上,唐善識的烏眼青還在隱隱作痛,見對方輕佻一笑,便怒喝道:“李義府,你一介文散休要張狂!”

  聞言,李義府上前一步譏諷道:“你們事事對付禮部,我等忍了很久了!不要欺人太甚。”

  “是你們禮部咄咄逼人!”

  “你放屁!”李義府登時又上前一步,又是一拳打在了對方的臉上。

  “你們這些烏合之眾!”唐善識怒喝道,吃痛地捂著另一隻眼,帶著一些哭腔。

  “你說誰烏合之眾!”

  這句話直接落在了禮部眾多文吏的痛處,本來禮部的人就多是科舉中落選後,被禮部收留。

  這話是犯了眾人的逆鱗。

  本就出身低微的李義府怒從心頭起,大聲道:“兄弟們!給我打!”

  “啊!”

  兩方人手又一次打了起來,這處屋簷已經不足以滿足當下的戰場,眾人打到了雨中。

  一群文官在大雨中扭打在一起,雙方人手靠著官服來分辨是不是自己人。

  李義府拳打腳踢,在雨中展現著自己進入朝堂的風姿。

  等陛下回到了長安城,這場雷雨也停歇了。

  李世民喝著茶水坐在爐子邊驅寒,又聽著一旁太監的稟報,皺眉道:“禮部又和中書省打起來了?”

  王公公回道:“雨停之後,他們這才作罷,已經讓太醫署的人去看傷了。”

  “唉……”李世民犯愁地歎息一聲,囑咐道:“參與此次鬥毆的人全部罰思過,如有再犯朕定當嚴懲。”

  “喏。”

  王公公腳步匆匆離開甘露殿去傳話。

  不多時,殿外的侍衛來報,“陛下,房相與許尚書來了。”

  李世民頷首道:“請進來。”

  將南詔的事情與陛下說了,第二天朝議上就召見了南詔使者。

  朝中還是同意派兵馳援南詔的,不過天可汗的意思是先往劍南道增兵,派出官吏去查問南詔情形。

  南詔使者獨羅經歷了半天的朝議此刻很疲憊,他坐在驛館中不斷往嘴裡灌著茶水。

  同樣久居驛館的還有松讚乾布,坐到了他的桌邊,笑道:“你不用太過憂慮。”

  獨羅還穿著南詔人衣服,他神色難掩焦急之色,又道:“天可汗沒有說要出兵南詔,但天可汗卻願意馳援更遠的波斯。”

  言語帶著一些怒氣,松讚乾布安撫著他又道:“聽朝中的人送來消息了,天可汗已經派人往劍南道增兵,若情況屬實,也會馳援的。”

  說罷,松讚乾布給他倒上一碗酒水。

  大家都是住在長安城的使者,獨羅很佩服這個吐蕃的讚普,就算是在長安城為質,為了吐蕃的安寧,決然來了長安。

  他低聲道:“讚普是個很厲害的人。”

  松讚乾布笑道:“中原有句話叫作生不逢時,如今大唐很強大,而且大唐有太多的能人了。”

  獨羅咽下酒水感慨道:“來往消息一年,天可汗還要等什麽,再等我們的族人都沒了。”

  這是一個無助的人,松讚乾布想將眼前這位無助的弱者當作一件禮物,送給一位很重要的人。

  端著酒碗猶豫了片刻之後,他便道:“使者與我見個人,或許他可以為你解開當下的煩憂。”

  “有人可以幫助南詔?”

  松讚乾布拍了拍他的肩膀站起身,示意他跟隨。

  渭水河邊,張陽正帶著女兒數著渭水河邊剛種下的樹苗。

  聽著她數數,張陽糾正道:“你剛剛數到了一百,怎麽又回到了八十?”

  “嗯?”

  她將信將疑回頭看去又重新數著。

  “縣侯,松讚乾布來了。”

  聞言,張陽朝著村口看去,就見到松讚乾布正帶著一個人站在不遠處。

  張陽帶著女兒與熊大走上前,揣著手問道:“讚普,你怎麽又來了,不怕被炸死嗎?”

  松讚乾布爽朗一笑,又道:“不會的,火炮不長眼,但人都是長眼的。”

  他又介紹道:“這位是南詔使者獨羅。”

  小清清認識松讚乾布,但不喜歡松讚乾布這個人,她眼神帶著一些輕蔑,揣著手盤腿坐在熊背上。

  獨羅當即跪地,面朝著泥濘的土地俯下身大聲道:“還請縣侯救一救南詔。”

  張陽背過身不去看他。

  對方沒有回話,獨羅皺眉看向松讚乾布,這舉動是他要求的,按照他的話語是要當即下跪求援的。

  眼看張陽不搭理這個南詔使者就要離開,松讚乾布三步並兩步,上前又道:“縣侯,這是個很好的機會。”

  “讚普,我不過是個縣侯,如今不過是個太常寺卿,說什麽要拯救南詔,我做不到。”

  “縣侯確實做不到。”松讚乾布又道。

  “那你還帶來人做甚?”

  看張陽面色不悅,松讚乾布連忙道:“縣侯,其實讓他來驪山跪求相助,並不是為了要救南詔。”

  此刻就連南詔使者獨羅都訝異了,他聽到這話不解地看向松讚乾布,偶爾神情帶著惱怒,感覺被蒙騙了。

  “讚普,我很忙的。”

  “縣侯能忙什麽?大雨剛剛過去,秋收還要延後幾天的。”

  張陽瞧了一眼田地裡的麥子,頷首道:“所以我不願意和讚普聊天,太無趣。”

  松讚乾布小聲道:“禮部對南詔早有布置吧。”

  又回頭看了一眼南詔使者,這人長得不高大,因為剛剛俯身磕頭,他的額頭處還有些泥土。

  現在這人的神情很複雜,有惶恐,有焦急,也有惱怒。

  這臉色端是精彩。

  “讚普也想插手南詔的事?”
    也沒等他回話,張陽又道:“我勸讚普不要橫插一手,壞了朝堂的安排,讚普也會被責罰的。”

  “縣侯誤會了,吐蕃不會插手的。”

  說罷,松讚乾布扶起還跪在地上的獨羅,又道:“在長安城的這兩年,時常看典籍,其中對南詔也有了解的。”

  他來回走了兩步,又道:“現在南詔分為四個小部落,獨羅所在的便是巍山一帶的南詔。”

  獨羅不住點頭。

  長安城當然有關於南詔的典籍,那多數都是從前隋留下的,南詔這個稱呼並不能算一個國名,而是一個部族的名字,當然了人家自詡小國來朝賀大唐,也沒人攔著。

  正如松讚乾布所言,在大唐地界的另一頭除了南詔,還有其他幾詔。

  當年記錄距離現在已經有數十年了,張陽也不知道這段時間那邊到底發展成什麽模樣。

  只是知曉在昆池又或者現在該叫洱河?
  在那片大湖的周邊,還有其他小部落林立,分別是越析詔、浪穹詔、施郎詔。

  南詔也不過是其中一支。

  松讚幹部又道:“難道大唐不想要一統南面?”

  張陽笑了,笑得有些開心,到底是他松讚乾布一統了吐蕃諸部,在長安城這麽多年,他一直都在沉澱,在長安城瘋狂補充著各類典籍學識。

  當年他一統了吐蕃部族,也覺得大唐應該借此機會一統那片地域。

  “既然讚普想到了,朝中也會想到。”

  “天可汗已然這般打算了?”

  張陽搖頭道:“天可汗是仁德明君,如此明君怎麽可能去攻打秋毫不犯的那些小部落,這不是我們大唐的作風。”

  松讚乾布又道:“那就讓獨羅帶兵為天可汗一統南詔。”

  獨羅此刻正在哆嗦,他聽著這位縣侯與讚普的話,好像聽見了不得了的事情。

  張陽低聲道:“所以當初天可汗讓讚普來長安城,是一件很明智的事,您這樣的人留在吐蕃,吐蕃人便一直都會是我大唐的心頭大患,我此刻有些慶幸,慶幸當初的決定。”

  昨天下過一場雷陣雨,今天微風習習,吹得人很舒服。

  小清清坐在熊背上睡意濃重,正打著哈欠,現在的天氣真是太舒服了。

  張陽皺眉思索著:“讚普是希望借著現在南詔內亂,大唐幫助南詔平亂,由這位南詔使者帶兵前去平亂,順手將其他幾詔也收復了?”

  松讚乾布笑道:“然也。”

  “你現在越來越像中原人了,讓我很不適應。”張陽直說道。

  “我在中原學得是中原人智慧,學得是中原人的話語,中原的史書。”

  “往後可以讓更多的吐蕃人來學習,讓他們將中原的偉大刻在骨子裡。”張陽說罷重重點頭,心頭好像已經作出了決定。

  獨羅步步後退,“不可以的,不可以攻打其他幾詔,南詔王他……”

  松讚乾布忽然拉住獨羅,眼神多了幾分惱怒,對他道:“獨羅!你已經見過了長安城的繁華,你難道還想回到那貧苦的南詔嗎?”

  “我要回去的。”獨羅不住後退。

  張陽笑看著兩人的爭執。

  小清清終於支撐不住眼皮,在熊背上睡著了。

  松讚乾布咬著牙低聲道:“南詔王算得了什麽,你若帶兵拿下了整個洱河,你就是南詔最大王,你的功績比現在的南詔王更高,你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一統洱河的王。”

  權力與野心灌輸給對方,讓這個獨羅此刻很彷徨,又不知所措。

  松讚乾布與他正說一件大逆不道的事,勸人造反的風險很大。

  尤其是眼前這個獨羅,他是南詔求援的希望。

  當這個希望成為一把刀子,對現在的南詔王來說是一件很絕望的事。

  也不知松讚乾布是怎麽想的,此刻這個讚普還有些為自己的計劃得意。

  終於,獨羅的眼神從彷徨轉變成了堅定,他說出一句話,“下臣也是南詔王廷的後人。”

  這話一出松讚乾布總算放心了,現在又多了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出兵的理由也有了,就差一聲令下。

  張陽淡淡道:“好啊,我會和許敬宗說的。”

  南詔使者獨羅躬身行禮,行了一個大禮來感謝眼前的讚普與縣侯。

  他朗聲道:“若南詔能夠一統洱河,我南詔眾人皆願聽縣侯號令。”

  “我知道了。”

  張陽的語氣很平淡。

  松讚乾布帶著這個使者離開了。

  見女兒還睡著,張陽拍了拍她的背,“該去聽師公講課了。”

  小清清這才又從熊大的背上坐起身,揉著眼道:“爹爹,我夢見長安城炸沒了。”

  張陽歎道:“不要這麽揉眼睛。”

  “嗯。”

  帶著女兒從田地間走過,張陽挑選幾株還在準備進入揚花期的麥子,走向老師家的住處。

  張公瑾這些天的心情很不錯,因為有王珪作伴,讓他的平淡的養病生活多了幾分色彩。

  小清清從熊大的背上下來,她端坐在師公面前。

  張公瑾微笑道:“今天想要聽什麽?”

  “我想知道天可汗是個什麽樣的人。”

  小清清直言不諱的回道。

  聽著老師與小清清講課,張陽仔細看著手中的兩株麥子,麥子進入楊花期的時候,也是培育的好時候。

  張陽打算嘗試一下培育麥種,北方的麥種與關中的麥種又有些不同,通過挑選好的麥株通過互相授粉來進行培育。

  如果能夠等到遙遠北方的麥種,或許能有很好的效果。

  身為太府寺卿要掌管農事,這算是自己的唯一一份能夠安心做的工作。

  種地嘛,一件再也尋常不過的事。

  張公瑾講述著他對天可汗的印象,“陛下當年也是將領,掌管著的兵馬多達十萬之眾,當年虎牢關一戰定下了乾坤。”

  “皇帝為什麽能平定中原呀。”

  張公瑾笑道:“人都有長處,你的爹爹也有他的本領,陛下自然也有陛下的本領。”

  小清清做好了仔細聽講的準備。

  張公瑾說出當年一些舊事,“當年陛下還是秦王,帶兵打仗有個習慣,但凡行軍到了一個地方,倆軍就要對壘的時候,總是親自查探敵軍的布置,查探地形地勢。”

  小清清皺眉道:“李靖大將軍說過,為將就要有這般本領。”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