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767章 可怕的對手
  太子妃帶著孩子先去見了李玥,三家女眷坐在一起有說有笑的。

  談話很快就成了李玥為核心,在學識與氣質上,以及氣場把控上充分碾壓了太子妃與魏王妃。

  至於太子的兒子李象一到驪山就被小清清欺負了。

  三人坐在驪山腳下,話還未說出口,李承乾就先歎了一口氣,顯得很是憂愁,低聲道:“因為大食與大唐的戰事,今年的科舉被拖延到秋後了,崇德坊內的人越來越多,已然不堪重負。”

  張陽搖著扇子笑道:“熱鬧點也挺好。”

  李泰則是冷眼旁觀,心說當初姐夫幫你搞定了崇德坊,已經很給你面子,怎現在又說崇德坊哪裡哪裡不好。

  要說這貞觀一朝,這位天降猛男大唐皇帝李世民打算將江山推向文武全面發展的方向。

  改置折衝府,又是重用年輕將領,在文治上又興辦科舉遏製世家。

  強化集權削弱地方又輕徭薄賦。

  可這位天可汗在教子方面就很頭疼,李承乾見官學和支教興辦有了起色,讓岑文本與中書省全權管理接管之後,這位太子還是想要插手此事。

  現在還在為了崇德坊擔憂,太子是真不懂他家父皇的意思?
  “孤還聽聞孔穎達老夫子很賞識驪山山門的學識。”

  “是嗎?”張陽錯愕一笑,“都是一些陋見而已。”

  李承乾點頭,又道:“就連房相都說看過文章之後如芒在背。”

  張陽還是擺手道:“不過是一些淺薄之見,上不了台面,再者說我現在全心全意忙於解決驪山的困境,現在我家都快揭不開鍋了。”

  “揭不開鍋?”

  “就是很窮的意思,嗯!日子不好過呀。”

  聽著張陽的話,李承乾低頭看到了桌上的一盆冰鎮葡萄,“上一次父皇不是送了不少銀錢來驪山嗎?”

  張陽又道:“太子殿下有所不知,那都是用來打造火器的,能留下來的給我們的工匠付清工錢後,驪山還要倒貼。”

  說誰窮都不能說驪山窮,李承乾心頭狐疑,驪山不可能沒錢的。

  說罷,李承乾又是拿出一些藥材,“母后牽掛魏王妃的身孕,希望孩子可以安然降生,這才讓孤來看望。”

  李泰朝著長安城方向行禮,“讓母后牽掛了。”

  他重新坐下來,“還請皇兄告知母后,我們一切安好,還有孫神醫看著,斷不能出現差錯。”

  本來太子聽皇后的話語來驪山看望李泰,兄弟兩人言語間就差直說,孤應付一下母后來看看。

  而李泰也就差沒說,驪山一切都好,你可以回去了。

  張陽打量著這兄弟兩人,神色都不是太好,笑道:“太子殿下,最近朝中在忙什麽呢?”

  李承乾解釋道:“房相提議在賀蘭山以南的河套境內選個縣地,朝中安排管制加以建設,之後建成互市產所與河西走廊一樣。”

  河套位於關中平原的北面,河西走廊位於關中的西面。

  如此一來,長安城北上與西去都有了互市的位置。

  張陽更願意相信這是李世民特意要求的,嘗到了互市甜頭之後,以李世民那種全都要的性格,他肯定不想就驪山在河西走廊不斷地撈錢。

  朝中也是需要銀錢,而且需要很多很多銀錢,房玄齡等人也不會坐視驪山一家獨大。

  現在又開辟一個互市所在,有點製衡驪山的意思。

  朝堂上不全是好人,長孫無忌這樣的人肯定舉雙手讚成,驪山越是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他這樣的人就越擔心。

  畢竟是個集權制度,權貴可以作亂可以作惡,這都沒什麽,但有了這一家追求上進又富裕親民的親戚,難免讓人多想。

  張陽揣著手歎道:“朝中都是壞人呐,除了我!這世上就沒好人了。”

  “房相他們都是為了社稷著想。”

  張陽繼續向李承乾問著朝中的消息,這才說起了房相之所以會這麽做的原因。

  李承乾笑道:“其實房相與趙國公會有這種主張,真不是針對驪山。”

  張陽吃著葡萄耐心聽著。

  這件事還要從今年的年初的朝賀說起,李承乾耐心解釋著。

  河西走廊互市突厥人早就有意見了,他們不想讓族人繞這麽遠的路費勁跑到嘉裕山。

  今年阿史那伏念來朝賀,就說了互市的請求,這個阿史那伏念也是突厥王廷的親戚,反正大家都是姓阿史那的,都在各部各族中掌握著自己領地內的權力。

  阿史那伏念是頡利可汗的從兄的兒子,當年頡利戰敗的時候他還年輕,直到頡利被抓獲之後,這個人才慢慢接手頡利部落的人口。

  而阿史那杜爾離開突厥這麽久也沒有回去,而伏念一邊向大唐稱臣一邊想著壯大自己。

  伏念的心思難道朝中看不清楚嗎?

  李世民就算再大度,任由其發展,房玄齡與長孫無忌也是看不過眼的。

  在陰山生活的突厥人想要互市還要繞道河西走廊很麻煩,互市只要有個場所就可以了,並不需要一個特定的關隘。

  所以房玄齡選擇了距離突厥最近,對大唐最有利的位置也就是河套。

  突厥人需要越過陰山,才能來河套交易,路途上比前往河西走廊更方便。

  朝中都是人精,這件事朝中出人出力,突厥什麽都不做就能白拿好處?

  也就在房玄齡與長孫無忌,魏征三人的進諫下,李世民到現在才同意突厥人的互市請求。

  不過這都是有條件的,讓阿史那伏念帶兵去馳援在波斯的唐人。

  一來可以除去阿史那伏念這個隱患,二來就是太子沒說的原因,他們想要借此來製衡驪山,再開一個互市場所,不能讓驪山一家獨大。

  礙於當初的契約簽訂,朝中無法在河西走廊再動手腳,那就再開辟一個互市場所。

  聽完李承乾的話語,張陽思量著其中利弊,慢慢也就明白了房玄齡他們的盤算。

  接過李淵賞賜的一籃子葡萄之後,太子一家也回去了。

  在回長安城的馬車上,太子妃蘇氏說著今天與驪山女主人相談所得,她經營太子家業有了更好的想法。

  馬車內,太子的兒子李象還在喃喃自語。

  蘇氏疑惑問道:“象兒?你在說什麽?”

  李象問道:“母妃,三個人三天吃三碗飯,九個人九天吃幾碗飯?”

  見蘇氏的目光看過來,李承乾也避開目光心中暗暗想著。

  李象又道:“這是小郡主給孩兒的題目,孩兒若答不出來,她就說孩兒是笨蛋。”

  “笨蛋?”
    李象又道:“就是一種很笨的蛋,孩兒回去問問孔老夫子,這世上是不是真有此蛋。”

  這話怎麽聽都不像是好話,太子妃蘇氏扶著額頭看向自家孩子的腰間,“咦?你皇爺爺賞賜的玉佩呢?”

  李象回道:“孩兒下棋輸了,玉佩也輸給清清了。”

  李承乾欲言又止,一時間也不好發作,東宮一家欠驪山的人情太大了,父皇賞賜的玉佩又很重要。

  蘇氏囑咐道:“象兒,你皇爺爺問起就說是驪山的小郡主喜歡送給她了,可千萬不要說是輸給她的。”

  李象重重點頭,“孩兒明白。”

  回去的路上,蘇氏也講述著今天的事,李承乾這才知道張陽與玥兒的孩子有多麽聰慧,現在她是驪山孩子的領頭人,不論是身手還是才智,都不是尋常孩子能比的。

  想來也是東宮的孩子不如驪山的孩子,她的老師都是李靖,歐陽詢,張公瑾之輩。’

  況且那孩子是一手經營驪山的汝南公主所出,她的父親是張陽。

  送走太子一家,李泰疑惑道:“父皇竟然讓阿史那伏念去了波斯,還帶了兩萬突厥兵馬?”

  大食與大唐的戰爭在即,大唐更像是得道者多助力的一方,各民各族一起聽從天可汗的號令,掀起一場中亞大戰。

  “魏王殿下,朝堂那些人的招子亮著呢,他們知道阿史那杜爾不在突厥,伏念的勢力就會一直擴張,從而會威脅到小可汗的地位。”

  李泰點頭道:“所以父皇才讓他離開草原?”

  “魏王殿下千萬不要忘了,阿史那杜爾也在波斯,朝中是希望阿史那杜爾與伏念相爭,從而穩固大唐北方的形勢,也可以讓突厥人在波斯戰場更加盡心盡力。”

  “只要突厥的小可汗還安安逸逸地成長,天可汗只要許諾封賞,一切都是名正言順的,突厥人也願意為大唐效死。”

  驪山有對手,當房玄齡也走到正面的時候,張陽心中有一種無力感。

  李世民身邊的能人太多了,以前和長孫無忌慪氣也沒什麽,許敬宗就足夠讓他頭疼了。

  可一想到驪山的對手是房玄齡,張陽心裡總是覺得不把握。

  不論是兵事謀略和朝中舉措,或者是遏製驪山。

  房玄齡的手段隱晦又利害,直戳要害。

  為官這麽多年,經營驪山這麽多年,從未正面與房相有過來往。

  有了此番較量,張陽覺得自己就像是一隻耍小伎倆的狐狸,以前的那些事都算不得什麽。

  房玄齡一直躲在幕後,站在陛下的身邊,為這位天可汗出謀劃策。

  張陽感慨著,房相這才是低調,不輕易顯山露水,在朝中甚至都沒有覺得有多大的存在感。

  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一盤操縱多方博弈的算計。

  細想這些年的遭遇,長孫無忌,顏師古,又或者是李政藻,松讚乾布他們,這些人好像都比不上房玄齡。

  陛下是那個放任禮部與驪山結出果實的人,房玄齡才是那個摘取果實後,將果實消化吸收後將養分用於社稷的人。

  這才發覺自己對房玄齡了解太少了。

  他一直在朝中很低調,也沒什麽故交和門生,也很難從他身上找到缺點。

  走在回家的山道上,小清清坐在熊背上還吹著笛子。

  李玥心情很不錯,夫妻倆挨在一起走著,“夫君好像有心事。”

  “嗯,我在想房相會如何對驪山。”

  “我們驪山與房相的來往並不多。”

  “正是因為來往不多,我才會覺得房相一直躲在暗處觀察著我們。”

  一大家子回到華清池邊,弟弟妹妹爭相要游泳,張陽也由著她們去了。

  來到書房中,張陽獨自一人坐著眼前是一幅幅的圖紙,還有堆積著的太府寺奏章。

  這是第一次感到內心的忐忑與不安。

  今天太子殿下沒有白來一趟,至少領略一番房相的手段。

  房相往朝堂上一站,驪山就沒了放肆的底氣,也讓驪山不得不謹慎起來。

  哪裡敢犯錯,別說兼並土地了,動都不敢亂動。

  不愧是昔日房謀杜斷,能被李世民器重這麽久不是沒有原因的。

  對手就算再強大,驪山還是要發展,張陽翻看著一份份太府寺的卷宗,將自己的心思埋在了工作當中。

  半月之後,朝中又送來了消息,李政藻被大理寺拿下了。

  當初鼓動商賈狀告驪山的幕後之人就是他。

  就算是被趕出了趙郡,他也是趙郡李氏的人,趙郡當即派了人來朝中遊說。

  驪山作為事主不發表任何的態度。

  張陽站在山頭上,看著蔚藍天空中那聚散不停的雲朵,想看看朝中會怎麽處置這件事,會如何安排這個人。

  而江南同樣傳來了消息,經過朝中禦史查明驪山並沒有強買茶山。

  房相做事很公正,這兩件事都給了驪山清白。

  朝中斥責江南望族與民爭利。

  趙郡李氏又向朝中繳了一千貫的罰錢,並且令李政藻其族人再也不能入仕。

  此事就此揭過,朝中可以不計較,遏製世家子弟入仕,已經很劃算。

  道理和正義都在朝堂這邊,人家也無話可說。

  “爹爹,魏王殿下說我們村外有壞人。”小清清快步跑來。

  “嗯,這世上的壞人太多,趕走便是。”張陽輕描淡寫道。

  “那個壞人在村外叫囂,他說一定要見到爹爹他才走,魏王舅舅已經讓人打了他一頓,他還是不肯走。”

  張陽苦惱道:“什麽人?”

  “魏王舅舅說他叫李政藻。”

  張陽接過媳婦遞來的桃子,一邊吃著道:“不見。”(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