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454章 求知與謎題
  第454章 求知與謎題

  在一個水囊上戳一個洞,水自然會流出來,這是所有人的正常理解,按照這個吐蕃人的說法,即便是戳一個洞還要水不流出來,匪夷所思。

  大殿內一時間議論不斷。

  張陽乾脆坐到了李孝恭的桌案邊,首先不想和馬周這人有什麽糾葛,其次唐儉被罰確實和自己有這麽一些關系。

  雖說這個關系不大。

  可坐在人家兒子旁邊總是很膈應。

  乾脆和李孝恭拚一桌。

  張陽小聲道:“河間郡王,這個吐蕃人來歷不簡單。”

  李孝恭很是認同地點頭,“確實不簡單,有些西域人總是有一些他人看不懂的奇巧之術。”

  “奇巧之術?”

  張陽坐在李孝恭身邊一動不動,如石化一般,在睜開眼時果然晉王殿下已經站在了自己的面前。

  “沒長回來,第二天就死了。”

  程咬金和牛進達的力氣本就不小,倆人也是出了名的猛將,連他們倆人都拉不開,更不要說晉王殿下這個十歲的孩子。

  等大殿重新安靜下來,李治躬身道:“是否可以詢問在場的一人。”

  連續拉了數次,李治發現繩子頓時松了不少,而箱子中也在片刻後不再流水了。

  李治抬首道:“你盡管說便是。”

  “這有何難,末將願意一試。”牛進達站起身。

  李麗質在一旁小聲道:“皇姐知道如何破解嗎?”

  聽他講述,張陽皺眉道:“那是障眼法。”

  再次聽到父皇的呵斥,李治強作鎮定,“父皇,兒臣可解。”

  吐蕃使者躬身行禮,拿出一個鐵球朗聲道:“此乃西域神物,這原本是兩個鐵匣子,當合在一起時世上再無人能夠將其分開,不知道晉王殿下可否將其分開。”

  晉王殿下和張陽的交談聲很輕,眾人都好奇如何破解,目光都落在倆人身上。

  一個十歲的孩子如何破解,能夠指點破解之法的才是高人。

  “敢問吐蕃使者,這是破解了嗎?”

  反覆幾次,眾人也發現了規律,每次木塞塞上之時,水流便會停下。

  李孝恭琢磨著,“老夫根本不信什麽血肉骨髓再生之術,當時也是沒有參破而已,後來……”

  李玥也帶著小武與女兒等在了一旁。

  直到整個鐵箱灌滿了水。

  事關太極殿所有人的面子,更不能讓這個吐蕃人繼續囂張,甚至還要比智慧。

  一場元宵夜與水過不去了,用一個個的水囊不斷往小洞中倒水,洞口不大還有水沒有灌進去而流出來,大殿地上濕噠噠的。

  “喏。”

  李孝恭又道:“聽說孫伏伽還在查當初洗劫盧承慶莊院的人。”

  李麗質朝著他握了握拳頭,又像是警告,又像是鼓勵。

  回過神,李治這才發現站在了人前。

  “嗯,老夫見過一個人切下了一根手指,之後那根手指又長回來了。”

  這聲反問讓吐蕃使者難堪,他退後一步,“能解開一題並不能說明智慧,下臣鬥膽還有一題。”

  在大殿的所有人面前,李治把這個所謂西域神物的匣子放入大鐵箱中。

  眼看牛進達臉都漲紅了,這個鐵盒還是沒有要分開的跡象。

  匣子的兩端綁上細繩,鐵箱一側的鐵環取下,露出一個小洞,將細繩拉出來。

  用水排出空氣便是最好的辦法。

  “這分明就無法打開!”程咬金大喝,大嗓門震耳欲聾,在殿內回蕩。

  李玥看著這一幕心中驕傲。

  在眾人的目光下,李治將水囊的木塞子塞上。

  張陽目光看著地上的鐵匣子,“那個東西你還要嗎?”

  吐蕃使者將針遞給了一旁的太監。

  程咬金拍案大喝,“好!”

  看李泰還顯笨拙地撓了撓頭,眼看父皇的臉色愈加難看,李麗質一把將李治推了出去。

  現在李世民皺眉看著這一幕,神情凝重。

  天可汗是要面子的,戰場上要贏吐蕃,智慧上當然也要贏。

  趁著水還沒有流乾,李治一次次拉動繩子。

  鐵匣子依舊紋絲未動。

  回頭看了一眼。

  李世民起身離開了太極殿,皇后也離開了。

  現在的吐蕃更想要在智慧上扳回一局。

  李治朗聲道:“這位吐蕃使者,現在如何?”

  李承乾皺眉看著這一幕,還是玥兒給父皇和稚奴一個緩和的余地,想著稚奴跟著張陽學過本領,以他的才智能夠教會稚奴多少本領也尚未可知。

  程咬金揉著自己幾乎要脫臼的手腕,“陛下,確實無法分開。”

  張陽的笑容凝固在臉上,本覺得晉王這個孩子能夠舉一反三,還算是機靈,人家房相已經找回了場面,更是能夠圓回去。

  張陽說了兩三句話,李治胸有成竹地走回來,“父皇,兒臣需要一個鐵箱子。”

  聽到父皇的聲音,李治左看右看,甚至腿都在打顫。

  殿內皆是為晉王殿下破解謎題的叫好之聲。

  眼神中帶著興奮,李治吃力地打開鐵箱子,箱子內還有剩余的水,而那個打不開的匣子此刻已經分成了兩半。

  知道晉王殿下年幼,不好應對這種局面,房玄齡便幫著問道。

  “姐夫,如何破解?”

  “下臣佩服!能解開下臣一生未解之謎,此生再無遺憾,從今起,有張陽在大唐一日,我吐蕃卓嘎一脈不再踏足關中一步,立下族規!族中五千男女從此不再參與大唐吐蕃之爭,再不冒犯!”

  打心裡張陽不喜歡這種自找麻煩的事。

  李治古怪地看著這個西域神物,這就是一個巴掌大的鐵盒,大小也與就一顆柿子相當。

  吐蕃使者卓嘎釋然一笑,“已解開,便再無用處。”

  “河間郡王這麽晚還不回去嗎?”

  殿內還是雅雀無聲。

  李世民嘴角難得有了一抹笑意,又迅速消失,反覆又出現再次恢復了嚴肅。

  那吐蕃使者在殿內站得筆直,他指著水囊道:“水要流幹了。”

  等倆人都脫力了,鐵環都拉變形了。

  張陽連連怎舌,明明就是一個障眼法,非要讓別人相信你能血肉再生,也怪大唐民風彪悍。

  元宵宴上,要是解不開謎題,天可汗的臉面也掛不住。

  張陽仔細檢查著鐵匣子,更不要說在如何這個時代如何做出真空環境。

  房玄齡走上前查看,躬身行禮道:“陛下,水確實不再流出。”

  “很多年前夫君說過這個故事,如今想起來有些模糊了。”李玥安慰著她,“這件事對你姐夫來說不難,且放寬心。”

  “還有後來?”

  李治重新拔出木塞子,再往水囊上扎了三個洞,等再次塞上木塞,水流又停下了。

  “我叫張陽,是個縣侯。”

  “你到底要做甚!”

  “剛剛有太監傳來旨意,讓老夫帶著你與公主殿下去見陛下。”

  一個十歲孩子稚嫩的話語回蕩在寂靜的大殿中,好像這個時候所有人的呼吸都放輕不少。

  “當初在曲江池,也是你破解了下臣的題,你與下臣皆是智慧之士,或許這就是中原人說的惺惺相惜。”

  將其拿出來,李治面對眾人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開了。”

  張陽看著這個使者笑道:“快去把你們的讚普請來,來太極殿向天可汗躬身行禮朝賀,記得多帶點吐蕃的特產。”

  張陽歎道:“人力是無法分開的。”

  吐蕃使者又拿出一個水囊遞上,“請。”

  “長回來了嗎?”

  “伱做什麽?”

  “似乎是明白了。”

  李治將箱子推倒,有水流不斷從手指粗細的洞中流出。

  “你與下臣是否見過。”

  張陽感到頭皮一麻,人都是有求知,在古人面前用障眼法也有風險呐,“太殘暴了。”

  聞言,李世民長出一口氣,“那你便試試。”

  看姐夫還是點頭,便繼續下去。

  李治先將這個水囊裝滿水,他的目光再次看向坐在後方的張陽。

  “以前夫君與我講過其中道理,在一個與馬有關的地方發生過這等事。”

  半刻之後一個鐵箱子便帶到了殿中,李治解釋道:“其實原理與先前水囊相同。”

  房玄齡笑道:“十歲還是尚能破解,是吐蕃使者輕看大唐嗎?”

  李治想起了水井的實驗,盤腿而坐閉眼倒推了一番,然後低語道:“我也不知道對不對。”

  “當初未請教,當下敢問如何稱呼?”

  “將針拿來。”

  水囊依舊是鼓的,說明其中還是裝滿了水,眾人屏息看著直到最後一滴水落下,水真的不再流出。

  李治如蒙大赦,走到這個吐蕃人面前,“你還有其他的水囊嗎?”

  “見過嗎?”張陽笑道。

  太監再將針轉交給李治。

  一個裝滿水的水囊就在晉王殿下的手中,只見他拿著針在水囊上一扎,囊中的水便流了出來。

  殿內還在議論這個水囊的謎題。

  “要是老夫來砍,應該當街砍了他的頭,要是還能長回來也就罷了,死也死個痛快。”

  “對,還有後來。”李孝恭點頭低聲道:“有人當街砍斷了那個人的手臂,想看看他的手臂會不會長回來。”

  做完這些他一手拉著兩根細繩,朗聲道:“還請往這個鐵箱的小洞中倒水。”

  程咬金瞪著滿是血絲的大眼睛看這一幕,眼看滋出來的水流變小。

  吐蕃使者走了,大殿內依舊有很多議論,很多人都想不明白這個鐵匣子是如何打開的。

  “與馬有關的地方?”李麗質越發好奇了。

  “知節過來幫忙!”牛進達大喝道。

  吐蕃使者自信地點頭,“只要在場眾人能夠打開此匣,下臣連夜離開長安城,去請讚普入關。”

  戰場上吐蕃是輸了。

  高陽探出腦袋小聲問道:“想到什麽了?稚奴你最聰明了,你想明白了嗎?”

  大殿的一角,李麗質小聲對李治道:“這和姐夫講過的是不是一個道理?”

  動作不起眼,李治看得清楚,他心中便有了底氣。

  “咳咳咳……”

  見這個吐蕃還敢去問天可汗,程咬金當即就要衝上去揍人,又被牛進達攔住了。

  看陛下和李治都下不來台,李玥頷首道:“其實這個道理也很簡單,父皇不如就讓稚奴試試,一個十歲的孩子好奇而已。”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自己,才十一歲的李泰第一次面對如此大的壓力,他慌亂失措,又不知道該如何開口,想要走回去又好像不太合適。

  打量著鐵匣子的內部,果然在其內部有一個不起眼的機擴,打開整個機擴就可以發現有個小孔。

  此刻,大殿內傳來了咳嗽聲,李治尋聲又看去,在一排排座位中看到了這個不停咳嗽的人,這不是姐夫嗎?
  他剛伸手想要打招呼,還是覺得不合適,只看姐夫停下了咳嗽,又點頭。

  張陽了然點頭。

  他沒有回應李治的話語,而是徑直走到了剛剛與晉王說話的人面前。

  李治非要說一句盡管來。

  鐵箱子的蓋子合上,李治又在開合處的縫隙上塗上了封蠟。

  陛下稍稍點頭,便有太監去準備。

  “倒也不是沒有辦法,只是有點麻煩。”

  程咬金聞言也站起身,一人拉著一邊,奮力一聲怒吼。

  兩根繩子還在晉王殿下的手中,繩子連接的正是鐵箱內部的鐵匣子,隨著水不斷流出,地上也沒法坐了,這水流得滿地都是。

  當這個匣子中裝滿水,將水從小孔中倒出,隨著水壓的變化這個機括就會下壓並封住小孔,在氣壓作用下小孔被封死,至此便打不開鐵匣子,很精巧的設計。

  說出這話,李治心裡一百個懊悔,閉著眼等待著回應。

  吐蕃使者躬身行禮,“敢問天可汗,可有能夠解開之人?”

  得到陛下的應允,牛進達接過這個鐵匣子雙手拿著兩端的鐵環,鉚足了勁想要掰開。

  李治在原地猶豫半晌。

  張陽乾笑道:“使者誤會了,我們之間沒有惺惺相惜,麻煩以後多讀點書,這個詞不是這麽用的。”

  鐵盒上的痕跡訴說著它們是合二為一的。

  眾人紛紛散去,張陽撿起地上的鐵匣子,著名的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用蠻力當然不能無法打開,如果內部絕對的真空,也只能在相對真空的環境中打開。

  李治又道:“那就是無法破解了?”

  說完話,在眾人的注視下,他用吐蕃人之禮,向天可汗行禮,也向張陽行禮。

  那吐蕃人緩緩點頭。

  李世民的呼吸沉重,目光還盯著李治。

  說完話,他邁步走出大殿大聲道:“請備馬,下臣回吐蕃請讚普入關!”

  一個人影擋住了殿內的燭火,張陽抬眼看去是李孝恭,看殿的人都散得差不多了。

  張陽跟著走出太極殿,“這都是去年的事了。”

  “他覺得這件事有諸多疑點。”

  吃瓜都不帶吃這麽久的,大理寺竟然還在查……

  說來這次赴宴,陛下肯定另有準備,宴席不重要,吐蕃使者也不重要,重要的多半是接下來這位天可汗嶽父與自己一家人想說的話。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