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389章 那是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第389章 那是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這些孩子真是越來越難管,朕時常想著把他們丟在驪山,也讓宮裡清淨,”

  “孩子嘛,活潑一點總是好的,要是宮裡沒了這些歡聲笑語,倒沒了生機。”

  李世民點頭,“朕發覺與你交談,不談國事的時候,還是很舒坦的。”

  “其實我們閑暇之余也能談國事的。”

  “住口,朕今天不想談國事。”

  談話之際,一個太監快步走來,“陛下,禮部三位侍郎求見。”

  李世民收起心神,低聲道:“來做什麽?”

  “說是吐蕃的國書到了。”

  李世民重新收起心神,端正坐好
  剛說著今天不想談國事,一聽到吐蕃的國書到了,這位皇帝立刻打起了精神。

  “把人帶來。”

  “喏。”

  要是大安晚幾天去幽州赴任,說不定還能親自與大素告別。

  現在想來以大安的腳程,早已是出了潼關。

  許敬宗帶著張大象和張大素快步走來,他遞上一卷國書,躬身行禮道:“陛下,這是吐蕃讚普書寫畫押的國書。”

  李世民一手拿過仔細看了起來。

  張陽上前瞅了眼,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吐蕃文字,小聲道:“陛下看得懂嗎?”

  李世民沉聲道:“為何吐蕃人不寫關中文字?”

  很好,這說明皇帝瞅了半天根本沒有看懂這上面寫著的是什麽。

  許敬宗小聲道:“陛下,外交院已經核對,上面所寫事宜與我們送去的國書相同,還有三十萬貫吐蕃一時拿不出來,於是決定用聖山作為抵押。”

  李世民沉聲道:“聽說你們禮部也派出了不少文吏前往吐蕃?”

  許敬宗點頭,“確實如此,會有人輪值吐蕃,每兩月換人,以此來看著吐蕃的發展,並且教授吐蕃人中原文字和中原書籍,等以後所有吐蕃人都會寫中原字了,大唐和吐蕃的來往也能方便不少。”

  李世民心滿意足收好這份國書,“朕很期待吐蕃能夠收入大唐版圖的一天。”

  張陽拱手道:“陛下,禮部對吐蕃勢在必得,就算松讚乾布不給,我們也會搶過來。”

  “搶?”李世民冷哼道:“要朕真的搶了天下人如何看朕?”

  “陛下的意思是眼下松讚乾布已經認慫,我們要在欺負他面子上過不去?”

  李世民一手拿著國書,惆悵道:“聽說你最近在看一些儒家典籍?”

  張陽點頭,“學習一下,以前也沒少看,只是最近看得多。”

  話鋒一轉,又是好奇,看著李世民的神色,“陛下怎麽知道的?”

  “青雀說的。”

  “原來是這樣。”

  許敬宗帶著張大象和大素行禮,“臣等就先告退了。”

  李世民點頭,“外交院如有需要盡管向中書省提。”

  “臣明白。”

  看著三人離開,張陽陪著李世民在村子裡散步,帶著宮裡的皇子公主們來驪山,也能讓太上皇散散心,再怎麽說他老人家也牽掛這些孫子孫女。

  李世民看向那一片麥田,“麥酒什麽時候……”

  “最快九月。”張陽斟酌道:“陛下要是著急也不是不能做,只不過現在就割了麥芽與禍害莊稼無異,陛下要是想禍害,那就去找別人家的莊稼,我倒是沒意見,反正驪山的不行。”

  “哼,朕還不會為了一時口腹之欲就去禍害莊稼,那便等到九月。”

  “今年的麥子長得不錯,關中又是豐收的一年。”

  “吐蕃的鹽湖中確實有鹽礦,已經安排人提煉細鹽。”

  “臣恭喜陛下終於到了用鹽自由的這一天。”

  李世民的臉上帶著笑容,有了細鹽的來源確實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這件事對朝中來說是天大的好事,往後控制鹽價也不用看他人臉色。

  “伱是不是早就看上了吐蕃的鹽湖,這才籌謀許久。”

  張陽放慢腳步,“吐蕃確實也有很多資源,相對於吐蕃的資源其實遼東的地理優勢也很重要。”

  “願聞其詳。”

  “陛下,平定了遼東便是掌握了東征的大門,並且遼東靠海,這還將是出海的一大步,那大海之上寶藏更是等待著陛下去挖掘。”

  李世民點頭,“你我君臣相處這麽多時日,朕發覺每一次你說出這種話的時候,你便早有了打算。”

  “讓陛下見笑了,我只是不希望陛下錯過了機會,這是讓大唐富強的大好機會。”

  “你該多讀聖賢書,心中多存良善之念,多行好事,多給他人退路。”

  “要說別人說這話也就罷了,可陛下說這種話,我心裡多少有些不舒服,我以為陛下不該是個勸人善良的人,我們是君臣也是家人,您是我的嶽父,我們大可以坐地分贓。”

  “坐地分贓?”李世民神色不悅地揮了揮衣袖。

  在村子裡留了半日,李世民便讓李承乾帶著孩子們回宮。

  村口,李麗質對李玥依依不舍,“皇姐什麽時候來宮裡看我。”

  李玥笑道:“過兩日便去宮裡。”

  “小武不要學得太快,我都跟不上了。”李麗質委屈地講著,最後還是坐上了回宮的馬車。

  張陽看著馬車遠去,目光也一直看著遠方,狄知遜入仕了,薛仁貴也出現了,還有一個裴行儉正在河東。

  “夫君在想什麽高興的事?”

  聽到媳婦的話語,張陽收回目光,“確實想到了高興的事情。”

  “與我說說夫君在想什麽?”

  任由媳婦牽著自己的手,張陽低聲對她講著,“大唐初立的時候一切都是百廢待興。”

  李玥點頭,“自記事以來,在宮裡所見皆是破敗,皇爺爺幾次三番想要修建宮殿,因此發了很多次脾氣。”

  深吸一口氣帶著糧食香味的空氣,李玥感慨道:“現在好多了,很多地方都在重建。”

  張陽咧嘴笑著,“嗯,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其實大唐休養生息這麽多年一直都在積蓄實力,越來越多的青年翹楚嶄露頭角,他們有的可以成為謀臣,還有能夠征戰沙場的武將。”

  夫妻倆一起走向馬車。

  “他們就快來了,那是一位位名傳史冊的人物,詩篇震爍古今,人口和糧食儲量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的時期,那會是一個非常波瀾壯闊的時代。”

  李玥狐疑道:“好像夫君已經知道了以後會出現什麽人一般。”

  “我只是相信這片土地可以孕育出很多的英雄好漢,武將謀臣無數。”

  李玥下意識看了看自己的小腹,再抬頭看向夫君,“以後會是一個能人無數的年代,那夫君也是其中之一?”

  “我啊。”張陽攬著她的腰,“我還打算三十歲退休,咱們數錢數到手抽筋不好嗎?”

  早就料到夫君會這麽說,李玥沒覺得太意外。

  封侯拜相的上官儀現在就在村子裡,以及能夠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奔襲千裡滅國王玄策,文武兩全的裴行儉,狄知遜,狄仁傑還有往後眾多能人,他們給大唐的史冊增添了許多色彩。

  雖說現在還遠,不過盡可能活得長久一些,將來好目睹這些人的風采。

  皇子和公主們離開了,李淵正收拾著滿地的玩具,這些孩子來驪山一趟,整個村子也是鬧哄哄的,就連村中的狗都躲得遠遠地不敢靠近。

  此刻小熊正扒著樹枝躲在樹上。

  一直到小武喊它了,它才肯挪動著肥碩的身體慢慢悠悠爬下來。

  夫妻倆幫著李淵收拾玩具,說來這都是以前做給媳婦玩的,後來斷斷續續也做了一個才有了現在這一堆。

  李淵直起身子將這些玩具全部裝在一個箱子。

  張陽把箱子搬入屋中,“下次她們回村子了,還能拿出來繼續給孩子們玩。”

  李淵撫須點著頭,臉上有笑容眼神中倒都是疲憊。

  張陽講道:“夏至這才過去,馬上就要入暑,您老也要注意身體小心中暑。”

  “村子裡這麽多大夫,他們圍著張公瑾一個人轉還不夠,還要圍著朕轉,鬧心也罷,療養也好總歸這都是你的心意。”

  張陽再是行禮,“您是玥兒的爺爺,也是我的爺爺。”

  傍晚的天空又是陰雲密布,眼看又要下雷雨。

  張陽帶著媳婦和小武,還有小熊坐上了馬車,急匆匆趕回長安城。

  等到了長安城的時候,雷聲已經隆隆作響。

  一家人加快腳步,剛剛到家大雨便傾盆而下。

  宮裡,李治站在雨中正看著眼前的一個水池,讓一匹馬兒站在小船上,一直看著船體下沉。

  他對一旁的太監道:“你跳下去在水面碰到船側面的地方做個標記。”

  幾個太監護在一旁,給李治撐著傘擋雨,“晉王殿下,快快回去吧,這淋了雨,著涼生病了老奴可如何交代。”

  “今天一定要把這道題解開!”

  李治大聲講著,眼神堅定。

  可晉王的這種行為在太監的眼中,如魔怔一般。

  按照李治的要求做好標記,把馬兒牽回了岸上。

  李治盯著船體上浮,那條標記也上升了不少,他又開口道:“快往船上裝石頭。”

  不遠處,在李治的後方,李世民一直看著這一幕,老太監勸道:“陛下,還是讓晉王殿下回來吧。”

  李世民注目看著,“不妨事,就讓他解題,他若是不解開此題寢食難安。”

  老太監憂心地看著池邊。

  隨著石頭一塊塊放入水池,船體也開始下沉,一直等下沉到標記的位置,李治大聲道:“夠了!”

  這群太監這才停止動作。

  李治看著水位已經到了標記線,又道:“把小船上的石頭都拿出來,放到一旁去稱量。”

  接連做了幾次試驗,看著每一次的結果相差並不大,這也說明了實驗的方向是對的。

  李治一路飛快跑著,再次跑回立政他向殿內的母后說著自己的成果。

  “母后,孩兒發現水面對小船的浮力是幾乎不變的,從而就可以對比出馬兒的重量。”

  看李治渾身濕漉漉的,長孫皇后皺眉道:“非要雨天去解題?”

  李治還在憨笑著,“孩兒解開題目了,原來還有這麽有意思的事情。”

  長孫皇后又是搖頭,對一旁的宮女道:“準備一碗薑水。”

  “喏。”

  李治喝了一碗生薑水驅寒,他的目光看著夜色,對眼前多了幾分了解這讓很是振奮。

  當一個思考多日的謎題解開時候,這種成就感讓他很滿足。

  再走到李麗質身邊,看到皇姐正在做著數術題,“皇姐,這個題很難嗎?”

  李麗質目光從這道立方體運算中收回來,“這種題目算起來很費神。”

  李治小聲道:“我也能學嗎?”

  “你呀?你需要先拜了皇姐為師才能學。”

  “我想拜姐夫為師。”

  聽著李治講話,李麗質繼續做著題,“那隨你。”

  “嗯,還是要拜姐夫為師。”

  這一次的題目雖說是解開了,可因此晉王殿下也著了涼,一早便高燒不退。

  太醫署的醫官來來回回安排著,李世民坐在殿內此刻也是心煩意亂,這能怪誰?

  還不是張陽這小子出的題讓稚奴茶不思飯不想,就算是冒雨也要把題目解開。

  看稚奴他還癡癡地笑著,李世民問道:“稚奴的病情如何?”

  太醫署監正盧照鄰回話道:“晉王殿下因為淋雨這才著涼,不過眼下看來沒有大礙,服用湯藥之後這兩天好好休養便好。”

  聽到盧照鄰這麽說,李世民也放心地點頭。

  李治雖然把題目解開了,但也因此淋雨著涼了。

  李玥坐在屋簷下看著還在下的細雨,“既然沒有大礙便好。”

  楊嬸低聲講著,“公主殿下也要注意冷暖,有著身孕更要注意。”

  李玥耐心地給縫補著衣服,“夫君的這些舊衣裳一直不舍得丟,縫縫補補這麽多次了。”

  小武正在安靜做題,小熊趴在她腳邊。

  院子裡很安靜,李玥看著手裡縫補好的衣服,“家裡還有粗布再給夫君做一身這樣的衣服。”

  也不知道夫君是什麽癖好,總是喜歡穿這種短衣。

  其實自己也有這種短衣,只是不像夫君可以穿得這般隨意,也就只是在自己家裡這麽穿。

  在夏天的時候穿這種短衣確實很舒服。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