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929章 關中夏夜
  第929章 關中夏夜
  這些天張陽確實很忙,每日不是去山下的車間,就是去山上的車間。

  心無旁騖地打磨著電機的各個零件。

  以至於這半個月以來,張陽也不理會朝中送來的奏章,拿出一副真的要辭官的架勢,對這些奏章不管不問。

  又過一個月了,家中的奏章堆積得越來越多。

  五月的關中,天氣開始進入夏季,張陽在車間中,用車床不斷打磨著一根鐵杵。

  鐵杵的表面越來越光滑。

  打磨完成之後,張陽用銅線圈將這根鐵杵纏繞起來。

  連接好發電器,李泰開始測試電磁的反應,隨著發電機的運作,等著兩邊磁石的反應。

  過了半柱香還沒見到反應,懸掛在鐵杵兩側的磁石也沒有動靜。

  李泰對一旁人吩咐道:“加大轉速。”

  “喏!”

  後方的蒸汽機響起一聲汽笛聲,轉速更快了。

  終於,兩邊的磁石有了反應,它們翻了一個面,懸吊著不停晃動。

  張陽看著這個反應,應該是電壓不穩的緣故,正常來說纏繞著銅線的鐵杵有了磁性,會讓磁石翻轉過來而靠近鐵杵。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不斷地晃動。

  “魏王殿下不能再加壓了。”

  李泰皺眉道:“再快一些!”

  侍衛咬著牙去收緊拉開氣閥,直到一聲炸響,後方的蒸汽機炸爐了。

  眾人垂頭喪氣隻好作罷。

  李泰氣餒道:“還是負荷不行,原地踏步兩個月。”

  張陽拿著圖紙道:“我回去看看。”

  今年的五月,驪山技術院內學子,挖了一條溝渠,用來模擬束水衝沙的試驗。

  將朝中那些如山的奏章放在一旁,張陽坐下來看著技術院送來的報告。

  “縣侯,丁溜家出事了。”

  聽到嬸嬸的話語,張陽皺眉道:“出什麽事了?他不是在賣醬油嗎?”

  自從將醬油的秘方交給了丁溜後,驪山已很久沒有與他聯系了,他還開了自己的養殖場,經常會給驪山送一些肉食。

  嬸嬸講述到:“去年的時候丁溜置辦了一個回收站,準備用來回收驪山的種種垃圾,其中就包括了紙張與木料,他將前年的舊紙張囤積了起來,今年朝中開始收拾舊紙張,舊紙張漲價了,他便想著將收來的紙賣給朝中,這一賣就出事了,已被刑部拿下。”

  “現在就在刑部的牢獄中,丁溜的妻子帶著兩個兒子正在山腳下,希望縣侯可以救救他們家。”

  張陽笑道:“當年一個在長安城的靠著賣餅為生的好哥們,現在竟然也學會了回收紙張進行倒賣了,還學會了鑽朝堂的空子,他的家業已然不小了,本領也是越來越大了。”

  王嬸低聲道:“人都是會變的,丁溜當年跟著縣侯學了太多的本領,現在他是個很精明的人。”

  張陽放下手中的書卷,苦惱地喝下一口茶水。

  王嬸拿出一卷書信,“這是遼東的何必送來的。”

  張陽接過書信皺眉道:“朝中打算怎麽處置丁溜?”

  王嬸回道:“交罰錢,發配苦役三年。”

  “這件事是誰在處置?”

  “刑部尚書劉德威。”

  張陽不解道:“劉德威?這麽小的一件事不在京兆府處置,怎麽去刑部了?”

  王嬸回道:“聽說這件事是刑部的人查問的,京兆府並不知曉。”

  “朝堂那些人可真有意思。”

  “縣侯,要請人去給朝中傳話嗎?”

  張陽站起身看著書架,在這裡有一卷書,是當初心安去找房玄齡拜師,房相贈予的唐律修撰批注。

  張陽打開卷宗看著,低聲道:“麻煩嬸嬸先將丁溜一家安頓好,再將小武找來。”

  “喏。”

  小武正在藏書閣與老師一起收拾著書卷,聽到嬸嬸的吩咐便快步走向書房,看到師父正在看著卷宗,很是乖巧地給倒上一杯熱茶,“師父有何吩咐?”

  張陽皺眉道:“丁溜家出事了,你帶著人走一趟,將他們的所有的經營與帳目都帶來。”

  “喏。”

  小武回到了自己的房間,換上一身幹練的男子裝束,走下山之後與一直跟著自己的做事的姑娘們出了村子。

  因為驪山規矩,女子到了二十歲才能出嫁,現在村子裡也有很多十七八歲的姑娘在做事,多數都是跟著小武與小慧辦事,安排村子裡的生產調度與帳目歸檔。

  小武走在最前頭,在師父與老師面前的她還是一副乖巧的模樣,現在帶著姑娘們去辦事,她的眉宇間帶著強勢與威嚴。

  小慧還算是一個很隨和的人,但小武對自己手下的姐妹向來是嚴格的,而且小武手中的人手一直比小慧那邊的人辦事更仔細更有效率。

  兩位弟子現在是驪山的左膀右臂。

  不過長樂公主自在驪山學成之後,在宮裡的時間比在驪山更多,一直陪在皇后的身邊,現在很少參與村子裡的經營。

  丁溜的家距離驪山村不遠,他們一家經營著養殖場,醬油作坊和一個回收站。

  小武高挑的個子在一群姑娘中很出眾,以前跟著兩位嬸嬸練武,現在的身材鍛煉得很勻稱,十八歲年紀正是風華正茂,氣質與氣勢上有著特有的強勢氣場。

  從驪山走出去的姑娘,在外面也都是獨當一面的,各縣傳聞最難對付的便是驪山的姑娘。

  有驪山縣侯的命令,丁溜的妻子當即拿出了自己的所有卷冊,她低聲道:“您是縣侯與公主殿下的弟子吧。”

  小武點頭沒有言語只是收拾著帳目。

  她不斷地躬身行禮,“我們家是敦厚人家,做事從來都是厚道的,求驪山一定要救他,他有今天這般富貴日子,全是仰仗驪山的。”

  “師父與丁伯是患難之交,這多年的交情不會不幫忙的。”小武安慰道:“我小時候也受過丁伯的照顧,夫人請放寬心,如果丁伯沒有做傷天害理的事,我們驪山一定要回這個公道。”

  丁夫人擦著眼淚不住點頭。

  小武帶著帳目回了驪山,坐在藏書閣內一卷卷地翻看著。

  小慧剛回來見狀問道:“這是哪裡的帳冊。”

  “都是丁伯家的。”

  “是那位釀造醬油的丁伯?”

  小武點著頭,作了匯總之後站起身。
    小慧看著小武道:“師姐的個子真令人羨慕。”

  小武哼道:“師妹又取笑我了,江南姑娘的溫婉我也很羨慕。”

  兩人走入書房稟報著事宜。

  小武解釋道:“丁伯的作坊帳目很簡單,而且這些年以來他的三個作坊許多利潤都給了鄉民,與我們驪山相同的分成,他隻佔了兩成,而且還時常拿出銀錢幫助鄉裡,當初太原疫病他還拿出了一百貫錢,買了藥材送去了太原各縣。”

  “河北水患的時候,也拿出了五百貫錢,送去了當地,用來置辦糧草與糧種,這丁伯不僅沒有自己斂財,反而拿出了不少銀錢救災救民,至於他的家產,只有一千貫余錢。”

  “至於回收站這兩年一直都在虧損,上個月有個人去問他買廢紙,丁伯便將囤積的紙張以一百錢一石的價格賣了,這個價格並不高,至於朝中查證的證據來看,這裡面說不定還另有原因。”

  張陽放下了帳冊,“這件事不是衝著他去的,是衝著驪山來的。”

  小武點頭道:“弟子也這麽認為,很多人都知曉丁伯與師父的關系,我們村子裡的人對丁伯向來敬重。”

  小慧沒考慮這麽多,也覺得自己沒有小武想得這麽多。

  小武總是能夠將事情分析得很透徹。

  張陽忽然道:“小慧來年也二十歲了吧。”

  小慧忽然回神道:“是的。”

  “你老師說等你二十歲的那天請徐禦史也來驪山,為你慶生。”

  “謝師父,謝老師。”她欣喜地笑著。

  張陽執筆寫了一份書信,遞給小武道:“你將這封書信交給處默,他會安排人去查問的,如果沒有問題,刑部會將人放歸的。”

  “弟子這就去辦。”

  張陽又看了眼坐在桌邊的徐慧,吩咐道:“快寫封書信給你父親,讓他早些準備。”

  小慧心情很愉快,走出書房,繞過華清池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寫信。

  事情交給程處默去辦,第二天丁溜就給刑部放出來了。

  效率出乎意料地快,張陽見到丁溜的時候,這家夥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著遭遇。

  現在的丁溜中年發福,整個人看起來圓滾滾的,此刻還穿著牢獄的破落衣衫。

  張陽皺眉道:“他們這麽快就將你放出來了?”

  丁溜收起眼淚又道:“是刑部尚書劉德威批複的,讓小人交了六百貫罰錢,往後不得再倒賣貨物。”

  “朝中的空子也不是這麽好鑽的,你這般倒賣,被人盯上了,往後做事小心些,不要冒這些風險了。”

  “小人明白了。”丁溜又拿出一封書信,“這是處默兄弟讓小人帶來的。”

  張陽拿過書信正看著。

  丁溜憂愁道:“給縣侯添亂了,何大哥又在遼東不知死活的,往後我們三人什麽時候再相聚呐?”

  “這麽多年了,你還這麽膽小怕事又要哭。”

  “小人哪裡比得過縣侯與何大哥。”

  “行了行了。”張陽擺手道:“趕緊回家吧,你出事了,你家夫人就來驪山求救,以後不要再闖禍了。”

  “哎!”

  丁溜點著頭,“縣侯,這件事……”

  張陽看完了書信,“其實也不賴你,我的辭官奏章讓某些人不高興了。”

  “賴我,都賴我!”

  丁溜說著。

  張陽道:“是趙國公找人安排的,他警告我不要隨意辭官,他要是出事了,會拉著我一起人頭落地。”

  本著不能聽這些話的原則,丁溜自動將這句話過濾掉,憨憨笑著,“小人家裡還有些上好的醬料,這就給村子裡帶來。”

  “行了,你去吧。”

  現在的丁溜確實精明了,家業也越來越大了,別看他家中余錢不多,有這三個作坊在,一輩子也不用愁了。

  有了這一次的教訓,他以後做事該會小心一些。

  張陽回到了山上。

  小武走到一旁問道:“師父,丁伯沒事了?”

  “嗯,沒事了。”

  “什麽人會來找尋丁伯的麻煩?”

  張陽氣惱地將書信放下,灌下茶水道:“長孫無忌這個老狐狸,他看我要辭官了,就警告我!沒有權勢連朋友都保護不了。”

  小武錯愕一笑,“原來是這樣,不過也是丁伯自己不小心,被這老狐狸找到了機會。”

  “他不讓我辭官,這廝哪天要人頭落地是不是也要拉著我一起,混帳!”張陽一邊怒罵著。

  小慧低聲道:“師父怎又這樣了?”

  小武看著叫罵的師父低聲道:“還不是趙國公來警告師父別辭官,當朝最大的兩個外戚難免有矛盾。”

  小慧問道:“陛下知道這件事嗎?”

  “嗯。”小武在藏書閣內坐下來,“皇帝肯定知道,趙國公就是做給朝中的人看的,也是做給皇帝看的,只有師父與他兩個外戚明爭暗鬥越多,皇帝會更放心,不僅僅只是因為師父辭官,或許是趙國公也遇到了什麽難處,才會這麽做。”

  “至於刑部尚書劉德威也不過是順勢而為,本就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

  說罷,小武又道:“師妹為何這般看著我?”

  小慧不解道:“師姐好厲害呀。”

  小武明媚地笑著,“驪山能有今天不容易,我就要多想多考慮。”

  丁溜的風波過了半月,長安城又發生了一件事,驪山的反擊開始了,趙國公在灞上的幾處產業,都遇到了問題。

  上官儀查問田畝的時候,拿下了灞上的幾個縣官與主簿緣由是他們侵佔田畝,侵佔的也不多,只有三分田,連一畝地都不到。

  長孫無忌得知這個消息,拍案怒道:“好你個張陽!三分的田地,你就要能拿下老夫三個縣尉,五個主簿!”

  一報還一報,這件事就算是過去了,貞觀一朝的兩個權貴互相報復,看得朝野樂成了一片。

  長孫無忌暫時不計較了,這些天張陽也沒再說辭官的事了。

  夏夜裡的關中下起了雷雨,這天甘露殿內傳來的急促的咳嗽聲,盧照鄰急匆匆殿內走出來,冒著雨對外面的侍衛道:“去驪山的醫館,將崔知悌與孫神醫請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