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901章 數年心血的成就
  站在酒肆外,狄仁傑歎道:“我就說吧。”

  李治擺手道:“聽說驪山的鐵路已經修了一段,可以運行了,我們改天去看看。”

  “好呀。”

  兩人走入這處酒肆也不拆穿張柬之的話語,而是默不作聲地坐下來用著飯食。

  李治低聲道:“仁傑,你身上有銀錢嗎?”

  狄仁傑搖頭道:“平時銀錢都是許侍郎給的。”

  來到宮中住的時候,才覺得自己身上沒錢。

  父皇給崇德殿的用度很少,勉強夠自己花用。

  狄仁傑對一旁的夥計道:“將那個說話最大聲的請來。”

  “哎。”

  不多時,張柬之腳步匆匆而來。

  現在的天依舊寒冷,狄仁傑揣著手縮著脖子,“你剛剛說的那些……”

  張柬之連忙道:“在下那都是讓他們開心的。”

  狄仁傑看穿了這個人的心思,笑著道:“我與晉王以後在長安城的用度越來越多了,這銀錢……”

  張柬之又道:“都包在在下的身上。”

  狄仁傑和李治手裡沒什麽銀錢,這個張柬之家裡有錢,至少往後的用度不用擔心了。

  李治淡淡道:“崇德殿還需要一個爐子。”

  張柬之連忙道:“我來。”

  狄仁傑看了看李治身後,“紀王殿下呢?”

  “除了齊王的事情,韋妃不讓李慎與本王有太多的來往了。”

  “唉……”

  狄仁傑回頭看了一眼,張柬之又和這群人在侃侃而談齊州的事了。

  朝中到了二月才開始大朝會,太子殿下如往常一樣早朝聽政。

  這是去年去高陵縣後,久違的早朝聽政。

  魏征還是如往常一樣,照常上朝,朝中的人多有擔憂這位鄭公年事已高,也不知道能夠撐多久。

  在朝堂上,魏征依舊是站得筆直,面色沉穩。

  誰都知道現在的鄭公是強提著一口氣。

  長安城外,蒸汽機的汽笛聲每一次響起時,都會引來很多人的圍觀。

  貞觀院的修建正式開始。

  大朝會結束之後,房玄齡與長孫無忌一起來看這一次的動工。驪山隻用了兩千人力,從去年到現在就沒有再增加了。

  遠去的汽笛聲傳來。

  房玄齡尋聲看去就見到了一個黑色的鐵盒子吐著黑煙朝著這裡而來,隨著這個怪物越來越近,動靜也越來越大。

  等近了一些之後,才看到它很長,在中間那幾節又有許多相連的鐵盒子

  等火車到了貞觀院邊停下,一群工人圍了上來打開一節節的車廂開始卸貨。

  預製板與木材,還有各種建材都被運了過來。

  長孫無忌頷首道:“聽說這個火車能夠運送許多貨物,以後是不是也可以運送兵馬。”

  “倘若如此,驪山將來對社稷的重要,是任何人都不能比擬的。”

  長孫無忌撿起一根枯枝在地上劃了一條線,“從驪山到渭南縣,只需要一刻,來往也就小半個時辰,它能夠運送上千石的貨物,只要這火車足夠長,還能運送更多。”

  房玄齡的神色越發凝重,“當真如此?”

  “此物不用人力畜力,可以不眠不休地運作,只需要給它喂煤石就好。”

  房玄齡歎道:“難怪當初驪山要囤積這麽多的煤石,現在想想當初的交易,驪山確實從不做虧本買賣。”

  說著話,他的目光看向趙國公。

  長孫無忌不住點頭,想起當初那些遼東的煤石還是自己賣給驪山的,有種養虎為患的後悔,更想著當初要少了。

  火車有前後兩個頭,有車頭的車夫快步等爐子熄火之後快步跑向了車的後方。

  車尾也是車頭,來回運輸四五趟,就可以將一應建材貨物都運來。

  房玄齡走在一旁又道:“如此看來驪山所用的民力也不多,他們用這種手段省去了絕大部分的民力。”

  長孫無忌感同身受,“張陽常說驪山學識有通天緯地之能,如今他正在一步步證實著。”

  “鄭公老了,老夫也老了,輔機你也開眼界了。”

  有一架小車正朝著這裡緩緩駛來。

  坐在車內的便是魏王李泰與河間郡王李孝恭。

  房玄齡與長孫無忌停下腳步,看著這駕小車緩緩在眼前停下。

  李泰罵罵咧咧地道:“怎麽這麽慢?”

  這駕車還在抖動著,動靜不小,說話聲被淹沒了大半,相比之下,這台蒸汽機車就像是小型的火車。

  車內就只能坐李泰與李孝恭倆人。

  李孝恭也下了車,又道:“都勸你了,耗能若無法掌握,沒必要造這麽一駕車。”

  “不!等這小車造出來了,以後要天天繞著長安城開,讓他們都看看。”

  說話間,後方的侍衛也跟著一路跑來。

  李泰對這個小車沒了興致,吩咐道:“你們開回去,本王坐火車回去就好。”

  那幾個侍衛終於是松了一口氣。

  魏王與河間郡王在前面開著小車,幾個侍衛在後面追了一路,現在才停下。

  李孝恭又道:“張陽說得不錯,這東西連拖拉機都不如。”

  “拖拉機是什麽?”

  “老夫怎知,那小子越來越不說人話了,根本聽不懂他的話。”

  叔侄倆爭論了好久,這才注意到了一旁的倆人。

  李泰行禮道:“見過房相,見過舅舅。”

  長孫無忌解釋道:“得知驪山今日要用火車了,這才過來看看。”

  李孝恭爽朗一笑,“哈哈哈!輔機,我等騎過馬,坐過馬車,還未坐過這火車。”

  房玄齡問道:“此物為何要叫火車?”

  李泰道:“這是姐夫起的名字,本王以為應該叫蒸汽機車,但這是驪山的,就按照姐夫說法就叫火車,也不知道姐夫是怎麽了,態度很堅決,就叫火車,就算父皇下旨了,也絕對不改了。”

  房玄齡搖頭笑著,對張陽與陛下之間的脾氣又覺好笑。
    陛下與驪山縣侯,這對翁婿從來都是誰也不服誰的。

  等這裡的貨都卸完了,李泰請舅舅與房相一起上了火車。

  房玄齡的腳步小心翼翼,筆直地站著,有些拘謹。

  長孫無忌也很僵硬,第一次站在這種怪物裡面。

  李泰解釋道:“這是運送貨物的,所以隻留了一截車廂來坐人,若以後要專門坐人,只要車廂換了就好,姐夫當初在設計上就預留了改造的空間,也給往後的改良留足了余地。”

  看兩位很拘謹,李孝恭道:“放心,我們做過很多次測試,就算是爐子炸了,也傷不了我等。”

  “炸了?傷了?”長孫無忌喃喃自語。

  一聲嘹亮的汽笛聲淹沒了話語聲,火車開始駛動了,車廂內的噪音很大。

  以至於說話一定要大聲喊,之後房玄齡與長孫無忌也不再說話了。

  車窗很簡陋,沒有東西遮擋,就是摳了一個四四方方的洞,隨著火車的駛動,冷風不斷地灌入。

  長孫無忌向車窗外看去,景色在不斷地後退,車速也越來越快了。

  比尋常的馬匹奔走慢一些,但這速度已是很可以了。

  又端坐了片刻,火車的速度放慢了,漸漸地速度越來越慢,再回神一看,已是到了驪山。

  李泰和李孝恭已起身下了車。

  房玄齡稍稍之後站起身,扶著一旁的杆子,有些艱難,“輔機,扶一下。”

  長孫無忌也支撐著顫顫巍巍的雙腿,拉過手,“老夫也站不穩。”

  最後還是李泰讓侍衛將兩位扶了下了來。

  走下火車才知道,驪山在這裡也在修建,李泰解釋道:“驪山要在這裡建設一個車站。”

  雙腿無力的感覺漸漸消退,長孫無忌這才能站穩,回頭又看了一眼火車,這個怪物好像不吃人。

  已有不少驪山村民正在往火車中裝貨,一塊塊巨大的預製板被送到火車上。

  建造火車用了近三年的論證與反覆試驗。

  鐵路路線的建設從去年一直到秋季。

  再從劉蘭到長安城準備攻打驪山的秋季,至今過了寒冬,到了貞觀十五年的二月,驪山終於造出了真正意義上的鐵路與火車。

  按說驪山本就有基礎,但還是用了數年之久。

  “這就是驪山帶給大唐的祥瑞,驪山造物都要經過數年才能完工,但每一樣都是足以造福社稷的!”

  李泰驕傲地說著。

  這兩年,李泰與閻立本,還有驪山眾多工匠,又是忙碌又覺得充實,當火車正式竣工的那天,有一種大功告成的成就感,數年心血終得回報。

  這種巨大的成就感,第一次感受到時還是蒸汽機第一次問世。

  驪山現在有六台蒸汽機,也是僅有的六台,車間還會接著鑄造。

  李泰又道:“因火車的載重有限,我們要來回運好幾趟。”

  長孫無忌擺手道:“送老夫回去就好。”

  房玄齡連忙道:“老夫也回去了。”

  李泰也不再多說什麽,等這些貨物都裝好了,火車再一次行駛。

  重新來到貞觀院,房玄齡與長孫無忌腳步蹣跚走下火車,沒走三兩步便當場吐了起來。

  也不知道是不是火車內的味道不好聞,還是別的緣故。

  李泰拍著兩位長輩的後背,讓他們舒坦一些,“原來真有暈車這麽一說。”

  長孫無忌還在不住咳嗽著,吐得很狼狽。

  房玄齡狐疑道:“暈車?”

  李泰安慰道:“房相與舅舅一直以來養尊處優,又缺少鍛煉,當然也有人先天是暈車的,若能再多鍛煉,也不是不能克服,要習慣鐵路可能要受點苦。”

  看兩位長輩神色上多有疑惑,李泰笑道:“因為我們以後還要接著造火車與鐵路,那會是一條很長路,未來的五年規劃中,不僅僅要連通長安城,還要貫穿長安城十二縣。”

  房玄齡第一次感覺到自己老了,第一次覺得自己跟不上他人的想法。

  驪山每一次沉寂都是數年,但每一次拿出成果,邁出的腳步便讓朝中跟不上。

  從大局上來看,很多時候驪山巋然不動的,但驪山每邁出一步都是這麽的驚世駭俗。

  李孝恭從腰間的布袋中拿出一袋南瓜子,放入房玄齡與長孫無忌的手中,“這是我們的驪山的南瓜子,我們將各縣所種南瓜的南瓜子都收集了起來,現在這吃食我們獨一份。”

  長孫無忌學著他的模樣磕著南瓜子,“有點苦澀,也不知有何好吃的。”

  李孝恭嘴裡不停吃著,“多吃幾顆。”

  “是嗎?”長孫無忌又將南瓜子的殼磕開,一邊吃著點頭道:“嗯,確實不錯,但在人前這麽吃東西,不合禮數。”

  趙國公這麽說著話,津津有味磕著。

  南瓜子確實帶著一些苦味,但也正是這苦味才恰到好處,放胡椒與糖,或者鹽去炒都不合適。

  眼看著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了,房玄齡與長孫無忌匆匆離開。

  李泰與這兩人所言的是驪山五年規劃,其實這些規劃都是初步的,真正的意圖是想讓關中連通函谷關,可以直到中原各地,這才是鐵路與火車的真正意圖。

  現在終於明白了姐夫為何要買下潼關的那片河灘,黃河水位開始下降,那片河灘已成了一條新路,這條路是獨屬於驪山的。

  潼關也會成為關中與函谷關外的樞紐,果然是姐夫的眼光獨道呀。

  姐夫能將許多看似不相關的事串聯起來,從而將它們組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而這個整體往往會發揮巨大的用處。

  當初驪山送給朝中一套舊樣式的蒸汽機,可那時候朝堂眾人雖對蒸汽機有過議論,但終究是沒有放在心上。

  無論是父皇還是朝中眾臣,他們都覺得蒸汽機可以用很多人力替代,沒必要為了一台不知所謂的怪物來作出改變。

  現在驪山用鐵路與火車告訴他們,知識的力量有多麽強大。

  光是這火車,其中涵蓋了驪山的所有學識。

  這兩年,驪山許多工匠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收獲頗豐。

  就像姐夫說過的,驪山會一直站在技術製造的最上遊,無窮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會讓大唐大放異彩。

  驪山上,小清清看著火車來來去去,一趟又一趟,她拿著望遠鏡瞧著,也能看到正在修建的車站旁,那裡人影綽綽。

  “爹,我也想去坐火車。”

  張陽看著山西送來的消息,對消息有些憂心,低聲歎道:“楊嬸。”

  楊嬸兩鬢又多了不少的白發,她慈眉笑道:“縣侯有何安排?”

  “帶清清去坐火車,記得回來吃飯。”

  “謝謝爹。”她欣喜地將手中的望遠鏡都丟給了弟弟。

  張心安因一道百以內的加法題做錯了,此刻正在被罰寫作業,很羨慕地望了眼姐姐的背影。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