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時間循環:開局就被六扇門抓捕》第500章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第500章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最後一塊拚圖接上了。

  楚千秋一直不理解,易道人是來幹什麽的。

  如果僅僅只是洗白丹藥的交易過程,未免太過奢侈,也太過引人注目了。

  他甚至進一步加劇了佛門對於皇室的不滿。

  從皇室的利益角度來說,他顯得多余,這筆交易完全可以潛藏在地下。

  楚千秋曾經猜測過,易道人也許是一個招牌,一個神武朝向道門示好的招牌,用來表示願意接受道門的幫助,從而削減摩訶寺的影響力。

  但沒有想到易道人真正的能力居然是截斷季風,將雨水留在永州,留在上京。

  截取風州之水,以澆灌永州。

  好大的手筆,好厲害的殺人手段。

  可能風州的百姓到死的時候,也只會埋怨老天爺不肯普降甘露,而根本想象不到,本來該到風州的水,怎麽就不來了呢?
  【這真是人力所能辦到的嗎?】

  【易道人只是武相高手,而不是天上的真仙?】

  楚千秋難以置信地說道,易道人能夠駕馭雷電,祈禱雨水,已經是了不得的手段了。

  他還能截斷從東南海岸上吹來的龐大季風,將雨水從半路攔截,這簡直匪夷所思。

  【自然不是,六扇門為他修建了龐大的陣法,以及海量的靈液。】

  【至於他怎麽做到的,哀家也不清楚。】太后娘娘淡淡地說道。

  這個消息過於震撼,讓楚千秋一時半會也消化不過來,只能深吸一口氣,繼續問道。

  【娘娘,您為何要做這等事情?】

  【難道這風州的百姓,就不是朝廷赤子嗎?】

  【娘娘,您不也是出自風州嗎?不少風州的百姓還為您立了雕像,日夜祈福。】

  本來風州的降水量就低,處於半乾旱狀態,又被易道人竊取了天機,截取了季風,自然是連年乾旱,比起屠刀來說,不知要多殺幾倍的人。

  饒是楚千秋見多識廣,也不免有些憤怒。

  【衰世將至,天象變化,司天監判斷,永州將會大旱三年。】

  【京畿要害之地,豈能餓殍千裡,不過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罷了。】

  【哀家也只能監督易道人,讓他不要過分取了風州的雨數。】

  太后娘娘娓娓道來,讓楚千秋感到渾身的冰涼。

  《道德經》有雲: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本來永州缺了水源,卻因為上京要害之地,不能大旱三年,於是皇室就接受了易道人的策略,向風州借水。

  果然是損不足以奉有余。

  天機閣真正想要的東西,並不是血丹,而是加快衰世的到來,為道祟提供能量,從而獲得無上的好處。

  難道這就是他們追求的天命嗎?
  楚千秋到了這一刻,才完整地理解了雙方的合作。

  風州的百姓何辜,先是被搶了水源,再成了叛賊,最後做成了血丹,完美的一條龍服務。

  恐怕在朝廷看來,還有提前削減風州的人口數量,將來統治壓力也會減輕不少,一舉多得,同時把上京做成王道樂土,鞏固了基本盤。

  楚千秋深吸了一口氣,迅速穩定了情緒,繼續問道

  【太后娘娘,您為何要告知微臣?】

  【您本來可以瞞下來的,沒人能知道易道人的祈雨是這樣的方式。】

  【甚至上京的百姓,樂見其成,如果能夠犧牲風州的百姓,讓他們坐穩了上京的良民,他們一樣會歌功頌德的。】

  太后娘娘沉默了片刻,然後緩緩地說了

  【哀家對不起風州的百姓。】

  【將來那地方要是殺出個混世魔王,終結這個世道,那也是天理昭彰,報應不爽】
    【哀家另有要事找你。】

  楚千秋同樣沉聲問道

  【敢問娘娘,是何要事?】

  【清河那小妮子,做事風風火火的,她回去調遣人手,還能幹什麽事情?】太后娘娘非常平靜地說道。

  長公主在平日裡,一直是太后娘娘的人,這也意味著太后娘娘對她的情況了如指掌,尤其是調動眾多的高手,相關的情報很快就傳到了太后娘娘的手中。

  兩者的段位相差甚遠。

  【這血丹一案暴露了出來,摩訶寺定了性,總要有人趁機消滅對手的。】

  【清河心裡打的什麽主意,孟夫子打的什麽主意,陛下打的什麽主意,哪能瞞得過哀家。】

  【所以娘娘準備放棄易道人了?】

  所以才托出了這個秘密?
  反正他都要死了,不如再交易一把。

  楚千秋似乎有點明白過來。

  【不是放棄易道人,而是他已經沒有救了。】

  【如果哀家沒有猜錯的話,這一次行動的背後是孟夫子在牽橋搭線,那麽神武軍和神威軍極有可能聯合在一起。】

  【你們的打擊對象,是神策軍吧。】

  【所以哀家才來找你們。】

  太后娘娘不愧是從風州之地走向帝國舞台的竇家女。

  六扇門能跟推測出來的東西,她一樣能做到,甚至做出了一個更大膽的假設。

  【娘娘誤會了,微臣怎敢如此膽大包天?】楚千秋連忙辯解道。

  然而太后娘娘像是沒有聽到他的辯解一樣,依舊和藹可親地說道:
  “抬起頭來吧。”

  “讓哀家好好看看伱。”

  “有點太高了,哀家要上來一點。”

  這位垂簾聽政,與宰相聯合治理天下的太后娘娘不在意諸位侍女,太監們的驚恐,緩緩懸浮起身,高了楚千秋一個頭,這才保持了距離,繼續說道

  【沒有什麽誤會不誤會的。】

  【你們聯合了起來,擺了陛下一道,那就多做一點吧。】

  太后娘娘渾不在意地說道。

  【娘娘的意思是……】楚千秋吃了一驚,難道太后娘娘希望他徹底消滅易道人嗎?
  【為了這竊取季風的大陣,六扇門和陛下都是用心良苦。】

  【就在那亂葬崗的下面。】

  【你們好好努力吧。】

  【永州大旱三年,讓風州承擔了兩年的代價。】

  【現在風水輪流轉,也算是天理昭昭。】

  太后娘娘不以為意地說道。

  【微臣遵旨。】楚千秋竟有些無言以對。

  他沒有想過,跟太后娘娘的見面,竟然會是這樣的一個結果。

  【還有神策軍也可以聯合神武,不要打這個主意。】

  【哀家還沒有死呢。】

  太后娘娘歎了口氣,然後轉身離開。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