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時間循環:開局就被六扇門抓捕》第530章 打了皇室的臉,他還得給錢
  第530章 打了皇室的臉,他還得給錢
  楚千秋來到上京的第五天,他邀請了宰相大人前來一敘。

  本來宰相大人應該避嫌的,但最終同意了邀請。

  這些日子裡面,上京可謂是人仰馬翻,藥王宗的弟子,與典太醫有往來的人,天機閣相關的掮客們,紛紛被捕。

  六扇門就算想要做樣子也不行,因為萬壽寺直接派出了高僧協助調查。

  廟堂之上,文官們的彈劾奏折更是像雪花一樣紛紛飄來,互相攻訐。

  有的罵楚千秋沽名釣譽,惡意公布秘術,心懷不軌。

  有的指責六扇門督查不力,讓天機閣聯合典太醫製造血丹。

  還有的認為這件事有礙朝廷體面,不宜大肆宣揚,應該盡可能回避討論。

  有的則是丟鍋出去,認為天機閣屬於道門,所以這是屬於道門的陰謀,不能算作神武朝的錯誤。

  等等,不一而足。

  整個廟堂上的高官們各抒己見,各有各的立場。

  朝廷這架機器的強大與虛弱盡顯無疑。

  奇妙的是,楚千秋這個始作俑者,在朝廷賞賜以前,由於官職太小,反倒是沒有機會領略廟堂的風采。

  當然也有提議給楚千秋升職加薪,甚至永遠留在上京,不要讓他返回靈州的建議。

  無奈現在局勢過於混亂了。

  一眾官員對於楚千秋的賞賜問題,也分出各種不同的意見。

  有建議把他留在兵部,有建議讓他去神策軍任職,還有唯恐天不亂的,建議讓楚千秋去做按察使,巡查天下,嚇得其他官員連忙把他嘴巴捂住。

  廟堂之上雞飛狗跳,但在太后娘娘處置下,還是拿出了一套方案。

  首先,朝廷已經決定了,讓天機閣背了黑鍋,反正他們的名聲本來就不怎麽樣。

  然後由萬壽寺監督六扇門,徹查血丹一案,算是給武道聖地一個交代。

  至於楚千秋,他分別立下了揭發典太醫,擊殺天機閣首惡等功勞,必須大大的嘉獎。

  小太監曹吉利由於之前混了一個臉熟,還特地被叫來宣旨,興奮地喊道
  “……特封忠武將軍,世襲下萬戶,賜寶兵一件,靈兵五件,寶甲五件,黃金千兩……”

  “臣,謝主隆恩。”

  可以說楚千秋是抽了皇室的臉,皇室還得給他錢,還得含著淚送出寶貝。

  當然朝廷的封賞也很有趣。

  忠武將軍是散官,正三品,沒什麽卵用,連俸祿都沒有的。(注1)

  隻表示楚千秋正式踏入神武國的高官行列。

  什麽叫做高官,三品及以上就算高官。

  這意味著楚千秋能享受一些更高級的禮器,禮法。

  例如楚千秋可以穿紫袍,與宰相大人相同,同時楚家大院可以修建得更高一點,原本只能修5米高的圍牆,現在可以修8米高,諸如之類的。

  更有意思的是,忠武將軍這個名號它不僅僅是散官,【忠武】兩個字還是一種諡號,是武將中的最高榮譽。

  在楚千秋的前世,被封這個諡號的人,能拉出一大堆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名留青史的大人物,像是諸葛丞相,嶽元帥,郭子儀,常遇春等等。

  在神武朝當中,一樣有無數的知名武將,在死後被封這個諡號。

  太后娘娘給出這個散官,就是希望楚千秋好好報效朝廷。

  當然忠武將軍的品級,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這意味著楚千秋的兒子,達到了至善學院入學的門票。

  三品及以上的高官後代,可以免試入學。

  第二個賞賜也很有趣,世襲下萬戶。

  楚千秋一場仗沒打,就把自己祖傳的百戶連升好幾級,直接超越了黃嶽父職位,變成了下萬戶。

  合理嗎?
  很合理,易道人可是顯形境界的高手,封下萬戶都算朝廷小氣了,來個上萬戶都不過分,更狠一點,在戰場上擊殺這樣的強者,可以直接封到國公。

  但易道人畢竟不是戰場擊殺,加上朝廷不想過多宣揚此事,所以就給了一個下萬戶,已經很小氣了。

  那下萬戶值多少錢呢?
  這裡就要先提到一戶有多少錢了,神武朝的一戶是50文錢。(注3)

  楚家以前是百戶,所以一個百戶一個月的津貼是5兩銀子。

  現在楚千秋是下萬戶,朝廷實際給了5000戶的待遇,意味著一個月的津貼從5兩銀子,變成了250兩,有了質的飛躍,真是可喜可賀。

  這意味著小小以後生下的孩子,一個可以繼承萬戶,另一個則可以繼承千戶,如果楚千秋博愛一點,把下萬戶拆成5個千戶,讓孩子們繼承,朝廷也是認可的,只不過沒人這麽乾。

  令人驚訝的是,楚千秋真正的職位,黎人營的守備,沒動。

  “朝廷指揮不動神威軍的體系,便是給你換了一個新職位,你也可以請辭拒絕。”

  “所以朝廷乾脆就不動你職務。”

  “讓神威軍安心一些。”

  “血丹一案還有許多的後續要處理,就連陛下的大婚都可能要受到波及。”

  “眼下沒有什麽精力來對付神威軍了。”

  亞相崔太華是第一個來賀喜的人物。

  他怕楚千秋不能理解朝廷的深意,便過來解釋了一番。

  “亞相放心,我對這賞賜並無不滿。”

  “太后娘娘賞罰有度,乃是女中堯舜。”

  楚千秋笑了笑,反正是白撿的東西,一魚多吃,能多挖朝廷幾塊牆角,他怎麽可能不滿意呢。

  但這個態度倒讓崔太華奇怪了起來,直接開口說道:
  “賢侄,老夫有點不太明白。聽說伱邀請了老家夥,說是有要是相談?”

  崔太華能穩坐亞相之位,自然也是消息靈通之輩,聽到楚千秋邀請對方,心中就在嘀咕,沒想到楚千秋直接派人邀請他過來一敘。

  “正是。”

  “雖然與王吉宰相有些誤會,但同朝為官,冤家宜解不宜結。”

  “便邀請王大人來訪,冰釋前嫌。”

  楚千秋笑呵呵地說道,畢竟在崔太華的推動下,宰相大人在亂葬崗上拂袖而去,已經家喻戶曉。

  “老夫,倒是有些不明白了。”

  不明白楚千秋為什麽要冰釋前嫌。

  “亞相,難道您不希望牛僧宰相再做宰執嗎?”楚千秋依然笑呵呵地說道,讓崔太華恍然大悟。

  他要讓牛僧宰相回來,讓王吉宰相上台。

  可能崔太華也沒有想到,這是楚千秋為了調虎離山,使用的障眼法。

  不過,這也是為了嶽父大人好。

  你該休息了。

   注1:唐宋的時期,這其實是正四品,但我比較喜歡這個稱呼,就改成正三品了。

    注2:如果忘記神武朝的官員體系,可以看一下369章

    注3:一戶多少錢,是用了宋朝的食實封
    南宋理宗以前,每食實封一戶,月俸增加25文錢,比如司馬光曾加食封200戶,每個月加5貫的俸祿。

    我這裡參考以後,給了一戶50文錢,比宋朝多一些。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