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時間循環:開局就被六扇門抓捕》第1223章 人是有限的
  第1223章 人是有限的

  優秀的武功秘籍,往往都有正反兩種練法。

  《靈寶通天經》自然也不例外。

  武者在修煉這門秘籍的時候,可以通過太虛幻鏡,凝聚【大洞】特性,然後花費幾十年的功夫,一點一滴地去體驗生命的喜怒哀樂,最終把【大洞】特性的品質,提升到了紅色程度。

  但也要有速成的方法,那就是殺生,直接讀取這些生物的生命歷程,為它們蓋棺論定,回味他們的一生。

  而楚千秋恰好修煉了《地藏渡魂經》,凝聚了地藏菩薩,不知超度了多少亡魂。

  這些亡魂的生命歷程都被記錄在了地藏菩薩的武相當中,可謂收藏豐富。

  楚千秋哪怕沒有太虛幻鏡,也可以直接體會他們的人生,把這些記憶提煉出來,凝聚成為真氣特性。

  “風州的流民,不夜禪師,竇大將軍,景王,血魔門主,龍帝,天機閣主……”

  這些在楚千秋得到《地藏渡魂經》以後死亡的人物,楚千秋都對他們進行超度,只要是被地藏菩薩超度過的亡魂,楚千秋也能看到他們的部分人生。

  更不要說上一次風州有人搗亂,一次性超度整個風州的鬼魂,超度海外襲擊雲龍國的魔道勢力。

  累計下來,楚千秋殺掉的生命何止萬人?

  這些生命的歷程,構成了地藏菩薩的驚人厚度。

  讓楚千秋可以隨時隨地借助眾生的悲願,把自己的力量投放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打擊惡徒。

  楚千秋只要超度越多的亡魂,地藏菩薩的真身就會持續性地變強。

  正如昔日一念法師問楚千秋,地藏二字作何解釋。

  他曾這樣回答過:
  “地,乃大地,大地厚德載物,能依,能持,堅牢不動。”

  “藏,乃秘藏,秘藏包容萬千,能育,能容,森羅萬象。”(注:647章)
  這裡的藏字,便是指地藏武相在蘊含生命歷程的作用。

  它把楚千秋超度過的亡魂,都記錄在案,記錄著他們的喜怒哀樂。

  楚千秋原本以為是一種慈悲,在地獄並不存在的地方,只有一個武相容納著亡者的人生,記錄著他們的點點滴滴。

  它像是一個記錄者,每一個亡魂的信息記錄下來,為它們送行。

  而現在這份悲願,為楚千秋修煉《靈寶通天經》打開了一扇大門。

  這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楚千秋不能測算,他只是輕輕地揮了揮手,讓地藏菩薩把亡者的記憶傳輸過來,體驗他們的喜怒哀樂,愛恨貪嗔癡。

  本來世俗的愛恨貪嗔癡,最終會演變成為五衰之氣,沉入歸墟當中,化作【法滅盡劫水】。

  而對於靈寶宗的武者來說,他們就是把這些珍貴的經歷,提煉出來,凝聚成為大洞特性。

  楚千秋像是在看電影一樣,走馬觀花地看著每一個人的人生。

  ……

  不夜禪師坐在佛殿當中,周圍羅列著合歡宗的天女,輕聲笑道:
  “得大歡喜,方能得到大自在。”

  “本座將會賜予你們無上的極樂,永生永世。”

  “金剛寺的未來不該再由苦修派來執掌。”

  “你們追隨本座,不會吃虧的。”

  ……

  景王跪倒在先祖陵前,指天發誓說道:
  “太宗皇帝背信棄義,奪走了景王一脈本該擁有的皇位。”

  “不管本王付出多大的代價,一定要讓景王一脈,重歸正統。”

  “還請列祖列宗保佑!”

  ……

  八尾天狐抱著妹妹的屍體,用尾巴捂住自己的臉,擦掉臉上的淚光,低沉地說道:
  “小妹,我不會讓人類吃了你的,我會帶伱逃走的。”

  “你常說人類也不都是壞人,但這沒有意義,沒有意義。”

  “好與壞,已經不重要了。”

  “所有的人類,我一個都不會放過。”

  ……

  風州逃荒的農夫,舉起懷中的孩子,麻木地說道:
    “兒啊,爹爹要把你跟人換了,換點東西吃。”

  “兒啊,下輩子別生在這裡了。”

  “兒啊~”

  ……

  幽冥宗的魔道弟子,輕笑地將毒蟲放在一位妙齡女子的身上:

  “噓,不要喊出聲來。”

  “這頭毒蟲會在你的身上產卵,產出一百個,一千個,一萬個的蟲卵,然後破殼而出。”

  “是不是很有趣啊,哈哈哈哈……”

  ……

  龍帝一步一步地走向皇位,坐在上面。

  “蕭家皇室已然衰弱,德不配位。”

  “若是朕有幸得到上天的垂憐,一統天下,必將善待天下萬民。”

  “朕要做聖君,要做萬古一帝,橫掃宇內。”

  ……

  一個又一個的人生,有快樂,有痛苦,有喜悅,有悲傷,有無奈的,有豪情等等不一而足。

  楚千秋的情感起起伏伏,他時而像地藏菩薩,面含悲戚,時而像彌勒佛那樣笑口常開,時而像太上老君那樣,超凡脫俗。

  他在觀看著每一個人的人生,仿佛自己成為了他們,受到他們的感染,時而喜悅,時而悲傷。

  等到無數的情感如同長江之水在他的身上流淌而過,楚千秋召喚了太上老君,給自己隻製作了一朵美麗的花朵,學習佛祖拈花一笑。

  楚千秋忽然有了一種明悟。

  “人的情感對於他人來說,分為兩種狀態,一種是共情,一種是自由。”

  “共情,能讓人為他人的喜悅而喜悅,為他人的悲傷而悲傷。”

  “自由,則是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不會讓世界過分影響自己。”

  “兩者應該是和諧統一的。”

  “人不能沒有共情,也不能過分共情。”

  “佛魔,靈寶宗主,王求魔等人,他們都陷入了一個極大的誤區。”

  “當他們為全世界的人類都共情,都理解他們的苦難,為自己背負最為沉重的道德枷鎖,最終卻是給出了最極致的解決方案。”

  楚千秋想起了前世學過的一些心理學知識,徹底明白了過來。

  對於一個人來說,他如果經常看到一些遠方的悲劇,而自己卻無能為力,容易感到抑鬱,因為他產生了無用的共情,就會感到痛苦。

  本來人類擁有共情的能力,是為了團結社會組織與共同體,卻也產生了相應的缺陷。

  佛魔,王求魔,靈寶宗主,他們產生了這種想法,他們能夠聽到,看到遠方的痛苦,又有能力去嘗試解決,於是最終想出了終極方案。

  “我到西天問我佛,佛說我也沒轍。”

  “人是有限的,不應該去承擔無限的義務,沒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

  “《莊子》有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哪怕我現在接近了全知全能,我也不認為自己就真的全知全能。”

  “共情泛濫了就需要自由一點,太自由的人,則需要多一點共情。”

  “該共情的時候共情,該自由的時候自由。”

  “放過自己,也是放過這個世界。”

  楚千秋深吸了一口氣,抬頭望向天空,他將這些人生看完,看花開花落,任雲卷雲舒。

  大洞特性,圓滿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