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黑科技:從萬倍神速開始》136.第136章 新的方向,天啟通訊
  第136章 新的方向,天啟通訊
  藍星最常見的自然災害,包括地震,台風,洪水,海嘯等等。

  這些災害無一例外,都會對人類社會造成大面積的破壞,而且威能極為恐怖,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根本不可能抵擋。

  所以,想要提高抵抗災難的能力,最好的解決方案只有兩種——

  第一,提前探測,提前預防,提前將災難消弭於無形。

  第二,提高災後救援能力。

  蘇信在網上搜索各種信息。

  從中了解國際社會目前對於各種災難的預防和應對方案,以及其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

  足足十幾分鍾後。

  蘇信心中有了大致的想法——想辦法提升災後救援能力。

  因為,災難的種類太多,也太複雜了,最重要的是這些自然災難往往波及范圍非常廣,哪怕每一種災難都能夠像地震儀一樣提前幾十秒預警,也來不及通知人逃出去,最多只是找個相對安全的地點躲避,以提高生存機會。

  所以,提升災後救援能力,更能有效地幫助災民活命。

  而從技術角度來說,想要顯著提升災後救援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提升救災隊伍的整體效率。

  更具體一些的方案。

  第一,采用搭載了小天飛行系統的無人機,以蜂群技術進行大面積搜索,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出廢墟表層的災民。

  比如,透過廢墟縫隙識別出暴露的部分肢體,或者用生命探測儀探測埋得不深的幸存者。

  這就相當於快速篩選一遍,將容易營救的災民先救出來。

  第二,開發出一種強大的通訊技術,最好能擺脫地面基站的局限。

  這樣一來,地震台風等各種災害都不會影響手機信號,搜救隊伍就可以直接通過手機信號定位災民位置,甚至許多被埋在廢墟中的災民自己都能撥打電話求救。

  這會讓搜救行動中的搜尋環節簡單許多倍,營救自然更輕松。

  同時。

  搜救隊伍之間也能自由通過手機等通訊工具交流,解決現場與前線指揮和後方指揮的協調痛點。

  無疑會讓效率提升十倍不止。

  所以說,一門強大的,不受災難影響的通訊技術,某種程度上比海量物資和人力都更有價值。

  如果用在戰場上,領先的通訊技術也有著極強的戰略作用,甚至比當初開發的火控瞄準系統和小天飛行系統更有戰略意義。

  想到這裡。

  蘇信拿起手機,撥給馮海峰。

  “幫我辦一家通訊公司,就叫做天啟通訊科技有限公司。”

  “好的。”

  馮海峰從不過問緣由,毫不遲疑地應了一聲,隨後就開始行動。

  蘇信則繼續埋頭學習。

  生物和通訊都是相當高深的兩個領域,即便以他目前的學識,也沒那麽容易有所成就。

  但這不妨礙他同時進軍這兩大領域。

  畢竟,生物醫藥方面的實驗,動輒需要等待時間驗證,他前幾天等待實驗結果的時候,都是給自己放假休息,虛度光陰。

  而現在有了新的目標,他正好可以在兩大領域之間交替研究。

  於是。

  就在社會各界紛紛開始對錦華市伸出援助之手時。

  蘇信默默沉浸在學習中。

  天目滴眼劑的正式上市,事先在很多人看來會成為熱搜榜一的,可在錦華市大地震的消息下,關注和議論的人顯然沒那麽多了。

  但這並不影響其火爆的銷量。

  從第二天起,全國各大城市二甲及二甲以上的醫院,還有幾個大型連鎖藥店,全都被購買天目滴眼劑的人群擠破了門檻。

  當然。

  更多人還是在關注著錦華市大地震的消息,一邊為災區人民祈福,一邊通過各種渠道捐款。

  天啟控股公司捐款十億的消息,也由此被不少人關注到。

  這麽誇張的捐助數額,比其他公司或個人都要多了太多,引起了絕大多數網友的議論與稱讚。

  “蘇總大氣!這一口氣捐出的錢,比其他好幾家頂級大公司加起來都要多得多。”

  “這就叫社會責任感!”

  “就衝蘇總的仗義,以後蘇總開發的產品我都無條件支持!”

  與此同時。

  錦華市的救災行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許多救災現場的照片和視頻通過媒體流傳出來。

  那一幕幕破敗,蕭條,淒涼,感人的場景,讓無數人為之動容。

  其中,也有幾個救援視頻讓不少網友為之驚歎——

  只見大量無人機如同蜂群一般在廢墟上空四處盤旋,飛行軌跡看起來極為凌亂,像是毫無目的。

  可實際上,它們在半空盤旋一圈後,就迅速探查出了不少受傷災民的位置,並標注在顯示器上。

  救援隊根據無人機探測並匯總出的信息,迅速展開救助工作。

  而且,由於軍用無人機現在都是搭載小號雷神電池,滿負荷狀態下也能持續工作一個小時,用完電之後的充電速度也相當快,能夠持續使用很長時間。

  這為救援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一支救援小隊,一人控制大量無人機,另外二三十人負責營救。

  這種效率,高得讓人驚喜。

  這些救援視頻,再加上前兩天無人機表白的視頻,在網絡上持續爆火,大大打響了無人機和小天飛行系統的知名度,讓更多普通人也關注到這些無人機的強大性能。

  ……

  五月八日上午。

  一架飛機降落在天京機場。

  郝祖德帶著兩位國內頂尖的生物學專家一起從接機口走出,在蘇信派來的工作人員的迎接下,沒多久就來到蘇信的生物實驗室。

  “郝主任,歡迎歡迎!”

  實驗室門口,蘇信熱情地迎上去,與郝祖德友好地握了握手。

  “蘇同學,好久不見。”

  郝祖德也是一臉熱情地笑著,然後向蘇信介紹同行兩人的身份:
  “這位是敖家春教授,龍國科學院院士,軍方特約專家,也是龍國最頂尖的發育生物學專家。”

  “這位是邱鴻生教授,他是龍國頂尖的生物學大牛,也是軍方特約專家,和你倒是有點淵源,因為他正是京大的特聘教授。”

  “敖教授你好,邱教授你好!”

  蘇信與兩人打了聲招呼。

  兩人也十分客氣地與他握手。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