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黑科技:從萬倍神速開始》140.第140章 人類擁有無盡的可能
  第140章 人類擁有無盡的可能

  上午十點整。

  萬眾矚目之下,聶宏武大步走上主持台,開始了新產品的介紹。

  “幾個月前,蘇總有感於龍國近視情況日趨嚴重,甚至近視已經成為了困擾全世界的難題,便下定決心研發無損近視矯正技術,這才有了天目滴眼劑的面世。”

  “然後……”

  “天目滴眼劑成功研發出來之後,蘇總又在想,既然天目滴眼劑能夠矯正人們的近視,讓人們的視力增強到正常人的程度,那麽,正常人能不能也使用類似的產品,將視力進一步強化呢?”

  “答案是可以的。”

  聞言,現場的普通人還不覺得有什麽,可一些藥企高層和專家學者們臉色頓時都變了。

  前方的聶宏武繼續介紹道:
  “我們今天發布的產品,是一款增強普通人視力的產品,能將人們可視距離增強一倍。”

  “普通人的可視距離,也就是能比較清晰地分辨物體的視覺距離,大約是三百米到五百米。”

  “而我們的新產品,能將可視距離增強一倍,達到八百米左右。”

  “這款產品,叫做天目一號。”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因為它某些方面和天目滴眼劑一脈相承,比如,不需要手術,沒有後遺症,效果同樣是調整眼內屈光系統。”

  “不一樣的地方在於……”

  “天目滴眼劑是刺激人體恢復類藥物,而天目一號,則是全世界第一款人體強化類藥物。”

  “它不僅讓我們視距大幅增強,擁有接近鷹眼的視力,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為我們打開了人體進化的全新篇章,讓大家看到……”

  “人類擁有無盡的可能!”

  “它是一款藥,更是一把鑰匙,為人類打開了一扇神秘的大門,門後面是一條康莊大道,這條道,通向人體進化的終極秘密。”

  場上不少人面面相覷。

  他們隻覺得聶宏武這個話題太過宏大,也太過遙遠,甚至顯得非常夢幻,不切實際。

  以前基因編輯技術的發明和進步,曾讓不少專家學者們驚呼,說這打開了人類進化的大門。

  可實際上,大家在生活中並沒有體會到太大的變化,更別提人體進化這種高大上的話題。

  現在,世界各地依然有不少人被疾病,衰老,貧窮,饑餓等各種問題所困擾,從這一點來看,人類的生命本質,社會的本質,似乎自始至終都沒有明顯的改變。

  更遑論人體進化。

  屏幕前,觀看直播的網友們也是一片嘩然,密密麻麻的彈幕幾乎遮蔽了整個直播畫面。

  關於天目一號,關於人體進化,大家各有不同的看法。

  但無論如何,有蘇信的名頭作為背書,任何人都不會去懷疑天目一號的藥效,最多只是不明白這種藥劑是否真的有那麽大的意義。

  主持台上。

  聶宏武通過PPT中的圖片和視頻,給大家講解著天目一號強化視距的基本原理,還有一些關鍵的測試數據,最後大聲宣布道:

  “從明天開始,我們會在官網中陸續招募三期臨床試驗志願者,具體要求和條件都會在官網中注明,歡迎大家報名參加。”

  新品發布會很快就結束。

  事後,各大媒體紛紛發表相關報道,並冠以浮誇的標題。

  “天目一號?千裡眼藥劑!”

  “人體進化時代正式到來!”

  “蘇總開啟人類進化之門!”

  不少專家學者也紛紛針對天目一號發表評論,並根據天啟醫藥公司公布的成分表和實驗數據,深度解析天目一號的技術原理,並大力肯定了這項技術的意義。

  一些人甚至引用聶宏武的話,宣傳人類進化的時代已經到來。

  可是,在絕大多數普通人眼中,天目一號的效果只是相當於天目滴眼劑的強化版。

  至於天目一號誕生的背後,對生物學的發展有著多麽深遠的意義,大家根本就不關心。

  當然,即便隻單純地將天目一號當作強化視距的普通藥劑,也有不少人為之狂熱。

  從第二天起。

  不少人就爭先恐後地在天啟醫藥公司官網報名成為志願者。

  ……

  天目一號藥劑的臨床試驗,在海內外無數人的關注下開始了。

  而此時的蘇信,和之前一樣低調地待在天啟通訊公司裡,準確地說,是在天啟控股公司所在樓層劃分出來的一間實驗室內。

  只見實驗台上,一堆各種各樣的電子零件凌亂地擺放著。

  蘇信站在台前,怔怔出神。

  在他的感應中,整個世界仿佛已經陷入了停滯,而他的大腦則活躍得像開水一樣不斷沸騰。

  此前他所學的種種知識,在腦海中互相交融,一個個天馬行空的想法隨之不斷湧現。

  三十秒鍾後。

  蘇信不得不中止神速能力。

  “看來,以藍星目前的技術基礎,無論哪一種高級通訊方式都不是短時間能夠實現的,甚至想要有大的進步都很有難度。”

  蘇信無奈地搖了搖頭。

  他想要的通訊技術,要盡可能擺脫地面基站,這樣才能不被地面上的各種災難所摧毀。

  看起來,當前概念正火的衛星通信方式似乎完美符合他的要求。

  可衛星通信的方式,也有著種種缺陷和技術難題。

  首要缺陷就是成本問題。

  要覆蓋龍國九百多萬平方公裡,滿足十多億用戶的通訊需求,肯定需要發射大量衛星。

  整個衛星通信系統的建設及運營維護成本,比起已經有了成熟布局的地面蜂窩網絡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即便蘇信幾大子公司的盈利能力能夠勉強支撐,他也不可能一直虧本填補這上面的窟窿。

  那不是做貢獻,而是傻。

  其次是信號接受問題。

  現在的智能手機都是內置天線,這樣才能保證美觀和便捷。

  因為地面的信號基站到處都是,即便天線較小,且隱藏在手機內部,也能順利接收到信息。

  可如果換成衛星通信系統,不使用地面基站,就必須用裸露在外的更大更醒目的天線,才能接收到天空中的衛星傳回來的信息。

  這種外觀的變化,相當於開歷史倒車,恐怕沒多少用戶能接受。

  第三大缺陷就是功率。

  天空中的衛星,由於體積足夠大,向地面發射信號沒什麽難度,可手機中的信號想要傳輸到天上,以當前手機毫瓦級的無線發送功率,根本不可能做到。

  這也是為什麽那些衛星電話都是大塊頭,一是為了安裝更大的天線,二是為了擁有更大的功率。

  同時,更大的功率也就意味著更高的能耗,需要更大的電池才能滿足大家的日常使用。

  第四,衛星的信號處理能力。

  用通俗的話來說,當前的衛星電話使用者不多,平攤下來,每個衛星只需要服務少量的用戶,自然顯得遊刃有余。

  可如果普及開,讓每一個用戶都使用衛星電話,並且用衛星電話來看劇刷視頻,不僅要求衛星的數量足夠多,還得讓衛星的數據處理能力大幅提升才行。

  畢竟衛星只是起到一個中繼站的作用,由於體積問題,不可能像大型數據處理器一樣,同時精準地處理太多用戶的數據請求。

  例如,拉特斯創始人紐斯克,名下就有一個星連項目,號稱擁有一萬兩千顆衛星,可依然存在上行效率不足的問題。

  除了這四大核心問題之外,還有更多細節方面的問題。

  即便以蘇信萬倍神速狀態下的超級智慧,一時也想不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