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第一貪官》172.第172章 滿朝文武八百個心眼,朱標和徐
  第172章 徐達讓葉大人名震朝野,朱元璋的臨時工生涯!

  雁門大酒店的客房裡,
  馬皇后看了看依舊坐在床頭生悶氣的朱元璋,然後就看走到窗邊,看向縣衙的方向。

  不僅朱元璋很生氣,就連她也有些生氣。

  她知道葉青特立獨行,但卻沒想到他竟然特立獨行到不講章法的地步。

  可仔細想來,他也是為了守住雁門縣才這麽做的,畢竟他不知道被他拉壯丁的人,根本就不是曾經當過朱元璋親兵的郭老爺,而是朱元璋本人。

  再者說了,他只是用這種近乎於不要臉的方式拉了壯丁,但拉回來之後也還是上賓待遇。

  這不,他們前腳被綁回大酒店,後腳就有人來要走了他們的身形尺寸。

  葉青要他們第二天一早就搬到他家客房去住,還要為他們量身訂造甲胄。

  如此說來,也算是為了得到老郭這個參謀人才,給出了包吃包住包裝備的待遇。

  想到這裡,馬皇后也是露出了哭笑不得的笑容。

  “葉青,”

  “陛下可是幫了你的大忙啊!”

  “他用他的方式,讓你的建議成為此次的北伐戰略,可你卻用強抓壯丁的方式來回報他,這顯然不合理。”

  “要想把‘不知者不罪’這句話,用在這件事情上,那就必須用傳國玉璽來換!”

  “.”

  第二天一早,朱元璋夫婦和毛驤等人,全部搬到了葉青豪宅的客房樓。

  還是上次朱元璋他們他們住過的那棟樓,連房號都不帶換的。

  細心的吳用也問過為什麽少了兩個人,馬皇后也以郭夫人的身份,給出了比較合理的理由。

  就這樣,朱元璋就正式以雁門防守戰參將的身份,開始了他的臨時工生涯。

  至於他這個參將的具體用途,吳用知道,葉青也知道。

  只不過他的具體用途,在二人的心裡,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四天后的下午,

  葉青上奏的八百裡加急軍奏,被送到了中書省。

  正如朱元璋所想的那樣,胡惟庸他們雖然恨透了葉青,但在軍國大事上,還是不敢有絲毫的耽誤。

  葉青的這份正式軍報奏折,還是以最快的速度,出現在了太子朱標的手裡。

  太子東宮書房裡,
  朱標坐在椅子上,認真而嚴肅的看著這份奏折,生怕漏看一個字,生怕漏看一條信息。

  而中書右相胡惟庸,則規規矩矩的站在下方,等待太子殿下的旨意。

  “北元三十萬大軍正在集結?”

  “乃兒不花帶領五萬先鋒大軍先行開拔?”

  朱標眉心微皺道:“擴廓帖木兒,漢名王保保,伯也台部人,生於光州固始縣,這是父皇長期對孤說的話。”

  “父皇要孤記住這個人,說這個人是‘天下奇男子’!”

  “孤一直在想,他這個被徐叔和常叔他們打成‘王跑跑’的男人,到底有什麽地方可以配得上一個‘奇’字。”

  “孤現在總算是知道了,他足以稱‘奇’的地方,便是他就像那草原上的野草一樣,當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啊!”

  “不論失敗多少次,他都可以召集兵馬,重頭再來,還能讓那些人都信服他。”

  “失敗之後,他還會總結為什麽失敗,次次失敗卻次次都有所進步,直到洪武五年,他戰勝了徐叔一次。”

  “也就是這一次,讓他在北元揚眉吐氣,竟然拉來了三十萬大軍!”

  胡惟庸聽後拱手道:“殿下,魏國公這一年以來,也一心兵事,為的就是一雪前恥。”

  “敵人可以知恥而後勇,我泱泱華夏之將帥,更能知恥而後勇。”

  “臣相信,魏國公這一次不僅可以一雪前恥,還能大捷而歸!”

  朱標點了點頭,對於這一點,他深信不疑。

  想到這裡,朱標直接下旨道:“傳旨兵部,令延邊諸衛大軍,先行抽調精銳馳援雁門,仍以魏國公徐達為帥,從玄武湖大營京軍之中,抽調精銳,即刻北上。”

  胡惟庸領命之後,當即跪拜道:“臣領旨。”

  可他站起身來之後,卻沒有立即去兵部,而是用關切的語氣問道:“殿下,既然雁門縣不久之後就有戰事,陛下乃萬金之軀,自應即刻回朝才是。”

  “陛下,可有消息傳回?”

  朱標聽著這麽一個問題,他心裡也擔憂無比,但他的擔憂絕對不能表露出來。

  甚至連沒有他爹消息的答案,都不能告訴胡惟庸,誰知道這些人到底是個什麽想法。

  也就在朱標想辦法搪塞之時,在門外候著的太監便立馬跑了進來,還當著胡惟庸的面,附耳朱標說了一句胡惟庸一個字也聽不到的悄悄話。

  朱標聽後,也只是淡淡的笑了笑後,就對胡惟庸嚴謹道:“胡卿,伱先不忙去兵部傳旨,此事明日早朝再議。”

  “孤還有要事,胡卿回去吧!”

  胡惟庸聽後隻覺得莫名其妙,但也對太監說的這句悄悄話,好奇到了極點。

  到底說了一句什麽樣的悄悄話,才讓太子殿下收回旨意,硬要把十萬火急的事情,拖到明天早朝再說?
  不僅如此,還直接對他這個宰相下了逐客令?
  可即便他再怎麽好奇,還得按太子殿下的逐客令行事。

  胡惟庸走後,朱標這才召見了風塵仆仆的錦衣衛信使。

  東宮書房之內,

  這名錦衣衛信使,真就是連衣服都沒來得及換就跑了過來,為的就是早日把信件親手交到太子殿下的手裡。

  而太監之前對朱標說的那句悄悄話,就是他讓太監傳的話‘陛下親筆急信,必親手交與殿下,不得有第三人在場’。

  也就在太監懂事的從外面關門之時,錦衣衛信使這才從懷裡拿出信件道:“殿下,這是陛下親筆信。”

  朱標接過信件之後,還是沒有立即打開,只是立馬問道:“陛下何時回來?”

  “陛下和毛將軍他們押運著十大車的貨物,最起碼也要一個月才能回來。”

  朱標點了點頭之後,就讓他下去休息了。

  也就在這名錦衣衛信使離開之後,朱標這才打開了朱元璋寫給他的親筆信。

  信件內容:“標兒,”

  “雁門知縣葉青提議,你徐叔帶領大軍不直接支援雁門,從開平衛出關,以達到繞後包抄,聚殲敵軍於城下的目的。”

  “爹以為此計可行,如果運去好了,還能追到和林去,找回傳國玉璽!”

  “爹也有信送給你徐叔,你徐叔一定會在次日早朝諫言,不論朝中大臣如何,你一定要配合你徐叔,讓此提議,成為此次北伐的戰略國策!”

  “.”

  朱標看到這裡,立馬就明白了怎麽回事。

  很顯然,他爹以郭老爺的身份和雁門縣知縣葉青相處得不錯,都已經聊到戰略國策上了。

  傳國玉璽四個字的分量,在朱元璋這裡很大,在朱標這裡也很大。

  朱標走到燭台面前,燒掉信件之後,就走出書房,看向雁門縣的方向,眼裡盡是期盼之色。

  他也想盡快認識一下這位,得到他母后高度評價,被他母后保到現在的葉大人。

  他很想知道,一個想要鯨吞敵人三十萬大軍,還敢‘貪’傳國玉璽的巨貪,到底長什麽樣子。

  也就在此刻,
  已經送完軍情急奏的信使,又敲開了魏國公府的門,並親手把‘郭瑞’的親筆信,交到了徐達的手裡。

  這名信使是葉青的人,他來送信的體驗的就是,郭瑞二字在魏國公府非常的好使。

  他只是半信半疑的說了一句‘郭瑞郭老爺有信,要親手交到魏國公的手裡’,魏國公府的人,就直接把他帶到了魏國公徐達的面前。

  信使離開之後,徐達這才打開了信件。

  信件內容:“魏國公在上,”

  “雁門知縣葉青葉大人知草民與魏國公相識,便托草民書信一封,獻上北伐戰策,以下諸言,皆為葉大人口述,草民書寫。”

  “.”

  “若魏國公認為此策可行,隻當是自己想出來的便可,切莫提及‘葉青’二字!”

  這封由葉青口述,由‘郭瑞’郭老爺代筆的信,比起朱元璋給朱標的信,就要長得多了。

  因為給朱標的信是老子命令兒子,只要讓兒子明白是怎麽個事情就行。

  但這封信卻實際上是葉青這個區區七品知縣,越級給早已名滿天下的魏國公徐達提議獻策的信,不講明白因為所以是不行的。

  其實主要還是葉青並不知道郭瑞就是朱元璋,所以直接把這封提議獻策的信,寫成了‘論文’。

  只有講明白利弊關系,才能夠說服徐達!
  但也因此,這封信直接就讓‘雁門知縣葉青’六個字,烙印在了徐達的心裡。

  徐達走到門外,背著手看向雁門縣的方向,眼裡也盡是期待之色。

  “葉青?”

  “聽說只有二十三歲,還是大明首屆科考的舉人倒數第一名?”

  “如此平庸的科考成績,卻能讓我皇帝老哥,對提拔你的考官和吏部官員先罰後獎?”

  “不僅如此,現在還能讓我皇帝老哥,幫你寫信給我,推薦你的戰略戰策?”

  “確實是好戰策,也確實胃口大!”

  “如果真如你所說,吞了他三十萬大軍,還找到了傳國玉璽,你將立下不世奇功!”

  想到這裡,徐達也覺得葉青有點小看他了,他徐達可不是貪圖別人功勞的人。

  再者說了,以他今時今日的地位,真的沒必要再貪什麽功勞,他明天早朝一定會讓‘葉青’二字,響徹朝野上下!

  其實徐達這麽做也有自己的原因!

  前不久才破獲的濠州大案,就是他葉青的功勞,太子朱標還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表揚過葉青。

  可也正因如此,他葉青直接就變成了淮西勳貴的公敵。

  所以,他想讓這個不世奇功,成為這麽一個不懼權貴的好官的‘免死鐵卷’!
  第二天一早,
  由太子朱標主持的朝議,在奉天殿開始。

  胡惟庸第一個站出來,奏報了雁門縣的軍情急奏。

  緊接著,徐達也抱著玉笏站了出來。

  “臣徐達,有本要奏!”.
   求看官大大們追訂支持,求推薦票、求月票,謝謝!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