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序列大明》第96章 法家獬豸
  第96章 法家獬豸
  “明嘉啟元年,新帝登基。

  整個權力交替的過程十分順利,可帝國朝堂的局勢卻沒有因此迅速恢復平穩,反而愈發風雲詭譎。

  彼時新東林黨魁首和司禮監掌印太監同時被任命為輔政大臣。

  在武帝時期如履薄冰的新東林黨終於掌握了足夠的話語權,有了跟司禮監掰手腕的資本。

  兩邊剛剛拉開架勢,擺好車馬,爭鬥的契機便適時出現。

  引爆一切的導火索便是當年隆武帝力排眾議推行的罪民區國策——攫四方水土,養神州底蘊。

  這項國策之嚴苛,光是一個‘攫’字便能管中窺豹。

  沉重的賦稅壓力讓罪民區內民怨沸騰,大明吏製對於罪民的封鎖更是讓不少野心勃勃的人物心懷不滿。

  因此在隆武帝薨逝之後,東瀛、安南、蘇祿、暹羅、滿刺加、佔卑等多個罪民區便開始蠢蠢欲動。

  聯名上書要求開放帝國和罪民區之間的邊境壁壘,將罪民區改製為行省,互通有無,往來自由。

  甚至提出取消罪民稱呼,給予罪民和帝國平民同等的待遇,廣開科舉,允許夷人進入仕途。

  當時負責罪民區管理的是帝國鴻臚寺,大權掌握在司禮監手中。

  而司禮監歷來推崇‘明人至上’,面對罪民區的請求根本不屑一顧。

  簡單認為不過是有縱橫家序列的人在其中挑撥是非,煽動這些刁民作亂,讓駐守當地的總兵出兵鎮壓即可。

  新東林黨則搬出了儒教聖人‘有教無類’的理論,認為隆武帝既然已經將藩屬國改為罪民區,納入帝國轄製,那罪民區便是大明疆土,一眾罪民也該是帝國子民。

  先帝以槍炮開疆拓土,新帝自然該以文治彰顯仁慈。

  以帝國文治勸導這些蠻族歸化才能體現聖朝風范,實現四海歸一,天下同心。

  兩大勢力在如何處置罪民區聯名請願的事情上表達出了截然不同的態度。

  帝國上下也是輿論紛紛。

  同為帝國輔臣的新東林黨魁首和司禮監掌印太監更是在內閣之中吵到不可開交。

  一個擼袖,一個抓冠,明明都是各自序列頂尖人物,卻如同市井破皮一般扭打在一起。

  浩如煙海的奏章湧進太和殿的黃粱主機,卻遲遲沒有得到新帝的批閱。

  如此曖昧的態度,立馬讓儒教嗅到了其中的機會,馬上著手準備全方位攻訐司禮監。

  大明帝國轟動一時的‘大朝辯’由此拉開序幕。

  法家作為大明律的修纂者,掌握著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的黃粱法境控制權限。

  在這場浩浩蕩蕩的‘大朝辯’之中自然成了司禮監和新東林黨爭相拉攏的對象。

  因為序列儀軌的要求,法家中人多是剛正不阿的性格,素來的立場也是兩不相幫,一心維護大明律的穩定運轉。

  甚至因為理念的對立,法家還要更傾向於司禮監一方。

  可在此期間,卻發生了一件震怒整個法家序列的大事。

  一名暗中調查司禮監貪腐的法家序七理官遭到刺殺,現場所有的人證物證都指向了司禮監麾下的頭號惡犬——東廠。

  司禮監百口莫辯,還沒來得及自證清白,新東林黨已經開始火上澆油。

  帝國兩京一十三省的地方官員上報了大量東、西廠羅織罪名,誣殺忠良擅審官吏,濫用私刑的證據。

  朝野一片嘩然。
    被觸及到逆鱗的法家內部同樣爆發出諸多不滿的聲音。

  不少人熱血上頭的法家官員放下理念之爭,選擇和儒家站到了一起,同意聯手向司禮監發難。

  而這些都只是台面下湧動的暗流。

  在明面上,儒家已經聯合道佛兩家完成了第一次的夷人馴化推演。

  當一個身穿明服說著標準大明官話,甚至掌握了儒八君子序列能力的夷人五體投地跪在太和殿上。

  躬身伺候在新帝旁邊的司禮監掌印太監臉色霎時如喪考妣,額頭汗如雨下。

  他沒想到這群拿筆杆子的王八蛋為了將自己趕盡殺絕,居然不惜引夷人入明,竊取神州序列。

  新東林黨魁首率領群臣進言,羅列司禮監包括弄兵、蔑祖、欺君罔上、克削罪民在內的十條罪狀。

  權傾一時的司禮監就此滑落深淵。

  新東林黨借助法家的司法權限,一手按刀一手持笏,在帝國掀起了一場血腥的清洗。

  彼時遠在成都府的樂重剛剛晉升法八,有法家先驅破例親自為他計資定品,點為上品資質,寫下評語面似獬豸,法骨天成的極高評語。

  原本有了這份評語,樂重的仕途可謂是一路平坦,乘風而上指日可待。

  少年得志,自然是春風得意。

  人在意氣風發的時候,根本無法理解言多必失,禍從口出這些老成之言。

  樂重在看過整場‘大朝辯’記錄之後,毅然在黃粱法境中指出法家插手黨爭,違背了律法本意。

  罪民不滿,意圖謀反,那就打。儒教引夷,數典忘宗,更該殺!

  不僅要彈壓罪民,更要革新吏治,滌蕩當今官吏的憊懶行徑。

  類似這樣的言論放在平日間,黃粱法境之中的眾多法家高官大吏最多是置之一笑,當作是年輕人在發牢騷。

  但當時覆滅了司禮監的儒教,已經開始對不久前還是戰友的法家動起了心思。

  原因無他,道不同,始終無法為謀。

  沒了司禮監,執掌大明律的法家就是儒教最大的掣肘。

  吾廬雖小,卻也在龍蛇影外,風雨聲中。

  樂重說了不該說的話,也被列入了儒教的清洗名單,不久後便徹底在成都府銷聲匿跡。

  疑似被吳家俘獲,投入私獄。

  生死不知。”

  電子案牘上關於樂重的記載到此為止,不再有文字浮現。

  李鈞驀然想起了那個面容板正刻薄,笑容卻坦坦蕩蕩的男人,右手指尖來回摩挲著袖中那柄殘破的法尺。

  沉默許久之後,他將電子案牘交還給一旁等候的情報部員工,轉身走出蜀道物流情報部的檔案室。

  門外,錢仲驍已經在這裡等候多時,對著李鈞躬身哈腰,滿臉堆笑。

  “部長,這是安保部近期的組建情況,請您過目。”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