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潑皮》226.第225章 0222【韓二,你可莫要讓吾失望
  第225章 0222【韓二,你可莫要讓吾失望啊!】

  酒過三巡。

  韓楨突然問道:“咱們相識也有一段時日了,以朱員外的能力,當個商人委實有些屈才,可曾想過謀個一官半職?”

  朱吉夾菜的動作一滯,眼中閃過一絲意動。

  他想不想當官?

  自然是想的。

  少時朱吉也是寒窗苦讀了十數載,只不過鄉試接連受挫,讓他心灰意冷,深受打擊。無奈之下,隻得靠著姐夫常知縣的關系,開始經商做生意,補貼家用。

  說實話,這段時間相處下來,他很是欣賞韓楨的為人,務實、果斷、爽利,該下狠手時也決不手軟。

  對其治下的手段與理念,也極為認同和敬佩。

  朱吉聽出了韓楨話中的言外之意,但他如今不能光考慮自己,貿然做出決定,不但會累及家人,還會牽連姐夫常知縣。

  強壓下心頭的意動,他放下筷子,正色道:“多謝縣長好意,只是此事吾做不得主,還需與常知縣商議一番。”

  “也好!”

  韓楨微微一笑。

  朱吉的回答,早在預料之中。

  他此番不過是借朱吉之口,撥一撥常知縣這把算盤。

  是去是留,該做決斷了!

  能留下,自然是意外之喜,畢竟常知縣還是很有才能的。

  走了,也無甚損失。

  如今,他大勢已成,手下的胥吏數量,已突破八百之眾,其中一大半都是讀書人,一個個眼巴巴的等著再開鎖廳試。

  哪怕常知縣現在就走,他立刻就能遣人頂上,無縫銜接。

  朱吉顯得有些心不在焉,好幾次夾錯了菜。

  待到吃完飯,他便匆匆離去,看樣子是要修書一封,與常知縣商議了。

  用熱毛巾敷在臉上,散了散酒氣後,韓楨眼中帶著微醺,騎上戰馬回到府衙之中。

  剛進大堂,就見一身戎裝的聶東,等在大堂之中,顯然已經等了好一會兒。

  韓楨問道:“何時來的?”

  “末將也是剛到。”

  聶東抱拳道。

  聞言,韓楨不由搖頭失笑。

  如今隨著韓楨漸漸起勢,這廝也不再像以前那般耿直了,都開始學會玩官場那一套了。

  對此,他倒是不介意。

  畢竟得給屬下們一個奔頭,才能心甘情願的為他賣命。

  來到堂案後方坐下,韓楨不緊不慢的問道:“何事?”

  “縣長昨日吩咐的差事,末將與史參軍已商議妥當,特來請縣長定奪。”

  聶東說著,從懷中取出一份折子遞過去。

  接過之後,韓楨只是隨意瞥了一眼,說道:“昨日不是已經說過了麽,此事你看著辦就行。”

  “末將遵命。”

  聶東點了點頭,而後說道:“張和今早遣人傳來訊息,前兩日護送戰馬時,發現大批反賊從東平府越過泰山山脈,進入濟南府。”

  韓楨正色道:“大批是多少?”

  “約莫七八萬人。”聶東答道。

  聞言,韓楨沉吟道:“東平府境內的反賊,想來應是張迪殘部。”

  聶東附和道:“末將也覺得是張迪殘部,此番過境,估摸著是投奔黑山賊。”

  韓楨微微一笑:“對我們來說,倒是個好消息。濟南府的反賊越多,西軍被牽扯的精力也就越多。”

  若換做是他,會接納這批張迪的殘部,但卻不會整編,而是給錢給糧給軍械,將這批反賊安置在禹城。

  屆時西軍南下,禹城首當其衝。

  正好利用張迪的這批殘部打前陣,順帶探一探西軍的虛實。

  就算一觸即潰,這麽多戰俘,也會成為西軍的累贅,拖住西軍前進的腳步,消耗糧草輜重。

  念及此處,韓楨遙遙看向北方:“冬天來了,河北之地只會一天比一天冷,高托山撐不了多久,唯一的生路就是南下與黑山賊會合。”

  “濟南府越熱鬧越好。”

  聶東咧嘴一笑,眼中透著濃烈的戰意。

  “縣長,縣長!”

  就在這時,大堂外傳來一陣高呼。

  下一刻,只見余朝歡興高采烈的小跑著走進大堂。

  見狀,韓楨問道:“何事讓余指揮如此開心?”

  “……”

  余朝歡正要作答,忽然發現大廳中的聶東,立刻止住話。

  聶東識趣道:“縣長既有要事,末將便先告退了。”

  韓楨擺擺手:“無妨。”

  聞言,余朝歡這才開口,用興奮的語氣說道:“縣長,卑職弄到神臂弩了!”

  神臂弩!
  韓楨與聶東雙眼齊齊一亮。

  要說趙宋有什麽黑科技,那當屬神臂弩了。

  對比其他的普通強弩,神臂弩簡直是降維打擊。

  防禦絕頂,刀箭難傷的瘊子甲,被稱為冷鍛工藝的最頂峰,可即便如此,五十步內,在神臂弩面前如同豆腐一樣。

  對上尋常重甲,那更是破甲如切菜。

  韓楨之所以如此重視西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忌憚神臂弩。

  仙人關與和尚原這兩場大戰,宋兵都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這兩戰,神臂弩大顯神威,將金人引以為傲的鐵浮屠射成了篩子,打的金兀術哭爹喊娘。

  他雖然有火器,但卻是最原始的黑火藥炸彈,還得靠人力投擲,根本無法做到遠程壓製。

  如果沒有神臂弩,自己的五千重甲騎兵,很可能會成為活靶子,重蹈鐵浮屠的慘劇。

  韓楨蹭一下站起身,忙問道:“數量幾何?”

  “八十柄!”

  余朝歡答道。

  為了弄到神臂弩,他可是費了極大的勁兒,幾乎把自己與嶽父家中能用的人脈,全用上了。

  韓楨微微皺眉道:“這麽點?”

  不等余朝歡解釋,一旁的聶東率先開口道:“縣長,神臂弩乃是趙宋軍中禁器,管理極其嚴格,余指揮能弄來八十柄,已是非常難得了。”

  作為從軍十幾載的百戰西軍,他對神臂弩可謂是非常熟悉。

  在戰場上,弩手即將被擒,也會提前摧毀弩機。

  情勢危急的戰場都如此,可想而知平日裡對神臂弩的管控該有多嚴格。

  聽到聶東幫自己說話,余朝歡朝他投去感激的目光。

  “原來如此。”

  韓楨重新坐下後,笑道:“是我太急躁了。萬事開頭難,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積少成多!”

  余朝歡面色略顯為難道:“縣長,對方胃口有些大。”

  韓楨也不問對方是誰,直接了當道:“他想要多少錢?”

  他不怕對方胃口大,怕的是對方不賣。

  “對方不要金銀銅錢,只要白糖,一斤白糖一柄神臂弩!”余朝歡答道。

  不要錢,要白糖?
  還有這種好事?
    韓楨先是一愣,旋即看著余朝歡,似笑非笑道:“是對方要白糖,還是你要?”

  余朝歡大驚失色,趕忙解釋道:“縣長冤枉啊,給卑職十個膽子,也不敢行坐地起價之事。”

  “最好如此。”

  敲打一番後,韓楨說道:“一斤白糖就一斤白糖,何時能送到?”

  余朝歡心頭一喜,如實答道:“估摸著要十天,神臂弩乃是軍中重器,需得將整柄弩徹底拆開成散件,分批運出,如此才能瞞天過海。”

  “嗯!”

  韓楨點了點頭,繼續問道:“三弓床弩可有眉目?”

  余朝歡苦笑道:“稟縣長,三弓床弩倒沒有神臂弩那般嚴格,但問題是三弓床弩太大了,即便拆開成散件,也會被一眼認出,無法做的掩人耳目。”

  韓楨吩咐道:“你盡力而為,若實在不行就算了。”

  三弓床弩在前唐時期稱作八牛弩,顧名思義需要八頭牛,才能拉動上弦。

  到了宋時,經過能工巧匠改進過後,只需數名士兵便能上弦。

  技術含量有,但遠沒有神臂弩那麽高,實在弄不來的話,韓楨就吩咐工科院的匠人們自行研究。

  ……

  ……

  “哎!”

  常知縣放下手中的信件,長歎一口氣。

  在一旁伺候的福伯見狀,忍不住問道:“阿郎,怎地愁眉苦臉?”

  常知縣苦笑一聲:“韓楨通過元辰之口,來催吾表態了。”

  “這……”

  福伯面色一滯,不知該說些什麽。

  這可不是小事,而是關乎全家老小的性命,他哪敢多嘴。

  “這韓楨籠絡人心倒是有一手,自從去了益都之後,元辰就變了。此番來信,雖未表明態度,可字裡行間卻隱隱有投奔之意。”

  常知縣再度歎了口氣,語氣無奈。

  好在自己這個好友兼小舅子,還分得清輕重,沒有擅自做主,而是修書一封詢問他的意見。

  福伯提醒道:“阿郎確實該早做決斷,等到西軍一至,韓二郎定會掀起反旗。”

  韓楨只要沒明目張膽的掀桌子造反,常知縣就不會有事。

  哪怕常知縣前腳剛走,後腳韓楨就造反,朝廷最多苛責幾句,連問罪估計都不會。

  可若是韓楨徹底造反,屆時任憑常知縣有十張嘴,也解釋不清。

  “吾省的,吾省的。”

  常知縣擺擺手,喃喃自語。

  讀了這麽些年書,當了這麽多年官兒,他心底深處,到底是存著幾分忠君愛國的情懷。

  但又不得不承認,在韓楨手下任事,極為舒心,沒有任何掣肘。

  哪像以前,上頭是婆婆,下頭有姑嫂,他這個知縣當得如同受氣媳婦一般,委屈巴巴。

  況且,他哪裡舍得每月七八萬貫的收入。

  若是離了韓楨,往後只怕又要過回苦日子了。

  書房的窗戶,正對著後院。

  那顆枝繁葉茂的槐樹,此刻變得光禿禿的,只剩下一些枯黃的樹葉,還在寒風中搖搖欲墜,彷佛隨時都會飄落。

  常知縣看著窗外出神,心中思緒萬千。

  如今的大宋,便如同這顆槐樹。

  然花有重開日,枯木可逢春,但大宋還有機會嗎?
  “沒有了!”

  常知縣搖搖頭。

  為官這麽些年,讓他看的越來越透徹。

  三冗問題已達頂峰,百姓也已被壓榨到了極限,窮者恆窮,富者恆富。

  當今官家雖昏庸,但這一切並非是他一手造成,早在開國之初便已埋下禍根。

  如今的大宋,已然病入膏肓,無藥石可醫。

  就算西軍平定國內叛亂,也只是苟延殘喘罷了。

  念及此處,常知縣神色掙扎,隱在寬袍大袖中的雙手,不斷變幻姿勢。

  福伯靠著書架,感受著一旁煤爐傳來的陣陣熱浪,整個人隻覺得暖洋洋的,知不知覺間就打起了盹兒。

  人老了,就容易犯困。

  也不知過了多久,書房中忽地響起常知縣咬牙切齒的聲音:“福伯,研磨!”

  福伯頓時一個激靈,緩了緩神後,走到書桌前開始研磨。

  片刻後,福伯說道:“阿郎,磨好了。”

  “嗯!”

  常知縣嗯了一聲,抽出一張信紙,提筆蘸了蘸墨汁後,筆走遊龍的在信紙上寫下一行字。

  放在平時,福伯在常知縣寫信時,會刻意回避。

  但因先前的談話,讓他忍不住瞄了一眼。

  【吾妻見字如晤:
  自吾遠適臨淄,未睹芳顔已數載矣。雖隔空飛鴻,音貌歷歷,甚念!

  憶昔年負笈江城,卿若秀竹扶風,一見同好,屈指已臻六六之數,吾二人皆雙鬢染霜矣。曩時,吾雅好辭章,摹《上邪》之意,書諸尺素,幾盈卿妝篋。幸為卿所珍,幾度遷徙,未嘗散佚。

  書不盡言,即日售賣田地、商鋪,斂浮財攜家中老小,日夜兼程,趕往益都。莫問,莫猜,莫妄意!

  夫博瓊手書,癸卯年十月二十六日。】

  頃刻間,一封梅花小楷寫就的信,便完成了。

  常知縣輕輕吹乾墨跡,細心折疊,做好字封後,這才塞入信封之中。

  “福伯,將信送回老家。”

  接過信件,福伯面色遲疑的提醒道:“阿郎,此事萬萬要慎重啊!”

  常知縣一臉決絕,擺手道:“莫要多言,我意已決,去休!”

  見狀,福伯也不再多言,拿著信件便匆匆出了書房。

  待福伯離去後,常知縣吩咐道:“來人,請劉縣尉來一趟書房。”

  不多時,劉勇邁著八字步,不緊不慢地走進書房。

  “不知常知縣喚下官有何事商議?”

  此時的劉勇,已逐漸適應了身份的轉變,言行舉止間,竟真的有些威勢。

  常知縣吩咐道:“本官明日將動身前往益都一趟,臨淄縣一切大小事務,便暫且交予劉縣尉處置。”

  劉勇先是一愣,旋即面色為難道:“常知縣,下官怕是不行啊。”

  他這個縣尉,主管縣中治安,掌三班皂吏,平裡日清閑的很。

  眼下突然讓他暫代知縣,掌管縣中一切大小事物,劉勇心中壓根沒底。

  常知縣安慰道:“縣中如今無甚大事,小事自有六曹胥吏去辦,不需伱費心。”

  “那……那下官權且試一試罷。”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劉勇隻得點頭應下。

  “放心,本官過幾日便回來,若是遇到棘手之事,可讓驛站快馬加鞭告知本官。”

  又交代了一番事宜後,常知縣將劉勇打發走。

  轉頭看著窗外的槐樹,他不由歎了口氣。

  韓二,你可莫要讓吾失望啊!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