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潑皮》297.第296章 0293【道觀真沒錢了啊!】
  第296章 0293【道觀真沒錢了啊!】

  “諸位說的都有道理,紙幣需精美,最好一眼便能吸引人,製式要與交子區分開,盡可能的斬斷與交子一切關聯,以防商人抵觸。同時,防偽也是重中之重,關於紙幣的製作,便交給工科院。”

  韓楨看向袁工匠,吩咐道:“袁院長,挑選一批匠人,嚴格保密。”

  “微臣明白。”

  袁工匠面色凝重道。

  製造紙幣之事可馬虎不得,他不由打起十二分精神。

  “至於如何商人引導,我有三條對策,其一輿論引導,進奏院配合宣傳。其二,廣陵等幾處鹽場,往後大宗交易一概只收紙幣。”

  韓楨話音剛落,就見劉宓擔憂道:“縣長,如此強硬做派,是否會引得一眾鹽商抵製?”

  畢竟,鹽乃是韓楨治下主要的創收來源,不能出岔子。

  “劉尚書多慮了。”

  不待韓楨回答,蘇昭德便主動解釋道:“那些鹽商每月動輒購買數萬斤精鹽,大宗銅錢運輸十分不方便,還需花高價雇傭鏢局運送,防止強梁匪寇半途劫道,成本頗高。前陣子不少鹽商來找過本官,希望商務院能發行鹽票,方便他們采購。”

  “所以,鹽場推行紙幣,那些鹽商只會拍手稱讚。”

  聞言,劉宓輕笑道:“如此本官便放心了。”

  韓楨繼續說道:“第三,往後官員俸祿與分紅,一律隻發紙幣。官員以身作則,士紳大戶與百姓見了,自然也會紛紛效仿。”

  “臣讚同!”

  趙霆哪裡會放過這個機會,第一個跳出來表忠心。

  劉宓等人也不甘於後,紛紛開口附和。

  韓楨目光又落在蘇昭德身上,吩咐道:“蘇院長,回頭寫一份折子呈上來,戶部多多配合。”

  “臣領命。”

  劉宓二人齊齊應道。

  趙霆趁勢提議道:“縣長,既然發行紙幣,錢幣是否也一齊發行?如今市面上銅錢繁多,大鐵錢、小鐵錢、各朝銅錢雜亂不堪,許多奸商以此坑蒙拐騙,糊弄百姓。”

  畢竟紙幣只是為了方便大額交易,而百姓家資少,日常交易還是以銅錢為主。

  如今市面上的銅錢種類,不下十幾種,甚至連漢朝的五銖錢都還有人在用。

  “不妥!”

  謝鼎出聲反對。

  蘇昭德疑惑道:“為何?”

  發行錢幣,他也早有打算,準備過陣子上奏縣長。

  謝鼎正色道:“發行錢幣本意是好的,惠及百姓,但眼下時機不對,原由與奢侈稅大同小異。如今我等與趙宋商業互通,錢財自然也會在兩地流通,紙幣尚且無妨,因為有多少錢糧印多少紙幣,不會傷及根本。但如果發行錢幣,必然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屆時只會為趙宋做嫁衣。”

  紙幣是無本買賣,隻關乎信用。

  如果趙宋商人也接受了紙幣,那對韓楨來說,有益無害,如果他心黑一些,甚至能發動金融戰,利用紙幣收割趙宋。

  紙麽,想印多少印多少,規模化以後,成本只需幾文,價值卻高達成百上千貫。

  但錢幣不同,不管是銅還是鐵,又或是其他貴金屬,那都是實打實的錢。

  而且,必然會引發劣幣驅逐良幣。

  蘇昭德恍然大悟,拱手道:“下官受教了。”

  韓楨問道:“關於紙幣的名稱,你等可有建議?”

  聞言,一眾官員立刻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

  劉宓說:“不若就叫商卷,朗朗上口,又簡單明了。”

  王委中搖頭否決:“不妥不妥,商卷太過市儈。”

  蘇昭德提議:“不若以聖賢之名,如何?”

  謝鼎沉思片刻,撫須道:“《尚書·禹貢》曾言:海岱惟青州。青州乃上古九州之首,又是縣長龍興之地,本官以為,可取青字為錢。青錢,又通青幣,乃隋唐春祭之獻禮,寓意祥福。”

  青錢?

  眾人咀嚼一番後,紛紛表示讚同。

  韓楨也覺得不錯,寓意好,且又朗朗上口,於是拍板道:“好,就叫青錢!”

  袁工匠問道:“縣長,青錢的面額該如何定?”

  韓楨沉吟道:“面額暫時定為六種,千、百、五十、二十、十、五。每一種面額印製幾何,由商務部調研後,再行決定。”

  至於五貫以下,也就沒必要用紙幣了。

  “臣明白了。”

  袁工匠應道。

  大事議完了,大殿中的氣氛也變得松快了不少。

  禮部侍郎裴懷起身道:“此次鎖廳試已結束,按照禮製,縣長該設瓊林宴款待登科補官才是。”

  以前是草台班子,眼下正規了,該有的禮製不能缺。

  韓楨點了點頭,吩咐道:“瓊林宴定在明日,一應禮製交由王侍郎承辦。”

  ……

  ……

  沂州。

  沂蒙山腳下的萬壽宮,響起一陣陣哭嚎。

  一名身著紫色道袍的中年道士,此刻正苦苦哀求著面前的補官:“福生無量天尊,這位公差手下留情,觀中數千畝田地已全部抵了稅,貧道真的沒錢了。”
    道觀外,矗立著百十名身著玄甲的青州軍士兵。

  幾十名道士一個個面色驚懼,雙手抱頭,跪在殿外的廣場之上。

  這些士兵神色冰冷,目光中透著殺意,令人望而生畏。

  為首的押司卻不管不顧,冷聲道:“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扣除八千五百六十六畝田地,你萬壽宮還欠一萬七千八百余貫的賦稅。”

  他對這些道士沒甚好感,當初仗著趙宋皇帝崇信道教,在當地作威作福,視他們這些胥吏為牛馬,呼來喝去,比之官員的譜兒都要大上幾分。

  如今韓縣長對這些僧道下手,他自然拍手稱快。

  “恁多土地抵扣了,還欠一萬七千八百貫?”

  紫袍道人驚叫一聲,憤恨道:“山中匪寇都沒這般狠!”

  “嗯?”

  押司頓時雙眼一亮,厲聲道:“你方才說甚?”

  “沒沒沒。”

  紫袍道人打了個哆嗦,諂媚的笑道:“貧道與郡城張家關系頗為親厚,還望公差看在張主簿的面子上,高抬貴手。”

  押司冷笑一聲,不屑道:“張主簿?莫說只是一個主簿,便是知府來了,該補的稅也一文不能少!”

  “可觀中真的沒錢了。”紫袍道人哭嚎道。

  指著殿中那些高達數丈的三清銅像,押司冷聲道:“既然沒錢,那就用這些銅像抵扣。”

  “使不得,使不得啊!”

  聽到要用銅像抵扣,紫袍道人眼中閃過一絲慌亂,發出殺豬一般的嚎叫,上前扯住對方的衣袖。

  掙脫對方的拉扯,押司獰笑道:“好聲好氣與伱說,卻依舊冥頑不靈,那本押司也沒法子了,隻得喚外面的青州軍將士,來親自與你談一談了。”

  話音剛落,紫袍道人頓時止住了嚎叫,眼中滿是驚懼。

  見狀,押司輕笑一聲,吩咐道:“來人啊,將萬壽宮的所有銅像,全部拆解,運回府庫!”

  書吏們得了命令,立刻帶領民夫開始拆解銅像。

  眼見著數名民夫爬上道台,紫袍道人正要開口阻攔,卻見押司目光冰冷的盯著自己。

  又瞥了眼殿外的青州軍,紫袍道人面色煞白,一句話也說不出。

  就在這時,一名民夫高呼道:“李押司,這銅像好似是陶的,隻刷上了一層銅漆。”

  “假的?”

  李押司看了眼紫袍道人,冷笑道:“給俺砸開!”

  聞言,幾名民夫立刻揚起大錘,朝著銅像的腦袋砸去。

  啪!
  銅像的腦袋竟如陶器一般,轟然碎裂。

  緊接著,無數銅錢嘩啦一聲,從神像內部傾泄而出。

  “完了,全完了。”

  看著散落滿地的銅錢,紫袍道人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失魂落魄的喃喃自語。

  “哈哈哈!”

  李押司仰天大笑:“俺就說你萬壽宮放了這麽些年的印子錢,怎會就這麽點,原道是全藏在了神像裡。繼續砸,所有神像全砸開,一個不漏!”

  只是目測一番,他便算出這一個神像之內,起碼藏著數千貫。

  而萬壽宮大大小小的神像,足有幾十個。

  如此功績,足以讓他的當月考核上,得一個上甲!
  補官想為官,除了參加鎖廳試之外,還有一個途徑,那就是憑功績升遷。

  這是為了照顧三班胥吏以及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書吏。

  畢竟絕大多數三班胥吏,只是認得些字,時政策論一竅不通,根本沒法參加鎖廳試,這對他們來說不公平。

  於是,韓楨與一眾官員商議後,決定再額外增添一條上升通道。

  若有補官能得到三次上甲的考核評級,便可晉升為官員。

  當然了,上甲極其難得。

  另外,為了避免補官賄賂上官,求得上甲的評級,韓楨采用了追責製。

  給出上甲的原因,官員要詳細記錄在冊,呈交督察處查驗備份。

  一旦補官犯事,督察處便會憑借這份記錄,追責官員。

  如此一來,官員們便多了一層顧慮。

  一車車銅錢,從萬壽宮被拉出,運往十幾裡外的縣城。

  李押司居高臨下的看著紫袍道人,高聲道:“縣長令,往後僧道不再免除賦稅,嚴禁放印子錢,同時香火錢交十抽八的稅。所有宗教,歸屬宗教事務院管理。違法者,一律嚴懲!”

  說罷,他揮了揮寬袍,心滿意足的出了萬壽宮大殿。

  ……

  這番整頓僧道,一共回收了三十余萬畝田地,以及上百萬貫的錢財。

  此外,還搗毀了三十多個淫祠,以及五處摩尼教窩點。

  這些錢財和田地,韓楨讓各地府縣存留,用以安置下山的逃戶。

  配合劉錡清剿匪寇,以及各郡縣掃黑除惡行動,整個山東之地,將會煥然一新。

  不說夜不閉戶,但治安要比先前好上無數倍,起碼百姓走在官道上,不用時時擔心被強梁匪寇劫道。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