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潑皮》285.第284章 0281【改製!】
  第284章 0281【改製!】

  一省四部五院。

  這是此前韓楨與一眾官員早就商定好的改製計劃,也是他治下的政治框架。

  所謂三省六部,到了唐時,就已經開始改製了。

  以中書省與門下省為決策核心,是為中書門下,尚書省被漸漸剝離出決策圈。

  到了宋時,三省六部更是名存實亡,被政事堂與樞密院取代,徹底成了寄祿官。

  韓楨則直接剔除了尚書省,將剩余兩省合並保留,中書門下,又稱內閣。

  內閣人選暫定為四人,最高長官為中書令,下設中書舍人,及左右仆射。

  即,宰相,次宰,少宰。

  “趙霆!”

  “微臣在!”

  “著令趙霆為中書門下右仆射!”

  入閣了?
  趙霆先是一愣,旋即心頭狂喜。

  原以為,自己此前聲名狼藉,韓楨看在自己識趣且歸順早的份兒上,能維持原職就已經很不錯了,他怎麽也沒想到,竟能入閣。

  雖只是右仆射,但好歹也進入了核心決策圈。

  念及此處,趙霆感激涕零道:“臣,不勝感激。”

  相處了這麽久,趙霆這個人,能力還是有的。

  最初韓楨是想將他調往濟南府當知府,但又有些不放心,怕這廝離了他就放飛自我。

  索性乾脆放在眼皮子底下,時時鞭策。

  二則,趙霆作為真正意義上最早投奔自己的第一批趙宋官員,讓他入閣,也能起到宣傳效果,安撫趙宋舊臣。

  待趙霆表完忠心,韓楨繼續宣布人事調任:“著令史文輝為中書門下左仆射。”

  “承蒙縣長不棄,臣定當竭盡全力,以報君恩!”

  史文輝努力咬著牙,克制心中激蕩的思緒。

  想他一介舉人,有朝一日竟也能入閣出相。

  人生的際遇,當真是神奇。

  常玉坤面色不變,他對韓楨的任命,沒有覺得絲毫不滿。

  他心裡很清楚,史文輝能入閣,是因為他軍方的背景。

  以縣長對軍隊的重視,內閣之中必有一個軍方之人。

  聶東、魏大這等糙漢子不合適,這麽算下來,也就唯有史文輝了。

  “謝鼎為吏部尚書。”

  “劉宓為戶部尚書。”

  “王委中為刑部尚書。”

  “朱吉為密州知州。”

  “……”

  北宋的官員制度極其混亂,除了部門架構臃腫之外,官員職稱也亂七八糟,甚麽功臣號、寄祿官、差遣、散官階……直讓人一陣頭大,也讓後世研究宋史的學者頭疼不已。

  毫不誇張的說,如今的趙宋朝堂上,你隨便指一個官員,讓宋徽宗說出這名官員的完整官名,他絕對說不出來。

  所以,韓楨乾脆統統取消,將官、品、差遣合而為一。

  比如謝鼎,吏部尚書,品階為正四品,俸祿也是按照正四品的標準發放,職權是統管吏部,負責文武百官的選試、注擬、遷授、蔭子、敘複等事宜。

  除此之外,不涉及其他職權。

  接著,韓楨又任命一系列四部侍郎與知州、知府,等到農學院與教育院時,他尷尬的發現,自己無人可用了。

  韓楨沉吟道:“我打算增設農學院與教育院,諸位可有推薦的人選?”

  農學院與工程院一樣,是個專業性很強的職能部門,而且極為重要。

  畢竟,這個時代還是以農為本。

  院長一職,不但要有專業的農學知識,豐富的實操經驗,還得兼具一定的管理才能。

  教育院就更不用說了,掌管治下學政,名望、學識、才乾缺一不可。

  本來,韓楨是想讓謝鼎擔任教育院院長,但吏部尚書這個職務同樣重要。

  聞言,眾人紛紛陷入沉思,開始在腦中搜索合適的人選。

  就在這時,一名官員起身道:“啟稟縣長,農學院院長一職,臣想舉薦一人。”

  此人名喚裴懷,原為濟州通判,知州與一眾官員棄城而逃後,他率領胥吏開城歸降。

  因其曾在禮部擔任過郎中之職,剛剛被韓楨升為禮部侍郎。

  韓楨問道:“何人?”

  裴懷答道:“鄧禦夫之子,鄧松。”

  正當韓楨疑惑這鄧禦夫是何人時,就見劉宓撫須道:“此人不錯,正合適。”

  見他面露疑惑,裴懷解釋道:“縣長,這鄧禦夫乃是濟州巨野人,農學大家,曾編著有《農歷》一百二十卷,該書詳細記載了趙宋以前北方農牧業、紡織經驗以及種植工藝和養生備荒之事,比之《齊民要術》更為詳細。其子鄧松,繼承乃父衣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微臣在巨野郡任職時,曾數次拜訪。”

  韓楨皺眉道:“如此大賢,只怕早已在趙宋為官,又豈會輕易為我所用。”
    裴懷神色略顯怪異道:“呃……縣長有所不知,鄧禦夫性薄榮利,厭惡官場,所以一直未曾入仕。而其子鄧松雖有意做官,可數次科舉落榜,以致心灰意冷,如今只是舉人。微臣也曾為其向趙宋舉薦,但最終都無下文。”

  可以,這很符合宋徽宗的一貫人設。

  韓楨大喜過望,吩咐道:“此事便交予你了,若能將他勸來為我所用,記你一功!”

  這個時代農夫有千千萬萬,但農學大家,還真沒幾個。

  因為讀書人都一窩蜂的去考取功名了,就算落榜,也會尋個帳房、書記的輕快活計,哪裡會去種田。

  讀書讀的好,又喜歡種田,並且還得有種田的天賦,這種人簡直就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如今好不容易遇到一個,還不趕緊下手?

  “臣定當盡力,不負所望!”

  裴懷心頭一喜,拱手應道。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鄧松這樣的農學家必然有一個自己的社交圈子。

  只要把此人拉來,農學院就能迅速搭建起框架。

  敲定好之後,謝鼎出聲道:“關於教育院院長之職,臣想舉薦一人。”

  “誰?”

  “此人姓徐名存,字誠叟,師從楊時,為程頤再傳弟子。徐存有大才,其所著《六經講義》與《中庸解》另辟蹊徑,發人深省。只因洛學被打壓,一直無法入仕,如今在南塘老家設書院講學,弟子千余人,門生更是遍布福建多地。”

  謝鼎說罷,一眾文官議論紛紛,不過大多都秉持著讚同的態度,說明此人確實很有學識,且名望不小。

  而且師承跟腳都站得住,恩師乃是龜山先生楊時,正兒八經的洛學嫡傳。

  恰巧,韓楨本就打算想吸引一批洛學與蜀學士子來山東。

  若徐存能來,可謂是一舉多得

  念及此處,韓楨問道:“謝尚書可有把握?”

  “臣與徐存還算親厚,想來應當會賣於臣這個面子。”謝鼎也沒敢把話說的太滿。

  韓楨點頭道:“先試一試,若不行再另尋大儒。”

  處理完文臣的調任之後,韓楨又將目光投向聶東等人。

  兵部,已經從六部中剔除,獨立為軍部。

  軍隊也進行了改製,由原先的隊、都、營、軍之外,增設了旅。

  十二人為一隊,十隊為一都,十都為一營,五營為一旅,兩旅為一軍。

  如今算上輔軍,他手下將士將近七萬人,編為六個軍團。

  軍部設元帥,下轄左右統製、錄事參軍,以及六軍都統。

  元帥自然是由韓楨親自擔任,兵權哪能交予旁人。

  錄事參軍,則暫時由史文輝兼任,但有了適合人選,再交卸差事。

  “著令聶東為左統製,魏大為右統製,史文輝兼任錄事參軍,劉錡、張和、於軍、武保、黃凱、羅九為都統。”

  這其中,老九是個另類。

  作為親衛,也被升任了都統,雖統禦一軍,實際人數卻只有三千人。

  但這三千人,卻是精銳中的精銳,乃是韓楨的親兵,駐守益都,只有他本人可以調動。

  政治框架定下,文武官員調動結束後,便是開始正式議事。

  韓楨沉聲道:“自今日起,我治下之地取消吏籍,胥吏本人及子孫後輩,可操各行各業。此外,消除胥吏之名,改為補官。由內閣擬文,頒發各路州縣及鄉鎮。”

  “臣領命。”

  趙霆神色鄭重,躬身應道。

  胥吏乃是韓楨的基本盤,必須要維護好。

  既然他喊出了與胥吏共天下,就不能只是一個口號,得實打實的拿出好處。

  別看只是改了個名字,但其中表達的意味,卻會讓治下胥吏欣喜若狂。

  補官,意為候補官員。

  話音剛落,謝鼎這個新任吏部尚書起身道:“縣長,而今山東初定,州縣官員緊缺,且各地胥吏……補官們呼聲極高,要求再開鎖廳試。”

  “嗯!”

  韓楨點頭道:“我也正有此意,半個月後再開鎖廳試,青州各縣補官評級甲等者,皆可參加。”

  略微頓了頓,他又補充道:“其他新佔州府,各縣可推選五名補官參加鎖廳試。”

  新佔領的州府補官,也得照顧到。

  謝鼎應道:“臣領命。”

  韓楨為接下來的戰略政策,定下基調:“山東幾經戰火與盤剝,眼下需休養生息,實行輕徭薄賦之策,鼓勵百姓開墾荒地、富商開設工坊。”

  正當一眾文臣紛紛應道時,卻見韓楨話音一轉:“我有一事,想與伱等商議,事關官員俸祿與貪腐之風!”

  此話一出,一眾文武官員神色各異。

  趙霆、劉宓紛紛色變,就連常玉坤的神色都有些不自然,端起茶盞抿了一口,掩飾尷尬。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