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潑皮》302.第301章 0298【徐存的奇妙漂流】
  第301章 0298【徐存的奇妙漂流】

  僅僅兩天的時間,匪首張三就混成了流民隊伍的頭兒。

  只因昨日,張三獵到了一頭野彘,給大夥兒分了一碗肉湯。

  劉勉之病了,許是前日野菜吃的太多,昨日拉了好幾回兒肚子。

  到了第三日,整個人都拉虛脫了,面色蒼白,站都站不穩。

  但流民隊伍卻不會因他一人停下,早一日到山東,便能早一日分到田地和糧食。

  無奈之下,徐存隻得背著劉勉之,咬牙跟上流民隊伍。

  可他身單力薄,加上這兩日隻以野菜飽腹,哪裡有氣力。

  隻走了五裡路,便累得氣喘籲籲,兩眼冒金星。

  聽著徐存粗重的喘息聲,劉勉之語氣虛弱道:“誠叟兄,放吾下來罷,你先去山東。”

  “致中兄莫說胡話。”

  徐存惜字如金,這會兒多說一個字,他都覺得是負擔。

  “俺來背罷。”

  就在這時,渾厚的聲音在兩人耳旁響起。

  抬頭看去,只見張三不知何時站在面前。

  “多謝!”

  徐存也不逞強,面露感激,將劉勉之放下。

  張三接過之後,輕松的背在背上,轉頭就走。

  一行人走走歇歇,一直到正午時分,路邊一塊界碑出現在眾人視野中。

  人群中頓時爆發出一陣歡呼。

  “到山東啦!”

  僅四個字,便讓疲憊不堪的流民隊伍,露出笑臉。

  所有人不知從哪湧出一股的氣力,紛紛加快腳步。

  又走了不到兩裡,只見前方官道上,設有一道關卡。

  高達兩米的拒馬,將官道堵的嚴嚴實實。

  數百名全副武裝的玄甲士兵,在道路兩旁嚴陣以待,攝人的煞氣,迎面撲來。

  見到這一幕,所有人面色一變,頓住了腳步。

  噠噠噠!
  數十名騎兵脫離軍陣,直奔他們而來。

  流民隊伍頓時一陣慌亂,張三咽了口唾沫,強自鎮定。

  奔馳到近前,騎兵們勒住戰馬,為首的騎兵朗聲道:“你等乃是何人?”

  張三答道:“這位軍爺,俺們是來投奔韓縣長的。”

  首位的騎兵顯然已經見怪不怪了,吩咐道:“所有人,上繳兵器,若有私藏,嚴懲不貸!”

  張三略顯猶豫,那把鋼刀是他唯一的財產。

  只是看到騎兵們冰冷的目光,咬了咬牙,先是將劉勉之放下,隨後抽出腰間長刀,扔在地上。

  見狀,跟著他的流民,也紛紛丟掉樸刀和竹竿。

  待收繳的兵器,那騎兵大手一揮:“跟某家來!”

  流民們跟在騎兵身後,一路來到關卡前。

  拒馬被挪開了一道口子,僅能供兩人通過,流民隊伍排成長隊,挨個接受盤查。

  輪到徐存與劉勉之的時候,盤查的士兵上下打量了一眼他二人,語氣詫異道:“讀書人?”

  “是。”

  徐存點點頭,旋即說道:“吾受邀來山東任職,不曾想半途遭了水匪,眼下好友病重,可否送我等去就近的縣城治病?”

  聞言,那士兵面色微微一變,忙問道:“可有憑證?”

  “有書信為證,吾之好友姓謝名鼎,不知你可否認得?”

  徐存一面說著,一面從懷中取出一份書信。

  “謝尚書?”

  士兵一驚,接過書信道:“兩位相公稍待,某家去去就來。”

  說罷,士兵拿著書信離去了。

  沒過多久,就見數名補官快步走來。

  那書信被水浸了水,墨跡已然模糊,不過印章卻還清晰無比,顯然用的乃是上好的印泥。

  一名補官問道:“逸平先生?”

  “正是!”

  徐存點了點頭。

  見有人認出了自己,他心中不由松了口氣。

  補官面色恭敬道:“先生這邊請,俺這就安排馬車送先生去縣城。”

  另外兩名補官,則上前攙扶住劉勉之。

  穿過拒馬後,只見官道兩旁搭建了數個草棚,進來的流民,再度排成長隊,被引導至官道右側的草棚前。

  徐存好奇道:“這是在乾甚?”

  補官解釋道:“回先生,這是在登記戶籍,造冊之後,會給每個流民發放憑由,屆時可拿憑由尋落戶的鄉鎮領取米糧與紙衣,當地官府也會為其分配田地。”

  “此舉大善!”

  徐存雙眼一亮,拍手叫好。

  官道另一邊的草棚裡,數口大鍋咕嚕咕嚕冒著熱氣,一股淡淡的米粥清香,在鼻尖環繞。

  登記完的流民,拿著憑由,可去對面領一碗米粥。

  咕嚕嚕!
  徐存咽了口唾沫,肚子不爭氣的咕咕直叫。

  徐存尷尬道:“吾與好友這幾日以野菜度日,可否給吾等些吃食?”

  那補官一拍腦門,面帶歉意道:“是俺疏忽了,逸平先生莫怪,這邊請。”

  “無妨。”

  徐存笑了笑。

  將徐存與劉勉之帶到草棚下,那補官端來兩碗熱氣騰騰的米粥,以及一小碟鹹菜。

  米粥乃是雜糧熬煮,摻雜著一些野菜。

  徐存餓壞了,顧不得燙,就著小鹹菜吃的無比香甜。
    兩碗米粥下肚,劉勉之臉色好多了,整個人也精神了不少。

  他先前那般虛弱,一半是因為拉肚子,另一半純粹是低血糖犯了。

  那補官說道:“逸平先生,馬車已準備妥當,稍作歇息,便可出發了。”

  “多謝!”

  徐存拱了拱手。

  “職責所在,逸平先生不需客氣。”

  補官趕忙擺了擺手,而後一臉崇拜道:“俺看過先生所著的《六經講義》,當真是字字珠璣,發人深省啊。”

  徐存見此人言行舉止,透著一股書卷氣息,與尋常胥吏截然不同,此刻又聽對方說看過自己的書,忍不住問道:“伱是讀書人?”

  補官面色羞愧道:“俺資質愚鈍,至今還只是個秀才。”

  徐存安慰道:“莫要妄自菲薄,厚積薄發,大器晚成者不在少數,想那蘇老泉,二十七始奮發,終成一代大儒。”

  “學生謹記先生教誨。”

  補官躬身一禮。

  這時,一旁的劉勉之問道:“你如今是胥吏?”

  補官聽出了他話中的惋惜之意,解釋道:“好教先生知曉,縣長治下,已沒了胥吏,如今改喚補官。補官者,人人皆可為官,或參加鎖廳試,或憑政績升遷。”

  “在山東,不管是否是讀書人,想要為官,需得從補官做起。縣長說,補官乃朝廷之基石,唯有懂得百姓疾苦,為官後方才能真正為民請命。”

  聞言,劉勉之語氣感慨道:“好一個韓楨,好一個與胥吏共天下!”

  補官好奇道:“未曾請教這位先生大名?”

  劉勉之自報家門:“吾姓劉名勉之,字致中。”

  “原來是白水先生當面,失敬失敬。”

  補官神色肅然,躬身作揖。

  作為楊時得意門生,他的名頭比之徐存更大,他與胡憲、劉子翬等人創立了“劉胡學派”,其所著《草堂文集》,更是被無數福建洛學士子奉為理學圭臬。

  就在這時,吃完米粥的流民隊伍,再次出發。

  見狀,劉勉之趕忙起身,與徐存一起來到張三面前。

  劉勉之躬身長揖,正色道:“救命之恩,沒齒難忘,不知好漢被分配到了何地,往後吾定當登門道謝!”

  “登門道謝就不必了。”

  張三擺擺手,朗聲道:“只希望兩位相公往後當了官兒,能看在俺背你一程的份兒上,對百姓好一些。”

  “受教了!”

  劉勉之與徐存肅然起敬,齊齊躬身行禮。

  “俺走了。”

  張三擺擺手,領著流民隊伍出發。

  有了一碗米粥打底,這些流民對於新生活,充滿了期待和向往。

  目送流民隊伍離去,徐存感慨道:“草莽之中亦有真英雄。”

  劉勉之點頭讚同:“隻此一句,吾此行便不虛矣。”

  又歇息了一陣,兩人隨補官上了牛車,沿官道朝泗陽鎮而去。

  到達泗陽後,補官幫忙請了大夫,安排了住處,又借了幾貫錢給兩人。

  在泗陽修養了三日後,徐存與劉勉之再度啟程,趕往宿遷。

  臨走時,兩人分別留下一副筆墨,贈予補官,以表感謝。

  補官大喜過望,如獲珍寶。

  ……

  坐在商船上,看著沿途農田中,熱火朝天、欣欣向榮的景象,劉勉之不由輕笑道:“誠叟兄,吾怕是罵不了謝守器嘍。”

  徐存點頭道:“只看治下百姓,韓楨其人確實有明主之相。”

  山東之地,與江南兩浙呈鮮明對比。

  在泗陽鎮時,他就已經感受到了,鎮中胥吏清明,百姓安居樂業,駐軍紀律嚴明。

  就在兩人交談間,一座城池出現在視野中。

  “兩位相公,宿遷到了。”

  艄公的聲音,在適時響起。

  不多時,商船緩緩停靠在碼頭,兩人踩著踏板走上碼頭,直奔宿遷縣城而去。

  一進城,繁華的氣息頓時撲面而來。

  街道上行人摩肩擦踵,車馬絡繹不絕,叫賣聲、嬉戲聲、交談聲不絕於耳。

  宿遷本是中縣,起初治下只有三萬余百姓,但自打被韓楨佔領後,不斷吸納兩淮的流民,以至於治下人口,短短數月便達到了八萬,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劉勉之驚歎道:“此地知縣頗有才乾,竟將一個中縣,治理的這般繁華。”

  兩人沿著街道,一路來到縣衙。

  只見縣衙前,竟有不少人哭訴。

  這些人身著綾羅綢緞,一看便知是城中士紳大戶。

  劉勉之與徐存對視一眼,紛紛頓住腳步,看起了熱鬧。

  不多時,一名補官從縣衙中走出,高聲道:“知縣讓你等速速散去,莫要堵著衙門。”

  “今日不給俺們一個交代,俺們便不走。”

  “對,必須給個交代。”

  “憑甚麽俺們要多交賦稅?”

  “……”

  補官面色陰沉,厲聲道:“給俺打!”

  話音剛落,一群皂班補官便從衙門中衝出,舉起手中水火棍,朝著這些士紳大戶劈頭蓋臉一頓打。

  直打的這些人哭爹喊娘,四散奔逃。

  “哼!”

  那名補官冷哼一聲:“敬酒不吃吃罰酒,再敢來縣衙鬧事,便以謀逆處置,讓青州軍前來平叛!”

  聽到青州軍三個字,剩余的士紳大戶們嘩啦一聲全跑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