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潑皮》第454章 0450【滾回去】
   第454章 0450【滾回去】

  老人聲淚俱下,哀求道:“陛下,你大表哥走得早,三舅就這麽一個兒子,好歹給俺吳家留個後啊,打一頓板子,教訓教訓便是。三舅對天發誓,往後定會嚴加管教,再不會讓他作惡。”

  韓楨喝問道:“他是朕的表哥,被打死的商人就不是朕的子民了麽?”

  見他語氣堅決,老人開始打起了感情牌:“二子,你當了皇帝,就如此絕情麽?你娘去世時,還是俺替你家籌辦的喪事啊!”

  韓楨冷笑一聲:“然後趁勢佔了我家五畝田地?”

  他不說還好,一說韓楨反倒想起來了。

  那會兒韓楨還小,不懂事,大哥又是個病秧子,被他這三舅借著幫忙辦喪事,稀裡糊塗的騙了五畝良田。

  老人面色一滯,正欲狡辯,韓楨卻懶得廢話,呵斥道:“劉知縣,你還等甚麽?”

  劉勇頓時一個激靈,立即吩咐捕快將犯事的親眷拖出大堂,押入大獄。

  隨著犯事親戚被押走,大堂略顯空曠了一些。

  “微臣在。”

  春天南下時的慘敗,讓完顏宗望傷筋動骨,但卻算不得致命。

  軍營之中,數萬士兵的操練之聲匯聚在一起,響徹雲霄。

  除此之外,完顏宗望暗中與一些渤海貴族達成協議,只要能助他滅掉齊國,登上皇位,便將陰山以南的河套平原劃給他們。

  眾人心頭一喜,趕忙笨手笨腳的作揖道謝。

  “劉知縣。”

  “多謝陛下。”

  劉勇面色鄭重道:“陛下放心,俺會好好守著臨淄縣!”

  一名青年高聲道:“人死鳥朝天,這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俺是過夠了。”

  片刻後,二十多人踏步而出,這些人基本都是十幾二十歲的壯小夥。

  韓楨點點頭,吩咐道:“既如此,伱等且留下。其余人散了罷,回去好好過日子,若再有人敢打著朕的名號欺行霸市,欺男霸女,絕不輕饒。但你等也放心,有朕在,沒人敢隨意欺辱你們。”

  剩下的七大姑八大姨,都用畏懼的目光看著他。

  劉勇躬身應道:“微臣領命。”

  如此大的誘惑,渤海貴族幾乎沒有猶豫,便當即答應下來。

  “四哥說得對!”

  年輕人血氣方剛,受不得窮,眼下有機會,自然要把握住。

  處理完家務事後,韓楨站起身,拍了拍劉勇的肩膀:“我走了,代我跟嫂子問聲好。”

  原本還有些猶豫的青年,一個個面色激昂。

  ……

  只要還有女真人,頃刻間又能組成一支大軍。

  至於遼人與漢兒,死了便死了,立馬又能重新招一批。

  隨著時間步入十一月,北地的天兒已經開始轉冷。

  金人能逆伐遼國,渤海人起碼佔據三成功勞。

  很快,一眾男女老幼盡皆散去,隻留下二十多個男丁。

  “俺也想!”

  因為金國是猛安謀克制,相當於一個個小部落。

  “二哥,俺想發財。”

  韓楨頓了頓,朗聲道:“想發財的,上前一步,看在親戚一場的份兒上,朕給你們指一條明路!”

  ……

  不過也有人不甘平庸,想拚一把。

  這幫人,大多都是老實巴交的百姓,如今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不願出去闖蕩,隻想老老實實在家種田務農。

  先前開口的青年,苦笑道:“二……陛下,俺們沒經商的本錢。”

  “幹了!”

  聽到出海經商,一眾宗親雙眼放光。

  一時間,大堂中的宗親們神色各異。

  韓楨吩咐道:“明日遣人將他們送去青島鎮,交給貿易院楊院長,就說是朕吩咐的,帶著他們出海經商。”

  都說女真人能打,實則渤海人也不差。

  韓楨擺擺手:“本錢之事不需你等費心。”

  “到底是親戚,朕也不忍心你等受苦,但這天上不會掉餡餅,別指望著坐享其成。這齊國是朕一刀一槍打下來的,汝等想要富貴,亦需自己去拚。”

  中京。

  韓楨正色道:“先說好,這條路子有風險,搞不好會喪命,但獲利頗豐,走一趟,能抵得上你們種三十年的田!”

  正是因為渤海人驍勇善戰,所以女真人才會對其忌憚,既要用,又時刻防備。

  於是,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完顏宗望麾下再度聚集起十萬大軍。

  其中女真人一萬五千,渤海人三萬,余者皆是精挑細選的遼人與漢兒。

  哪怕初建幾個月,但戰力卻極其強橫。

  劉彥宗邁步來到完顏宗望身旁,輕聲道:“都帥,會寧府的糧草送來了,可卻只有十五萬石,少了一半。”

  “哼!”

  完顏宗望冷哼一聲:“陛下當真是把宋人那一套都學去了。”

  劉彥宗面色擔憂道:“十五萬石糧草,哪怕省著點,也只夠將士們吃到來年二三月,更別提儲備糧食發動大戰了。”

  完顏吳乞買雖無甚兵權,但卻掌管著國庫與糧食。

  現在,他明擺著就是用糧食卡住完顏宗翰與宗望的脖子,企圖破壞他們的聯宋攻齊計劃。

  畢竟,士兵總要吃飯的。

  齊國滅不滅,韓楨死不死,其實完顏吳乞買並不在乎。

  他在乎的是,滅掉齊國後,完顏宗翰與宗望兩人的勢力與聲望,將徹底凌駕於皇權之上,到了那個時候,他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傀儡,任人擺布。

  “無妨。”

  完顏宗望擺擺手,冷笑道:“過段時日,我會聯系粘罕,讓他發動幾位勃極烈一齊向陛下施壓。屆時,陛下不答應也得答應,由不得他!”

  完顏宗翰是相國派,他則是太子派,兩方聯合起來,皇帝又如何?

  說到底,這金國還是部落議事製,皇權並無多少。

  這段時間,他除開招募操練軍隊之外,更多的精力放在商討劃分齊國之事。

  四方參與,各方利益都需要平衡。

  目前大體已經談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旁枝末節的細節。

  ……

  果不其然。
    完顏宗翰兩人聯手施壓,完顏吳乞買哪怕心裡再不情願,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同意聯合宋國和西夏征討齊國。

  一輛輛糧車自會寧府運往西京與中京。

  ……

  ……

  出巡回到開封後,韓楨便深居簡出,一心處理政務,以及備戰。

  隨著夏收與秋收結束,體會到攤丁入畝的好處後,治下百姓徹底安穩下來了,各部院有條不紊的運轉。

  時間一晃而過,來到年底。

  這期間,完顏宗翰並未再派兵襲擾和劫掠,南方宋國亦是毫無動靜,雙方開設互市,商人互通有無。

  甚至,就連西夏都選擇了蟄伏。

  所有人都享受著難得的和平,殊不知表面風平浪靜,背地裡卻暗流湧動,一場驚世大戰正在醞釀之中。

  等待合適的時機,徹底爆發出來。

  十二月二十八。

  年關將至,東京城籠罩在一片歡慶的氣氛之中。

  大街小巷漲紅掛彩,熱鬧非凡。

  作為皇帝,韓楨卻迎來了一年中最為忙碌的幾天。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每到年關,都需祭拜天地、太廟、三皇五帝。

  除此之外,韓楨還得準備幾日後的大朝會。

  忙碌了一天,時值傍晚,他總算能歇一歇了。

  靠坐在垂拱殿的椅子上,品著熱茶。

  就在這時,老九匆匆邁入大殿,壓低聲音道:“陛下,小種將軍送來密奏。”

  “呈上來。”

  韓楨放下茶盞,吩咐一聲。

  接過密奏,先是檢查了一番,確認無誤後這才拆開查看。

  密奏很長,但表達的意思卻只有兩個字,要糧!

  西北五路沒糧了!
  趙佶這廝顯然不想再當冤大頭了,早在前兩個月,便停了對西北五路以及河東路的糧食供給。

  全靠夏收兩季的稅糧在支撐。

  可西北乃苦寒之地,土地貧瘠,糧食產量稀少,根本撐不了多久。

  放下密奏,韓楨搖頭失笑道:“趙佶倒是夠果斷。”

  他本以為趙佶會派人去西北,擼了劉、姚、種三家的兵權,換成自己人。

  結果沒想到這廝竟如此果斷,直接舍棄了西北五路,眼都不帶眨一下。

  不得不說,這個決定是對的。

  以這三家在西北的影響力,換將也無濟於事,數代人積攢的聲望,豈是短短時間就能消糜的?

  屆時這三家振臂一呼,西軍將士照樣殺官開門,迎王師入城。

  念及此處,韓楨執筆,龍飛鳳舞的寫下一份手諭,喚來內侍:“送去內閣,讓戶部批糧。”

  沒法子,趙佶甩手不管,他卻不能袖手旁觀。

  否則,種師中和姚古如何看他,西軍將士又如何看他?
  老九提議道:“陛下,折家那邊一直沒有動靜,也不知打得甚麽主意,是否派人去試探一番?”

  “不必了。”

  韓楨擺擺手,冷笑一聲:“折家這隻坐地虎,顯然是想再觀望觀望,誰贏他們幫誰!”

  站在折家的角度來看,誰贏幫誰才是最符合自己利益。

  畢竟,折家經營三州足有數百年時間,比之趙宋立國都早。

  而這三州乃西北之門戶,不管中原政權如何更迭,都需要拉攏他們,替自己看守門戶。

  唐末時如此,後周如此,趙宋還是如此。

  因此,在折家看來,齊國同樣如此。

  但折可求低估了韓楨的野心,在他治下,連一個小小的黑山寨都容不下,怎會容下一個國中國?

  折家若是識趣,韓楨還會讓其體面。

  若是不識趣,就幫折家體面!

  聞言,老九面露憤慨:“原來折可求這老狐狸想當牆頭草,虧俺以前還覺得折家子弟是條鐵骨錚錚的漢子。”

  韓楨微微一笑,並未多說甚麽。

  屁股決定思維。

  當初老九還只是西軍中一個大頭兵,折家鎮守西北多年,與西夏大大小小打過的仗何止數百,他當然佩服。

  可如今,老九已是齊國的都帥,看待事物的角度自然也變了。

  這時,韓楨忽地問道:“對了,四娘可懷上了?”

  這突如其來的問題,讓老九一愣。

  片刻後,才期期艾艾地答道:“還……還沒有。”

  韓楨吩咐道:“自今日起,允你一個月休沐,滾回家去造人,甚麽時候你家婆娘懷上了,甚麽時候再來當值。”

  “這……”

  老九有些哭笑不得。

  韓楨擺擺手:“這甚麽這,趕緊滾。”

  “末將告退。”

  猶豫了片刻,老九拱了拱手,轉身離去。

  目視他的背影消失在視野中,韓楨不由微微歎了口氣。

  老九這廝也算隨他起於微末,一直忠心耿耿。

  大戰將即,他必定會禦駕親征,作為親衛都帥,老九自然要全程護衛左右。

  戰場之上,是生是死誰也說不準,留個後,總歸能延續香火。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放在人均七八十歲的後世,這句話顯然有些過時了,但在如今這個人均壽命只有三十余歲,且祭祀大過天的時代,無後是無法容忍的。

  祭祀祖先,已經銘刻在了華夏人基因裡。

  就算是後世,刨了別人祖墳或祠堂,人家都會拿著刀找你拚命,更別提這會兒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