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潑皮》第458章 0454【禦駕親征】
   第458章 0454【禦駕親征】

  聽到官家要禦駕親征,謝鼎等人面色大變。

  “不可!”

  趙霆最先開口,勸道:“陛下乃萬金之軀,戰場之上刀劍無眼,萬一有個不測,後果不堪設想。”

  常玉坤附和道:“趙仆射言之有理,正所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還請陛下三思。”

  就連張叔夜都苦口婆心地勸道:“國不可一日無君,陛下坐鎮京師,則萬民安心矣。”

  沒法子,實在是趙二和耶律延禧珠玉在前。

  以至於他們現在聽到禦駕親征這四個字,心裡就一陣發怵。

  環顧一圈眾人,韓楨緩緩開口道:“朕乃馬上天子,自臨淄起事,剿山賊、平反賊、迎擊西軍、北上伐金,哪一次不是身先士卒,如今登基稱帝後,就拿不動鐵槊了?”

  “陛下恕罪,臣等並不是這個意思。”

  “陛下何意?”

  既然禦駕親征已成定局,接下來就該討論這場仗該如何打了。

  有青州日報在手,想怎麽說就怎麽說,坊間謠言根本翻不起風浪。

  “不錯。”

  三國攻齊,必定會讓治下百姓恐慌,商人南逃,所以如何安撫百姓,亦是重中之重。

  說白了,就是佔據道德製高點。

  打仗打的是錢,是後勤,更是民心。

  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謝鼎等人也隻好同意。

  “可讓進奏院配合宣傳。”

  “朕自問還有些勇武,雖比不得西楚霸王,可當世能出朕右者,無一人耳。此番禦駕親征,一則破敵,二則鼓舞士氣。”

  韓楨搖搖頭:“還不夠。”

  謝鼎提議道:“陛下可拿偽宋的聯金伐齊來做文章,偽宋背信棄義,暗中聯合蠻夷攻打友邦,此事一經披露,偽宋必然民心盡失,屆時陛下攻佔南方,也更為輕松。”

  劉宓率先開口道:“陛下,此戰拖不得,我齊國雖佔據中原,可畢竟時日尚淺,根基底蘊不足,國力無法與三國抗衡。時間一久,必定糧草輜重短缺。”

  主動攻打宋金西夏三國,和等著這三國來攻打再還擊,雖然本質沒有任何區別,可在百姓眼中卻截然不同。

  韓楨點點頭:“所以朕才打算先下手為強,先一步發兵,打金國一個措手不及。隻待拿下山後九州,燕雲十六州在手,憑借火器,足以擋住金人。屆時,再興兵南下,一舉覆滅偽宋。西夏那邊,則有種師中、姚古等西軍,不求擊退西夏,只要堅守三五個月,待朕騰出手來,自有手段收拾西夏!”

  張叔夜如今已經領會到了輿論宣傳的威力了。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韓楨擺擺手,示意他們坐下,沉聲道:“朕並非好大喜功之人,軍中條件艱苦,哪裡比得上京師舒服。然,三國攻齊,興兵百萬,國家生死存亡之際,朕豈能縮在後方?”

  況且,官家是馬上得的天下,勇武無雙。

  謝鼎幾人趕忙起身,面色惶恐。

  “此外還有個好處,能暫且穩定民心,只需幾場大捷,國內便能無憂。”

  謝鼎一愣,面露疑惑。

  韓楨微微一笑,從書櫃抽屜中取出一份檄文,遞過去道:“都看看罷!”

  接過檄文,謝鼎好奇的垂目看了起來。

  結果一看之下,神色變得格外精彩,而後語氣驚喜道:“果真?”

  韓楨笑著點點頭:“千真萬確。”

  史文輝忍不住催促道:“謝相,且讓本官看一看。”

  待史文輝四人看完後,一個個面色興奮。

  《討偽宋檄文》!
  檄文本身不算甚麽,路邊隨手抓個讀書人就能寫,關鍵是寫檄文的人。

  趙桓,趙宋上一任皇帝。
    這樣的身份加持下,這份檄文的殺傷力可太強了。

  如果說爆料聯金伐齊,只是捅了趙宋一刀,疼卻不致命。

  那這份檄文,可算是捅到趙宋的心口大動脈了。

  趙桓可謂是恨透了親爹和三弟,一點情面沒留,直接在檄文中否決了趙宋在南方政權的合法性,點明趙佶與趙楷皆是傀儡,乃是被童貫、蔡京等奸臣脅迫。

  而他所代表的趙宋正統,已經臣服於韓楨,歸附於齊國。

  張叔夜忙問道:“陛下,敢問趙……趙桓人在何處?”

  韓楨輕笑道:“就在益都郡隱居,張卿若得空,可去青州見一見。”

  “不必了。”

  張叔夜連連擺手,解釋道:“微臣只是擔心偽宋會借此來做文章,既然趙桓建在,那微臣就放心了。”

  韓楨吩咐道:“輿論方面,交予內閣來操辦。”

  “臣領命!”

  常玉坤三人起身應道。

  韓楨又將目光落在張叔夜與史文輝身上:“最遲二月中旬,朕便會領兵北上,同時南方一齊動手,軍部盡快計算好此戰所需糧草輜重,戶部配合撥款放糧。”

  商議結束後,謝鼎等大臣匆匆離去。

  大戰牽一發而動全身,需各部院緊密配合。

  待他們離去後,韓楨也沒閑著,一連寫了數道手諭,通過驛站送往各地駐軍。

  ……

  ……

  可敦城。

  位於後世蒙古國喬巴山市西部,乃遼國西北重鎮。

  百年前,遼聖宗在此設鎮,調諸部族兵2萬余騎及渤海、女真、漢人700余流配之家,往彼屯墾鎮守。

  同時下令,不論國家到了什麽地步,可敦城的2萬騎兵不許南下。

  說白了,這兩萬騎兵以及十萬匹戰馬,就是遼聖宗為遼國留下的最後底蘊。

  本是未雨綢繆,不曾想百年後,竟然真的派上了用場。

  耶律大石西逃時,只有不足二百人。

  然而在接手可敦城後,立即召集七州十八部的蒙古各族,驅逐仇敵,複興大遼。

  隻用了短短一年時間,麾下便再度聚集六萬大軍。

  契丹是草原遊牧民族,所以天然就與蒙古諸部親厚,建國後對待草原諸部也都不錯,經過百余年的治理,讓遼國在草原威望極高。正因如此,耶律大石才能如此輕松站穩腳跟,一呼百應。

  而金國就不行了,女真是漁獵民族,所以有金一朝,草原叛亂就從未停過。

  耶律大石不愧是開創西遼的雄主,並未魯莽行事,安心在西域發展,通過武力,先後降服東西喀喇汗國、高昌回鶻、花剌子模等國,成為西域當之無愧的小霸王。

  乾冷的狂風呼嘯,卷起陣陣黃沙。

  一支商隊,在風沙中艱難前行。

  所有人的臉上,都蒙上了厚厚的紗巾,只露出一雙微微眯著的眼睛。

  舔了舔乾裂發白的嘴唇,馬擴啞著嗓子道:“諸位再忍一忍,就快到可敦城了。”

  偽裝成商隊護衛的玄甲軍將士,一言不發。

  這一路上,他們已經聽過很多次這樣的話了,如今全憑一股意志力在支撐。

  完成差事,活著回去,便能封妻蔭子!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