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潑皮》第456章 0452【朝堂是人情世故】
   第456章 0452【朝堂是人情世故】

  設登聞鼓的確是好事一件,能讓深居皇宮的皇帝,知曉百姓冤屈。

  可也有壞處,老百姓心裡沒數。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比如太宗年間,那個丟了豬的百姓。

  站在皇帝大臣的角度來看,一頭豬丟了,也值得敲登聞鼓?

  但站在百姓的視角,一頭豬可能就是全部家當,全家人就指著這頭豬賣了換錢買糧食,豬丟了,那自然就是天大的事兒了。

  一番爭論後,劉宓給出了一個折中的法子:“陛下,臣覺得登聞鼓可繼續設,但額外增設一個部門,用以審核前來敲鼓百姓之事,若非有冤屈或諫言,不予理會!”

  吳敏皺眉道:“若有奸佞買通審核官吏,又該如何?”

  這時,趙鼎靈機一動,提議道:“不如讓督察院的官吏兼任,幾日一換。督察院俱都是剛正不阿,公正廉明的忠臣義士,如此一來,便可杜絕收買一事。”

  “善!”

  到時候,整天面對市井坊間雞毛蒜皮的小事兒,沒病也能煩出病,夠督察院的人喝一壺了。

  東京城和旁的地方百姓不同,膽子那是潑天的大,只要登聞鼓一設,不管有事沒事都會來敲兩錘子。

  何栗站起身,面色肅然。

  督察院畢竟是陛下手中的利劍,太過分的事情,這幫朝臣不敢乾。

  “何事?”

  念及此處,韓楨看向陳東:“陳卿意下如何?”

  “趙尚書言之有理。”

  何栗正色道:“陛下幾個月前,頒布的禁止人口買賣,乃利國利民之策。但微臣實施起來,卻發現困難重重。”

  文武官員難得團結一次。

  可趁機惡心一下督察院的膽子,他們還是有的。

  他們的小心思自然瞞不過韓楨,不過讓他們出口氣也好,否則一直憋著,容易出事。

  之所以如此,主要就是借著這個由頭,狠狠惡心一下督察院。

  韓楨吩咐一句後,又問道:“可還有愛卿有奏?”

  京城中可是有一百八十余萬百姓啊!

  “既如此,即日起便增設聞鼓司,負責審查敲鼓百姓,人手輪換方面,陳卿自行安排。”

  “臣附議!”

  聞言,韓楨微微皺起眉頭:“有人膽敢阻撓?”

  “並非如此。”

  “臣有本要奏。”

  陳東起身道:“微臣並無異議。”

  何栗搖搖頭,解釋道:“在法令頒布之前,已有不少人口買賣之實,這些奴隸又該作何處置?”

  陳東當即說道:“自然是勒令買方釋放,焚毀契書,送歸回家。”

  何栗反駁道:“陳侍郎此言差矣,被販賣之人,皆是可憐人,有些父母雙亡,家中連個親眷都沒有,有些自幼患有隱疾,種不得田,做不得工。在主家端茶遞水,好歹還有口飯吃,若是放歸家鄉,只怕用不了多久便會餓死。”

  陳東面色一滯,沒想到其中還有這麽多門道。

  他乃一介書生,為官全憑一腔熱血,與胸中理想,但這個世界就是如此,凡事都有兩面。

  是的,若非實在活不下去,誰會把孩子賣為奴隸呢?

  韓楨也意識到一刀切確實不是辦法,於是朗聲道:“諸位愛卿可有對策?”

  見陛下問策,殿中一眾官員大腦飛轉,苦思冥想解決之法。

  片刻後,謝鼎起身道:“臣倒是有一策,或許可以一試。”

  “哦?”

  韓楨雙眼一亮,嘴角含笑道:“謝卿快且說說。”

  謝鼎沉聲道:“偽宋天聖年間,皇太后劉娥專權,曾命范仲淹、歐陽修等人主持編纂了一部《天聖令》,其中對於販賣奴隸一事,給出了一個解決之法。奴隸任滿十年,則無須主家允許和任何手續,便可自動獲得自由身。”

  “不過因監管不嚴,加之胥吏腐敗,導致這項政令成了擺設。而今陛下治下,補官清明,勤懇勉力,定會與偽宋不同。”
    史文輝問道:“十年之後,縱然獲得自由身,可還是沒有生計,如何活下去?”

  趙鼎出謀劃策道:“可改買為雇,勒令買方如雇傭一般,支付工錢。期滿後,若主仆相處愉快,還可續簽雇傭契約,若不滿主家,則一拍兩散,十年工錢積攢下來,回鄉也足以過活。”

  趙霆提議道:“十年太長,變數太多,或可改為五年。”

  一眾文官你一言我一語,群策群力,很快將這項政策的漏洞一一補上。

  最後,韓楨拍板決定,將這項政策納入大齊律之中,命內閣擬旨,昭告天下。

  議事結束,接下來就到了官員們最期待,也最喜歡的環節了。

  發紅包!
  劉昌率領太府寺的內侍們,手中捧著厚厚一疊紅包,挨個發放。

  山東一系的官員都已經見怪不怪了,謝鼎等人接過紅包,笑著道了聲謝,便塞入袖兜之中。

  趙鼎卻有些懵了,拿著紅包,滿臉茫然之色。

  紅包上,用漂亮的梅花小楷寫著孟郊登科之時的得意之作。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右下角還有自己的名字。

  左右看了看,他壓低聲音道:“劉尚書,這是何意?”

  劉宓笑呵呵地解釋道:“呵呵,這是陛下給我等謀的福利。”

  “福利?”

  趙鼎挑了挑眉。

  劉宓點點頭:“不錯。今歲官員多了,分到手的興許會少一些,按照趙尚書的官位品階,本官估摸著能有三萬余貫。不過海貿即將展開,明歲的福利想來應是能翻上一番。”

  三萬余貫?

  趙鼎手一抖,顫聲道:“竟這般多!”

  他這個尚書的俸祿,其實並不高,滿打滿算,一年下來也就五六千貫。

  比之在趙宋當八品官之時,高不了多少。

  結果官家一出手就是三萬余貫,這讓他如何不驚訝。

  劉宓安慰道:“趙尚書寬心,這筆錢乃是貿易院經商所得,拿的光明正大,誰都挑不出理。”

  “多謝劉尚書解惑。”

  趙鼎拱拱手,面色欣喜的將紅包塞進袖兜之中。

  京師消費太高,他如今還租住在外城的巷子裡,生活也拮據的緊。

  如今有了這筆錢,總算可以搬進內城了,往後上下差也能方便一些。

  順便,再將老家的妻兒老小接來。

  此時,大殿中氣氛熱烈,一眾官員滿臉笑意的互相拱手,互道恭喜。

  陳東捏著紅包,面色變幻,正欲開口,卻發現肩頭被人按住。

  轉頭看去,發現按住肩頭大手的主人是何栗,他皺眉道:“何府尹這是何意?”

  “唉!”

  何栗微微歎了口氣,輕聲道:“本官知你性情剛烈,眼中揉不得沙子,可需知剛則易折。這朝堂之上,講的是人情世故。”

  陳東冷笑道:“何府尹覺得這紅包拿的安心?”

  聞言,何栗不由搖頭苦笑:“你自入京師,便一直居於太學,吃住不愁,一應有公中供應。你可知城中房價幾何?養活一家老小,每月需幾貫錢?趙尚書一部之長,如今還租住在外城胡同小巷,與三五家百姓擠在一個小院中。”

  “或許趙尚書不在乎,可其他同僚呢?陛下有句話說的好,這天下人不外乎名利二字,有人想名留青史,自然也有人隻為求財,寒窗苦讀數十載,到頭來入朝為官,還不如一介商賈,這些同僚會怎麽想?久而久之,便會鋌而走險,行貪汙腐敗,官商勾結之事。”

  沉默了片刻,陳東拱手道:“何府尹說的是,本官受教了!”

  “孺子可教也。”

  何栗面色欣慰,撫須輕笑。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