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要虧成娛樂圈巨頭了》第227章 “感興趣”
  過了一會,成菲就把一張整理好的數據圖發了過來。

  同時附上了一條總結的消息。

  “如果根據國內票房兩周走勢來推測全球票房,應該有8000萬美刀左右,換成rmb有6億以上。”

  “但是全球票房的分成比例也不同,畢竟海外院線的宣發成本更大,各地的稅務條例也不盡相同。”

  “如果按照之前的合同,最後能分到巋光集團手上的應該有1億左右。”

  “現在我們抓緊時間簽了新合同,你們那邊的分成比例會更多一些。”

  新合同……

  楊若謙嘴角抽了抽。

  就是上次連同跑車一起打包甩過來的新合同是吧?

  一個跑車摧毀楊若謙當前的財務,一個合同斷絕後續賺錢的方法,堪稱釜底抽薪,手段極其殘忍。

  硬拖著合同不簽有一天算一天的楊若謙用深呼吸緩解著自己的情緒:“成總,就按舊合同來吧,這個節骨眼再改合同太麻煩了,下部電影再弄。”

  預測最終有足足1億的全球票房收入會到集團手上……

  這又是一筆非常可怕的進項。

  雖然楊若謙已經授權給法務部門和公關部門最大的花錢權限,但哪怕有權限,花錢也需要時間。

  原本國內票房的收入還沒花光,全球票房的收入又忙不迭的打過來,這誰頂得住?
  要不是還有邵一奇負責的《泰坦尼克號2》的五億大項目,楊若謙都想直接放棄這個季度的虧損目標,乾脆吃提成得了。

  成菲又發來消息:“是了,忘記楊總你對錢不感興趣這事了。那我就說點你感興趣的?”

  每天都在絞盡腦汁多從系統那賺點錢的楊若謙:“……”

  不是,我到底做了什麽才讓你覺得我對錢不感興趣啊?

  明明每次拿到紅包的時候楊若謙都不會掩飾臉上的高興,拿到跑車那天更是差點直接笑出聲來!
  都表現得如此明顯了,為什麽還是能有人對自己產生這麽大的誤解?
  楊若謙嘗試著解釋道:“成總,其實我對錢還是挺感興趣的。”

  已經完成邏輯閉環的成菲根本就不信:“楊總每次收到錢之後那副佯裝快樂的表情還需要回去多練練哈……你知道水城電影節不?”

  佯裝快樂?!
  有沒有可能那時我真的很快樂?
  我表現出快樂的樣子就是佯裝快樂,我表現出不快樂的樣子就是真的不快樂,搞立體防禦是吧?
  反正只要結論是楊若謙對錢不感興趣,推理過程多離譜都沒關系。

  果然,人隻願意相信他們相信的事情,哪怕當事人本人出來辟謠都無濟於事。

  楊若謙對說服合作夥伴這件事情徹底絕望,只能把話題扯回正事上,免得對方繼續加固這種不正確的刻板印象。

  “水城電影節?我知道啊,全球最權威的最有含金量的獎項之一,和我們電影有什麽關系嗎?”

  難道這部自己用腳想出來的電影還能拿一個國際獎項?
  一部電影想要獲得這種獎項,很大一部分得獎的電影都是有內涵有深度,但是叫好不叫座,全球票房死撲的電影。

  商業性,能不能賣座固然是一部電影能不能獲獎的重要因素,但絕不是惟一因素。

  《黑袍檢查隊》票房雖然高,但是還沒高到那種可以破圈的程度啊。

  一部超級英雄題材的爆米花電影還真能有什麽深度嗎?騙騙自己就行了啊,為什麽還真能騙到國際評委啊?
  這種國際電影節的評委大部分是西方人,與祖國的電影文化內容天然犯衝。

  文化不同,塑造出的審美也就不同,文化認同感自然會淡薄許多。

  一部國內電影想要獲得國際獎項,可以說是難如登天。

  別說是最高榮譽金虎獎,就是次一等的銀虎獎也極難極難。

  成菲顯然對這件事十分重視:“由於我們的電影內容極具深度,哪怕票房成績並不算最拔尖的那一批,也被提名入圍了!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剛剛否認掉《黑袍檢查隊》內容深度的楊總徹底無語了。

  只能說,一部作品有沒有深度,有時候並不取決於作者怎麽想,而是取決於觀眾怎麽看。

  就像一篇散文的作者只是簡單描述了一張地毯的顏色,或許就會有無數吃飽了撐的人去分析這張地毯的顏色反映了作者怎麽樣的心情。

  甚至還能把這種完全無厘頭的分析變成一份份題目……

  至於作者本身的想法……大部分能貢獻試題的作者現在都已經埋進土裡了,想問也問不到。

  楊若謙想了想,回道:“只是提名入圍而已,我覺得我們不應該高興的太早。”

  其實對電影獲獎這種事情,楊若謙覺得是希望渺茫的。

  國際的獎項缺乏文化認同感,難評上;國內的獎項都已經爛的出圈了,幾乎沒有任何含金量,楊若謙懶得費這功夫。

  而且,獎項是根據電影內容和票房評選出來的,等獎項最終頒布,電影的熱度早已過去,對後續影響也不會很大。

  最最最重要的是,三大國際電影節都是非盈利組織發起的,隻設置了獎項,不設置獎金。

  自認為脫離了高級趣味的楊總對這種榮譽毫不在意。

  所以,楊若謙對得獎這種事情基本就一個態度——大概率評不上,評上了也沒多大意義。

  成菲又發來消息:“這只是我們的第一部電影,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很不簡單了。楊總不用灰心,我們一部電影進步一點,拿個獎還不是手到擒來?”

  “比起這個,國內的獎項我也爭取到了一些,不過楊總應該沒多大興趣。”

  楊若謙開了句玩笑:“這種工業流水線批發獎項,看人下菜碟的成總也看得上?”

  楊若謙也並非完全在開玩笑。

  諸如薇薄之夜這種節目,都會給各種藝人各種偶像各種演員像模像樣的發個獎。

  什麽影響力歌手、年度突破演員、年度進取藝人、新銳藝人、年度女神、社交軟件大王等等等等之類一大堆看著就沒啥含金量的獎。

  看著是發獎,其實是大型分蛋糕現場,場面堪比獎杯批發菜市場,十分滑稽。

  內娛的獎項向來都是十分水的,這是共識。

  楊若謙並不想融入這個圈子,也沒必要去融入。

  成菲明白楊若謙的意思,於是很認真的解釋道:“我知道楊總看不上這些獎項,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我們現在還不夠強大嘛,總是要借借勢的。”

  楊若謙也不是什麽自命清高的人,對這種獎項不感興趣不代表就一定非要徹底劃清界限甚至鬧個你死我活。

  反正只要不給巋光集團造成重大盈利,楊若謙基本持一個無所謂的態度。

  楊若謙打了一行字:“行,這種事情成總自己安排就可以了,我這邊沒多大問題。”

  “好,楊總忙吧,我這邊有消息再通知你。”

  楊若謙看了眼微信左上角突然彈出來的幾條未讀消息,客套一句之後,手指一戳,退出了聊天框。

  被新消息頂到最上方的名字是邵一奇。

  當然楊總給這位大學同學的備注是“義子”。

  置頂消息上,邵一奇發來的信息簡單明了:“大老板,避難所公司那邊基本同意了收購,不過有幾個細節方面的條件,我拿不定主意,要不你親自去談談?”

  作為一家那麽大集團的老板,其實大部分業務都不太需要親自出馬,手下的人就能自己決定。

  但是畢竟涉及到預計5億的超級大製作,如此重大的決策,沒有任何一個員工能擔負起責任。

  最後的拍板,必須楊若謙本人親自到場。

  而且目前階段,楊若謙絕大部分注意力確實在新電影和新收購的電影製作公司上面。
    楊若謙想來想去,覺得一個如此巨大,有大量盈利風險的項目確實讓人不大放心,於是決定親自走一趟,到避難所公司去看看他們具體是個什麽樣子的。

  ……

  “老板,這邊這邊!”

  避難所公司的門口,邵一奇給楊若謙揮了揮手,順帶介紹了一下避難所公司的幾位負責人。

  名字叫蔡猛,早期是大製片公司的員工,後來從公司辭職,自己通過業內的關系找了些專業人士,自己組了家製片公司。

  楊若謙時刻謹記自己這一回來要用盈利模式思維思考問題,於是走上前去,和蔡猛握了握手:“蔡總你好。”

  “楊總您好,客氣了,裡面請!”

  具體事務邵一奇都已經基本商量妥了,就剩下一些細節問題,蔡猛要和楊若謙親自說說。

  “楊總,您願意投資避難所公司,我個人是非常歡迎的……您也知道,我們業務有些單一,雖然從長線來看,我們自信一定能夠盈利,但是短期風險帶來的失敗很可能會把我們擊垮。”

  “我們可以跟您簽對賭協議,如果三年內我們無法完成盈利目標,公司隨您處置。”

  “但如果完成了,我們有一個小小的不情之請,可以嗎?”

  盈利思維的楊若謙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有什麽要求現在就可以提,如果合理,未必需要對賭協議。”

  見對方是這樣的態度,蔡猛稍稍放了下些心,說道:“就是,我希望您在成為公司最大股東之後,不要過多干涉電影製作的相關決策,我知道我們公司是有些奇怪,但是請您相信我,一定是可以盈利的。”

  以盈利的角度來看,楊若謙一開始的構想並不是收購避難所公司全部的股份,而是只收購67%,掌握絕對控制權,但保留其他股東董事會的地位。

  只有這樣,股東依舊兼任管理層,才能以公司長遠盈利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要是全額收購,那曾經的股東就成為了純粹的管理者,和股東的利益在某種程度上就有衝突了。

  蔡猛那邊希望的是,巋光集團收購份額不要超過三分之一,隻掌握相對控制權,給原有的股東留下重大決策的否決權。

  如果三年之內沒有完成盈利目標,那是殺是剮,就任由楊若謙決定。

  五億投資如果全虧進去了,控股不能超過三分之二的巋光集團會承擔3億多的損失……

  就算沒有全部虧損,等票房回本也需要時間,那時候早就超過第二季度結算日期了。

  《黑袍檢查隊》的海外票房的收入只是預計,全部到帳還需要一些時間。

  總而言之,用正常收購和盈利的角度去看,蔡猛的要求是符合邏輯的。

  楊若謙輕輕點了點頭,說道:“這樣吧,幾位把貴公司之前拍攝的電影盈利報表再給我看看,等會帶我到你們片場走一走,我再做決定。”

  對自己思路十分有信心的蔡猛早已準備好了相關資料,當即就給楊若謙發了一份過去。

  不過對於到片場視察的要求,蔡猛就有些為難了:“呃,楊總,我們的片場是租的,而且和您想象的可能不太一樣。”

  對於眼前這個老板拍出了《黑袍檢查隊》這種頂級爆款電影的事跡,蔡猛當然是知道的。

  問題是,只有避難所公司自己的人才知道,在決定轉型後,他們的盈利邏輯和一般的電影完全不同。

  甚至和他們以前拍攝的那些小製作精品也不盡相同。

  這種不同,一般人是很難理解的,蔡猛也不覺得楊若謙這樣的大老板能夠理解。

  所以乾脆提出對賭協議,用結果來說話。

  楊若謙一邊翻看著避難所公司出品的電影,一邊隨意問道:“沒事,就看一眼……具體是什麽不一樣的地方?”

  從盈利報表上來看,避難所公司的人沒騙人,這些小製作電影雖然盈利額不高,但是投資同樣很少,利潤率非常出色。

  同時,也和他們所說的一樣,由於盈利額太低,維持公司日常的開銷成了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就像假設有一種生意,投入五毛錢就能回報一塊錢,但是一小時只能做一次……那就算利潤率再高,利潤額也很難維持住生意以外的開銷。

  只要一不小心出現電影撲街的情況,資金鏈即刻斷裂,哪怕他們後續有足夠的能力拍出更多電影把虧損彌補上,捉襟見肘的財務也不會給他們這個時間。

  一切看上去都像一個正常項目。

  就是不知道他們為什麽突發奇想,要拍什麽《泰坦尼克號2》。

  蔡猛有些無奈的說道:“要不這樣,楊總,我把一些片場現場的拍攝照片給您發過去?”

  楊若謙想了想,覺得也行,點了點頭:“那就把照片發給我看看吧。”

  蔡猛在手機上操作了兩下,將幾份文件傳輸過去,態度有些小心翼翼:“楊總,您看了之後千萬別覺得奇怪……我們公司一向就是這個風格。”

  怎麽扭扭捏捏的?
  作為《護國龍婿》和《黑袍檢查隊》的投資方,楊若謙經常到片場裡遛彎,是見過大場面的人。

  堂堂國內超級英雄題材電影的領銜者,年度票房前三的有力競爭者,這世界上還有什麽東西是能讓他感到奇怪的?

  什麽場面他沒見過?
  楊若謙此時是城裡人進村的心態,自信滿滿的看了眼蔡猛傳來的圖片。

  只是一眼,見多識廣的楊總就沉默了。

  過了三四秒,楊若謙才有些不確定的問道:“蔡總,你確定,這真的是你們的片場?”

  只見周圍散落著幾隻舊沙發和一些雜亂的燈具。地面上沒有地毯或地磚,只有裸露的水泥地,上面還鋪著一些髒兮兮的布料。

  看樣子片場很久沒有打過掃,隔著屏幕楊若謙都能感受到現場那若有若無的霉味道。

  片場的工作人員穿戴簡陋的服裝在忙碌著,看樣子是正在擺弄那些舊設備,以及忙碌地調試著一些老舊的風機和幕布。

  由於過於昏暗,只靠角落裡那盞搖擺不定的台燈和空曠的天花板上幾隻殘留的燈泡發出的微弱光芒勉強可以看清片場的周圍。

  啊這……

  這都不能說是極簡風格,只能說是戰損風格了。

  也太簡陋了吧?!

  楊若謙什麽時候見過這種場面?
  就這片場,真的能支棱起估計至少5億起步的大製作?
  在這一個瞬間,楊若謙差點懷疑自己和邵一奇是不是判斷錯了什麽事情。

  不……對方是大製作公司走出的專業人士,有一個專業的團隊。

  而且從過往成績來看,表現的也相當不錯。

  顯然只是楊若謙自己這個外人多慮了而已。

  多慮的楊若謙微微點頭,笑著說出了違心話:“看著還不錯,沒有什麽奇怪的地方啊。”

  為了讓胡說八道顯得更逼真,楊若謙現在頗有些演技派那感覺了。

  蔡猛頓時有些欽佩。

  不愧是《黑袍檢查隊》的投資人,果然目光獨到。

  顯然只是蔡猛自己這個沒多少見識的人多慮了而已。

  多慮的蔡猛也微微點頭,笑著說出了真心話:“楊總確實見多識廣。既然如此,那我們的小小不情之請,您看?”

  (大家中秋節快樂!感謝書友20191113093553622的打賞,非常感謝!雖然已經在qq感謝過了但是還是再感謝一遍~)

  ps:有沒有人要美心月餅?我這邊有一盒可以送出去。(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