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在現代留過學》262.第248章 新役法(1)
  第248章 新役法(1)

  宋用臣走後沒有多久,向太后就派人來請趙煦。

  原因嘛……

  於闐國遣使來朝!
  於闐國是大唐忠臣,也是大宋忠臣。

  算是大宋立國,少數依然在孜孜不倦的向著大宋朝貢的傳統藩屬國了。

  只是……

  趙煦低下頭去:“於闐國早滅亡了!”

  那個西域小中華,在真廟景德年間,就已經在內憂外患中被黑汗(喀喇汗王朝)滅亡。

  到現在就連黑汗,也已經分裂東西兩個部分。

  所以,打著於闐國名義來朝覲的人,不是黑汗人,就是來忽悠的西域商人。

  總之,沒一個好東西。

  不過,對大宋來說,哪怕知道於闐國已經滅亡,也必須捏著鼻子假裝於闐國還在!
  為什麽?
  於闐在,西域法統就在。

  將來就有希望,打著恢復於闐的旗號,進軍西域。

  雖然說,這似乎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但就算是鹹魚也有夢想,何況是一個大國!
  再說,萬一實現了呢?對吧!
  到了垂拱殿上,趙煦見到了來朝的‘於闐’使者。

  兩個看上去頗具西域風情,但穿著中國衣冠的男子,帶著一個僧人。

  他們到了殿上,納頭就拜。

  然後恭敬的獻上了禮物,來自西域的玉石、毛毯、布匹等工藝品。

  趙煦假裝他們是於闐人,慰勉了兩句,便命禮部去招待,然後依著慣例給賞賜。

  但,回到宮中後,趙煦在屏風上寫下了於闐兩個字。

  想了想在其背後又加了一行字:歸義軍節度使!
  看著屏風上的文字,趙煦慢慢閉上眼睛。

  “有生之年,朕若不能重建歸義軍節度使,便不配為君!”

  歸義軍,是大唐在西域地區的最後殘留。

  也是西域漢人最後的悲歌。

  漢人大軍,再次回到西域,還要等到清朝。

  ……

  於闐來朝,對趙煦來說只是一個小插曲。

  對大宋王朝來說,也不過是一條記錄在史書上的文字:九月乙酉,於闐國來朝。

  對大宋來說,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是右相韓絳主導的役法調整、改革。

  在經過幾個月的調查、走訪、詢問,同時不斷征求著朝野意見之後。

  韓絳終於決定,走出這關鍵的一步。

  也是關乎他青史評價的一步!
  他已經征求了足夠多的意見!

  文彥博、張方平、孫固、李常等在朝元老,章惇、張璪、李清臣這樣的新黨宰執。

  他都已經問過了幾次也針對他們的意見進行了調整、修改。

  同時,韓絳還將他的役法草案,送去了洛陽、陳州、大名府、蘇州甚至江寧等地。

  給馮京、韓維、韓縝、司馬光、王安禮、王安石等人征求意見。

  大部分都是中性偏上的態度。

  支持,但沒有完全支持。

  這已經很不錯了!
  只有兩個人,讓韓絳迄今頭疼。

  一個是王安石,寫給王安石的信,送去的役法草案,統統已讀不回。

  讓他根本不知道,王安石到底是支持他,還是反對他。

  這算是好的了。

  陳州的司馬光,給他回了一封長長的信。

  在信中對他大加指責。

  認為他韓子華背叛了君子正人,向小人邪黨投降,可恥!下賤!

  然後,就是對他的草案,大加指責。

  說他加重了女戶、單戶和僧人的負擔,而這些人過去一文錢都不要加。

  現在卻成為了負擔的主力!
  不過,司馬光在信的最後,還是承認了他的役法,至少在減輕五等戶的負擔上還算‘未喪良心’。

  但也隻對這一點。

  在司馬光看來,役法這東西,不如盡罷。

  然後再重新想辦法,想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方案。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雖然減輕了五等戶以下、家庭男丁不足二人,田畝不足二十畝的人家的負擔。

  卻把這些人的負擔,加給了女戶、單戶和僧戶。

  想著司馬光,韓絳就搖搖頭:“這司馬君實……油鹽不進啊!”

  可役法,卻已經箭在弦上。

  韓絳也不想再和司馬光爭辯什麽了。

  累了!吵不贏的!
  他放下手中的筆,然後看向整個役法檢討所的所有人,道:“老夫認為,如今的條例,已經檢討的差不多了……”

  “是時候,形成文字,上報兩宮及天子……”

  “然後在開封府試行!”

  開封府是熙寧變法以來的試驗場,幾乎所有新法令,都是首先在這裡試點,然後推行全國的。

  隨著韓絳的話,整個役法檢討所的官員們,全體起身,恭身一拜:“我等願從相公,上書兩宮、天子……”

  韓絳這大半年的行事風格,讓他贏得了不少尊重。

  尤其是在役法檢討所裡,讓他贏得了大量官員的欽佩。
    畢竟,現在這年頭,能有一個既不偏袒舊黨,也不偏袒新黨,願意實事求是,實話實說的宰相。

  實在是太難得了。

  元豐之後,朝堂上黨同伐異的風氣,其實讓很多人不爽。

  畢竟,大部分人其實都是日子人。

  這些人,其實對新黨、舊黨沒有態度。

  他們只是上班打卡賺俸祿,養家糊口罷了。

  結果卻被人逼著問:你支持司馬君實相公,還是支持王介甫相公?
  這誰受得了?
  更讓他們難受的是——通常,只要選了邊,就不許悔改。

  誰要是支持了舊黨,卻在某些問題上讚同新黨。

  那就會被所有人一起嫌棄。

  舊黨大罵小人,新黨在一邊樂呵呵的落井下石。

  同樣,選了新黨,再去讚同舊黨的意見,則會被新黨群起而攻之,舊黨則在旁邊幸災樂禍:哼,狗咬狗!

  像韓絳這種整天眯著眼睛笑呵呵,不在乎什麽新黨、舊黨,隻想著做事的宰相。已經很多年沒有過了。

  所以,在韓絳的這個役法檢討所內。

  很多人都感受到了久違的安寧。

  於是,在韓絳的領導下,當天役法檢討所,忙碌到了半夜。

  終於趕在了四更天前,將相關文字、條例,整理完畢。

  韓絳隨後就在第二天,也就是九月庚戌(十九日)正式上書趙煦及兩宮,提出他的韓絳-文彥博役法改革條例。

  趙煦得到韓絳上書的表章的時候,他剛剛從經筵課下來,回到福寧殿。

  看著馮景送來的表章趙煦沒有直接看,而是問道:“太母和母后,可看過了?”

  “回稟大家,此乃通見司剛剛謄錄好的副本……”

  “兩宮慈聖,也應該才收到……”

  趙煦點點頭,道:“那便先去保慈宮,面見太母、母后……”

  這些日子來,趙煦鮮少參與朝政,將自己的精力基本投入到了經筵、專一製造軍器局上。

  他有意識的收斂其自己的鋒芒來。

  但現在,這個事情他卻是必須參與進來。

  因為這影響的是整個天下,也影響他未來親政後的天下格局!

  不誇張的說,役法調整,但凡錯了一條,就是幾十萬上百萬人受影響!

  ……

  趙煦到保慈宮的時候。

  兩宮正在商議著韓絳的上呈的新役法條例。

  雖然其中很多條例,兩宮都看過了,也聽韓絳匯報過,甚至當時還讚同過。

  但,當這些條例合在一起時。

  兩宮就都有些猶豫、遲疑了,因為涉及面太廣了。

  於是,無論是太皇太后還是皇太后,都有了想要派人去請趙煦的想法——這大半年來,她們已經習慣了,趙煦在旁邊給她們一些意見。

  同時她們也漸漸懂了一些政治。

  知道,這種事情其實最好還是讓趙煦在旁邊一起拿主意。

  鄧潤甫、曾布都拿過古代的一些事情給她們見過其中的道理:天子雖然年幼,但卻非比尋常,臣等惶恐,為天下社稷計,為祖孫(母子)之情計,乞陛下大事皆請天子參謀……此長治久安之策,天下穩固之法。

  兩宮不傻,當然明白鄧潤甫和曾布在說什麽?
  正要叫人去請,趙煦就已經到了保慈宮。

  “太母、母后安好……”趙煦到了兩宮前,問了安,坐到兩宮中間。

  向太后就拿著手中的上書,問道:“六哥可看了韓相公的役法條例?”

  趙煦搖搖頭:“兒剛剛下經筵,還未來得及細看……”

  “那六哥且先仔細看看吧。”向太后道:“然後和母后還有太母講講六哥的看法!”

  “好……”趙煦點頭,便拿著謄錄好的表章仔細看起來。

  看著看著,趙煦的臉色就變得漸漸嚴肅起來。

  等他看完,兩宮就都熱切的問道:“官家(六哥)有沒有想法?”

  趙煦將表章放下來,沉吟片刻,答道:“韓相公老成謀國,所議兒以為甚好……”

  “不如就依相公之請,先在開封府實行一段時間,看看效果?”

  太皇太后卻有些猶豫道:“韓子華所請,好是好……就是他將五等戶以下減免的役錢,大都攤給了女戶、單戶及僧道戶……”

  這正是韓絳役法中,很可能引發爭議的地方之一。

  韓絳在這個全新的役法條例中,對鄉村戶三等戶以下、城郭戶五等戶以下的免役錢減半征收。

  理由是這些人本來就很窮,再對他們征收重稅是不符合聖人教誨的。

  而既然這些人的負擔減少了,那麽就一定有人得增加負擔。

  反正,官府是不能吃虧的。

  韓絳當然不敢再給形勢戶們加稅。

  他更不敢給官戶加稅。

  於是,就只能給最好欺負的人加稅了。

  也就是女戶、單戶和僧道戶。

   感謝 111jza盟主!

    嗯盟主加更,7號以後加,老板破費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