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在現代留過學》331.第314章 大宋禁軍
  第314章 大宋禁軍
  趙煦看著苗授,想著大宋禁軍的過去。

  也是在心裡歎息不已。

  因為,把禁軍戰鬥力搞爛的不是別人,正是趙官家們自己!
  尤其是真廟、仁廟、英廟這三代天子。

  這三位天子在位期間,不止在京禁軍,在外駐泊的禁軍們,鬧餉是常事。

  都說皇帝不差餓兵。

  可在大宋這個大型動物園,皇帝為了收買大將,對將官們吃空餉喝兵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在承平時期,禁軍們領不到軍餉是常事。

  甚至連他們的夥食,也會被人克扣。

  大頭兵能怎麽辦?
  只能是乾副業,養活家人了。

  可就算是這樣,將官們還是要從中過一手。

  所以,在真廟、仁廟時代,禁軍們鬧餉是常事。

  因為有著五代的先進經驗可以學習,所以,大宋禁軍們鬧餉都有著標準流程。

  第一步肯定是鼓噪,然後抓住幾個平素在士兵中名聲最差的將官祭旗。

  然後,打出旗號——俺們隻反貪官,不反朝堂,更不反官家哈。

  而朝廷也很熟練——立刻派人去撫慰:大家的辛苦,朝廷知道了,軍餉立刻補發。

  然後所有人美滋滋的去領錢。

  最後,朝廷再秋後算帳,把帶頭的那幾個大頭兵抓起來,視情節或刺配或處死。

  這個事情就算這麽完了。

  這種情況,熙寧後才得到好轉。

  因為在王安石的輔佐下,大宋對禁軍和廂軍都進行了大裁軍!

  一口氣將大宋兵額,砍掉了幾十萬。

  順便也擠掉了水分、空額,並推行將兵法,加強戰鬥力和組織度。

  同時因為戰爭,提高了賞賜。

  所以,西軍開始崛起,戰鬥力不斷提高。

  但是,在京禁軍,卻已經積重難返,基本沒救了。

  只能將那些還沒有完全爛掉的禁軍,抽調去沿邊輪戍,以此保持他們的戰鬥力。

  在趙煦的上上輩子,他可是為了提高在京禁軍的戰鬥力傷透了腦筋。

  可終究也沒有什麽好辦法。

  裁撤不行——這些家夥祖祖輩輩都在汴京城裡討生活,給幾代趙官家當兵。

  每一個人背後都是十幾口甚至幾十口人,搞不好某些人的祖上,還是某位官家身邊的近衛!
  只能花錢養著,就當維穩了。

  那從沿邊的西軍,揀選精銳,來汴京駐防總行了吧?

  事實證明,這是想多了。

  換回來的精銳,沒幾年,就會迅速墮落、腐壞——到了汴京城這個花花世界,別說是沿邊的西軍,就算是後來的女真人的墮落速度,也是飛快。

  只能是將在京禁軍裡,那些還沒有徹底腐朽墮落的,派去沿邊輪戍。

  同時,時不時的從沿邊抽調幾支精銳回來換防。

  這樣才能勉強維系十到十五個指揮的禁軍的戰鬥力。

  剩下的人?

  已經沒救了。

  好在,趙煦在現代接受了先進思想的熏陶。

  所以,他深信這個世界上,絕對沒有無用的人,只是缺乏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所謂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於是,趙煦決定成為在京禁軍們的伯樂。

  打仗不行,搞工程行是吧?
  好的!

  朕滿足你們!
  就去搞工程賺錢吧!

  帶著這樣的想法,趙煦拍了拍手,讓馮景將他這些日子在宮裡面,帶著石得一、劉惟簡等人,畫出來的圖紙,送到了苗授手中,叮囑他道:“太尉回去後,召集各部將士,按照朕給的圖紙,在汴京城中先在諸禁軍所駐廂房處鑿井……”

  苗授舔了舔舌頭。

  汴京城的水井,可是和房子一樣,是可以傳諸子孫的財產!

  每年春天、夏天、秋天,那些有著水井的人家,可都能夠靠著賣水大賺一筆!
  所以,開封府每年的爭產官司裡,都有著幾十起是圍繞著水井歸屬開展的。

  苗授當即拜道:“官家隆恩,臣代禁軍上下拜謝!”

  在汴京城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一戶人家若有一口水井,就已經超越了九成以上的人家。

  若還能在城外有幾畝菜地,那就完全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乾淨的井水,還有新鮮的蔬菜,這些可都是只有當官的官人和城中的富商才吃的起。

  趙煦卻笑了,道:“先別急著謝!”

  “所鑿之井,既是朕出的賞錢,那照理就該是官產!”

  “朕念及禁軍將士勞苦,可許其就近取水!”

  “但其他地方鑿出的井,就該都歸開封府點檢!”

  苗授聽著,沒有任何異議。

  因為這就是大宋的日常!

  大宋不立田製,不抑兼並,更不歧視商賈。

  原因在那裡?
  就在趙官家自己身上!
  自太祖以來,歷代官家對一切有利可圖的事情,都會想方設法的插一手。

  所以,在大宋,最大的地主是皇帝——官田遍布天下州郡。

  最大的手工業主也是皇帝——天下州郡的織院、綾錦院、染院還有那些冶監、都作院……都是官產!
  監當官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替官家盯著這些地方。

  他們的磨勘考核標準,也是看產出、產量和收益。

  所以,當今官家將禁軍鑿出來的井,直接劃拉到自己兜裡很正常!
  他肯讓禁軍將士就近取水,而不是交錢取水,已經是皇恩浩蕩了。

  ……

  苗授回到家中。

  將官家交給他的圖紙打開,看著上面繪製的詳細的鑿井流程。

  他籲出一口氣:“竟如此詳細!”

  想想也是,官家雖然年少,可他卻擁有者整個天下。

  區區鑿井技術,自然是手到擒來。

  於是,不疑有他,便帶著這些圖紙,到了汴京城城外的神衛軍營地。

  神衛軍,後周之虎捷軍,後晉之奉國軍。

  最初擁有四十六指揮,仁廟罷為三十一。

  先帝熙寧三年罷神衛水軍,元豐二年裁撤神衛第九、第十軍等。

  於是,就剩下了左右廂的編制。

  按照制度,每廂轄四軍,每軍五指揮。

  但實際上從來不滿編,而且,因為禁軍的第四軍,一直都是用來安置年老、殘疾、孤寡禁軍的剩軍編制。

  所以,實際上今天的神衛軍左右廂加起來,也就二十個指揮,一萬人上下的編制。

  而在京的神衛禁軍,如今只有七個指揮。

  其他的不是在河北,就是在沿邊。

  他們叫駐泊禁軍,是更戍法的時代,輪調出去就再也沒有調回來的倒霉蛋。

  就這,在京的七個指揮裡,還有三個已經成為開封府左廂的鋪兵——他們已經不歸侍衛親軍步軍都指使司管轄。

  而是直接聽命於,開封府,作為火鋪、兵鋪和巡街的兵馬。

  這也是現在的在京禁軍的縮影。
    作為正任武臣,苗授對大宋兵製和兵額自然是無比清楚的。

  立國之初,天下兵馬二十二萬,其中十二萬在京師,如此,中央禁軍就可以對地方兵馬形成碾壓的兵力優勢!
  但現在就汴京城就剩下兩萬不到的歪瓜裂棗。

  偏偏如今天下禁軍員額,卻已經達到了六十一萬兩千兩百四十三人。

  就這,還是熙寧大裁軍的傑出成果!
  熙寧裁軍,禁軍從治平四年的六十六萬三千,一口氣裁減到了五十六萬八千四百(元豐以來則又增加了四萬三千五百人)
  廂軍則從高峰的將近六十萬,直接腰斬到了現在的二十二萬。

  換而言之,現在僅僅是沿邊一路的兵馬,就是汴京城禁軍的一倍。

  重內虛外,早已經是昨日黃花。

  而苗授看著,在營地裡,賭博、喝酒、嬉鬧的那些神衛軍。

  眼中也是一黯。

  就這兵馬素質,別說去和西軍碰了。

  就算是去沿邊的弓箭手放對,也會被打的屁滾尿流。

  但奈何,這就是大宋在京禁軍的現狀。

  “好在,先帝有遠見,及時抽調了部分禁軍輪戍熙河、涇原、環慶……”

  “不然,今日的京師真的要無兵可用了!”

  苗授想著,心中也是歎息不已。

  大宋在京禁軍這個模樣,在戰場上,是根本指望不上的。

  搞不好賊軍悍勇者,幾十個人就可以追著現在在神衛營地的這幾個指揮滿地跑。

  於是,苗授來到中軍大營,召集將佐,開了白虎節堂。

  將天子的命令,傳達下去。

  那些丘八,在聽到天子命他們去鑿井,而且,按口給錢後,頓時歡呼雀躍。

  而當他們得知,首先給自己家附近打井,而且鑿出來的井,官家推恩,許他們自由取用後,更是三呼萬歲。

  然後,就拿著苗授發下去的圖紙,當天就開始按圖打製工具。

  可不要看,神衛軍的這些丘八,平素毫無紀律可言,吃喝嫖賭更是樣樣精通。

  可他們的看圖能力和打製器械的能力,卻個個都是行家裡手。

  尤其是那幾個指揮們!
  有人甚至已經將國初大匠俞浩的那本《木經》都給背熟了!

  而且,他們在這方面的指揮和組織能力,更是超乎想象。

  拿了圖紙,幾個人研究一番,就開始組織人手,分配任務了。

  整個神衛營地,瞬間變成了木工場。

  鋸子、墨鬥、墨線、尺子……

  鬼知道他們到底在營地裡藏了多少東西。

  苗授看著,也是無奈的歎息一聲。

  神衛軍,可是上四軍呢!

  可想而知,那些在京的中軍和下軍,又該爛成什麽樣了!
  苗授看著,無可奈何的苦笑了一聲。

  無論是他還是燕達,都對在京禁軍無可奈何。

  哪怕給他們發全餉,也激不起他們半點鬥志。

  因為他們在汴京。

  而上四軍的全俸不過一千文,加上祿米什麽的,價值不過三貫。

  一個單身漢或許能養活,可絕養不活妻兒。

  更不可能支撐他們在汴京城這個花花世界瀟灑。

  所以,在京禁軍們,只能去做副業。

  也只有做副業才能讓他們養活一家老小。

  這也是任何一支禁軍,只要被調到汴京,就絕對會迅速喪失戰鬥力的原因。

  不僅僅是花花世界的誘惑,也是因為,禁軍的待遇,已經不足以讓他們養活妻小。

  真靠著那點俸錢、祿米,全家都會餓死在汴京!
  ……

  苗授在神衛軍營地裡歎息時。

  狄詠,則在汴京城外的一處軍營之中,檢閱著那十個剛剛從沿邊各地回京的禁軍指揮。

  這些兵馬,並不是傳統上的上四軍兵馬。

  而是來自拱聖軍、驍騎軍、雲騎軍、武騎軍以及殿前司、步軍司的虎翼軍之中,精挑細選出來的。

  先帝一共揀選了十四個指揮。

  其中拱聖軍等四軍各一,殿前司、步軍司的虎翼軍則各揀選處了五個指揮。

  這些兵馬,不僅僅是從在京禁軍揀選的。

  還從開封府的保甲戶裡揀選。

  千挑萬選,選出了這十四個指揮,將他們派去熙河路輪戍。

  現在回來的,就是殿前司和步軍司的虎翼軍的十個指揮。

  其他四個指揮,還在熙河輪戍,按照先帝旨意,明年開春還會繼續揀選十四個指揮去輪戍。

  那個時候,那四個輪戍了三年的指揮,才會回京。

  想著這些,狄詠也是深感壓力。

  官家委他重任,讓他整備這些京師最後能打的部隊。

  但狄詠也不知道,這些兵馬,到底還能維持多久的戰鬥力?
  一年,還是兩年?

  肯定不會超過三年!

  因為三年後,他們就算再笨,也該學會了逛瓦子,勾欄聽曲,喝酒、賭博更是不用學,大宋所有兵馬天生就會。

  “只能暫時封閉軍營了……”狄詠想著,官家對他的囑托。

  於是,便在白虎節堂上,宣布了命令。

  禦龍第一將,從今日起封營、整訓!
  同時,賞賜這支新成立的禦龍第一將士兵、將官。

  一串串叮叮當當的銅錢發下去後,全軍士氣顯著提高。

  上上下下都開開心心,對狄詠的將令的服從性大增。

  但狄詠知道,這個辦法只能起一時的效果,時間一長,汴京城的花花世界的誘惑,就會自然而然的將現在這些看上去還算可靠的戰力,給引誘了過去。

  規矩再死,人也是活的!

  所以,狄詠打算,年後帶著這支部隊,遠離汴京城最好去汴河邊駐防。

  能拖一天是一天!
  至少也得讓這些兵馬,在半年內保持從熙河回來時的面貌。

  不至於讓官家需要用兵的時候,還得去沿邊抽調。

   注:根據《續資治通鑒長篇》元豐七年十二月條的記錄,元豐七年末,北宋禁軍員額六十一萬兩千兩百四十三人。

    較熙寧十年增加四萬三千五百五十五人,較治平四年減少五萬七百五十七人。

    而廂軍則從治平四年的五十六萬,直降到二十二萬。

    注2:北宋在京禁軍,在宋夏戰爭後就被不斷掏空。

    靖康的時候,汴京城的總兵力只有四萬多。

    就這肯定還是從民間征調了青壯的結果。

    PS,汴京城的禁軍,人數再多也沒有用。

    因為這個城市太繁華了,誘惑也太多了。同時,禁軍的俸祿,也太低了!

    上四軍的俸祿,在沿邊可能算是高收入,但在汴京城,苦力每天都有一百錢工錢呢!隨便租個破房子,一個月也要三貫多。

    一個月兩三貫,賣什麽命?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