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在現代留過學》第578章 極限施壓
   第578章 極限施壓
  趙煦到慶壽宮的時候,差不多已經是申時了。

  申時,又稱哺時,秦漢以來,一直是第二餐的時間(古代百姓,都是吃兩餐的)。

  而權貴們,則在這個時候,會食用茶水、點心。

  類似現代的下午茶形式。

  通常,鬥茶等娛樂活動,也是在這個時間點進行。

  所以,趙煦給兩宮問了安,就被向太后拉著坐了下來。

  然後,向太后就親自為趙煦,打好一碗茶湯。

  “六哥嘗嘗看,這是禦廚那邊新出的茶法。”

  “加了些牛乳,用來調配,據說很受歡迎!”

  趙煦接過來,嘗了嘗,眼睛就亮起來了。

  而接下來,等到汴京學府的蒙學、小學開學。

  在他的指示下,禦廚們,也踏出了創業的道路——由趙煦指令馮景,安排內侍省出資資助禦廚們,並由這些禦廚的妻子/丈夫等(北宋禦廚男女都有),在外按照宮中法子,開設各種吃食店,而內侍省只是少少的分一半利潤就可以了。

  很不幸,如今的汴京城,已經有這樣的趨勢了。

  但這三間大藥鋪,日進鬥金不為過。

  那個叫張綱的禦廚,想必就是創業大軍的一員。

  這味道,濃鬱的茶香混合著渾厚順滑的奶味。

  “母后的手藝就是好!”

  但,味道遠勝趙煦喝過的那些現代奶茶。

  像是給趙官家們服務了三代人的孫奇,就在馬行街有著足足三間大藥鋪。

  而如今,宮中的茶葉,都是建州北苑的禦茶。

  雖然坐堂的醫生,不是孫奇,只是他的徒弟、子孫。

  招牌牌匾,光明正大的寫著:金紫醫官藥鋪的前綴。

  和現代的奶茶,頗為相似。

  然後就拍拍肚皮,舒服的說道:“好飽!”

  總會將食物吃光,不會有半點浪費。

  現代的教科書上,已經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資產階級抹去了一切向來受人尊敬和令人敬畏的職業的神聖光環。它把醫生、律師、教士、詩人和學者,變成了它出錢招募的勞動者。

  趙煦即位後,局面進一步瓦解。

  向太后頓時開心起來,道:“這是禦廚張綱所獻的方子,言是其在汴京的飲子店今年新用之法,因其大受好評,故獻宮中。”

  “再這樣下去,兒又要長胖幾斤了!”

  “味道怎樣?”向太后在旁邊關切的問道。

  他的飲食習慣,一向很好。

  想想也能理解了!
  現代的商業化奶茶,用的都是很一般的茶葉。

  新的世界,一切都將看錢說話。

  “這樣啊,很不錯呢!”趙煦說著,就端著茶盞,就著點心吃了起來。

  那些點心、茶湯,確實都是她帶著文熏娘和狄薔在宮中親手做的。

  教師這個職業的神聖性,也將在孔方兄面前瓦解。

  京城的奢遮人家,想請他開個方子,非千貫不可!
  此外,趙煦身邊的太醫錢乙,現在也在汴京城開了一個‘錢家醫官藥鋪’。

  這次也是一樣,向太后給他的茶水、點心,他很快就吃的乾乾淨淨。

  向太后看著,很是高興。

  資本主義的特征是什麽呢?

  怎麽說呢?

  趙煦聽著點點頭。

  給皇帝服務的禦醫,在馬行街開著醫館。

  如今,已隱隱有著近現代資本主義的一些特征了。

  這種溫水煮青蛙,潛移默化的法子,在大宋這樣的社會中,效果極佳。

  聽說也是賺的盤滿缽滿。

  在汴京這樣的商業度極高的市民城市。

  “很好!”趙煦讚道:“絕妙!”

  恐怕,只有等一切都無可挽回的時候,道學家們才會猛然驚醒,田園牧歌,已是過去。

  自然,都是皇家太醫的買賣。

  屬於最頂級的團茶,價格甚至超過等重的黃金。

  “六哥喜歡就好。”向太后說道:“等六哥長大了,母后就在宮中,天天給六哥準備吃食。”

  “好!”趙煦乖巧的說道。

  太皇太后在旁邊聽著,多少有些吃味。

  便道:“官家,明日就要開經筵了,老身命人給官家,製了幾套新衣裳,等會官家試一試,看看合不合身。”

  “多謝太母。”趙煦連忙謝道,然後他問道:“孫臣聽說,太母想要考較孫臣功課?”

  太皇太后於是坐直了身體,嚴肅起來,道:“確有此事。”

  “老身聽說,官家暑休期間,一直有在看書,不知都在看些什麽書?”

  趙煦掰著手指頭,數了起來:“回稟太母,孫臣這兩月,除了出幸開封府外,一直在宮中看史書。”

  “已看了史記、漢書。”

  兩宮自然對此早有耳聞,但還是第一次聽到趙煦親口承認他在看史書。

  這可不得了!
  須知,天子成年的標志之一,就是能看懂史書。

  特別是國史!
  看了國史後的皇帝,普遍都會被認為,已經具備了發號施令的能力。

  於是,太皇太后問道:“官家都能看懂?”

  趙煦點點頭,道:“孫臣還寫了不少備注呢!”

  上上輩子,曾經主政天下的他,自然知道,史書的重要性。

  在儒家文明的社會,史書不僅僅是記錄歷史的載體。

  也是政治說明書。

  看懂了史書,也就看懂了歷朝歷代的政治。

  若再能從文字裡,推敲出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後的真相的話。

  那麽,這個皇帝也就能夠合格了。

  是故,歷代明君,無不讀史,而且會很自律的每天都看一段史書。

  “真是祖宗保佑!”向太后笑著對太皇太后道:“六哥如此聰俊,定可興我趙氏。”

  太皇太后點點頭:“太后所言甚是。”

  於是,她便公式化的考較了一下,一些史記、漢書的內容。

  而趙煦對答如流。

  聽完趙煦的回答,這位太皇太后的內心,多少有些落寞。

  因為她清楚,照這樣下去,她能聽政掌權的世間,比她預計的可能要少的多。

  恐怕等不到官家大婚,朝臣們就會不耐煩。

  那時候恐怕就不怎麽體面了。

  想要體面,就得提前交權!
  對她來說,值得安慰的是,這個孫子是孝順的,而且對高家無話可說,可以說事事都替高家著想,能給的恩典,全部都是拉滿。

  以至於,高家人甚至更親近這個孫子,而不是她。

  高遵惠和高公紀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兩個家夥在外面的事情,現在居然是先報告福寧殿,再來慶壽宮請示!
  想到這裡太皇太后也是在心中歎了口氣:“官家,是有天命的聖主。”

  “老身給他操持兩三年,就該退了……”

  連高家人都更親近、擁戴這個孫子。

  其他人還用想嗎?
  這樣想著,太皇太后就給向太后使了個眼色,後者心領神會,對趙煦道:“聽說六哥近來曾下了手詔,命開封府考較在京寺廟主持、僧首們的佛法?”

  趙煦點點頭,道:“確有此事!”

  他知道,太皇太后和向太后,都是虔誠的佛教信眾。

  兩宮都在宮中,供奉著佛像。

  每逢初一十五,都會吃齋念佛。

  遇到英廟、先帝生辰、忌日,更是會遣人去太平興國寺、護國寺以及開寶寺燒香祈福。

  便解釋道:“兒這是依祖宗故事而為。”

  “祖宗有‘保明行止’,約束僧人,嚴肅清規戒律之製。”

  “奈何近來,僧人多不修法,出家人六根不淨之事頻發。”

  “開封府司錄司更報,有禦賜紫衣的僧人,在汴京浴室司中聚眾淫樂,還美其名曰:在欲行禪,面對他人指責,更是自言‘我自調心,乾汝何事’!”

  “佛門清靜地,醃臢如此,兒豈能容?”

  兩宮聽著,對趙煦的話,自很讚同。

  她們其實也很討厭如今市面上的那些大和尚的做派。
    和尚們不念經,反而經商。

  出家人不出家,反而廝混勾欄,甚至和妓女同居,和官員往來,追逐名利的比比皆是。

  幾乎所有名臣士大夫,都有那麽幾個和尚朋友。

  太皇太后頷首道:“官家要嚴肅佛門清規,自是好的。”

  “只是,當代僧人多不習佛經,若有司以佛經考較,恐怕很多人無法過關……”

  和尚不懂佛經。

  這在其他時代,可能會是個笑話。

  偏在大宋,是社會現實。

  因為大宋佛教的主流是禪宗,禪宗唯心,不怎麽修佛經,講的就是一個‘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於是,這些大和尚,個個能言善道,嘴巴一張就是天花亂墜。

  但要他們念經?卻是抓瞎。

  尤其是這汴京的大和尚們,處在汴京這樣物欲橫流之地。

  又有禪宗思想,推波助瀾。

  大和尚們打著‘在欲行禪’的旗號,做著種種勾當。

  遇到外人責問,就是‘我在修心,你懂什麽?’。

  趙煦本也懶得管。

  奈何這些大和尚手中把持著質庫這個聚寶盆。

  他實在是眼熱的緊。

  偏那些大和尚,既不肯乖乖合作,也不肯交出質庫。

  這就讓他很為難了。

  沒辦法,隻好給他們上上強度,抓住他們的弱點,狠狠的修理一番。

  趙煦於是問道:“太母,考較僧人,不考佛經,還能考什麽?”

  “這就好比士大夫們,不考經義,難道考歌舞?”

  太皇太后聽著,頓時啞然,隻好拉了一下向太后的衣袖。

  向太后無奈,只能柔聲說道:“六哥,如今天下寺廟,皆是歷代敕建。”

  “汴京尤其如此!”

  “若是敕建寺廟主持、僧首,傳出主持、僧首佛法修持不深……”

  “這天下人如何看?”

  這倒是真的。

  依照大宋祖製,天下新建寺廟,必須皇室敕建,方允存在,否則就是非法,可視同淫祀,有司應當毀之。

  大宋祖製,對天下寺廟道觀,還有‘保明行止’的規定。

  也就是,各大寺廟的主持、僧首,必須對本寺僧尼的品行擔保。

  若有作奸犯科事,則連坐追究責任,一般罪責與犯錯僧尼同擔。

  其次,還規范了僧人來源。

  出家僧人,必須得到其在世祖父母、父母(若無,則由最親近長輩)同意,出具文書,同時寺廟主持、僧首,必須查驗出家僧人的身體,確認沒有紋身,方許出家。

  這是為了防止罪犯、逃兵,遁入佛門。

  所以,幾乎所有寺廟,特別是汴京城的寺廟,只要是開國後出現的,都是皇室敕建。

  包括,向家、高家的祖廟,也是如此。

  而一旦,敕建寺廟的主持、僧首,卻通不過有司考較。

  皇家確實會丟臉。

  也會嚴重影響官方寺廟的聲譽——官方寺廟一旦不受認可,就會讓野和尚們崛起。

  野和尚們,可不像這些官方的大和尚這麽好控制、好聽話。

  其中混雜的信仰、流派,更是五花八門。

  搞不好,就是彌勒教甚至食菜魔教的人。

  那就不好玩了。

  但趙煦,依舊堅持己見,當然,他態度多少有些松動了,道:“母后,兒自知曉的。”

  “所以,命僧錄司出具的考題,也都是很簡單的佛理。”

  “主要也都是楞嚴經、金剛經的內容。”

  “若彼輩連這個都不通……”

  向太后聽著低下頭去。

  楞嚴經、金剛經,這是連她也會的。

  但問題是……

  “六哥……”向太后隻好提醒趙煦:“可能有所不知,大宋不免寺廟、道觀之稅。”

  “各寺主持、僧首,便只能為全寺生計忙碌……”

  這是事實!

  去年,韓絳主持役法檢討,決定免除五等戶以下的免役錢,同時對三等戶以下減半。

  但減免的稅收,並未消失,而是轉嫁給了僧戶、女戶、單丁戶以及贅婿。

  這四種人,也是大宋官府歷次加稅的首選。

  說起來,僧人也要交稅,這是周世宗滅佛的成果。

  包括,趙煦嘴裡的祖製也是周世宗的政策歸納總結的結果。

  於是,在大宋,高僧從來不在寺廟主持、僧首裡出現。

  而是那些默默無聞的老僧。

  譬如金總持的傳法院、譯經院,召集的僧人,就沒有一個是主持、僧首的。

  主持、僧首們,在大宋像商賈,遠勝過僧人。

  一個個打算盤,都很熟練,就是不會念經。

  好多人,可能就記得念一句‘阿彌陀佛’了。

  所以,趙煦的詔書,就是瞄著這些人的七寸去的。

  就是故意要卡住他們的脖子。

  當然了,其實趙煦也只是在做做樣子。

  誠如向太后所言——大和尚們是趙官家的宗教政策執行人。

  打掉了他們,可能就會讓官方寺廟聲譽大減,屬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特別是這汴京城裡的大和尚,幾乎全部都屬於體制內的一員。

  在某種意義上,他們和趙官家,其實是在一條船上。

  這也是大和尚們,能做質庫生意的緣故。

  所以,趙煦其實在玩膽小鬼遊戲,做極限施壓的手段。

  就是要逼著大和尚們讓步、妥協。

  向太后哪曉得這些,隻抓著趙煦的手,柔聲道:“六哥還是要考量這些,酌情優免、寬恕則個。”

  趙煦自是要給兩宮面子。

  當然,這也早在他算計中,在一開始,他就已經想好了底線。

  便道:“既然太母、母后都這麽說了,那我就再考量考量……”

  “想個辦法,兩全其美!”

  “既能嚴肅一番佛門清規,將一小撮敗壞佛祖清譽,不守戒律的無道僧人清理出去,同時也不傷真正誠心禮佛之人。”

  皇帝都下詔了。

  要是沒有祭旗的,那皇帝面子往那裡擱?
  自是要抓幾個典型出來祭旗!

  同時也是殺雞給猴看,讓大和尚們知道一點厲害。

  當然了,這個事情,其實就和西遊記的故事一樣的。

  有背景有靠山的。

  自有佛祖、道祖求情。

  沒有跟腳的,則只能怪自己命歹,去金箍棒下走一遭了。

  兩宮聽到趙煦的表態,頓時都笑起來。

  說到底,她們其實也不太在乎大和尚們的事情。

  她們之所以插手這個事情,既有著她們嘴裡的理由。

  同時也是礙於面子。

  別人都求上門來了,隻好幫忙說說話。

  畢竟,那幾個寺廟,和高家、向家,是有著幾十年的淵源。加上他們確實說的有道理,這才選擇幫忙。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