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在現代留過學》470.第446章 戰後(2)
  第446章 戰後(2)

  元祐元年春三月丁亥(30)。

  交趾,太原城(今越南太原省、太原市)。

  城頭上的交趾旗幟被人丟下來。

  守城的交趾將官黎可興率部襲殺了交趾太原知州李奉,旋即宣布率部歸明大宋。

  沒辦法!
  太原城的守軍,只有三千多,還都是老弱病殘。

  根本就不具備守城的能力。

  江南的升龍府,已經全面收縮,根本不可能派援軍。

  而北件那邊,零零散散的有著潰兵,逃回太原。

  這些人將慘敗的消息帶了回來。

  同時也帶回了大軍遭遇神罰,宋軍有神佛庇佑的傳說。

  城中軍民頓時陷入人心惶惶的局面。

  而同時,北方又不斷傳來消息。

  大批大批的地方土官、豪族,都已經歸明反正。

  並得到了大宋的承認。

  外部的壓力,加上內部的暗流湧動之下。

  黎可興當機立斷,果斷拋棄了升龍府,率部襲殺了交趾太原知州以下的數十名文官。

  同時,他立刻派出使者,前往北件,表明了獻城歸明的態度,並請求大宋承認他歸明人的身份。

  至此,交趾失去了它在整個富良江以北的所有據點。

  ……

  元祐元年四月戊子(初一)。

  升龍府的交趾小朝廷,終於從零零散散逃回來的潰兵口中知道了,發生在三天的北件會戰的結果。

  三萬大軍全軍覆沒,太尉、輔國上將軍李常傑及其弟李常憲等不知所蹤。

  戰鬥的過程和結果,也被那些倉皇逃歸的潰兵,帶回了升龍府。

  在這些人的嘴裡,宋軍的表現,被無限誇大了。

  明明好多人根本沒有見過,禦龍直投擲的火器爆炸的場景。

  但他們卻口口聲聲的表示自己親眼看到了宋軍之中,走出了數百名金甲巨人。

  這些人言之鑿鑿的表示‘北兵有仙術,六丁六甲護體,箭矢不能傷,刀斧不能加,其一擲之下,神雷將之,糜爛數百步!’

  伴隨著這些傳說,整個升龍府,頓時陷入恐慌。

  等到李乾德發覺不對勁,想要管控潰兵的時候。

  傳說已經在整個升龍府及其周圍的農村蔓延。

  無數人聽信了傳說,紛紛舉家南逃。

  升龍府的守軍,更是一日三驚。

  常常有人僅僅是看到遠方出現了煙塵,就棄寨而逃。

  巡弋富良江的水師,也同樣瑟瑟發抖。

  尤其是當許克難的騎兵,在狄詠授意下,出現在富良江江畔的時候。

  交趾人的應激反應,達到最大。

  這個時候,黎可興奪取太原的消息,也伴隨著大量逃亡的人口,傳到了升龍府。

  升龍府的小朝廷猛然驚醒——整個江北,都已經落入北朝手中!
  更要命的是——南方的麻令州等地來報,佔城、真臘兩國,都已經知曉了北朝再次南征的消息。

  正在大舉增兵邊境。

  尤其是佔城國,其國王似乎也已經從王都出來,親率著佔城大軍,氣勢洶洶的南下。

  佔城和交趾是世仇、死敵!
  現在的交趾麻令州、布政、地哩等地,就是交趾人在十余年前,通過兩次戰爭從佔城手中奪來的。

  對佔城來說,這是失地之恥。

  但對佔城王來說,比起失地,更恐怖的還是交趾人對佔城那貪婪的野心。

  十余年前的戰爭中,交趾人擊敗了當時的佔城王呂拔陀羅跋摩三世。

  現任佔城王,就是在戰爭中,篡奪了呂拔陀羅跋摩三世的王位。

  然後,呂拔陀羅跋摩三世逃奔交趾,引交趾兵馬南征,意圖借交趾之手複位。

  這就是第二次交、佔戰爭。

  在戰爭中,佔城人節節敗退,眼看就要再次戰敗。

  這個時候,熙寧宋、交戰爭爆發。

  交趾人不得不退兵講和。

  現在,新的戰爭爆發。

  佔城王自然興奮莫名,迫不及待的率部而來,誓要奪回被交趾人侵佔的土地,更發誓要打入升龍府。

  佔城人一動,真臘人自然不甘寂寞。

  對升龍府來說,形勢一下子就到了無比危險的地步。

  三國夾擊!

  稍有不慎就要亡國!

  更讓升龍府恐懼的是——隨著越來越多江北士族、潰兵,逃回升龍府。

  他們也終於知道了,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對手了?

  北朝,放棄了他們從開國起就延續百年對交趾土官政策。

  在過去,北朝是堅決不承認任何交趾北方土官、豪族的地位的。

  儂智高和他的父親儂全福,當年為了求北朝冊封,可謂卑躬屈膝。

  然而,北朝的君臣卻看也不看。

  而現在,北朝全面承認北方土官、豪族的地位。

  冊封、授官,賜予官印、官服。
    一張張告身灑下去,加上大軍開路,刀斧說理。

  整個北方的所有土官、豪族,全部反叛。

  現在,他們已經得到了北朝的冊封。

  有了北朝承認、冊封,他們自然不再需要升龍府的承認、冊封。

  而,這些土官現在正在他們境內,揮舞著屠刀,砍殺著一切和升龍府有關的人。

  參與過升龍府科舉的?殺!

  曾在升龍府為官的?殺!

  地方上一切和升龍府有關的石刻、石碑乃至於圖書文字,全部鑿毀、焚滅!
  據說,僅僅是在蘇茂州,一天就有數百名讀書人,被蘇茂州知州張衍屠殺。

  門州知州王靜,更派兵搗毀了其境內的一切和交趾有關的石刻,包括了吳權等人在門州留下的石刻。

  毋庸置疑,這些都是他們的投名狀。

  於是,升龍府如夢初醒。

  北兵這是來了就不想走了。

  而且他們也不需要走!

  曾經升龍府幻想著,暴雨和疾病,將成為大越天兵,懲戒北兵的事情,已經不可能再發生。

  因為,北兵已經不需要守衛江北。

  江北的侗溪土官和豪族,會為他們自己的地盤,替北兵守土。

  土官們即使敗了,也可以退入北朝廣西修養,同時等待北朝派兵來援。

  而升龍府卻輸不起。

  只要輸一次,輸掉富良江,北兵就可以渡江而來,兵臨升龍府!

  在驚慌中,交趾國王李乾德只能聽從自己的弟弟李太德的勸說,派遣大臣黎文盛為遣北朝朝覲使,渡江乞和。

  黎文盛是交趾朝中出了名的知北大臣。

  曾在熙寧戰爭後,參與了和北朝的多輪談判,並主導了元豐時代的宋歸交趾五州以及後續的多輪邊境談判。

  此人,深諳詩書禮樂,善於從經義之中,找到問題。

  就像去年,就是他靠三寸不爛之舌,說的宋使成卓主動將勿陽、勿惡等侗之外的其他六縣之地,割與交趾。

  如今,成卓已經被貶南平軍。

  而黎文盛則成為了交趾人全村的希望。

  在臨行前,李乾德在宮中單獨召見了黎文盛。

  “陛下,老臣此去,當如何應對?”黎文盛問著李太德。

  李乾德,歎息了一聲,道:“如今北兵臨國,佔城、真臘相繼興兵,至此國破之際,也顧不得許多了。”

  “可允北朝先前所命一切條件。”

  意思就是,全盤接受了北使李豐帶來北朝皇帝詔書上的一切條件。

  交出李常傑(不需要了),交出寫詩誹謗北朝先帝的詩人(這個人已經被抓起來,並在獄中‘主動自殺’了。交出屍首就可以了。)
  同時,每年貢稻米五十萬石。

  黎文盛聽著,眼皮子跳了跳:“那江北諸州呢?”

  李乾德仰頭望天,道:“還請黎卿盡力爭取!”

  “若是能說服北朝歸還諸州之地,朕可以增加貢米。”

  大越國別的可能缺,但富饒的富良江平原,一歲三熟,可產秈稻、粳米數百萬石。

  佔城、真臘等地,也是盛產稻米之地。

  實在不行,到時候率兵南征,北邊損失南邊補。

  黎文盛低下頭去,問道:“若不能呢?”

  李乾德歎息著:“也就只能承認了。”

  江北之地,本就不如江南富饒,還都是土官、豪族,交趾的統治根基本來就不穩。

  如今,既然戰敗了,那就只能放棄,承認現狀。

  不然,還能怎麽辦?
  萬一北朝真的派了水師渡海而來,兵臨升龍府,那李家數代人的基業就要就此葬送了。

  黎文盛抬起頭,繼續問道:“倘若北朝欲要增加條款?”

  李乾德心裡面也明白,戰敗了,對方肯定會坐地起價。

  想要北朝息兵,只能付出更大代價。

  但他看了看,那位看似忠心耿耿的率兵在殿外護衛的弟弟崇賢候李太德的身影。

  李乾德很清楚的。

  現在,在實際上,無論是大臣還是宗室,都已經認定了李太德就是下任皇帝。

  至於他?
  就是個背鍋的,就是個承擔戰敗責任的傀儡。

  也就是李太德不肯承擔戰敗的責任,更不願意成為了那個向北朝卑躬屈膝的罪人,加之顧忌北朝干涉。

  所以才沒有對他發難。

  一旦議和成功,等待他的下場,恐怕不會很好。

  可,李乾德同樣明白,他若不肯承擔責任。

  那麽,那個被抓起來,然後‘主動自殺謝罪’的詩人,就是他這個皇帝的下場。

  李乾德只能認命般的點頭:“可!”

  “答應他們!”

  他只能做好自己的角色。

  免得他的弟弟,‘幫助’他做出選擇。

  黎文盛歎息一聲,對著李乾德再拜稽首。

  他也不知道,當他回來時,升龍府中坐著的還會不會是這位天子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