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從巨魔部落到精靈帝國》第418章 都市
  第418章 都市
  無論體型再怎麽縮小,種族基礎值就明晃晃的擺在那裡,在不去和自身進行比較時依舊十分強大;

  此前已經說過,他們此刻的身體強度與能力甚至還強於早期精靈,在瘋玩兒下依舊會對周邊造成不容忽視的影響;
  所以放眼望去,周遭方圓數千米的區域內可以說是一片狼藉,深深淺淺的坑洞與被攔腰截斷的粗細樹木隨處可見;

  此外還有炸裂的巨石碎片,正好似倒插於地面的刀般於處處鋒起
  那些坑洞中,大而較淺者是不久前他們互相摔跤的痕跡,小而深者則是如賽跑蹦跳等等的遺留表現;
  一次次踩地發力、一回回不斷的摔倒與起身,在大片區域中造成一塊塊兒有著明顯落差的土地;
  其上草皮就似斑禿髮型般東缺一塊兒西少一茬,與那些斷裂的樹木、鋒起的石片互相搭配著,或密集或零星的點綴於不同區域。

  所以在玩鬧過後,巨牙一行要先收拾掉自身所造成的破壞才能離開,不然他們這五名旅者就會面臨相應的懲罰
  首先,罰款是必然免不了的;

  其次,較嚴重情況下犯事者的形象會被掛在虛境,進行覆蓋共和國轄境范圍的全頻道通報批評;

  最後,如果在破壞面積與程度上超出了某種限度,那拘役勞改便是所必然要去面對的懲罰,對應個體將被強行送往目標星體以真身手動展開環境改造工程,而具體刑罰期限則以破壞強度、事由因果、惡意水平來進行綜合評判。

  當然,很少會有誰因這項規則而受到重判,畢竟蓄意破壞者本就少之又少不說、而在事後進行的彌補其實也十分方便;

  所以只要自覺些,就不至於淪落到通報批評,乃至還要拘役勞改的程度。

  而且,主動申報修複所需的花費遠少於罰款繳納額度,即便有萬一的情況下大家也都會當場進行善後,所以就連最低級的罰款懲戒都少有被觸發。

  比如,當年巨牙撤銷自己在母星草原上的居所時,那片土地就會因用途信息的變化而在不久後恢復為生態區,巨牙則有義務在規定期限內主動恢復當地生態,否則會被納入‘較為嚴重破壞’的行列、面臨罰款加通報批評的懲罰;
  而巨牙則當場申報了修複,最終隻繳納了筆最基礎的生態修複費就得以了事,而且這也是通常情況下最為普遍的選擇。

  現在也是這般,五名精靈在臨行前就完成了申請,然後眼看著所有破壞痕跡都被消泯了才離開
  和母星有所區別,1-6是處於生態改造與維持陣列覆蓋下的後天移民星,伴星陣列在修複此類痕跡方面自然是顯得既專業又迅捷;

  都無需像母星時那般,出動專用的飛行單位來就近展開相關作業,而能從軌道上方之伴星、地心處的改造星核、及區域性的分支設備聯動下,好似有神明於無形中修改規則般悄然進行著一切。

  在巨牙他們眼中,破壞痕跡在相當短暫的一段時間內,就像是從未出現過一般被徹底消泯
  巨木好似隻存在於記錄中的虛幻景色,在一陣陣形同倒帶的退回式變幻中迅速重新樹立,連帶還彌合著創口再啟了自身生機;
  其余,還有隨處可見的坑洞群消失不見,斑禿草坪也恢復至此前的繁盛茂密,非自然形成的倒立石刀也紛紛消失不見。

  “無論看多少次都覺得這很偉大,生態星工程真就好似只有神靈才能完成的作業.”

  看著這番景象,巨牙有些不由自主的發出了這般感慨。

  “可不就是神靈的偉業麽,其間用的力量也都是信仰神力呢,我從裡面聞到了自然側神力的味道~”

  “哈哈,被創造的神靈麽?也挺有趣的。”

  ~~~~~~
  無論是精靈還是大陸諸族,至此時都已不再使用靠摩擦力前進的交通車輛,因而各個生態星中基本見不到有‘公路’這種東西;
  其實也不只是公路,就連曾密布於母星的軌道網絡也已經退出了應用舞台,與公路等等舊脈絡一同讓位給了新時代的大小交通工具。

  雖就原理而言,如今於交通領域中大行其道者依舊是反重力技術的應用,但比之過去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不同.
  在如今,它們不再需要地面設施的配合就能自如運行,並且無論是速度、還是運載力、或是牽引力、亦或是穩定性等方面,都與過去有著不可同日而語的巨大差距;
  於是,各式反重力重型運輸船便馳騁在了千米向上的天空中,它們不但有著遠高於過去地表交通系統的超高速,更還有著遠超以前空中運輸線的運載力,一個個就好似加裝了科幻引擎的利維坦般翱翔於天際;

  而在低空乃至貼地處,又有一輛輛不知該定義為飛行器還是車輛的大小交通工具,在各自的領域承擔著載客、貨運等等不同的使命。

  如此,自然就沒有了新近鋪設城際交通網絡的必要,連曾經存在的公路軌道等設施也陸續退出舞台;
  後者之沿線處,有大量土地因此得以回歸了自然的懷抱,從建設用地變成為綠植、動物、以及魔獸種群的居所;

  由之即便是靠近城間的區域,其生態也不再是被造物所間隔的分裂狀態,而成為了能夠連成一片的自然區域。

  就在這般的鳥語花香中,巨牙他們正乘坐著新買的無輪車輛,在離地約莫百米的高度朝著城市所在方向馳騁。

  五名精靈保持著四、五米的高度,身體還一個個寬的不行,再加上帶著一起上路的裝甲密封箱,他們在地表的座駕自然也不可能太小;

  大致看過去,其長約60米、高約25米、正臉寬30米,是個相當規整的長立方體狀;
    其前40%是載客艙、後60%為貨倉,巨牙等就坐在前半截欣賞著沿途風光,裝甲二態性密封箱則在後半截內放著。

  雖然整體而言依舊很大,但事實上有的坐就已經很不錯了,畢竟此前已有數十年沒坐過真正的地表交通工具了
  星際空間倒還好,在母星時通常得擠在貨運飛船似的艙體中走軌道途徑,否則基本就只能靠著自己硬飛抵達地表各處目的地。

  也因此他們格外享受這一刻的放松,沒有將速度升到最高而是就這麽慢悠悠飛著,並且一路上還打開車篷感受著清風拂面的滋味.
  ~~~

  目標是位於東大陸沿海的巨城,這也是此方移民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精靈都市,其內裡長居著約莫有多達三百萬同胞;

  比之諸族那動輒過千萬口的城市,這300萬口精靈聽上去明顯有並不算太多的感覺,但實際上此兩者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這座城市,或者說如今的絕大多數精靈都市,都是被建設於‘數十米體型時代’的產物,所服務的對象自然也是這些大型精靈;
  因此,300萬口精靈聚集的城市就空間佔位來說,實際上要遠比千萬口的教派與城邦城市宏偉太多。

  它們雖不至於像母星巨城般,直接向下穿地千米、向上延伸至近地軌道方休,但數千上萬座大小浮空建築的彼此交錯存在,依舊於遠空中呈現出一方偉岸圖景;
  尤其,當你在高空中找到了某個特殊的角度進行遠眺時,六座都市矗立諸方的景色會是對視覺乃至心靈的洗禮。

  但這洗禮似隻對諸族民眾起效,巨牙他們剛剛順道攀升至極高點體驗了一番,卻是並沒有多少震撼心靈的感覺被生成;
  於是,在各自喊了聲‘虛~不過如此’後開始回返,現在正好即將要回到出發點‘1-6-1’.
  ‘1-6-1’是該城在國度登記的通用定名,但於此方其余諸族口中它似還被喚作‘巨樹城’,因為入夜後其間燈火會隱隱連成一線,遠看時就好似一株巨樹在舒展枝條。

  進入城市的第一感覺是‘太大了’,不但是對於巨牙他們這些外來者是如此,即便城中的長居者們亦有著這種感覺;

  其建城時間還遠早於體態控制術式顯現之時,所以內外規模對標的是動輒數十米的大精靈,內裡像是樓宇、街道等等事物沒有一處不能標注個‘巨’字。

  但時移世易,如今的精靈們卻普遍都選擇以小體型展開生活,所以此刻在巨牙他們駕駛著車輛穿梭其間樓宇當中時,便能於巨大與微小的強烈對比下,產生出某種自己是昆蟲的錯覺。

  不得不說新術式改變了很多東西,體型縮減後連帶著交通工具、居所、乃至生活環境,也陸陸續續的產生了縮小需求;
  如若不然,這些專為了50米以上大家夥而設計城市、以及其中的各種設施、乃至於一個個面向個體的終端設備,對於此刻的精靈們來說實在是有些太大了。

  所以為了方便,要麽讓居民們恢復體型重新去適應都市本身,要麽就收縮都市整體規模讓其適應居民們的選擇
  實則並不難選,生態星對精靈們而言是休息和現實交際的場所,其間便利性與宜居性才是這裡在進行規劃時的第一追求;

  過去是沒有辦法,但現在卻沒必要於有條件改善的情況下,還讓好似輻射源般的完全態精靈行走在生態星中;
  至於本體於修行和安全等方面的優勢,前者能在修行星中於恰當的場所追求,而後者亦能在軌道防衛基地中尋求.
  這般選擇的好處也有很多,當先者便是都市空間佔位會因之而急劇縮小,不必再為了縮減佔地面積將城市不斷朝上下擴展,且建材強度要求也能由此大大減小,畢竟承重等等方面的實際需求也會斷崖式下降;

  反之,向下貫穿地底達上千米、向上又延展至近地軌道的城市,雖然看上去住進去都會顯得極為壯麗盛美;
  但與此同時,所需付出的能源與物質也是巨量的,而且上下來往間其實並未有多麽的方便,且還是隔絕精靈與諸族交際的因素之一。

  相較而言,縮小的精靈+傳統平面城市會更符合需求,無論是便利性、還是能耗、亦還是建材等方面的要求,都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
  此前的體型杜絕了這類城市的出現,但如今卻已是沒有了此般限制的存在,自然是要怎麽舒適合理怎麽來。

  同時,這在無形中符合了國度政策,被認為是迎接大河系時代前所需做的偽裝
  所以,1-6上的都市最近就正在發起相關討論,其議題為是否要縮小城市規模以適應新時代,並在討論中得到了絕大多數長居者的讚同;

  其辦事效率也很高,從項目被提出、到發起大討論、再到虛境統一決策,整套流程走下來並未花費太久的時間;
  甚至還未等遠來的巨牙他們消化內容,此間六座精靈都市便達成了各自內部意見的統一,做出了縮減城市規模、城建歸複為平面的決定,並立刻以‘社區與個體聚合’的名義向國度中樞機構提交了整體計劃書。

  ~~~~~
  對於國度而言,精靈城市是種比較特殊的存在,因為共和國內部治理體系實則就只有三環,分別是精靈個體、基礎社區、以及最終的國度總中樞,當中顯然並不存在有屬於城市的那個位置
  無論是超大型立體都市,還是城鄉結合部一樣的邊區小城,亦或是軌道上方的那些社區聚合體,乃至是並未聚合為城的單個社區,實際上都屬於三環體系中基礎社區的副產物,是部分社區自行選擇聚合後所形成的聚合體;

  這類產物實則並沒有定性,它既可能作為一個都市而繼續存在五十年、百年,也有可能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大家選擇了好聚好散,然後隔天就變成僅剩下幾個社區的鄉下小鎮。

  正因為如此,大小城市與國度中樞間並沒有管理體系上的對接,通常而言中樞的管理是直達基礎社區乃至於精靈個體的,像這般聚散不定的大小城市則由其間聚合單位自行去管理。

  自治體管理也很樸素,以社區或個體為單位向中樞申請算力,並承載每個個體的部分意識形成‘仿思維聚合’;
  該聚合既可能被稱為‘市長’、也可能被稱之為‘自治議會’,負責著現有之一座座大型超大型據點的內部統籌事宜,且權責多集中於經濟、城建、環境等方面,至於法度制定、法規執行、安全防衛等方面的事務則由中樞直接掌控。

  如此狀況下此間六座城市自然無有統屬關系,而軌道上下的那些個中小型據點與之與己間亦是平行,再向上也沒有任何大陸級或星球級的政府機構存在,同樣也沒有類似規模的超級自治體存在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