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從獵魔人到帝國之主》第335章 山嶽之民與赤木之民(卷終章)
  第335章 山嶽之民與赤木之民(卷終章)
  隨著中央集團軍在辛特拉瑪那達山谷的覆滅,尼弗迦德對於北境的入侵正式落下帷幕。

  對於這場戰爭,後世的南方和北方做出了不同的評價。

  ……

  在戰後,尼弗迦德帝國第一次編纂的書冊中如是記載:
  【援北戰爭(1263-1265)之所以爆發,全都是泰莫利亞特種部隊的責任。

  帝國情報機構攔截的文件明顯指出泰莫利亞意圖搶奪辛特拉。我們如今皆知恩希爾·瓦·恩瑞斯陛下與當時的辛特拉公主希瑞菈·菲歐娜·伊倫·雷安倫殿下之間存在深厚的親情;後來被稱為“北境獅王”的蘭恩·蘭尼斯特·雷安倫早年也曾拜訪我們的屬國陶森特,結下過深厚的友誼。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無法對泰莫利亞的暴行置之不理,同時帝國絕對不會允許這種權力失衡的事情在北方發生。

  於是當時的帝國把軍力調往辛特拉,在當地建立秩序,因此才能反轉泰莫利亞的毀滅行動,維持和平。可惜北方國家的統治者們一如往常地頑固又短視,選擇武裝衝突而不是理性妥協。

  這次衝突當中,北方軍隊犯下了不可原諒的罪行,報應首先在第一次瑪那達之戰以及辛特拉事件中到來。我們偉大的陛下恩希爾·瓦·恩瑞斯事後寫信向辛特拉宮廷表達同情,並希望這種夢魘不會再次重演。

  拿下辛特拉之後,尼弗迦德軍認為北方局勢已穩,但是北方持續抗戰,導致兩軍在索登附近交戰。北方人大言不慚地說這場戰役是整個戰爭的轉折點,但其實根本不具任何政治意義。辛特拉就此成為尼弗迦德帝國的領地。

  援北戰爭的第一階段(1263-1264)到此結束。

  援北戰爭的第二階段開始於1265年初。此時北境的國王經過秘密的會談,以年幼的希瑞菈殿下為威脅,通過一系列的協議愚弄了彼時還是辛特拉伯爵的蘭恩·蘭尼斯特·雷安倫,企圖在辛特拉掀起叛亂。

  尼弗迦德對此無法再袖手旁觀,帝國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佔領了萊裡亞和利維亞,幾乎沒碰上什麽阻力,每次都碰上想要和平與文明、歡天喜地的群眾。

  接著我們進入了亞甸。國王德馬維想阻止黃金烈日的進攻,但卻不幸失敗。

  米薇女王開始召集強盜和法外之徒編入自己的部隊,畢竟北方一直都不缺這種人。

  亨賽特國王展現了北方人典型的陰謀本性,背叛了盟友入侵亞甸,我們事後對這種行為予以譴責。

  不過,北方人的劍梢簡直跟春天戰場上的融雪一樣善變。弗爾泰斯特國王和維茲米爾二世隨後不知所謂地介入了這場戰爭,以至於之後在雅魯加河畔、利維亞、萊裡亞又發生了一系列血腥的戰役。

  恩希爾陛下看到了這種無情又不受控制的暴力場面後,希望及時製止這些愚蠢的戰役,於是命令時任陸軍元帥的門諾·庫霍恩揮軍東進,進行調停。

  可惜,一切北境國王的貪婪最終都在“萊裡亞之戰爆發”,我們的英雄軍團對上了泰莫利亞、利維亞、萊裡亞乃至殘忍的海上強盜——史凱利格人的聯合進攻。甚至在深山中的瑪哈坎矮人都在北境國王的遊說下派出軍隊。

  時至今日,北方都還認為這場交戰是整場戰爭的轉折點。不斷針對這個定位論戰也沒意義,重要的是這場戰爭是兩個戰略的衝突,一是帝國軍皇帝的正直戰略,另一個是北方人陰險又推脫的戰術。

  皇帝陛下知道這場衝突會有何下場,北方軍隊一點兒不在乎他們會對文明的人口帶來多少痛苦。但是尼弗迦德不屑於此,拒絕參與這種行為,於是將軍隊撤回南方。

  不過此舉卻被北方人視為是認輸的舉動。

  最終,當時已經初步成長起來的蘭恩·蘭尼斯特·雷安倫輔佐了年幼的希瑞菈殿下,於戰爭中居中南北進行調停。最後南北總算達成了協議。

  援北戰爭自此結束。

  還有一件事不得不提:時任陸軍元帥的門諾·庫霍恩在援北戰爭後不知所蹤,有人認為他在之前的衝突中被北境人暗算,與士兵一同死去,他未經辨認的遺體正在某個普通的墓穴裡安息;另一部分人認為元帥出於軍人的榮譽感在失敗後無顏回返帝國,於是放棄自己的榮譽成為了一名隱士,最後在悔恨中隱居多年,直至死去。

  不過在平民中間還流傳著另一個說法:元帥在戰鬥結束當晚回到了最終的戰場,他悲憫於自己未能夠平息北境的混亂、拯救北境人們、為這裡帶來文明,更無法原諒沒能夠完成皇帝命令的自己。於是在他一座山丘的山楊樹上吊。據說每到夜晚,元帥的靈魂便會在戰場徘徊、慟哭並高喊:“日輪在上,為了皇帝陛下!”

  恩希爾陛下因為失去了自己的臂膀而痛苦萬分,直言這是本次援北戰爭中帝國唯一的、也是最大的損失。】

  以上是尼弗迦德對於戰爭的記載。

  ……

  而北方學者收錄在牛堡中的文章中則如是說道:

  【抗南戰爭首先於1263年爆發。

  起衝突的原因是尼弗迦德明顯有意侵犯辛特拉。帝國軍穿越了阿梅爾山脈,攻擊了辛特拉南方邊境、伊倫瓦爾德森林附近的駐軍站。有些未經證實的謠言指出恩希爾·瓦·恩瑞斯與這個地方有特殊的關聯,但細節卻沒人知曉。我們能確定的是,他許久以前早就下定決心要控制辛特拉。

  關鍵之戰就是瑪那達之戰,尼弗迦德包圍、消滅了辛特拉的軍隊。辛特拉女王卡蘭瑟·菲歐娜·雷安倫在戰役中喪生,國王伊斯特·圖爾塞克被來自史凱利格的援兵救走。黑衣軍隨後推進到辛特拉都城,整座城市的人都被屠殺殆盡,史稱“辛特拉大屠殺”。

  早先被認為於陶森特遭遇尼弗迦德刺殺的蘭恩陛下於此刻奇跡出現並且介入戰爭,有傳聞他被辛特拉三獅旗幟的力量從亡土召回,這種說法如今無可考證。

  但蘭恩陛下確實在事實上及時阻止了尼弗迦德人在辛特拉將殺戮進一步擴大,隨後冷靜、睿智地收攏殘兵和難民以保留辛特拉的火種,護送當時尚為辛特拉公主的希瑞菈陛下退回布洛奇隆,開始計劃反攻。

  而尼弗迦德人發現蘭恩陛下的不可戰勝後,立刻無恥地將戰爭的地點移到了上索登地區,戰況可怕、野蠻又殘忍。這些殘暴的行為讓北方軍隊只有兩個選擇,贏得戰爭,不然就跟家人一起死去。隨後術士兄弟會參戰,孤注一擲的決心讓他們打敗了看似無所匹敵的尼弗迦德軍隊。

  抗南戰爭第一階段(1263-1264)由此結束。

  同年,北方國王在哈吉要塞會面,策劃針對南方的戰略。當時尚為伯爵之身的蘭恩陛下帶隊北上,以超前的戰略目光和雄厚的個人威望第一次整合了北境的王國,北境自此第一次建立了“抗擊尼弗迦德”的統一戰線。

  當時南方勢大,而蘭恩陛下也敏銳地察覺出北境四大國中暗藏敵人。為了保證戰爭的順利,在回到辛特拉被希瑞菈陛下冊封為公爵後,他又一刻不停地外出遊說增加同盟,不但幫助伊斯特國王重登史凱利格王位,還征服了閉關鎖國多年的瑪哈坎矮人國度。

  恩希爾皇帝趁著蘭恩陛下外出操縱了一連串的事件,讓北方露出破綻。帝國馬上向北行軍,抗南戰爭第二階段就此展開。

  在沒有蘭恩陛下的情況下,帝國軍迅速橫掃北方。首先,他們佔領了利維亞,圍城進攻短暫時間後,萊裡亞也跟著淪陷。米薇女王和德瑪維國王的聯軍一退再退。

  科德溫的亨賽特國王趁著這個機會攻破鄰國,撕毀了與蘭恩陛下簽訂的協議。

  戰爭的轉折在蘭恩陛下歸來之後。此時的蘭恩陛下已經整合了幾乎整個北境的力量,並且開創性地將多個非人種族成員收入軍隊。

  在孤身東進幫助米薇女王和德瑪維國王穩住東線戰事之後,蘭恩陛下第一次在戰場上展現自己壓抑的力量,發動“利維亞之戰”,將數倍於聯軍的尼弗迦德東部集團軍一戰擊潰。這是抗南戰爭第二階段的第一次大捷,也是整個抗南戰爭以來的最大勝利。

  在“利維亞之戰”後,馬不停蹄趕回辛特拉的蘭恩陛下在此刻敏銳地察覺出了帝國內部的不穩定,一次內鬥讓尼弗迦德露出破綻(稱為貴族共謀),尼弗迦德無人可敵的迷思就此破碎。

  蘭恩陛下借此發動“奧塔加之戰”,輕而易舉地將尼弗迦德的西部集團軍殲滅。這是抗南戰爭第二階段的第二次大捷,這次勝利的影響超過了“利維亞之戰”。北境人民對抗尼弗迦德的信心進一步獲得充實,收復北境的一切先決條件也在此刻達成。
    科德溫的亨賽特國王驚懼於蘭恩陛下的威勢,從亞甸撤兵。不過他的卑鄙因此被北境知曉,這也導致了他之後令人唏噓的結局。

  弗爾特斯泰國王與當時尚在聯盟中的維茲米爾二世各自對蘭恩陛下的號召做出了不同程度的響應。蘭恩陛下就此整合了辛特拉、史凱利格、瑪哈坎、柯維爾自由兵團的軍隊,又當之無愧地接過了萊裡亞與利維亞聯合王國、亞甸、泰莫利亞的指揮權,一手主導了在萊裡亞都城外爆發的“萊裡亞之戰”。

  尼弗迦德的中央集團軍經此一戰徹底崩潰。“萊裡亞之戰”是抗南戰爭第二階段的決定性會戰,戰爭局勢就此徹底翻轉。

  伊斯特國王領導的史凱利格人於“萊裡亞之戰”後展現出了驚人的機動性,駕馭著戰船從雅魯加河順流而下,與蘭恩陛下早先建立的海上遊擊隊一起於瑪那達山谷伏擊了撤退的尼弗迦德軍。

  “第二次瑪那達山谷之戰”響應“第一次瑪那達之戰”,抗南戰爭第二階段於此結束,抗南戰爭徹底畫上句號。蘭恩陛下和伊斯特國王完成了對尼弗迦德人入侵辛特拉的第一次復仇,徹底粉碎了尼弗迦德人對於北境入侵的野心,也為之後蘭恩陛下統一北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這便是你從未來窺得的片段,艾達?”

  “還有法蘭茜絲卡。”說話的人語言非常委婉,“這只是人類之間的戰爭而已。如果你想要我們幫助你們艾恩·希迪重新奪回山嶽之地的統治權,我們辦不到。”

  “你也知道的,我們艾恩·艾爾也已經失去了穿梭空間的能力。哪怕紅騎兵隊偶爾能夠到達你們所在的山嶽之地,對於如今的局勢也於事無補。”

  “這不是我的目的,奧伯倫。”法蘭茜絲卡答道。

  虛幻的光幕將兩邊的世界割開,雙方似乎存在於兩個不同的世界進行對話一般。

  事實也是如此。

  談話的雙方都有著尖而細的耳朵,這是被大陸人類稱為“精靈”的種族。

  但是他們對自己卻有著上古語言命名的專門稱呼。

  上古的精靈在世界之間穿梭,他們在命運的十字路口選擇了兩個不同的世界。

  降臨被他們稱為“山嶽之地”——也就是如今大陸——的自稱艾恩·希德。

  選擇了另外一個被稱為“赤木之地”世界的自稱艾恩·希爾。

  雖然被分割為兩個世界,精靈之中卻有著極為強大的被稱為“精靈賢者”的職業,他們除了能夠和廣義上的術士一樣施法之外,還擅長醫藥、藝術,甚至能穿越其他的世界、次元,還有時間本身。

  他們的存在讓分屬於兩個世界的精靈得以溝通。

  精靈一族自古至今一共有著四名精靈賢者,他們分別是:
  一、奧伯倫·穆希塔齊,降臨赤木之地的精靈分支的領袖,號赤木之王。

  二、阿瓦拉克,全名克利凡·艾斯平·愛普·科曼·馬卡。降臨赤木之地的精靈,曾經參與過“時空之門”打造,一度賦予了精靈門穿梭世界能力的精靈賢者。雖然之後因為白霜而導致時空之門毀滅,精靈們自此失去了穿梭時空的能力。

  三、艾達·艾敏·愛普·西維尼,降臨山嶽之地的精靈賢者。在大陸的精靈王朝被推翻後一直隱居於藍山山脈中,不問世事。

  以及最後的,勞拉·朵倫,初代上古之血。

  此時,除了已經去世的初代上古之血勞拉·朵倫外,剩余的三名精靈賢者都在光幕兩邊交流。

  除了三名精靈賢者之外,赤木之地一方還有一名穿著骷髏模樣盔甲的將領旁聽;而山嶽之地——也就是大陸——這邊則還有一名女性精靈。

  這名女性精靈名為法蘭茜絲卡·芬達貝,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女性,綽號“山谷雛菊”,北境術士兄弟會的決策機構“天賦與藝術協會”五名成員之一,頂尖術士。

  這種實力放在三名精靈賢者面前似乎又矮了一頭。不過如今大陸唯一的精靈賢者艾達不問政治,所以這裡的精靈便推舉她為領袖,而她確實頗有政治手腕。

  今天便是法蘭茜絲卡主張了這次跨世界的會議,並且拜托賢者艾達向另一個世界的同伴展示了她從未來窺得的隻鱗片爪。

  面對另一個世界的同伴的質疑,法蘭茜絲卡微抬下巴:“這兩份‘未來的史料’所描述的可不僅僅是人類的戰爭這麽簡單。你們難道不覺得裡面存在某個過於不可思議的個人嗎?”

  赤木之王晃了晃頭:“你是指後一份戰報裡面的‘蘭恩陛下’?這似乎是人類的史官為了吹捧自己一方的領袖而刻意諂媚的書寫方式,難道他有什麽問題嗎?”

  法蘭茜絲卡露出一絲勝券在握的微笑:“當然,這個‘蘭恩陛下’現在只是個公爵。不過我不相信你沒有注意到他的姓氏——雷安倫。”

  “沒錯,他是勞拉·朵倫之後,你們一直苦苦追尋的上古血脈之子!”

  “這份‘未來史料’所描述的戰爭就在不久前已經結束。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們那個史官的書寫沒有諂媚,而是在寫實!而能夠取得這種戰績,是因為蘭恩·蘭尼斯特·雷安倫體內的上古之血已經覺醒!”

  “他就是我們重新奪回時空之力的關鍵!”

  位於赤木之地的兩名精靈賢者陷入了沉默。

  “上古之血……在男性人類的身上覺醒?”

  “沒錯。”

  眼見他們沉思,法蘭茜絲卡又加了一碼:“除了這個蘭恩·蘭尼斯特·雷安倫之外,這裡還有第二個上古之血後裔——希瑞菈·菲歐娜·伊倫·雷安倫。對於你們來說,她的作用或許會比身為男性的蘭恩·蘭尼斯特·雷安倫重要。”

  在兩名精靈賢者的身後,那名身著骷髏樣式盔甲的將軍動了動。

  這名將軍叫做艾瑞汀·布裡克·格拉斯,率領著赤木之地如今最強大的騎兵部隊,這支部隊能夠借助著白霜的力量勉強穿越空間,為赤木之地的精靈去其他世界掠奪需要的資源,供養被困於一地的同胞。

  這支部隊被精靈們稱為“紅色騎士”。

  但是在這支部隊寥寥幾次降臨大陸後,目擊者給他們起了一個更加凶狠的名字——

  狂獵。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