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同志,你的成分太複雜了》第16章 新的決策與科研
  第16章 新的決策與科研

  與新決策前後腳解鎖的是科研項目。

  黃河把三台小型車床全部送到了秦省的大後方,畢竟他現在所處的根據地並不安全,隨時都有轉移的可能。

  之前根據地所需要的銅,主要靠割取日軍的電話線,以及民眾捐獻的銅元、香爐、燭台等銅器來解決。

  為鼓勵民眾積極捐獻軍工原料,根據地采取了有償收購的辦法,後勤部專門對19種軍工材料劃分了明確的收購價格。

  但依靠民工廠貿易換來的銅,以及確定了大後方銅礦的位置,原材料已經暫時不缺了。

  現在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黃河終於決定要把子彈廠的擴建提上日程,爭取讓全軍全師早點擺脫複裝子彈這個過渡期的東西。

  在11月29日的時候,原先的三個科研項目就完成了。

  考慮到目前部隊沒有製空權,沒有成建制的防空火力,如果建廠的話很可能會被敵人的空中力量盯上。

  這種情況下,有一個科研選項就很適用。

  「離散型工業一型:通過分散工業,我方可以確保敵人在戰時難以瞄準我們每一所寶貴的工廠

  研究所需時間:70天

  效果:

  地區最大工業值:+20%
  生產效率保持:+10%
  基礎生產效率:+5%
  工廠產出:+10%
  工廠受轟炸易損性:-15%」

  離散型工業很適合地大物博的祖國,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廠區的安全。

  一直用民工廠換取原材料是一件很虧的事情。

  即使現在的銅儲量還不錯,但隨著後方工業區的發展,自主開采銅礦是一件避免不了的事情。

  現在在大後方開礦還是只能用很原始的手段。

  在這個沒有挖掘機、鑽機的年代,同志們全靠兩隻手和一把鐵鎬。

  祖國幅員遼闊,雖然有些資源不是很豐富,但是從種類上來說基本還是齊全的。這些東西要是可以合理利用起來,那麽實現工業化的起點會很高。

  目前根據地雖然說是基礎學科落後,但高端層次還是有一些有志青年和技術員的。

  只可惜在采礦工程方面沒有專業的人才。

  黃河把目光聚焦在了這項科研上,

  「挖掘技術一型:
  基於挖掘技術的進步,在過去不可企及的地點開采資源有了可能。

  效果:許久不見的朋友們終於從歐洲大陸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看著滿目瘡痍的家鄉,他們決定奉獻自己所學的一切。

  獲得礦建技術員、采煤技術員、通風技術員、地質技術員、測量技術員、機電技術員各一名。

  研究所需時間:70天

  戰略資源獲取率:+10%」

  當然了,車床相關的科技還要繼續研究,現在離流水線作業還差得遠。

  「改良機床:大後方的機器廠雖然能提供給我們部分工廠需要的器械,但是根據地的工業化僅僅憑借一個器械廠是不可能實現的。

  轉塔式六角車床被證明對於批量生產不可或缺,保證高效製造和使用轉塔車床將給根據地工業化帶來顯著優勢。

  效果:轉塔車床,圖紙+1
  研究所需時間:70天

  生產效率上限:+10%」

  在分配完科研槽後,黃河又看向了決策樹。

  其實他真的很想搞點坦克或者是坦克工廠出來。

  坦克作為陸戰之王非常適合目前的戰場,而且摩托化、機械化部隊是未來的趨勢。

  首先當前階段日本人並沒有什麽反坦克武器,沒有正式跟醜國人開戰前,那個搞笑的反坦克刺雷都沒有研究出來。

  其次日本人的坦克以輕坦為主。

  但是苦於國內各大戰區缺少反坦克武器,這些小豆丁坦克、日本的工業廢鐵在中華大地上肆意橫行。
    一旦這玩意出現在正面戰場,同志們只能選擇用人命去堆死它。

  如果能搞到一些歐洲血統的坦克,那就絕對是降維打擊。

  最後是因為八路軍一點都不缺石油。

  大後方有石油的記錄可以上溯到漢朝,東漢班固的《漢書》和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中都有所提及。

  而開辦石油工業,是在清末的時候就有了。

  1905年,清政府撥款在延長籌辦起了“延長石油官廠”,國內近代的石油工業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1935年的時候,部隊到達了延長。

  在油田工人對同志們的認可下,延長油田仍然正常運營。玉門油田未建成前,這裡可是中國唯一的油田。

  但是坦克可不是隨便上個人就可以開動的,當前根據地同志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學習成本實在是太高了,更別說步坦協同了。

  而且黃河一直記著前世教授告訴他的一句話:做什麽事都要腳踏實地,不能好高騖遠。

  飯要一口一口吃,科技樹可以稍微點歪一些,但是部隊的組成不能歪。

  步兵永遠都是重中之重。

  黃河只能忍痛放棄坦克這條線,繼續發展陸軍的輕重武器。

  「著重發展輕武器:鑒於單兵武器仍是我軍的基礎裝備,我國有限的資源必須主要投入先進槍械的裝備上。

  效果:

  法國投降後獲得:
  MAS-36步槍生產線,圖紙*1
  FM-24/29輕機槍生產線,圖紙*1
  獲得高盧雞陸軍武器的後續解鎖權限」

  對於這條決策的收益,黃河還是十分滿意的,因為他知道高盧雞二戰時期的新式裝備不差。

  他們敢號稱歐洲最強陸軍,軍工技術肯定有兩把刷子的,不少製式槍械的功能其實領先於歐洲。

  但是新式武器沒有進行大規模生產,導致部隊換裝的速度不夠快。最後被三德子打到家門口了,大部分士兵還用的是一戰的老古董。

  高盧雞敗得太快,導致槍械的優秀性能發揮不出來。很多新式裝備都是九成新就被繳獲了,最後白白便宜了三德子。

  這兩款武器的子彈口徑,是法制的7.5×54毫米機步槍彈。在高盧雞陸軍混亂的子彈口徑裡,算是一股清流。

  MAS-36步槍的誕生是為了取代之前的勒貝爾M1886栓動式步槍。

  這款新式武器,人機功效優良、上手容易、精度比較高、造價低廉。

  該槍配備刺刀,刺刀平時不用的時候就像通條一樣插在槍管下方的一根金屬管裡,用的時候拔出來再調個頭插進去就行了。

  而且這槍拉栓非常順暢,熟練的戰士可以變成人肉半自動。

  她可以說是二戰最好的大栓,栓動步槍最後的輝煌了。

  「槍是好槍,但最初的使用者都是孬種。法蘭西男兒的鮮血似乎已經在一戰時期流完了,我直接乳法」

  FM24/29輕機槍是為了換掉卡殼王紹沙,紹沙真的槽點太多了!
  它參考了丹麥麥德森輕機槍的供彈方式,將彈匣安放在機匣頂部。使用25發彈匣供彈,每分鍾理論射速450~550發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這把槍設計了兩個扳機,一個是半自動發射,另一個是全自動發射。

  FM24/29是高盧雞陸軍的主力輕機槍,長得其實挺像布倫,ZB26和99式的。不過沒有提把,腰射的時候需要抱著,這挺輕機槍算是法國之光了。

  而且後續的解鎖權限也是黃河看中的,畢竟成熟的裝備在現階段比自己摸索的好一些。

  「雖然科研槽也可以研究本土的武器,但是真的沒啥好東西,有興趣的自己網上找找圖。」

  現在已經是1939年12月了,鬼子的新一波掃蕩馬上就要來了。

  三八六旅得到了一批新的武器,三個團的戰鬥力都有了提升。

  “不知道這次李雲龍遇到阪田聯隊會有什麽樣的改變,希望他可以爭點氣啊也能聰明點,省得這個狗皮膏藥來被服廠天天在我面前晃悠。”

  黃河摸著下巴自言自語道。

   寫的很痛苦,我決定明天大跳一段,直接蒼雲嶺!
    求評論!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