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同志,你的成分太複雜了》第184章 一口氣解鎖四個被動決策!大生產!
  第184章 一口氣解鎖四個被動決策!大生產!

  「這章大家心裡有數就行,千萬別在評論區討論!」

  即使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王旅長還是被黃河嚇了一跳。他萬萬沒想到這位一上來就搞得這麽大,直接就要起飛。

  不過作為邊區最了解農業的人,這樣的好事他自然是舉雙手讚成。

  “行啊,這事就包在我們359旅身上了。只要有充足的種子和仔,一年以後我還你一個江南。”

  “還有一件事哈,咱們年紀差不多,你別總是旅長旅長的叫,這稱呼太見外了。要麽你就跟大家一樣直接叫我王胡子,或者就叫聲老王也行。”

  “老王!”

  “哈哈哈!好!爽快!”

  大家相談甚歡,一頓飯的功夫就變得熟絡起來。

  飯後,王旅長帶著王黃二人參觀他們旅開墾的土地。似乎是想到了什麽,黃河的表情變得十分嚴肅,他試探性地問道:

  “老王,咱們邊區禁棒棒糖的情況怎麽樣了?”

  這突如其來的問題讓在場其他人摸不著頭腦,一時之間居然沒人出聲回答。

  黃河這麽問的原因很簡單,單純就是關心百姓民生。

  棒棒糖引發的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它坑害了數以億計的老百姓,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傷疤,
  據果脯統計,在1932年的時候民國的總人口為4.74億。全國被那東西纏上的人數卻足足有八千萬,佔總人口的16.8%。

  考慮到當時果脯孱弱的基層控制和數據統計能力,真實的數字只會更大。

  在1936年10月以前,陝西是被那玩意糟蹋的最為嚴重地區之一,這裡有著將近百年種和賣的歷史。

  懵逼了幾秒後,王旅長露出了讓人安心的笑容,他拍了拍黃河的肩膀說道:

  “放心吧,咱們在這方面的經驗絕對是全民國第一。四年前剛到陝西的時候,部隊就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查禁棒棒糖運動,幾個月的時間就控制住了局面。”

  “伱小子別忘了一件事,咱們邊區可是被侄帥給封鎖了。那東西是很值錢,但是賣不出去誰還種那玩意。”

  “再說了,老百姓又不傻,誰不知道命最重要啊。今年年初的時候,省內就有了災荒預兆。鄉親們都趁著現在墾荒種糧,那破玩意已經沒人碰了。”

  得到肯定的答覆後,黃河露出一臉如釋重負的表情。

  棒棒糖的體積小重量輕,終端售價相當高。

  在金融體系混亂的民國,那玩意可以與黃金、銀洋、英鎊美元並列,成為主要流通硬通貨,被並稱為“黃、白、黑、綠”。

  在考慮到數量規模和檢驗難易的問題,棒棒糖甚至可以力壓最貴重的黃金、銀洋和外幣,成為抗戰前性價比和流通性最高的通貨。

  作為一個後世穿越回來的人,他知道醜國那邊因為這玩意有多亂。

  禁了就行,這是好事!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必須要給高層點個讚!速度真快!

  王旅長明顯是看出來了黃河的心有余悸,為了讓這位新來的同志放心,他又繼續補充道:

  “剛來的時候,咱們強製銷毀了一批產區的棒棒糖。作為補償咱們給老百姓留了口糧和種子,幫助他們改種糧食、”

  “部隊會登記所有有前科的人,限期戒絕。”

  “同志們還會組織生產教育,將那些原本不事生產且行為墮落的百姓卷入工業與農業生產大潮,使他們知道自己是社會一份子,以激發他們的決心。”

  “雖然有些百姓沒挺過來,但絕大多數都在生產勞動中脫胎換骨,成為了積極向上的人。”

  就在王旅長解釋完的瞬間,黃河腦海裡的系統開始劇烈震動。這程度前所未有,一時間居然有些頭暈目眩。

  “老王!我去上個茅廁哈!這湘菜好吃是好吃,但實在是太辣了,我這個北方胃一時半會還真有點頂不住。”

  “行,剛好咱們回去繼續談正事。”

  「誰還不是盥洗室之主呢,就是條件有點簡陋。」

  一路小跑到廁所以後,黃河立馬打開自己的系統。

  “叮叮叮叮!系統有了新的動態,請及時查看!”

  無視掉催促的聲音,他趕緊集中精神。此時界面裡居然有四項新加成同時出現,這壯觀的畫面一時間讓他一臉懵逼。

  「我們的土地:幾個世紀以來,耕種土地的佃農都需要向地主繳納租稅。而從今往後,我們將改變這種情況。

  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你可能不知道,某段時間的饑荒是真的會餓死人。

  大家都吃不飽飯,我都親眼見過。

  但從現在開始!這樣的場景不可能再次出現!

  效果:系統內民用工廠可以兌換超前時代的農用物品!」

  「貫徹三大: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切繳獲要歸公。只要我們的同志貫徹這簡單易懂的紀律,人民群眾自然會明白我們是站在他們這邊的。

  效果:系統內民用工廠生產速率:+4%」

  「查禁棒棒糖貿易:棒棒糖一直都是荼毒人民的工具,我們絕對不能縱容其繼續危害群眾。

  效果:系統內民用工廠農用物品生產效率:+5%」

  「廢除租金:辛勤勞動的農民群眾才是土地真正的主人,通過發動農民群眾使其得到土地,我們將能夠確保獲得他們的支持。

  效果:民用工廠貿易總值:+36%」

  看到新加成以後,黃河有些懷疑人生,他甚至覺得當年應該直奔邊區。這連著解鎖四個被動決策也太猛了吧!
  不過這已經後事後話了,不去晉東南根據地的話,決策給的生產線和武器也沒辦法送過去。畢竟現在交通不發達,中間還有攔路虎。

  從衛生間出來,咱們黃某人對大生產這件事更有信心了。洗完手以後,他立馬回到359旅的會議室。

  “老王,你們旅現在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參加建設工作?”

  雖然有點跟不上黃河跳脫的思維,但聽到問題後王旅長還是下意識回答道:

  “七千快八千,如果算上老百姓的話這個數字幾乎可以翻一倍。你知道的,咱們邊區的群眾基礎很好,大夥不會拒絕一起墾荒。”

  “好!如果我告訴你,可以給359旅畝產兩千六百斤的水稻種子、畝產五千斤的胡蘿卜種子和畝產六千斤的大白菜種子。”

  “並且還可以提供充足的化肥,你們能種出多少糧食!”

  話音剛落,整個會議室裡頓時變得鴉雀無聲。

  片刻後,所有人都紅著眼睛喘著粗氣。王旅長更是瞪大了眼睛,大胡子無風自動,他看向黃河的目光中充滿了不可思議,難以置信。

  “畝產兩千六百斤,老黃你沒開玩笑吧!“

  在座各位大部分都是窮苦出身,參軍前沒少跟家裡人一起務農。來到邊區以後,更是精耕細作開辟了眾多田地。

  他們對於農作物的產量一清二楚,就拿SD省來舉例。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農民,在地裡細心照顧且積極施肥,小麥和大麥的畝產也就150斤左右。

  就算是最猛的南瓜,也只有畝產1400斤。

  這個數字還是抗日戰爭爆發前的歷史了。鬼子佔領區往往都是土地荒蕪產量下降,以上的數據至少要打個對折。

  現在倒好,這產能直接翻了幾十倍。不僅有主食還有蔬菜,這怎麽能不讓會議室裡的眾人產生懷疑呢。

  大米所有人吃得慣,而且還可以做成米線、米粉、米糕和酒釀,完美照顧到了部隊裡南方和北方的同志。

  這玩意還可以儲藏在戰備倉庫裡,以備不時之需。

  邊區的冬季會受到乾燥冷空氣影響,降水稀少十分寒冷,就很適合種植耐寒且產量高的白菜。

  在黃河回來以前,部隊的生活有些緊巴。

  很多時候戰士們只能吃水煮白菜,甚至連鹽都不一定有。要是能有幾個從鬼子那裡繳獲的肉罐頭,那就是大家最向往的美餐。

  還沒等正主回答,王旅長又問道:“你不會多加了一個零吧,就是畝產260斤也很高產了!”

  被這麽一問,黃河心裡也有點發虛。

  後世裡他是個正兒八經的學者,完完全全沒種過地。甚至可以說在這方面缺乏常識,最多也就知道一袋大米多少錢。

  不過他對數字很敏感,畢竟專業之一是應用數學。

  在記憶裡,1940年的爛泥灣農業耕地只有2450畝。359旅過去開荒了一年後,這個面積翻了五倍,達到了12000畝。

  等到了1944年,這個數字來到了驚人的26000畝。

  平均畝產2600斤水稻,就算是以1941年的12000畝來算,等到收獲時就有了3120萬斤。

  黃河清楚的記得,果脯在整個抗戰時期一共征集了1560~1820萬噸的糧食,我們暫且忽略掉中間的貪汙環節。

  那就意味著如果八路軍有兩個省的產糧區,完完全全可以在一年的時間內,湊齊供給整個抗戰時期用的軍糧。

  算完這筆帳以後,黃河自己都嚇了一跳。他在心裡默念了一句袁老千古以後,便對會議室裡的眾人解釋道:

  “你們沒聽錯!這個數字是真實的!我敢用我的人頭做擔保,如果偏差超過一成,我把腦袋擰下來給你們當夜壺用!”

  “我今天早上跟老總們談了,二位決定以359旅為底子成立生產建設兵團。在守衛邊區的同時,著手根據地的建設!”

  “第一個目標就是爛泥灣!那裡將是我們的大糧倉!”

  接下來就是商議具體安排的時間了,黃河在會議室裡開始給眾人講述接下來一年的安排。

  提到爛泥灣,絕大多數的當地居民第一反應就是黃山臭水黑泥潭,方圓百裡山連山,只見梢林不見天。狼豹黃羊滿山竄,一片荒涼少人煙。

  但是細細一分析就能發現,這裡的地勢主要以丘陵為主,地形較為平坦很適合耕種。又有眾多河流穿過,水資源非常豐富。

  這塊看似野草叢生、荊棘遍野、人跡稀少的破地,只要開墾得當就會變成土地肥沃的寶地。

  在帶清控制的時期,爛泥灣附近發生過幾場大型戰役。

  只要擴修當時運糧的馬道,就可以連通北上去邊區的路,運輸的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

  這麽大一塊地,只有359旅的八千來號人肯定是不夠的。畢竟除了要種地以後,他們還要養豬和雞。

  為了有充足的人數,就一定得擴軍。有了新兵,那就得兼顧訓練,工作量又加了一倍。

  一般情況下,普通將領是很難有序管理一萬多人的。

  但王旅長自帶管理學技能,早些年間就帶領著南方的同志們參加各種運動,順帶著還能客串金牌打手一職。

  他可以根據部隊的現有情況,總結出合適的管理體系。

  講到這裡,黃河發出了由衷的感慨。背靠大組織就是好,這裡能人輩出,基本所有事情只需要提供方案和物資就行。

  說到人才,就不得不提到邊區裡幾位低調的大神。

  原本他是準備將決策「組建科學院」,在11月份提供的研究員名額分配給農學。但局長知道黃河的安排後,立馬告訴他了一些秘聞。

  今年二月份,邊區成立了光華農場。

  這個農場內有諸多農學方面的科研人才,他們在作物栽培、培育推廣優良品種、防治病蟲害等項目有著顯著的成績。

  同志們根據當地的氣候和土壤,研發出了新品種的馬鈴薯和青貯玉米,那可是輪作複種一年兩收的寶貝。

  黃河在來邊區以前,一直以為開墾爛泥灣增產糧食的方案,是總指揮在1941年提出的。

  但他萬萬沒想到,邊區居然還有一個森林考察團。

  他們花了半年的時間親自考察,在今年中旬向老總們提供了一份《邊區森林考察報告》,裡面清楚地闡述了開墾爛泥灣的諸多理由。

  經局長這麽一提,黃河立馬想起來一些重要的事。

  在一年後的1941年,邊區成立了自然科學院設立生物系,後來專門改組成了農業系。

  他們與光華農場合作,就當地重要害蟲粟灰螟進行研究,選育出抗螟品種“狼尾谷”加以推廣,還曾努力提倡種植棉花和栽桑養蠶。

  最厲害的來了,在1943年由樂、李、陳、方四位大神發起,成立了中國農學會。

  有這些農學家和畜牧獸醫專家,哪還需要用系統召集研究員啊。

  最好的戰士配上最好的專家,地我種定了,誰來都阻止不了。

   先發後改哈!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