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同志,你的成分太複雜了》第300章 空降作戰專家?裝甲奇才?
  第300章 「空降作戰專家」?「裝甲奇才」?
  當趙剛向副總指揮一行人介紹陸戰一團的各類裝備時,坐在觀眾席中部的旅長用自己的手肘懟了懟黃河的胳膊。

  “話說,坦克的養護問題怎麽解決。”

  “別到時候弄成有人開,壞了趴窩了沒人修理。咱們八路軍剛過上富裕日子,但還沒奢侈到裝備壞了就扔掉的地步。”

  旅長沒開過坦克,也沒有指揮裝甲部隊作戰的經驗。但作為一名見多識廣的指揮員,他十分敏銳地指出了最關鍵的問題。

  越是現代化的裝備對後勤人員的要求越高,像坦克這種集合了機動性、防護性和火力於一體的裝備,普通的戰士和維修工根本玩不轉。

  好在喚醒勇虎系統隨車提供了詳細的使用手冊與技術手冊,陸戰一團的同志們又是來自各級部隊的精銳,文化基礎和學習能力強的驚人。

  再加上邊區摩托學校老師們的耐心教導,上述問題自然早已迎刃而解。

  “維修的問題不用擔心,陸戰一團的機動戰鬥連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培訓,他們現在可以獨立進行基本的維修與保養。”

  “你再看看咱們左前方的房子,那裡是他們團專門建立的維修車間,裡麵包含了吊裝等維修坦克的設備。”

  “這裡算是一個試點,等培訓徹底結束後教官們的水平也會更上一層樓,到時候就可以在全軍推廣。”

  聽到黃河的回答後,旅長滿意地點了點頭。

  當前蟬式的數量不足,只能優先滿足陸戰一團的訓練需要。

  可日後早晚有一天三大主力都會裝備各型號的坦克,他詢問後勤的事情也算是未雨綢繆。

  按照現在的發展勢頭,等邊區把鬼子徹底推下海後,部隊裡有可能會冒出多個「裝甲專家」。甚至某位在四爺那邊的指揮員,極有可能會升級為「裝甲奇才」。

  李雲龍的成長經歷也會發生改變,作為八路軍首任空降部隊的指揮員,他很有可能在戰爭結束前成為「空降作戰專家」。

  至於肩膀上扛幾顆星星,能不能成為等同斯圖登特一樣的大師級別,那就得看陸戰一團最終能擴建成什麽規模的部隊。

  就在旅長和黃河聊天的期間,趙剛腰間的便攜式通訊器有了動靜。他先是停止講解並且示意老總們稍作等待,緊接著將通訊器的聲音調到最大。

  很快,老李粗獷的聲音回蕩在觀眾席的上空。

  “報告首長!八路軍陸戰一團已經做好了演習的一切準備工作!請指示!”

  聞言,副總指揮接過通訊器,他面色嚴肅的下令道:
  “好!演習正式開始!”

  “李雲龍,今天三大主力大部分旅級以上的指揮員都在現場。好好表現,讓大夥看看你們團真正的實力!”

  “是!保證完成任務!”

  ······
  對話結束,李大團長示意身前的戰士們開始登機。

  為了保證演習的真實性與安全性,所有人穿戴了全套裝備並且提前進行了檢查工作。收到自家團長的命令,同志們迅速按照平日訓練時的分組登機。

  地勤小組同樣提前完成了故障排查,機艙內很快便響起了常校長的聲音。

  “各機組注意!各機組注意!演習正式開始!所有人按預定順序依次起飛!”

  一分鍾後,李雲龍所在的空中霸主開始緩慢前進,從停機坪向著跑道駛去。

  到達起始點,整架運輸機稍微停頓便開始加力,兩側發動機的四個螺旋槳也越轉越快,就連遠方的觀眾席也可以聽到巨大的噪音。

  由於運輸機加滑翔機的重量很大,所以需要特質的跑道用來加速才能順利起飛。整個飛行的過程充滿了暴力美學,頗有幾分力大磚飛的既視感。

  當六架運輸機在武宿機場的上空組成編隊後,便帶著戰士們朝南方飛去。

  眼瞅著飛機消失在視野中,趙剛先是放下手中的望遠鏡,緊接著對身後的大佬們解釋道:

  “為了模擬真實的空降作戰,運輸機會帶著部隊飛行一段時間。”

  “差不多十分鍾,參加演習的戰士們就會在基地訓練場的上空開始傘降或者機降。”

  聽到趙剛的講解,副總指揮點頭表示理解。

  隨後他扭頭看了看身後,對著那些還未從震驚狀態恢復過來的指揮員們問道:

  “各位,第一次看陸戰一團演習的感覺怎麽樣?是不是覺得大開眼界?”

  “哈哈,我今年五月的狀態比你們好不了多少,生怕李雲龍那個小子帶著我的精銳部隊從高空上掉下來。”

  “老徐、小劉,你們倆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運輸機還有十分鍾才能回來,咱們在這乾發呆也沒什麽意思。”

  突然被副總指揮點到名,103趕緊擦了擦眼角的淚水。

  如果按照年齡給所有觀看演習的指揮員排名,他的名次絕對在倒數的行列中。放眼全場,在場比他小的只有冀中一分區的楊司令。

  年輕,就意味著會相對感性一些。

  看到八路軍有如此先進的兵種和高科技產物,他發自內心地為部隊感到高興。

  作為一名爬過雪山走過草地的指揮員,他還想起了那些倒在轉移路上的戰友,為同志們沒能親眼見證今天而感到惋惜。

  如果當時紅軍有現在的實力,也許根本不需要走那兩萬五千裡。

  “我認為在空降兵這一領域,咱們已經走到了各大軍事強國的面前。我在北邊學習了整整兩年多的時間,從未聽說坦克還能空降的可能性。”

  “今天是我第一次看到陸戰一團執行任務,能跟這支部隊並肩作戰我感到十分光榮。”

  “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參與到空降部隊的作戰中,親身體驗一次作為一名傘兵的感受。”

  此話一出,大佬們紛紛露出笑容。

  很明顯,想試試從天而降的人可不是少數。但奈何身體素質和部隊的原因,他們腦海裡的想法大概率沒有機會實現。

  似乎是看出了自家部下的悲傷,林中猛虎居然難得破例打趣道:
  “就你還想體驗做傘兵的感覺?我記得你不是一上飛機就頭暈嗎?那個狀態跳下去跟自殺有什麽區別?”

  “更何況陸戰一團可是技術兵種,你在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的都是步兵的戰術,單從專業上來說就不對口。”

  “你去幹什麽?教李雲龍怎麽擦皮鞋嗎?”

  一段連珠炮般的吐槽,讓103暫時忘記了憂傷。他撓了撓自己的後腦杓,露出了略顯不好意思的笑容。

  剛剛光顧著向往天空,卻忘記了自己暈機的事實。

  陸戰一團不僅是總部的直屬特種部隊,也是空軍的下屬單位。自己一個上飛機就頭暈的人,估計這輩子都不會跟空軍扯上關系。

  103發表完自己的看法後,在場眾人紛紛看向步兵專家。

  大家基本上都是跟著部隊一起改組成八路軍的老同志,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對方跟李雲龍的師生關系。

  “雖然我也是第一次親眼看到陸戰一團起飛,但我平時給李雲龍開小灶的時候可沒少討論各種戰術的可能性。”

  “包括接下來空降坦克的用法,也有一部分我的心血在裡面。”

  “要問我對於咱們八路軍唯一一支空降部隊的看法,我只能說除了驕傲和自豪以外沒什麽別的想法。”

  上述的回答並沒有超出眾人的預期,人家師徒兩個私下有交流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也許是對大家的反應不滿意,步兵專家決定再加一點猛料。

  “同志們,你們可千萬別因為陸戰一團接觸坦克的時間不久而有輕視的心理。”

  “如果把現在的李雲龍放到當年的昆侖關,他的表現絕對不會輸給果脯的裝甲指揮官。那小子現在就像一塊海綿,學習能力遠超你們的想象。”

  “大家一定要仔細觀摩,接下來的演習絕對不會讓你們失望!”

  經過步兵專家的爆料,大佬們再次提高了對演習的期待度。

  就連黃河也有些興奮,畢竟把蟬式交付給李雲龍後,他一直在忙通訊網絡和裝甲列車的相關工作。

  空降坦克能在對方手裡玩出什麽花來,他在心裡也要打個問號。

  ······
  經過十分鍾的飛行,六架空中霸主拉著哈米爾卡滑翔機回到了武宿機場的上空。

  逐漸逼近目標區域後,運輸編隊開始緩慢且有序地下降高度,準備執行傘降和機降作業。

  機艙裡,陸戰一團的戰士們也開始最後的檢查工作。飛行員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隻待常校長的命令便開始分離滑翔機。

  “各機組注意!接下來按照編號順序依次釋放滑翔機!一號,開始釋放!”

  此話一出,第一架運輸機機尾的鋼索脫鉤。裝載著蟬式坦克和戰士們的哈米爾卡開始滑翔,朝著目的地逐漸下降高度。

  順利完成分離工作後,運輸機的艙門隨著指示燈開啟。

  照常聽完自家團長的叮囑後,隊列最前段的魏大勇輕車熟路地跳出艙門。不管是日常訓練還是作戰任務,和尚永遠是全團第一個跳傘的人。

  短短幾分鍾,武宿機場的上空便漫天都是巨大的白色傘蓋,整個過程絲滑無比沒有任何意外發生。

  順利完成任務後,運輸機在空中開始調整角度,只要平安落地飛行員們就可以結束今天的全部演習。

  在大佬們的注視中,第一架哈米爾卡滑翔機成功落地。

  也許是因為載重量太大的原因,滑輪在接觸地面的一瞬間,居然帶著機體向上彈起了一定的高度。

  好在它擁有足足三十四米的機翼和結實的機身,雖然過程看起來驚險無比,但最終還是順利地完成了著陸。

  落地以後,最先出來的並不是坦克,而是十幾名從側面艙門衝出來的戰士。他們手持著武器衝向適合防守的位置,在第一時間進入高度警戒的狀態。

  於此同時,滑翔機的機頭從內部被人打開,一個供坦克出入的通道呈現在所有人的眼前。

  根據戰士們熟練的操作流程,遠方觀看演習的大佬們可以斷定,陸戰一團平日裡的訓練強度絕對不低。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能做到如此程度,一定是天賦和努力共同的結果。

  片刻後,傘降部隊處理好了各自的降落傘,開始陸續地向機降部隊的位置靠攏。

  “張大彪!統計非戰鬥減員!”

  “邢志國!我帶戰士們跟1~3號坦克走!你帶人跟隨4~6號坦克!”

  “五分鍾以後立刻出發,部隊要趕緊動起來向預定的進攻區域前進,時間就是生命!”

  看著上百位戰士在自家團長的指揮下迅速行動,身處觀眾席的趙剛清了清嗓子便開始爛熟於心的講解。

  “任何一次傘降行動都講究突然性,我們團每次都會爭取出現在敵人意想不到的位置,打鬼子一個措手不及。”

  “本次演習將地點設置為駐蒙軍的腹地,考慮到對方的機動性和大量的偽軍眼線,部隊的行動速度需要比往日更快一些。”

  話音剛落,副總指揮就看到少部分戰士跳上了坦克。

  其中李雲龍坐在編號一號的坦克右側,而邢志國則是坐在編號四號的右側,沒有位置的戰士只能跟在後方跑步前進。

  大約推進了一公裡後,隊伍停了下來,所有乘坐坦克的士兵統一從左側下車。

  不等任何一位首長提出疑問,負責講解戰術的趙剛主動開口解釋道:

  “坦克僅在預計不會交火的移動中搭載士兵,李雲龍和邢志國身為正副團長,按照作戰條例應該分別搭成兩個坦克排長的頭車。”

  “之所以坐在右側,是為了靠近坦克車長艙蓋的位置,便於隨時跟對方溝通。二人的對側是負責指揮同乘步兵的火力組組長,他的任務是引導一挺輕機槍和兩挺步槍射擊。“

  “所有人從左側下車,是為了讓駕駛員看到每一位步兵離開坦克,以防誤傷友軍的情況發生。如果戰事緊急,戰士們會從兩側下車,並且由指揮員向車長匯報。”

  觀眾席上的大佬們都是第一次接觸己方的坦克,聽到僅僅是搭車和下車就有如此多的門道後皆是嘖嘖稱奇。

  畢竟以前研究的都是怎麽乾掉鬼子的坦克,根本沒想過其中的細節。

  在眾人的視野中,步兵們再次集合到了坦克的後方。不過有些奇怪的是,戰士們並沒有散開而是聚集得很密集。

  疑惑並沒有持續太久,很快他們便發現陸戰一團的同志們一邊前進一邊調整隊形,最終跟隨坦克一起發起了衝鋒。

  “我們團把進攻的過程按照地區劃分成了四個區域。這些區域分別是進攻出發地區、衝擊出發地區、隊形展開地區和交火地區。”

  “進攻出發地區一般是距離敵人一線陣地較遠的位置,那裡並不適合讓步兵開始衝鋒,畢竟血肉之軀不能一直保持衝鋒的狀態。”

  “所以進攻出發地區與敵人的陣地之間,還需要一個專門給步兵們完成衝鋒前準備的區域,也就是我剛剛提到的衝擊出發地區。”

  “負責跟坦克一起進攻的步兵,並不是從進攻開始的那一刻就擺好固定的戰鬥隊形。他們需要根據敵人的火力分配實時做出改變,這個過程中可以稍微貼近一些,以便保持聯絡和救援。”

  “等調整結束後,坦克的部隊就來到了交火區,接下來就是正式進攻的時間。”

  趙剛細致入微的分段式講解,讓大佬們十分輕松地理解了陸戰一團的戰術細節。其實上述的所有步驟,說白了就是最基本的步坦協同作戰。

  該戰術的目的,就是為了充分發揮兩個兵種的優勢,互相彌補對方的缺點,最終達到1+1>2的效果。

  就比如坦克火力強大,裝甲也足已抵擋住大部分鬼子步兵的射擊,還有強於肉眼的觀瞄設備。

  步兵的火力雖然比較弱,但是勝在體積小運動靈活,並且老兵的視野絕對比坦克裡要好的多。

  各取所長的話,坦克可以發揚火力的優勢,輕易地摧毀日軍的工事和掩體,可以在任何時間對鬼子們進行壓製。

  如此以來,步兵就可以無傷或者輕傷接近敵人,與敵人進行近距離的戰鬥。

  步兵則是負責觀察和指示,並為坦克提供近身以及視野盲區的警戒。

  畢竟永遠不能讓裝甲車輛獨立行動,不然敵人可能會利用死角靠近坦克。萬一陸戰一團的空降坦克讓鬼子提前開發出了刺雷,豈不是會挨上一發太君快樂棒。

  除了提供警戒,步兵還可以進入建築物、樹林等坦克不便進入的位置清理敵人,盡可能排除有老陰比偷襲的可能性。

  其實步坦協同在陸軍戰術裡不算特別高端的存在,但前提是部隊擁有先進的通訊裝置。

  就拿德三的三號、四號坦克來舉例,它們在戰爭前期的性能並不算太出眾。正是由於每台坦克都有無線電的原因,才能讓兩兄弟在戰爭中所向披靡。

  一支協同作戰的部隊裡,坦克與坦克之間、坦克與步兵之間如果擁有足夠的通訊工具,那麽即使隊伍的規模很龐大,組織的難度也不會太高。

  而陸戰一團剛好就有上述的條件。

  作為八路軍最精銳的部隊,戰士們甚至可以做到便攜式通訊器下放到班一級,主打的就是資源豪華。

  ······
  在趙剛講解的期間,陸戰一團的六台坦克已經分成兩個排變陣成了後三角隊形,每個排由兩台坦克打頭陣。

  由於坦克的觀察和武器有死角,而作戰環境有可能是複雜且狹窄的地形,該隊形的優點就是每輛坦克之間具有一定的方位視察界。

  此時步兵跟隨的距離可以很近,但不能超過二百米的距離。

  在對方沒有反坦克武器的時候,這種進攻方式可以發揮兩個兵種最大的優勢。

  坦克會先點名敵人的機槍火力點,幫助步兵減少進攻時的損失。等到接近鬼子們的陣地時,步兵再衝上去收割敵人。

  以上的戰術,我們有一個非常簡單易懂的專業名詞:混金盾。

  這段演習趙剛並沒有開口做多余的解釋,副總指揮一行人都是征戰多年的指揮員,一眼就能看出如此戰鬥的優點。

  片刻後,陸戰一團再次變陣,隊形變成了步兵在前坦克在後。

  “剛剛的戰術適用於鬼子沒有反坦克武器,現階段的假設為敵人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此時就需要步兵們主動出擊,爭取乾掉在視野中的一切反坦克手段。”

  “該隊形的難度比較高,因為同志們在坦克的前方,需要實時溝通不要被坦克壓到,還得防止被坦克上的武器誤傷。”

  “以後野戰部隊擁有更大口徑的坦克,還要考慮主炮開火時是否會震傷隨行的步兵。”

  話音剛落,陸戰一團的坦克進行了最後一次變陣。

  其中一排的三輛坦克呈三角隊形,二排的坦克稍微調整角度並排緊隨其後。二者之間還夾雜著步兵,整支部隊一瞬間就變成了一往無前的箭矢。

  如果真的在戰場上,敵人的傷亡數字一定會有爆發式的增長。

  “當前後排坦克的隊形叫做橫隊隊形,適用於視野較好或者進攻通道很開闊的地形。坦克們還可以通過速度的變化變陣成左右梯次隊形,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發揮坦克的火力優勢,也可以減少被一次性團滅的風險。”

  “搭配上步兵,就是步坦混合衝鋒,據說是北邊最喜歡的戰術之一。”

  “最前排的坦克以穩定的三角隊形壓製敵人的火力點,坦克後方跟步兵,步兵後面再跟坦克,使得己方進攻部隊可以做到無縫銜接。”

  “隊首的坦克附近吸引火力抗線,配合著身後的步兵為第二排的坦克爭取更多的輸出時間。”

  整場演習結束後,陸戰一團在李雲龍的帶領下開始向觀眾席靠攏。

  此時此刻,眼尖的副總指揮發現參加行動的戰士們體力似乎還算是充沛。剛剛進行了半個多小時高強度的作戰,現在居然還有余力跑步前進。

  “我們團除了正常的體能訓練外,每日還會專門練習四百米障礙跑。”

  “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步兵在缺乏摩托化裝備的前提下,依舊能夠跟隨坦克一起推進。”

   6K的章節,就算是兩章的內容吧,約定完成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