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609章 新的一年
  第609章 新的一年

  條約簽訂之後,菲律賓和中美洲地區也終於迎來了和平。

  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如何處理菲律賓以及薩爾瓦多,成了目前的首要任務。

  這兩個國家肯定是不能直接加入澳大拉西亞的。菲律賓的人口絕大多數都是菲律賓人,薩爾瓦多的人口也是印第安人和歐洲人混血居多,但也有相當數量的印第安人和白人。

  相較於直接吞並這兩個國家來說,在行政和經濟方面掌控這兩個國家,才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目前的菲律賓發展還是在澳大拉西亞掌控之下的。之前的菲律賓就已經宣稱成立議會共和國,目前的菲律賓共和政府也已經在妥善的運轉中了。

  之前菲律賓最大的三個獨立勢力,獨立革命軍,自由軍和獨立軍團也已經演變成了三個政黨,分別是曼努埃爾所控制的獨立革命黨,瓦利德所控制的自由黨和桑德羅所控制的獨立黨。

  所謂議會共和製,其實就是議會掌控國家的權力,委托或者組織國家政府來管理整個國家。

  這也代表著議會的權力是大於政府的,誰獲得了議會的大多數,誰其實就是這個國家的實際掌控者。

  目前菲律賓議會的優勢政黨仍然還是曼努埃爾所控制的獨立革命黨。

  澳大拉西亞對於目前的菲律賓政府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這也導致菲律賓議會大量模仿了澳大拉西亞議會的體制。

  曼努埃爾所控制的獨立革命黨控制了菲律賓議院接近53%的席位,剩下的自由黨和獨立黨加起來才控制了47%出頭。

  這也注定了菲律賓目前的局勢並不是三方競爭,而是曼努埃爾對抗剩下的兩個政黨的聯合。

  這其實也是澳大拉西亞願意見到的。如果是一個統一並且穩定的菲律賓的話,想要完全控制是很有難度的。

  那如果菲律賓政府各有矛盾,幾個政黨之間互相競爭的話,想要控制菲律賓的難度就會大幅度降低。

  相較於菲律賓來說,薩爾瓦多明顯就要好控制很多。作為中美洲國家國土面積最小的一個,薩爾瓦多的人口卻並不少,甚至總人口規模已經突破了上百萬。

  不過壞消息是,正因為有著美國人的干擾,薩爾瓦多在20世紀初略有起勢的經濟已經被影響。

  目前的薩爾瓦多是中美洲國家中秩序比較混亂的,各種黑幫比較流行,嚴重阻礙了薩爾瓦多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影響了薩爾瓦多民眾的生活質量。

  為了更好的控制這兩個國家,一個十分有效的盟約和聯盟是很有必要的。

  阿瑟將這個任務交給了政府,而政府也很快給出了答案,那就是一份包含行政,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在內的,全方面的聯盟盟約。

  1924年10月25日,在澳大拉西亞悉尼,在阿瑟的見證下,澳大拉西亞,菲律賓和薩爾瓦多簽訂了太平洋戰略同盟條約,組建太平洋戰略同盟,在外交方面共同進退,在軍事方面全面合作。

  這其實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完全的控制這兩個國家的經濟和軍事,並且深度的影響著菲律賓和薩爾瓦多的外交。

  這份盟約簽訂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澳大拉西亞組織人手幫助菲律賓和薩爾瓦多訓練國防軍。

  原本菲律賓三大勢力的軍隊被整合成菲律賓國防軍,總人數25.8萬人。

  而薩爾瓦多方面也將組織超過2萬人的軍隊,由澳大拉西亞軍隊全方面訓練,幫助薩爾瓦多更好地掌控國內局勢,維持國家穩定等等。

  同時,在經濟方面,三個國家將展開全方面的合作,加深互相之間的經濟聯系。

  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澳大拉西亞的工業產品可以銷往菲律賓和薩爾瓦多,相當於多了一個加起來人口超過1200萬的市場。

  目前的菲律賓和薩爾瓦多也絕對不會虧,畢竟澳大拉西亞的大部分工業產品還是比較廉價的,繼承了一戰前德國工業的優點,那就是質量好,價格低。

  最能彰顯澳大拉西亞對於這兩個國家的控制的條約,其實就是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的協作。

  根據太平洋同盟條約的規定,澳大拉西亞給予菲律賓和薩爾瓦多在物資方面的支持,保障菲律賓和薩爾瓦多在任何時刻的獨立。

  與此同時,菲律賓和薩爾瓦多將在國際層面與澳大拉西亞的外交選擇保持一致,在不違背澳大拉西亞利益的前提下,擁有較為完善的自主行政權。

  而在軍事方面,同盟中有任何一個國家被非同盟國家攻擊,視為對整個同盟的挑釁和攻擊。

  如果同盟對某一個國家發起戰爭,或者受到了某一個國家的攻擊,澳大拉西亞作為軍事實力最強的同盟,有權利掌控菲律賓和薩爾瓦多軍隊的指揮權,並且根據實際軍事局勢布置相應的反攻和進攻政策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澳大拉西亞在薩爾瓦多建立的軍事基地等等。當然,和美國軍隊建立的軍事基地不同,澳大拉西亞的軍事基地在名義上是幫助薩爾瓦多訓練自己的軍隊,而不是駐軍控制當地局勢。

  薩爾瓦多人也明白自己的生活到底有多麽糟糕,特別是在黑幫的影響下,薩爾瓦多的械鬥和槍擊事件是很多的,這也讓負責維護秩序的澳大拉西亞軍隊的到來受到了薩爾瓦多人的歡迎。

  為了獲得更多薩爾瓦多人的支持,澳大拉西亞軍隊的到來伴隨著大量的物資和援助,有效的改善了薩爾瓦多人的生活質量。

  這種實質上的利益才是薩爾瓦多人最歡迎的,也是他們沒有排斥澳大拉西亞駐軍的真正原因。

  和澳大拉西亞同樣收獲滿滿的還有大英帝國。只不過大英帝國對於中美洲國家的控制就要比澳大拉西亞強大的多了。

  雖然隻獲得了尼加拉瓜和危地馬拉,但如果加上英國之前佔領的洪都拉斯,大半個中美洲地區已經被英國佔領或者控制。

  這對於美洲的局勢來說是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的。英國所控制的中美洲和加拿大,再加上和美國一直不對付的墨西哥,這讓美國在北美洲的局勢就變成了南北皆敵。

  美國不只要擔心巴拿馬運河的安危,同樣也要擔心自己在和英國人爆發衝突的前提下,美國南海岸是否會被英國艦隊封鎖。

  雖然沒有獲得巴拿馬運河,但英國人對於巴拿馬運河的野心已經人盡皆知。

  英國人在中美洲地區增加了海軍的部署,並且加強了大西洋艦隊的實力。

  只要美國發生任何危機,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艦隊都可以東西夾擊,封鎖美國的東西海岸。

  美國的軍隊或許可以應對任何一方的威脅,但如果是來自東西兩方的夾擊,就不是那麽好應付了。

  到時候還得看島國對於美國聯盟的重視程度,以及美國人能夠付出的代價。

  在醉心於國內發展的時候,時間的進展也變得很快,1924年剩下的一個多月很快就過去了,時間也來到了1925年1月1日。
    1924年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是發展的一年,也是總體戰略取得良好進展的一年。

  無論是之前比較成功的國王杯的舉辦,還是之後順利進行的四年計劃,第一枚火箭的發射,青霉素的銷售成功等等,都代表著國家政府在這一年的貢獻和成績。

  用一句話來點評澳大拉西亞在1924年的成績,那就是在國際方面更有地位,綜合實力更進一步。

  特別是掌控了菲律賓和薩爾瓦多之後,澳大拉西亞也算是一個真正的列強,有了屬於自己的小弟。

  這兩個小弟雖然加起來人口也只有1200萬,但在危機時刻也能為澳大拉西亞提供上百萬兵力,這是比之前的土著軍隊還要靠譜的,也讓阿瑟十分滿意。

  雖然之前的土著軍隊也能組織上百萬兵力,但一來對於國家政府的忠誠度不高,二來訓練素質堪憂,土著軍隊的戰鬥力是難以保障的。

  由菲律賓人和薩爾瓦多人組成的軍隊雖然戰鬥力沒有澳大拉西亞軍隊強大,但相較於土著軍隊還是要高不少的,就算是炮灰也是優秀的炮灰。

  特別是距離二戰爆發還有相當一段時間,菲律賓和薩爾瓦多的人口都能迎來進一步的發展。

  到時候說不定光是這兩個國家組建的軍隊就能超過200萬,澳大拉西亞在二戰也能獲得更多的戰果和利益。

  當然,在澳大拉西亞發展的時候,其他國家的腳步也沒有停滯。

  歐洲國家恢復經濟和工業的速度還是很快的,法國人也終於從一戰的陣痛中緩了過來,經濟和工業開始實現繁榮增長。

  截止目前為止,法國已經基本恢復了戰前的工業水平,經濟的增長也處於繁榮狀態,法國人也忘記了戰爭中的傷痛,多了些許歡聲笑語。

  這一現狀不止出現在法國,還出現在結束了內戰的俄國。

  因為內戰已經結束,俄國的工業也終於迎來了恢復。雖然俄國的工業目前規模還不是太大,但相較於內戰時期已經取得明顯的進步。

  尼古拉二世也終於能夠松一口氣,相信1924年的俄國政府財政不會像內戰那般緊張。

  不過,俄國政府想要還清在內戰和一戰中欠下的債務,恐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尼古拉二世為了獲得更多的物資和武器裝備的支持,不僅抵押或出售了俄國相當一部分礦產的開采權,還將之前德國和美國的賠款抵押了很大一部分。

  俄國的恢復期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如果後續經濟恢復比較穩定的話,至少也要等到十年後才能恢復到戰前水平。

  有增長就肯定有著衰弱,這也是世界大環境下不變的主題。

  工業和經濟衰弱的國家肯定有,最明顯和特別的應該就是美國了。

  遊行對於美國工業和經濟的破壞是很明顯的,這也讓美國在1924年的工業總值相較於1923年下降了3%以上。

  而在經濟方面,愈加明顯的種族危機再加上各種各樣的問題,讓美國的經濟保持了均勢,沒有增長也沒有下降。

  其他各國經濟都在緩慢增長的前提下,美國經濟的均勢已相當於也是一種下降了。

  目光放回澳大拉西亞的發展,阿瑟對於政府在1924年交出的答卷還是十分滿意的。

  在阿瑟比較關注的交通運輸方面,澳大拉西亞的鐵路總裡程已經突破5.7萬公裡,鐵路乾線四通八達,就連兩個最新的州級行政區也已經擁有非常漫長發達的鐵路。

  公路建設更是迅猛,到處都可以看到澳大拉西亞新修建的四通八達的大公路。

  在主力運輸道路方面,目前澳大拉西亞的公路是雙向三車道,一共六條車道和兩條緊急道路的八車道公路。

  這種公路一般都是國家政府修建的,每公裡的造價也是所有公路中最昂貴的。

  州政府修建的一般都是雙向雙車道,外加一條緊急道路的六車道道路。

  連接各州中小城市的道路一般都是這樣的道路,優點是造價比較便宜,並且建造起來需要的時間少。

  但是在大城市之間的連接還是選擇八車道,甚至是雙向四車道加兩條臨時道路的十車道。

  畢竟澳大拉西亞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交通運輸的便捷性還是很重要的,也關乎國家的綜合實力能否得到充分的發揮。

  在殖民地和領地方面,波斯灣地區已經建設了複線鐵路,連接了沙特沿海地區,卡塔爾,阿聯酋等地。

  現在的卡塔爾和沙特還是連接的,後世的卡塔爾之所以會成為一個島國,其實也是因為卡塔爾和沙特的矛盾,導致沙特直接挖空了和卡塔爾連接的土地,強行把卡塔爾變成了一個島國。

  交通運輸部門下一步計劃就是幫助菲律賓和薩爾瓦多建設鐵路,這不僅是為了更好地掌控這兩個地區,同樣也是為了加快這兩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把他們變成澳大拉西亞在大蕭條時期的可靠市場。

  正所謂要想馬兒跑,得讓馬兒先吃草。要把這兩個國家變成可靠的市場,提高這兩個國家的人均收入是很有必要的。

  雖然也是一筆大投資,但建設的鐵路在相當一段漫長的時間內處於澳大拉西亞的管控范圍,想要回本還是比較容易的。

  同樣讓阿瑟比較滿意的,還有1924年澳大拉西亞的經濟增長情況。

  最能夠判斷民眾收入和國家經濟發展的,應該就是國民生產總值了吧。

  1924年,澳大拉西亞的國民生產總值高達15.73億澳元,相較於去年的增長比例高達9%。

  經濟的迅速發展體現在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方面。1924年,政府的財政總收入突破了2.2億澳元,創造了財政總收入的最新紀錄。

  不過這並不值得驕傲,因為許多列強國家早在多年前財政收入就突破了一億英鎊,澳大拉西亞在經濟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不過更多的財政收入也代表著更多的財政預算。相信1925年政府會有更高的財政預算分配到各個部門,更多的財政預算所帶來的成果也會在下一年的年度匯報上回饋給政府。

   今天就這一更,明天保底兩更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