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614章 兩難的抉擇
  第614章 兩難的抉擇

  “阿瑟陛下,目前的希臘局勢十分混亂,也是最好干涉希臘局勢的機會。”第二天的一大早,經歷一晚上思索的喬治二世終於找到了阿瑟,並且開始了自己的長篇大論。

  “如果您能幫助我恢復王位,我願意代表希臘,和澳大拉西亞簽訂一份盟約。希臘將永遠是澳大拉西亞的夥伴,我們可以展開全方面的合作。”喬治二世略帶誠懇的說道。

  對喬治二世的急躁阿瑟是有準備的,畢竟好不容易成為國王的喬治二世,剛當上國王沒幾年就被廢除王位,這種打擊和落差感是巨大的,他對於王位的渴望自然也是巨大的。

  但不管怎麽說,想讓阿瑟無條件幫助喬治二世是不可能的。首先得讓喬治二世明白,澳大拉西亞和希臘在外交中的主次,以及他應該為阿瑟做些什麽。

  聽到了喬治二世的發言,阿瑟微微一笑,詢問到:“共和決議是希臘議會作出的吧?想要讓你恢復王位,這不是在和整個希臘對抗嗎?”

  “雖然是這樣,阿瑟陛下。”喬治二世解釋道:“但很明顯,希臘民眾受了共和民主的思想影響。現在的希臘政府並未做到完全的共和民主,他們在政治上十分混亂,這反而加劇了希臘的衰弱。

  讓民眾不信任王室的原因是之前的希土戰爭,但戰爭失敗的罪責也不應該全部加在王室身上。

  阿瑟陛下,請給我一個機會。只要我能重新坐上希臘王位,我一定能改善目前希臘的現狀,讓希臘人重新相信王室。

  除此之外,希臘也將和澳大拉西亞建立全方面的合作,我們願意在澳大拉西亞的指導下改革。”

  之前的希臘是偏向英國的,但這不代表國家的外交偏向就不可以改變了。

  夏洛特和阿瑟的關系讓喬治二世明白,或許一個遠離歐洲的澳大拉西亞才是最可靠的依靠,至少希臘是安全的,不會受到太多的影響。

  當然,和英國人的關系喬治二世也不會放棄。如果能夠和英國以及澳大拉西亞共同建立合作關系,在這兩個列強的幫助下,希臘的崛起也只會是時間問題。

  “就算你能重新登上王位,想要獲得權利恐怕也不容易吧?”阿瑟笑著詢問道。

  君主的複辟需要得到希臘本土勢力的支持,否則複辟成功也只會是空中樓閣,沒有任何權力基礎。

  喬治二世心中一喜。阿瑟這麽詢問,也就代表著阿瑟認可了扶持他重新坐上王位。

  至於能不能獲得權力的問題,這其實已經不重要了。畢竟說白了,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聯合施壓之下,喬治二世想獲得權利是很容易的。

  這個問題與其說是對喬治二世能力的考驗,不如說是對喬治二世政治偏向的考驗。

  “不管能否獲得權力,我都不會忘記澳大拉西亞和陛下您對希臘王室的恩情。我這次前來澳大拉西亞還有一個請求,那就是讓小亞歷山大在澳大拉西亞學習。和希臘相比,澳大拉西亞更加安全和先進的學習環境能讓亞歷山大學到更多的知識,也能讓他親歷澳大拉西亞的強大,對他將來主政希臘也是有好處的。”喬治二世拋出了自己的殺手鐧,一臉誠懇的說道。

  說是讓亞歷山大在澳大拉西亞學習,其實不如說是把亞歷山大留在澳大拉西亞作為人質,來換取阿瑟支持他複辟的機會。

  喬治二世和夏洛特的子女也就兩個,除了作為長子的亞歷山大之外,還有長女伊麗莎白。

  如果不出意外,亞歷山大就是希臘的下一任國王。雖然在澳大拉西亞是以人質的身份生活,但只要不搞事,澳大拉西亞肯定也會以禮相待。

  雖然有些受製於人的限制,不過在澳大拉西亞也能學習到諸多先進知識,同時還能和澳大拉西亞王室打好關系。

  更重要的是,遠在澳大拉西亞的亞歷山大,安全問題是能夠保證的。

  這也算是喬治二世給希臘王室留下的後路。如果他再次被廢除王位,甚至有生命危險的話,希臘王室還能有亞歷山大重新坐上希臘王位。

  這麽做對澳大拉西亞來說也有好消息。首先是亞歷山大在澳大拉西亞成長,很容易受到澳大拉西亞的影響,變得親近澳大拉西亞。

  一個更加親近澳大拉西亞的希臘國王,明顯才最符合阿瑟的利益。

  其次,亞歷山大在澳大拉西亞也能保證喬治二世所說的話都會實現。

  畢竟這可是活生生的人質,喬治二世不可能對自己唯一的兒子不重視。

  阿瑟也沒想到,喬治二世的殺手鐧是派出人質,但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條件確實已經代表了喬治二世的誠心。

  略微點了點頭,阿瑟許諾道:“作為曾經主張簽訂歐洲王室聯合宣言的發起者,我自然願意幫助希臘王室重新獲得希臘王位。

  但希臘的國王的權力我不能保證,我也希望你重新獲得希臘王位之後,能夠將目光放在希臘國內的發展,而不是對外戰爭上。”

  證明了喬治二世的誠心之後,阿瑟自然不會拒絕幫助喬治二世重新登上希臘王位。

  畢竟君主製國家越多,阿瑟的君主地位也就越穩固,也就不用擔心澳大拉西亞後世的君主會丟掉王位。

  而且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如果能夠順利幫助喬治二世重返希臘王位,阿瑟在歐洲王室中的聲望和地位也會進一步增強。

  可不要小看歐洲諸多王室的影響力,哪怕是在後世也是影響力比較大的團體。

  如果能夠成為歐洲諸多王室中影響力比較高的,備受敬重的君主的話,這對阿瑟本身的地位和影響力,以及澳大拉西亞的地位和影響力來說都是有加成的。

  試想一下阿瑟一聲高呼,諸多君主製國家紛紛應和的場面,反倒還有一絲熱血。

  喬治二世點了點頭,對於阿瑟的勸誡和警告十分鄭重地記在心間。

  實際上,就算阿瑟不說,喬治二世也會這麽做的。

  戰爭對於希臘的危害大不大不清楚,但戰爭對於希臘王室的危害是巨大的。

  戰爭勝利還好,王室會被歌頌功德。但如果戰爭失敗,戰爭的責任可就全部落到了王室身上。

  放眼全世界,可沒有多少國家的王室能夠承擔這樣的責任。哪怕是地位看起來穩固的英國王室,要是背負了戰爭失敗的罵名,同樣也有王位不保的風險。

  或許目前為止也就只有阿瑟的王位比較穩固了。但這樣的穩固也只是一時的,只能體現在某一任君主身上。

  這也是君主製很難維持的原因,雖然一代明君會讓君主製變得穩固,但但凡出現個昏君,君主製又會變得岌岌可危。

  達成了自己的目的之後,喬治二世也終於不再急躁,眉頭之間也舒展開來。

  阿瑟的許諾讓喬治二世松了一口氣,接下來的幾天也好好的在澳大拉西亞遊玩了一番,順便親身感受澳大拉西亞目前的強大和先進。

  強大和先進不是吹的,這是喬治二世抵達悉尼之後對澳大拉西亞的評價。

  “絲毫不遜色倫敦和巴黎。”這是喬治二世對於澳大拉西亞首都悉尼的感慨。

  阿瑟也曾笑著詢問喬治二世對悉尼的感受,得到了喬治二世十分誠懇的答覆:“

  老實說,阿瑟陛下。悉尼是一座絲毫不遜色倫敦的國際大都市,甚至比鼎鼎大名的巴黎還要先進。

  如果不是人口比倫敦少的話,那麽悉尼就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城市。

  那如果非要選擇一座城市居住的話,我會選擇悉尼而不是倫敦。倫敦雖然龐大和發達,但糟糕的空氣和環境,就注定了這不是一座可以長久居住的城市。”

  環境糟糕是列強發展中不可避免的一環。為何能成為列強呢?科技改革帶動工業,工業帶動經濟,經濟帶動人口,人口帶動國家潛力和綜合實力,綜合實力決定列強。

  這其中的每一環都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工業,直接衡量一個國家的強弱和發達與否。
    但現在的工業科技相較於後世來說還是有很大的缺陷的。大部分工業避免不了高排放和高汙染,這也造就了一些工業發達的地區也面臨著嚴重汙染。

  大名鼎鼎的霧都倫敦,已經證明工業對於環境的傷害是巨大的。雖然這改變不了倫敦是世界最大城市的事實,但糟糕的空氣質量,也在嚴重影響著倫敦人的生命健康。

  目前各國對於環境質量和衛生的要求已經十分嚴格,民眾們也在注意著自己的衛生和環境問題。

  治理倫敦衛生環境的議題已經被英國政府和倫敦市政府提了很多次,但想要徹底改變倫敦的現狀,恐怕是一件長時間都不能解決的事情。

  在澳大拉西亞再次遊玩幾天之後,喬治二世帶著夏洛特,坐上了前往英國倫敦的輪船。

  他們將在英國倫敦征求英國王室的支持,隨後就要準備重新踏上希臘的路程了。

  不過,相較於前來澳大拉西亞的忐忑,此時前往英國倫敦的喬治二世還是十分放松的。

  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目前的聯系還是很緊密的,這也代表了只要獲得澳大拉西亞的支持,英國的支持其實也是必然的。

  而且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王室其實是一家,這也代表著喬治二世和英國王室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嗯,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歐洲祖母維多利亞女王了。

  喬治二世是維多利亞女王的曾孫輩,本身和英國王室的血緣關系是比較遠的。

  但娶了夏洛特之後,他也就變成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女婿,現任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堂妹夫,關系被進一步拉近了。

  這也算是歐洲王室的通病了,基本上互相之間都有血緣關系,嚴格一點來說大家都是親戚。

  好在阿瑟和瑪麗王后的血緣關系還是比較疏遠的,這也避免了近親結婚的風險。

  其他人就管不著了,但澳大拉西亞王室還是要盡量避免近親結婚。

  至少在三代以內,暫時就沒有和英國王室聯姻的必要了。反正英國王室的權力也在不斷的削弱,而且阿瑟本身和英國王室的關系就比較近,完全不需要聯姻來拉近關系。

  事情也確實如同喬治二世所料,在英國的旅程也十分順利,很快就獲得了喬治五世的支持。

  倒不是說兩個名為喬治的家夥一見如故。更多的原因還是喬治五世希望增加自己的話語權,幫助希臘王室複辟就是很好的出發點。

  一個君主的話語權怎樣增加呢?有兩個大的方面,一個是取得國際方面的影響力,一個就是取得國內方面的影響力。

  對於現在的喬治五世來說,想要在英國國內增加影響力是很難的。

  內閣不會允許一個高影響力的君主出現,他自己也沒有太大的能力和機會,增加自己在內閣和議會中的話語權。

  那麽機會也只有增加國際影響力了。如果能夠獲得希臘王室支持,甚至修複和德國諸多貴族之間的關系的話,喬治五世在君主製國家中的影響力還是能進一步提高。

  這對於目前的喬治五世來說還是很需要的,畢竟他在國內的地位相較於他的父親愛德華七世和奶奶維多利亞女王來說,已經減弱太多太多。

  取得了英國和澳大拉西亞兩個列強支持的喬治二世心情大好,已經在聯系希臘國內的保皇派,準備和共和派進行殊死搏鬥了。

  不過,對於列強國家來說,干涉一個小國家的局勢真的沒有那麽困難。

  1925年3月底,英國和澳大拉西亞展開了行動。

  行動的第一步就是發動輿論攻勢,批評希臘政府在共和製到現在的作為,認為希臘政府什麽都沒做,反而讓目前的希臘經濟衰弱,工業倒退,甚至不如王國時期。

  這麽做是為了引起希臘人對於希臘王國時期的回想,至少也要想到希臘王國時期的好處,再對比目前共和國時期的現狀,才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行動的第二步就是聯系希臘政府,表明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態度,等待著希臘政府的抉擇。

  一個好消息是,目前希臘政府還是比較分散的,沒有一個掌控大部分權力的政黨,而是共和派的幾個小政黨爭權奪利。

  這樣的希臘政府很明顯更好掌控,因為他們根本無法有一個統一的聲音,來對抗外部列強的干涉。

  1925年4月,希臘,雅典。

  希臘第二共和國的總統,也是希臘民主黨的領導者克羅諾斯·阿蘭·休伯琴一臉愁眉,獨自坐在辦公桌上揉著眉頭。

  希臘民間的輿論已經嚴重影響希臘政府,但這樣的輿論是目前的希臘政府不可能全力封殺。

  與此同時,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人在不經意間的表態,也讓克羅諾斯明白,兩個列強的態度,那就是支持君主製複辟。

  是否支持喬治二世重返王位,這對克羅諾斯來說很難抉擇,也是對目前希臘政府最大的考驗。

  首先,君主製和克羅諾斯所主張的共和製相違背,和他所領導的民主黨背道而馳。

  其次,作為目前希臘政府的總統,克羅諾斯雖然有很多競爭對手,但毫無疑問是希臘政府權力最大的那個人。

  如果支持喬治二世複辟,那克羅諾斯的權力勢必會遭到很大的限制,甚至有可能權力被喬治二世直接搶走。

  畢竟喬治二世背後有著英國和澳大拉西亞兩個列強支持,這對於希臘這樣的小國家來說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但如果拒絕喬治二世的複辟,很明顯會得罪喬治二世和英澳兩個列強。

  喬治二世暫且不提,光是英國和澳大拉西亞兩個列強的問責,就足以讓希臘政壇的其他政黨拋棄民主黨。

  換句話來說,如果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真的大軍壓境,克羅諾斯毫不懷疑的認為,其他的政黨會直接投降,並且將責任全部推到民主黨身上。

  這也代表著,無論是哪種選擇,對於目前的希臘政府來說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甚至是對希臘的所有政黨,對克羅諾斯本人,都有著極其巨大的影響。

  說白了,在權力鬥爭的道路上,只有進,沒有退。讓步就代表著失敗,失敗就代表著滅亡。

  像克羅諾斯這樣的黨派領導人,他們的身後還有著眾多的黨派成員和官員。

  就算克羅諾斯同意讓步,其他的黨派成員也不會同意,因為這切實的關乎到他們的利益。

  但問題是,如果不讓步的話,目前分散的希臘政府真的能扛住英澳的壓力嗎?
  況且希臘內部的保王派也不是沒有。雖然君主製是希臘議會投票廢除的,但希臘國內還是有少部分人繼續支持君主製,這些人中也不乏政府的高級官員和軍隊的高層將領。

  要是來一場政變的話,希臘的局勢可就真的不好說了。一旦目前的希臘共和政府被顛覆,克羅諾斯等人別說喪失權力了,甚至有可能性命不保。

   今天就這一更,五千字大章。

    明天日萬,三更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