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199章 遠交近攻歐洲版
  第199章 遠交近攻歐洲版

  阿瑟和威廉二世的商談非常順利。當然,這次是德意志帝國有求於澳大利亞和阿瑟,因此阿瑟的絕大多數要求威廉二世都非常爽快的答應。

  之後的幾天時間,威廉二世親自帶著阿瑟,參觀了德意志陸軍的日常訓練和海軍的演習,親自感受了一番德意志帝國強大的海陸軍之後,和威廉二世一起,北上前往沙俄帝國。

  沙俄帝國是阿瑟歐洲之行的最後一站,也是這次阿瑟前往歐洲的主要目的之一。

  不管德俄同盟有沒有希望實現,都能讓澳大利亞獲得充足的利益,穩賺不賠。

  德意志帝國東部和沙俄帝國西部相鄰,但威廉二世和阿瑟還是選擇了乘坐軍艦前往沙俄帝國。

  當然,這也和兩人的首要目的地有關。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關於德俄同盟的第一次會面地點選在了芬蘭灣的畢約克島,雖然正式會面是在軍艦上而不是島上,但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還是十分默契的講畢約克島選做了商談的會面地點。

  經過長達三天的海上航行,1905年8月2日,威廉二世和阿瑟所乘坐的兩支艦隊抵達了畢約克島附近。

  時間不久之後,尼古拉二世乘坐的波羅的海艦隊也姍姍來遲。

  和第一次的商談不一樣,這一次因為有著澳大利亞的加入,眾人將商談的地點正式選擇在了畢約克島內。

  三方的隨從和仆人共同努力之下,很快就搭建出一個臨時的商議地點。

  因為氣氛並沒有那麽嚴肅的原因,因此這個臨時搭建小亭看起來更像是度假所用。

  仆人們從各自的船隻中拿出各種食物和水果,以及早已經準備好的酒水。

  關乎到歐洲將來的局勢的一場重要會談,就以這樣的方式展開。

  威廉二世,尼古拉二世和阿瑟當中,威廉二世的年齡最大,也承擔著這次商談的發起人作用。

  阿瑟因為年齡最小的緣故,這次的商談中,更多的是作為一個聆聽者,學習兩位君主的攀談技巧,同樣也是在接收著目前德俄談判的進度。

  三人互相問好之後,談判就正式展開。

  威廉二世先是重申了德意志帝國的態度,表示德意志帝國願意為沙俄帝國提供大量的貸款,並且支持沙俄帝國的遠東政策。

  尼古拉二世聽得連連點頭,威廉二世所說的一些提議,也確實說到他的心坎。

  沙俄帝國之所以在上一次的日俄戰爭中失敗,除了沙俄帝國本身的腐朽不堪之外,和島國相比,也缺少來自國際上的支持。

  雖然僅有的盟友法國選擇支持沙俄帝國,但這樣的支持,相比於英國對島國的支持來說是有限的,完全不足以改變遠東的局勢。

  並且,在法國的要求之下,沙俄帝國在歐洲的大部分主力並未出動,遠東的軍隊結構大部分是訓練不足一年的新兵。

  這也導致了沙俄帝國在上一次的日俄戰爭中死傷慘重,死亡士兵數量高達二十萬以上,間接死亡的士兵甚至高達三十萬。

  雖然這些大部分都是臨時招募的新兵,對於沙俄帝國的軍隊實力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但這樣的死亡還是讓國內許多人不滿意,戰爭的失利也是沙俄帝國國內不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沙俄帝國能夠調動三分之一的歐洲軍隊前往遠東,那麽遠東戰爭的結果大有可能會發生改變。

  這也讓俄國國內的一些人對於法國有些失望,他們認為,他們寄予厚望的盟友反而在戰爭中成了他們的累贅。

  德國的態度和承諾和法國截然不同。如果不是沙俄帝國早已和法國有過盟約,尼古拉二世甚至想當場答應威廉二世的條件。

  談到遠東問題的時候,尼古拉二世和威廉二世都將目光看向了阿瑟。

  如果澳大利亞能夠在將來的遠東戰爭中大力支持沙俄帝國,沙俄帝國在遠東的後勤問題至少能夠解決一小半。

  這就是距離帶來的優勢,在遠東方面,澳大利亞能夠發揮的影響力甚至堪比歐洲次強國家,如果隻算武器和資源支持的話,甚至已經相當於一個列強國家。

  阿瑟對此自然是連連點頭。澳大利亞支持沙俄帝國在遠東方面的行動對於澳大利亞來說沒有任何壞處。

  甚至大量的軍火貿易還會帶動澳大利亞工業和軍工方面的發展,對於澳大利亞將來的擴軍來說,也是有好處的。

  而沙俄帝國的遠東政策,實際上也會迎來島國的拚死抵抗和大英帝國以及美國的反對。

  以沙俄帝國目前內憂外患的局勢來看,想要在遠東地區有一番作為並不容易。

  雖然支持俄國會導致澳大利亞失去島國這樣的軍火市場,但島國主要依靠的還是大英帝國和美國,也只有這兩個國家才會給島國提供大量的貸款。

  得到了阿瑟的支持和保證之後,尼古拉二世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算是認同了威廉二世關於支持俄國遠東政策的提議。

  但俄國民間仍然有大量的民眾和官員不願意放棄和法國的聯盟,因為在俄法同盟這段時間以來,法國大量的資本湧入俄國市場,俄國也十分依賴法國對於自己的資金支持和貸款。

  如果倉促結束和法國之間的協約,對於沙俄帝國本身來說,也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更何況,俄國國內目前的罷工潮並不少。如果突然斷絕和法國之間的貸款合作,哪怕有著新的德國貸款湧入,市場的損傷絕對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夠緩解的。

  這將會導致有大量的工人失去工作,也會變相的讓這一次俄國的動亂更加龐大。

  這是目前俄國相當一部分官員反對德俄同盟的原因。俄國目前的國內環境承受不起太大的變動,如果突然間喪失了法國資本的支持,恐怕在德國資本還沒有湧入之前,俄國的國內就已經爆發更大的危機了。

  尼古拉二世自己也清楚這一點,雖然對於威廉二世的提議非常心動,但仍然處於猶豫不決的狀態。

  第一天的商談就在這樣的猶豫不決之中結束。雖然德,俄,澳大利亞三方都有達成合作的意願,但明顯尼古拉二世還是太過猶豫,或者說目前俄國國內的意見並不統一。

  尼古拉二世匆匆離開之後,阿瑟並沒有著急返回到軍艦上,而是將目光看向了略有心思的威廉二世,笑著說到:“威廉表哥,心情不好嗎?”

  雖然阿瑟有些明知故問,但威廉二世也並未生氣,反而無奈的解釋到:“真搞不清楚那些法國人給俄國提供了些什麽,能讓俄國遲遲不願意放棄和法國之間的條約。”

  哪怕威廉二世提供了大量有利於俄國的條件,但尼古拉二世還是猶豫不決。

  再比較一下日俄戰爭前期,德國和法國對於俄國截然不同的態度,威廉二世甚至覺得尼古拉二世的腦袋被驢踢了。

  “你們似乎進入了一個誤區,威廉表哥。相較於成為盟友,我認為德國和俄國更好的歸宿是互相中立。”阿瑟並未回答威廉二世,而是別有深意的說到。

  “哦?怎麽說?”威廉二世頓時來了興趣,略帶驚訝的詢問道。

  “從地緣方面來看,德國和俄國相鄰,都是歐洲大陸的霸主之一。但俄國和法國距離較遠,中間間隔了德意志帝國,因此沒有什麽土地上的矛盾。”阿瑟解釋到。

  “法俄作為盟友,雙方可以獲得德國的土地,並且繼續保留德國作為緩衝。但如果德俄作為盟友,德國能夠瓜分法國的土地,那俄國呢?現在可不是中世紀的時代,互換領地那一套可行不通了。”

  哪怕是在歐洲大陸,遠交近攻的外交理念仍然適用。

  俄國雖然十分重視遠東政策,但基本盤畢竟在歐洲,也得關注歐洲的局勢發展。

  法俄作為盟友,戰爭勝利能夠獲得德國的地盤來對國家進行補充。

  並且兩個國家間隔著德國作為緩衝,並不會爆發太多的矛盾。

  但德俄不同。如果德俄作為盟友的話,歐洲大陸上的敵人也就只有法國。

  但法俄之間距離太遠,俄國也自然不會傻到佔領一片沒有民心飛地。

  那麽就任憑德國做大嗎?德國獲得了法國的土地,綜合實力一定會變得更強。

  擊敗了法國之後,德國的另一個潛在對手不就自然而然的變成俄國了嗎?
  俄國不是現在德國的對手,自然也不可能是獲得更多土地和地盤之後的德國的對手。

  這樣的發展也會讓俄國誕生更多的思考,德俄同盟真的比法俄同盟更加合適嗎?

  除了明面上俄國暫時不能失去法國資本之外,德俄同盟的潛在危機,也是讓俄國官員以及尼古拉二世猶豫的原因。

  威廉二世沉默了片刻,點點頭,說到:“確實是這樣,法俄同盟的目的實際上也是對抗德意志帝國。”

  “所以,我認為德國和俄國最好的關系就是中立。當然,怎樣中立,以及兩個國家的外交底線還得貴國的官員們來界定。”阿瑟笑著說道。

   三千字第一更,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