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194章 日俄戰爭結束
  第194章 日俄戰爭結束
  遠東戰爭的局勢在七月有了轉變。

  首先是7月13日,沙俄帝國心心念念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終於竣工,也終於將這個領土龐大的帝國首尾相連。

  鐵路竣工對於沙俄帝國的好處是不可想象的。他不僅極大程度的提高了沙俄帝國歐洲地區和亞洲地區的交流和運輸,同樣也對沙俄帝國國內的穩定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然,這也更加方便了沙俄帝國從歐洲向遠東調兵。

  從八月開始,每個月都能有四萬多名俄國士兵抵達遠東,加入遠東的戰場。

  在短時間內,沙俄軍隊也確實做到了和島國軍隊的平衡,除了攻防戰異常慘烈之外,領土的變更倒不是太多。

  截止1904年9月,遠東戰場一共擁有二十八萬俄國軍隊和四十三萬島國軍隊,加起來就是七十多萬的軍隊。

  隨著俄國和島國在這場戰爭中的投入越來越大,短時間內結束戰爭已經基本沒有希望。

  兩個國家都做好了持久戰的打算,並且分別向自己的盟友法國,英國尋求更多的資源和資金支持。

  當然,因為這場戰爭而擴大的軍火需求也不再是澳大利亞一國獨享。

  法國,美國,英國,德國等眾多國家都參與了這次軍火貿易,向俄國和島國出售了大量的軍火。

  不過因為各自的盟友條約,法國的軍火隻對俄國出口,而英國的軍火也隻對島國出口。

  再加上德意志帝國對於沙俄帝國的拉攏,並未出口武器給島國。

  這也導致實際上同時向兩個國家出口武器的只有澳大利亞和美國。

  不過澳大利亞還是憑借著來自英國和德國的先進武器,獲得了比美國軍火更多的市場比例。

  澳大利亞在這次戰爭中的軍火出口規模僅僅次於英國,甚至略高於法國,足以見得在這次戰爭之前就進行提前布局是有多麽重要。

  隨著時間的推進,太平洋艦隊的旗艦皇太子號也維修完成,重新加入了太平洋的編隊中。

  這也導致太平洋艦隊對於島國的聯合艦隊形成了微弱的優勢,這也是陸地戰場上陷入持久攻防戰的原因。

  實際上,如果單單隻論戰鬥力的話,島國軍隊其實是佔優的。這個國家在維新之後,對於陸軍和海軍的裝備都進行了大規模更換,訓練更是仿照陸軍第一的德意志帝國以及海軍第一的大英帝國,進行了相對嚴格的訓練。

  而俄國軍隊,除了少部分精銳軍隊的訓練度領先於島國軍隊之外,還有大部分軍隊的訓練堪憂,甚至連武器裝備都十分落後。

  並且因為運輸限制的原因,目前遠東地區的島國軍隊幾乎是俄國軍隊的兩倍,人數上面也有著十足的優勢。

  如果不是太平洋艦隊能夠憑借著微弱的優勢,偶爾對於陸軍進行一點火力援助的話,恐怕旅順的堅守也不會這麽順利。

  雖然目前旅順攻防戰仍然保持著微妙的平衡,但實際上的巨大傷亡也只有俄國和島國兩個國家清楚。

  雖然這些傷亡不至於讓兩個國家元氣大傷,但在沒有達到戰略目的之前,這些損傷也足夠肉疼了。

  截止到目前為止,島國和俄國在這次戰爭中的支出分別為一億三千萬日元和九千萬盧布,均已經超過了一千萬英鎊。

  如果旅順攻防戰繼續保持這樣的平衡,那麽對於兩個國家的開支來說都是十分巨大的,並且還會伴隨著大量的人員傷亡。

  島國自然也明白這一點。並且相對於沙俄帝國來說,島國反而是更加不能輸的那一方。

  沙俄帝國的基本盤在歐洲,哪怕遠東的霸權丟失,也不會對國家的地位造成太大的衝擊。

  但島國可不一樣。島國的基本盤就在東亞,並且是一個海上的島國。

  如果島國在這次戰爭中失敗,並且丟掉了自己發展多年才得來的海軍,那麽島國的霸權夢將徹底破碎,島國最多成為一個地區性的強國,想要染指列強更是不可能。

  這種事情越想越可怕,島國人也自然不願意這樣的事情真正發生。

  所幸戰爭爆發後不久,島國就在國內進行了先後兩次初步動員。

  這兩次的動員為島國增加了將近四十萬的可用軍隊,其中有一半已經被派遣到了戰場。

  為了早點獲得戰果,將戰爭重新轉變成遭遇戰而不是攻守戰,島國再次派遣了二十萬的軍隊,對於戰場的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進行佔領。

  相較於沙俄帝國需要一個多月的運輸時間來看,島國軍隊的運輸時間只需要不到兩三天,擁有著絕對的優勢。

  事情也如同預料的那樣,再次增加了二十萬軍隊之後,遠東地區俄國軍隊和島國軍隊的比例就來到了將近一比三。

  大量的島國軍隊也讓沙俄帝國的應對越來越困難,再加上死傷慘重和後勤供應不足,旅順也逐漸有了危機。

  當然,在擁有足夠規模的軍隊之後,目前的戰場也並非旅順一處,甚至可以稱作多點開花。

  島國軍隊采取一部保衛並且嘗試攻克旅順,一部北進攻克遼陽沙河等地。

  隨著戰爭的推進,島國士兵和俄國士兵的態度可謂是逐漸變成了兩個極端。

  這時候島國的武士道精神確實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哪怕身邊的戰友死傷慘重,島國士兵也撼不畏死,勇敢的發動著衝鋒。

  而俄國軍隊這邊,每一個隊友的傷亡,都讓俄國士兵臉上的畏懼增加一分。

  為了不影響歐洲的利益,派遣到遠東的軍隊有一大半是臨時動員的農民兵。

  這些人可能在半年前還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半年後卻拿著樣式不一的步槍,守衛在遠東不屬於沙俄帝國的土地上。

  這些人不想保家衛國嗎?當然想,但他們卻更加怕死。因為沒有足夠時間的訓練,他們對於戰場上真正發生的事情沒有任何防備,誕生恐懼和恐慌也就是理所當然的。

  1904年10月底,島國調集了一大半的火炮,對於旅順要塞開啟了前所未有的轟炸。

  這些火炮可謂是五花八門,如果仔細看的話,甚至能夠分辨出來三個國家不同的風格,英國,德國,美國風格的都有。

  當然,德國風格的火炮是澳大利亞賣給他們的,澳大利亞在這場戰爭中至少獲得了兩百萬英鎊的利潤,甚至連軍工廠和軍工企業都擴大了許多。

  俄國一開始也進行了反擊,甚至還請求了來自艦隊的支援。但島國艦隊趁機對太平洋艦隊進行挑戰,為了不被偷襲,太平洋艦隊只能匆匆列隊防禦,對於陸軍的支援也自然中斷。

  而俄國軍隊這邊,本來火炮數量就遠遠落後於島國軍隊,再加上後勤並不充足的問題,僅僅反抗了兩輪,炮彈的儲備便已經不足。

  當然,這個時候的俄國士兵也沒有什麽其他想法,他們隻想找一個結實的角落縮著,先等島國的轟炸結束再說。

  可誰也沒想到的是,這場轟炸持續了好幾個小時的時間,雖然是一輪接著一輪的,但中間的時間也不足夠讓俄國軍隊反擊。

  更讓俄國士兵沒想到的是,在這樣的大轟炸中,島國居然派出了一支部隊靠近旅順堡壘,在俄國士兵不注意的前提下登上了堡壘。

  要知道,炮彈可是不長眼睛的,並且島國還是對於旅順堡壘全范圍大轟炸。

  這支島國軍隊很有可能會被自己的炮火所淹沒,但在他們的臉上卻看不到任何恐懼的表情。

  俄國士兵開始慌張了,他們覺得自己是在和魔鬼進行戰爭。連死亡都不懼怕的人,不就是魔鬼嗎?

  十月初,堅守了半年時間的旅順堡壘終於告破,島國已經完成了戰爭中的第一步任務,那就是拔除俄國在遠東的補給站。

  旅順堡壘被攻克之後,遠東戰爭的局勢就發生了巨大的逆轉。

  島國人再次恢復了戰爭一開始的狀態,在遠東不可阻擋,肆意攻城拔寨。

  旅順堡壘的六萬俄國守軍戰死兩萬多人,被俘虜三萬多人。而旅順堡壘,也在這場大轟炸中化為廢墟。

  旅順被攻克對於沙俄帝國來說影響還是很大的。之前沙俄帝國向遠東運輸物資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剛剛竣工不久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另一種就是海上運輸,抵達旅順港口之後在走陸路。

  但旅順堡壘被攻克之後,旅順港口也變得寥寥可危。這樣的情況之下,海上運輸就基本不可能。遠東的俄國軍隊能夠依靠的後勤支援,也僅僅只有西伯利亞大鐵路了。

  1904年10月底,島國在付出巨大傷亡的前提下,先後遼陽,沙河等地,將戰線往北前進了數十公裡。

  11月初,滿洲軍的主力再次北上,碰到了駐守奉天的俄軍主力。

  此時,雙方的兵力對比已經變成了四十萬比十七萬,島國軍隊擁有著絕對的優勢。

  比人數優勢更重要的,是大山元帥獨特的計謀。

  島國的主攻方向是俄國軍隊的右翼,但俄國在右翼上擁有超過三萬人的預備部隊。

  為了讓俄國人將這些預備部隊調到左翼,大山元帥派遣了右翼第五軍光明正大的前往左翼,實際上在暗中又迂回右翼,目的就是引蛇出洞,讓俄國人將右翼預備隊調往左翼,加強左翼的防守。

  實際上俄國元帥庫羅帕特金還真的中計了,他看到了島國人的軍隊調動,因此將大半的右翼預備隊調往左翼,來防止左翼有可能遭受到的強攻。

  但沒想到的是,僅僅是在第三天,俄國軍隊的右翼就遭到了猛烈強攻。

  並且有兩支島國軍隊已經繞到了右翼後方,形成了一個包圍。

  這讓俄國軍隊陷入了困境之中。雖然主戰場是在奉天周圍,但戰線卻綿延了100多公裡。

  想要讓其他地區的軍隊前來支援,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但右翼的預備部隊目前僅僅剩下不到一萬人,根本不可能對右翼的戰爭起到幫助。

  為了保護好軍隊的左翼,左翼的兩個集團軍只能按兵不動。庫羅帕特金元帥再次命令預備役返回右翼,來保護右翼的陣地。

  但這可是綿延上百公裡的陣地,預備部隊如此來回奔波,士兵們早已已經疲憊不堪。

  在第五天的時候,預備部隊成功的返回,沒有精力任何休息,就投入了戰場之中。

  因為人數優勢的原因,島國主力在保持對右翼猛攻的前提下,又相繼發動了對於俄軍左翼的進攻。

  左翼的進攻顯得相對勢均力敵,不過,島國人的目的也僅僅只是為了拖住俄軍的左翼。

  隨著島國軍隊主力一波接著一波的衝擊,俄軍右翼的傷亡越來越大,防線也一步一步的縮小。

  為了挽救即將丟失的右翼陣地,庫羅帕特金命令俄軍左翼放棄陣地,撤退到渾河以北,以便於能夠壓縮戰線,抽調出一部分軍隊來加強右翼。

  但無奈島國軍隊的人數優勢太大,這樣的抽調也不足以彌補右翼的平衡。

  隨著滿洲軍總部再次調集一支部隊前往俄軍左翼,左翼之前保持的平衡也被打破,俄軍的左翼和右翼都陷入了劣勢之中。

  11月中旬,島國軍隊突破了俄軍第一集團軍的防線,並且從左翼開始迂回奉天。

  這下庫羅帕特金元帥是真的坐不住了。一旦島國軍隊成功迂回,那麽遠東的這十多萬俄國軍隊將被島國軍隊包圍。

  一旦損失了這十多萬軍隊,遠東地區可就像脫了衣服的小姐,任人宰割了。

  慌忙之中,庫羅帕特金元帥下令全軍向鐵嶺方向緊急撤退。

  因為是臨時下令的原因,整個俄國軍隊撤退的情況也相當混亂。

  騎兵因為並未參加遭遇戰的原因,在撤退中也是最優先的。

  但騎兵的輜重嚴重堵塞了撤退的道路,再加上許多士兵走亂,各個部隊之間失去了指揮。

  島國軍隊則趁亂而入,先是對撤退的俄國軍隊來了一番炮火襲擊,隨後發起了最終的衝擊。

  這導致俄國軍隊將近四分之一陷入了島國軍隊的包圍圈,但主力也算成功的撤退。

  島國軍隊經歷了連番苦戰之後,也暫時沒有余力追擊,因此,將主要目的放在了消滅被包圍的俄國軍隊上。

  如果說旅順淪陷是對沙俄帝國的第一次打擊的話,那麽這次大會戰的慘敗就是對沙俄帝國的第二次打擊。

  戰敗的消息傳回俄國,遠東總司令庫羅帕特金元帥立即被撤職,並且任命李聶為其為遠東陸軍總司令。

  俄國人並不滿足於戰爭的失利,開啟了在國內的第三輪征兵,並且調集位於歐洲海域的部分軍艦,組成了太平洋第二分艦隊,妄圖重新恢復遠東地區的海上優勢。

  戰爭發展到現在,已經出乎俄國和島國的意料。

  雖然目前遠東局勢島國佔優,但兩個國家都為這次戰爭付出了相當慘重的代價。

  截至目前為止,這場戰爭雙方投入的軍隊已經超過了百萬,甚至動員的總軍隊已經超過了兩百萬。

  從年初的2月開始,戰爭已經持續到了年底的11月。

  目前,無論是俄國還是島國,對於這場戰爭的花費都已經超過五千萬英鎊。

  雖然島國目前已經達成了戰略目的,但他也付出了相當慘重的傷亡。

  至少有十萬島國士兵在這場戰爭中戰死,三十萬士兵受到過程度不一的輕重傷。

  俄國軍隊的傷亡也十分慘重。雖然憑借著前期防守戰的原因,傷亡並沒有島國那麽大,但後期的幾場遭遇戰,還是讓俄國軍隊逐漸死傷慘重。

  至少有八萬俄國士兵死於這場戰爭,輕重傷的士兵則高達二十多萬。

  12月中旬,伴隨著太平洋第二分艦隊抵達之後,俄國重新獲得了海面上的優勢。

  源源不斷的俄國士兵也乘坐西伯利亞大鐵路趕來,勉強維持住了陸地上的局勢。

  但這種均衡也是兩個國家所不能接受的。目前戰爭每持續一天,就要各花費俄國和島國至少十萬英鎊。

  特別是發動大規模戰爭的時候,那消耗甚至還要翻好幾倍。

  哪個國家承受得住這樣的龐大消耗呢?哪怕是強盛一時的大英帝國,在兩次戰爭中也被這樣的消耗戰所拖垮,更不要說是經濟和工業本來就很落後的沙俄帝國和島國了。

  十二月底,在新的一年來臨之際,兩個國家都忍受不住這樣的巨大消耗,發動了新一輪的攻勢。

  這次攻勢俄國和島國都準備了一個月的時間,積攢的武器和彈藥也都足夠消耗很久。

  當然,為了攢夠這些彈藥,他們為此也消費了數百萬英鎊的資金和大量資源。

  但戰爭的結果卻讓兩國大失所望,雖然死傷都十分慘重,但局勢仍然處於微妙的平衡。

  俄國軍隊的數量雖然處於劣勢,但新支援來的軍隊都是歐洲部分的精銳軍隊,戰鬥力並不弱於島國軍隊。

  再加上裝備了大量的新式武器,這也是能夠和島國軍隊一直僵持下去的原因。

  就這樣,一直持續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後,沙俄帝國終於率先堅持不下去。

  不過這個時候的島國政府也不好說。這次戰爭已經讓他們花費了六億多日元的資金,並且士兵的死傷高達六十萬人。

  如果不是沙俄帝國率先放棄的話,恐怕島國也堅持不了多久。

  隨著沙俄帝國的放棄,原本在幕後的各大列強也都站到了台前,開始嘗試著調停這場戰爭。

  不過,各大列強也都基本保持著之前的態度,英國和美國支持島國,德國和法國支持沙俄帝國。

  雖然奧匈帝國和德國是盟友關系,但奧匈帝國和沙俄帝國擁有著領土紛爭和仇恨,因此,在這場戰爭中保持中立地位。

  和歷史上的並不一樣,沙俄帝國雖然目前在陸地上處於劣勢,但海上卻具有著優勢,並且和島國軍隊已經處於相對均衡的狀態。

  這也導致雖然沙俄帝國接受戰敗,但卻十分擁有底氣。

  只要最終和談的結果不如沙俄帝國所意,那麽繼續戰爭也就是無可避免的。

  在商談的期間,俄國和島國仍然處於戰爭狀態,遠東的硝煙也並未停止。

  也正是因為戰事遲遲沒有任何突破,島國最終不得不向沙俄帝國妥協,雙方簽訂了一份都能勉強接受的合約。

  在英國,美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的共同見證下,俄國和島國的使臣共同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這份《樸茨茅斯和約》正式生效。

  和歷史上的不同,這份合約對於俄國的削弱並沒有那麽明顯。

  首先,和歷史上的樸茨茅斯合約一樣,沙俄帝國並不接受任何賠款。

  其次,沙俄帝國不不接受將任何殖民地和土地割讓給島國,能夠接受的也僅僅只是讓出一部分在清國地區的利益。

  島國雖然並不滿意這個結果,但英國和美國關於削弱沙俄帝國在遠東力量的計劃已經實現,就算島國想要繼續戰爭,兩個國家對於島國的支持也會降低。

  更何況,沙俄帝國並非沒有勝利的可能。相比於動員就能獲得大量兵員的陸軍來說,海軍這種短時間內增長不起來的軍種才是決定遠東優勢的重要因素。

  可惜的是,隨著太平洋第二艦隊抵達遠東之後,島國已經沒有在海軍方面超越俄國遠東艦隊的可能。

  再加上俄國軍隊對於陣地嚴防死守,戰爭繼續進行也只是增加對於島國的消耗。

  無論是龐大的資金消耗,還是更多的軍隊傷亡,對於目前的島國政府來說,都是不可承受的。

  因此,獲得一部分在遠東地區的利益,也算是島國政府能夠勉強接受的結果。

  畢竟島國也清楚,繼續消耗下去的話,難免會惹得沙俄帝國更大的憤怒。

  萬一俄國冒著得罪盟友的風險,將歐洲地區大部分兵力調來遠東,到時候戰爭的天平可就要朝著沙俄帝國方向傾斜了。

  島國雖然說是在和沙俄帝國進行戰爭,但他們面對的也只是沙俄帝國的一部分力量而已。

  完整的沙俄帝國絕對不是島國就能夠打敗的,這一點,島國人在發動戰爭之前就很清楚。

  1905年四月,歷時一年零兩個月的島俄戰爭終於結束。這場戰爭算是近代規模最大的戰爭之一,雙方合計動員了超過兩百萬的軍隊,並且在這場戰爭中共計死亡超過三十萬人,受傷四十萬人以上。

  島國收獲了遠東地區的部分利益,並且獲得了獨佔朝鮮的權利,這也算是不幸中的一點補償了。

  至少這次戰爭之後,歐美國家已經開始重視島國,將其視為強大的國家,甚至有潛力競爭末位列強。

   六千兩百字大章節,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