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188章 最後的防線
  第188章 最後的防線
  上百枚艦炮炮彈足以擊沉好幾艘擁有厚重裝甲的戰列艦,更不要說是隻身肉體的島國軍隊了。

  沙俄帝國在海戰中沒有失利,這也引起了接下來的一連串蝴蝶效應。

  至少原本歷史上的旅順被圍並沒有發生,島國派遣來攻佔旅順的先頭部隊,第二軍在和第四步兵師的遭遇戰上損傷慘重,傷亡已經超過了一半。

  如果不是島國的武士道精神,恐怕傷亡一半的軍隊早已經潰散,不可能還集中在奧保鞏的命令之下。

  只不過,奧保鞏大將目前的心情也並不是那麽美好。

  在這次遭遇戰中,第二軍四個師四萬人的軍隊,死亡一萬三千余人,輕重傷兩萬一千余人。

  輕傷還能夠作戰的人數只有兩萬兩千多人,甚至不足第二軍總人數的一半。

  在這次戰爭中,第二軍最順利的時候,離第四步兵師的陣地幾乎只有幾十米的距離。

  但先是被大量的炮火集中打擊,隨後又是海上太平洋艦隊的艦炮火力,讓第二軍的火炮部隊幾乎形成不了任何反擊。

  更慘烈的是,一枚艦炮炮彈擊中了第二軍最大的一個炮兵陣地,這枚炮彈不僅讓第二軍損失了十多門火炮,它所引起的炮彈爆炸,更是讓整個炮兵陣地灰飛煙滅。

  這場戰爭過後,第二軍兩百多門火炮僅僅剩下五十門出頭,還都是那些小口徑好轉移的火炮。

  用這樣的火炮去撕碎旅順港口的堡壘,簡直如同白日做夢一樣。

  但不管怎麽樣,該有的戰報是必須上報的。島國的後方指揮部也必須掌握最新的戰果,才能夠根據這些戰果來制定更新的計劃。

  雖然必須承認戰爭的失利,但奧保鞏大將在屬下的建議之下,將自己的失誤指揮改成了敵人的埋伏,宣稱敵人在旅順北面至少擁有五萬人以上的部隊,並且火炮數量超過五百門。

  正是因為兩倍多的火炮壓製,再加上敵人海軍的支援,才導致了奧保鞏大將的這次“失利”。

  奧保鞏大將在給後方指揮部的匯報中還提到,雖然己方軍隊損傷慘重,但他們也給敵人造成了數以萬計的傷亡。

  奧保鞏大將自信的說道,只要再給他兩萬人的軍隊,他一定能攻克敵人的陣地,成功抵達旅順堡壘。

  雖然奧保鞏大將並不知道後方指揮部有沒有相信自己的匯報,但至少他的職位並沒有被罷,並且還得到了一定的兵源補充。

  這場遭遇戰的一周後,島國將所有的登陸部隊劃分到滿洲軍中,並且建立了滿洲軍總司令部,由大山岩元帥擔任總司令。

  整合了所有登陸部隊之後,島國再次派遣三萬人的軍隊,和之前已經登錄的第一軍,第二軍,組成的總人數高達六萬多人的滿洲軍。

  並且這三萬人的新增部隊全部裝備著來自德國的Gew98式步槍,大部分機槍和火炮也都生產自澳大利亞。

  為了防止太平洋艦隊再次對俄國陸軍提供炮火支援,這一次的島國陸軍行動,海軍也隨之出動。

  當然,島國海軍的目的並不是再打一場海戰,而是對於太平洋艦隊形成牽製,讓他們無暇他顧。

  六月初,滿洲軍隊的第二軍和第三軍再次抵達了旅順北部,並且再次和第四步兵師碰面。

  這一次的第四步兵師已經得到了加強,遼東半島俄軍司令斯捷塞爾再次派遣了一個師1.8萬人保衛旅順北部。

  只不過這個師沒有像第四步兵師那樣先進的武器裝備,他們的武器裝備大多都是生產自俄國。

  雖然明面上雙方軍隊的比例是三點六萬比六萬,但實際上,俄國軍隊有一半人是作為預備部隊部署在陣地後方十公裡以外的。

  這也代表著正面陣地上的俄國軍隊只有一個師,不到兩萬人的規模左右。

  在忽略CA-1機關炮這個強大的火力優勢的前提下,戰場上的俄國軍隊處於絕對的劣勢。

  並且CA-1機關炮只能對相對來說密集的軍隊造成殺傷,一旦敵人的分布比較松散,CA-1機關炮更多的就只是威懾了。

  並且第二軍和第三軍的火炮攻擊范圍是要比CA-1機關炮遠的多的。

  在做好了提前準備的情況下,島國的火炮能夠輕松地壓製俄軍的火炮,戰爭也不再像上一次那樣,島國的軍隊被無情的碾壓。

  火力的優勢讓福克將軍瞬間一驚,連忙聯系後方的軍隊前來支援。

  但預備部隊駐扎在十公裡以外,想要趕來也至少需要兩個小時的時間。

  俄國軍隊能夠成功堅守兩個小時嗎?特別是在火力和人數都處於劣勢的情況下。

  實際答案是不能。因為聯合艦隊對於太平洋艦隊的牽製,俄國軍隊得不到任何的火力支援。

  這也讓一些原本還心存希望的俄國士兵瞬間絕望,面對著敵人來勢洶洶的攻勢,俄國士兵也再次感覺到了久違的慌張。

  等到十公裡之外的預備部隊成功趕來的時候,第四步兵師已經損傷了大半,並且在朝著後方撤離。

  目前的陣地已經丟失,自然也不可能再反攻回去。俄軍只能一臉失望的撤離旅順北部,朝著旅順堡壘的方向撤離。

  大山岩元帥對於這份戰果很滿意。雖然滿洲軍也損失了六千多人,還有數千人的輕重傷。

  但目前旅順北部的前方陣地已經被島國拔除,他們也終於能夠見到堅固的旅順堡壘了。

  此時的旅順堡壘之內,俄國方面對於如何解決島國的攻勢分成了兩派。

  以遼東半島俄軍司令斯捷塞爾為首,希望將旅順堡壘視為最終的防禦陣地。

  只需要集中五萬人左右規模的軍隊,就可以讓旅順堡壘堅守兩年以上。

  這是斯捷塞爾的自信,同樣也是目前最保守的方法。按照旅順堅固的要塞來看,堅守兩年也不是什麽問題。

  只要太平洋艦隊不喪失優勢,旅順堡壘就能獲得從旅順港口而來的接連不斷的物資支援,堅守更久也不是什麽困難的事情。

  那麽問題來了,太平洋艦隊能夠一直保持優勢嗎?

  至少旅順地面部隊司令康德拉欽科不這麽認為。也並不是不相信太平洋艦隊和馬卡洛夫中將,只不過康德拉欽科覺得,與其將旅順的命運放在海軍手裡,不如讓陸軍來親自堅守和掌握。

  康德拉欽科堅持利用旅順外圍有利的地形,設立一道位於旅順之外有力的防線。

  這樣既能保證旅順堡壘和港口不會落於島國人手中,同樣也不用像堅守旅順堡壘那樣孤注一擲。

  堅守旅順堡壘的話,俄國軍隊的目的就真的只有堅守了。但如果目的是守住外圍防線,俄國軍隊就還有反攻的機會,同樣也能保障不被切斷任何後勤供給線。

  正所謂縣官不如現管,雖然明面上遼東半島俄軍司令斯捷塞爾官位和權力更大,但實際上,負責指揮旅順方面的,仍然還是旅順地面部隊司令康德拉欽科。

  在康德拉欽科的指揮下,俄國軍隊在旅順要塞外圍二三十公裡左右,利用地形形成了一道比較堅固的防線。

  撤退的北方兩個師,以及旅順要塞原本的駐軍一個師總共三個師五點四萬人,有超過四萬人部署在旅順外圍的防線上,形成了一道比較堅固的防線,也是旅順要塞的最後一道防線。

  這一道防線之後,除了旅順要塞本身之外,就基本沒有任何防線,來阻擋島國軍隊對於旅順要塞的包圍了。

  俄國人似乎也明白這一點,清楚旅順要塞和旅順港口對於遠東局勢的重要性。

  再加上也確實退無可退,身後就已經是至關重要的旅順要塞。俄國人爆發出了一種信念,成功的將島國軍隊阻攔在旅順北面三十公裡之外的防線。

  島國的攻勢也得以短暫的停止,除了這道防線的攻防之外,遠東似乎陷入了短暫的安寧。

   兩千六百字第二章,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