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71章 養老院,孤兒院和技術學校
  第71章 養老院,孤兒院和技術學校

  “我們的人均收入和歐洲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彌補這個差距是漫長的過程,但我們必須要重視所有人民的利益。造福澳大利亞人就是造福澳大利亞,政府所實行的各項政策一定要徹底落實,盡可能的保障每一個澳大利亞人都能享受到我們的各項政策。”阿瑟點了點頭,略帶鄭重的說到。

  埃文首相點點頭,說到:“關於福利政策的問題,根據殿下您的吩咐,我們在每個州都酌情修建了一定數量的養老院和孤兒院。其中,養老院一共修建了十三座,目前一共有高達兩千多名沒有自主生活能力的老人入住。孤兒院方面,我們只在每個州修建了一座,目前一共收納了超過一千名孤兒。政府的下一步計劃是繼續修建養老院和孤兒院,爭取能夠救濟到更多的老人和幼兒。”

  如果說大肆建設所誕生的工作崗位福澤澳大利亞所有成年人的話,那麽養老院和孤兒院就是救濟那些沒有自主生活能力的老人和孤兒。

  目前因為規模的原因,養老院主要收容沒有子女,低收入並且沒有自主生活能力的老人。

  不管怎麽說,養老院和孤兒院的建設非常有效的緩解了澳大利亞窮苦平民的悲慘遭遇,讓很多老人和幼兒得以生存下去。

  澳大利亞人之所以如此尊敬並且狂熱的效忠阿瑟,各種福利政策和削減稅收的行為佔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

  在平民百姓的心中,一個君主是否偉大,是否受人尊敬,取決於這個君主是否愛護他的子民,是否能夠尊重所有子民的利益。

  至少現在看來,阿瑟在這一方面做的還是很成功的。從阿瑟抵達澳大利亞開始,就接連頒布了各項有利於澳大利亞人的福利政策,還削減了大半的稅收。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如果澳大利亞人還不對這位心系人民的君主追崇,那才是真的有問題。

  “這方面政府做的不錯,埃文首相。在澳大利亞,仍然還有孤寡老人和孤兒的前提之下,養老院和孤兒院的行辦就還要進行。我可以接受漫長但有效果的計劃,但不能接受沒有任何進展和行動。我希望今年還能興辦更多的養老院和孤兒院,讓澳大利亞人看到他們的政府很在意他們。”阿瑟欣慰的點了點頭,吩咐到。

  養老院和孤兒院的修建花不了多少錢,日常開銷也並不高。但這兩種機構卻是非常有效拉攏民心的手段。

  一所小型養老院或者孤兒院大約能夠容納一百人左右,一年的花費也不會超過兩千英鎊。

  因為這個時代的各項人權保障政策都很低,在歐洲各國還在暗地裡執行12小時工作製的時代,人們對於那些孤寡老人和孤兒的關注又有多少呢?
  只需要給他們提供一日三餐,以及一些基礎的東西,就能獲得很多人的好感,何樂而不為呢?

  “是,殿下。”埃文首相回應到。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任務,但能為王室和政府帶來巨大的聲望,因此埃文首相回答的非常乾脆。

  “教育和醫療的情況呢?我們的學校和醫院的建設有什麽成果?”阿瑟詢問到。

  在民生方面,除了各項福利政策之外,教育和醫療也是阿瑟關注的重點。

  “殿下,按照您的吩咐,教育部在上一年建成了一百零七所小學,十一所中學,還有國家大學。目前我們一共招收了一萬兩千三百多名學生,預計今年的招生數字還會增加。”教育部長理查德站起來回答道。

  建設一百所小學是阿瑟之前在內閣會議上給理查德部長的任務,沒想到理查德部長非常順利的達標。

  “大學的情況怎麽樣?咱們的那些寶貴的大學生在大學裡還好吧?”阿瑟笑著詢問道。

  小學的教育都是一些基礎的東西,基本上不會出差錯。但大學可不一樣,那幾百名寶貴的大學生都是澳大利亞幾年後的中流砥柱,出任何問題阿瑟都會心疼。

  “都很好,殿下。因為大學采取的是一半理論一半實踐的方式,因此那些大學生們對於各種知識的掌握還算順利,學習計劃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理查德部長笑著說道。

  這些大學生們辦實踐半理論的教學方式也是教育部無奈的選擇。

  因為工業和各項建設需要很多的技術人才,但澳大利亞對於這方面的儲備並不完善。

  這也就導致了這些大學生們成了良好的技術人才,偶爾會被工業和其他部門拉去當壯丁,持續一整天的時間。

  但這樣做也不是沒有好處。因為動手實踐的緣故,這些大學生們對於自己所學的知識的掌握還是非常有效的。

  雖然會讓自己身心俱疲,但學習效率確實有所提高,還能解決一些各部門遇到的普通技術問題。

  “大學生們的營養供應一定要跟上,他們將會是我們國家的中流砥柱。另外,為了解決我們國家技術工人欠缺的問題,在吸引技術工人移民的前提之下,我覺得也很有必要建立一所技術學校,招收普通工人進行簡短培訓,讓他們掌握特定的技術進入到更高深的崗位當中。教育部可以在這段時間內商討計劃,師資的問題可以從歐洲聘請,我們現有的優秀工人和人才也可以當做臨時教師。這所技術學院主要培養的是技術方面的能力,目的是為澳大利亞培養更多的技術工人和人才。”阿瑟看著理查德部長,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大學的教育雖然進行的非常順利,但這些寶貴的大學生在日後將會成為澳大利亞技術行業的中流砥柱,他們更多的是科研和管理型人才,自然不可能讓他們進入底層工作。

  這也會導致一個問題,那就是澳大利亞的技術工人欠缺並不能得到緩解。

  因此,建立一座專門培養技術工人的技術學校是非常有必要的。不求他們的學識有多麽高深,只要能夠掌握一定的技術和能力,成長為一名合格甚至優秀的工人,那麽就已經達到了阿瑟的期望。

   第一更,求支持!各位兄弟求票啊!推薦票月票都到碗裡來,感謝感謝!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