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366章 城市人口的弊端
  第366章 城市人口的弊端

  國慶日的演講,阿瑟也秉持著之前的計劃,那就是給所有澳大拉西亞人打好預防針,澳大拉西亞可能離戰爭不遠了。

  說是演講,但其實也有幾分動員的意味。畢竟按照澳大拉西亞的地理位置來說,這場歐洲戰爭,澳大拉西亞完全可以置之度外,以中立者的身份坐視,甚至還能趁機向雙方出售大量的糧食和武器資源。

  但,如果澳大拉西亞想要崛起,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強國,這場戰爭就不得不參與。

  不參與這場戰爭,在戰後就不可能獲得利益分配。沒有利益分配的澳大拉西亞,永遠只能是那個第八列強。

  更重要的是,這樣一來,澳大拉西亞和美國之間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

  等到歐洲因為內耗逐漸失去領先地位,美國的強大可就真的無人能夠阻止了。

  至於將來誕生在俄國的另一個國家,從國家體制方面來看,這個國家就不可能和澳大拉西亞成為盟友。

  而這個國家誕生後歐洲各國普遍圍剿它的真正原因,也正是因為這個國家帶來的可怕體制和思想,足以顛覆歐洲大部分君主製國家。

  好消息是,澳大拉西亞一直被阿瑟經營的很好。王室和政府在民生方面付出很大,澳大拉西亞人的生活水平也直線上升。

  真正的普通平民想要的幸福生活,在澳大拉西亞已經能夠基本實現。

  這也導致澳大拉西亞的平民對於政府的支持其實是很高的,再加上阿瑟的威望,國家的穩定很有保障。

  至少在澳大拉西亞,像這樣的革命黨並沒有任何出路。國家穩定強大,人民生活幸福,又有誰會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去反對這樣的國家呢?
  真正別有用心的人,大部分都已經被皇家安全情報局查獲,要麽送到礦場進行勞動,要麽直接秘密處決。

  就算有漏網之魚,在澳大拉西亞這樣穩定的政治環境下,要麽選擇逃離,要麽也只能潛伏下來等待機會。

  但真的會有機會給這些人嗎?只要澳大拉西亞的人民生活幸福度不會下降,就不可能會有機會給到這些革命分子。

  好消息是,阿瑟演講後,澳大拉西亞人的反應,對於阿瑟和政府做出的決定還是支持。

  甚至,許多狂熱忠誠於阿瑟的人群,已經在叫囂著積極備戰,踴躍參軍了。

  民眾們支持國家參與這場可以避免的戰爭,這對於政府和阿瑟來說都是好消息。

  借著這樣的機會,阿瑟還宣布向皇家救濟委員會捐款五百萬澳元,更加引得台下群眾的一片歡呼。

  目前皇家救濟委員會每年能夠獲得王室提供的200萬澳元資金,外加來自外界的各種捐助。

  但兩者加起來也不會超過300萬澳元。阿瑟捐贈的這500萬澳元,相當於王室救濟委員會兩年所需的救濟資金。

  這些資金全部都用在澳大拉西亞的低收入人群,這也是澳大拉西亞的人群之所以歡呼的原因。

  除了對王室救濟委員會捐款之外,阿瑟也宣布放開對於居民購買糧食的限制。

  在之前,每個家庭每次購糧不得超過500斤,現在已經被提高到了一噸,也就是2000斤。

  按照澳大拉西亞平均每戶6.3人來算,如果每戶家庭都購買最大的糧食限額,差不多需要221萬噸左右的糧食。

  要知道,澳大拉西亞國內的年糧食消耗總量也只有不到300萬噸。

  這也代表著,每戶家庭一噸的糧食總量,也基本能夠滿足這戶家庭大半年的吃食了。

  而221萬噸糧食,其實只是澳大拉西亞戰略糧食儲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讓其出售給民眾,不僅能夠緩解民間因為即將面對戰爭帶來的糧食焦慮,同樣也在向民間釋放一條消息,那就是國家的糧食完全足夠,根本不用擔心饑荒的問題。

  為了保障民間的糧食穩定,阿瑟還特意規定,現階段出售糧食,糧食價格必須和去年的售價保持一致,並且不允許有大幅度上漲的行為。

  澳大拉西亞是一個產糧大國,阿瑟不會容忍任何低價購入,高價售出糧食的行為。

  任何發國難財的人,對國家來說是一種背叛,對民族來說是一種玷汙。

  澳大拉西亞的肉類和糧食生產一直都很發達,也是著名的肉類出口大國和牛羊出口大國。

  再加上目前比較發達的農業,阿瑟甚至可以自信的表示,哪怕在整個一戰期間,澳大拉西亞人都不用擔心會缺少糧食。

  當然,糧食價格的上漲是難免的,阿瑟和澳大拉西亞政府,也會將糧價控制在一個比較合理的范圍。

  對於阿瑟來說,將糧食出口到國外賺國外的錢,可要比在國內賺自己人的錢劃算的多。
    在國外的糧價上漲到怎樣的程度阿瑟不管,澳大拉西亞國內的兩家,任何時刻都不得大幅度上漲。

  在慣例的升旗儀式之後,這一次的國慶活動也算是圓滿結束。

  聚集在悉尼宮廣場的人群並沒有著急散去,因為澳大拉西亞歷年的閱兵式都在悉尼宮舉行的原因,悉尼宮外圍早已經形成了相當繁榮的經濟鏈。

  甚至悉尼城市到悉尼宮的那條大道周圍,都有許多的店鋪和攤販,也能顯現出悉尼目前的繁榮。

  作為澳大拉西亞目前人口最多的城市,悉尼的發達是毋庸置疑的。

  也是因為澳大拉西亞的人口大部分都是移民的原因,這也導致國內的人口分布有些畸形。

  雖然因為各種政策已經改善了許多,但悉尼和墨爾本這兩座城市,在澳大拉西亞國內兩強並立,沒有任何敵手。

  目前僅僅是悉尼和墨爾本的人口加起來,就已經將近300萬人,澳大拉西亞總人口的五分之一還要多。

  雖然政府的各種政策有著一定的效果,讓這兩大城市周邊的州,以及西部建設工業基地的西澳大利亞州的人口都有不小的增長。

  但移民對於自己要去的地方的選擇權利還是很大的。沒有人不想去大一點的城市,這導致每年100多萬的移民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會選擇留在悉尼和墨爾本。

  根據民生部門的統計,悉尼有望在今年突破200萬人口,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200萬人口並不是一個小數字,200萬人口的城市全世界也有著不小的地位。

  就目前各大列強的首都和發達城市的人口來看,人口超過200萬的城市包含英國倫敦,美國紐約,德國柏林,法國巴黎,俄國聖彼得堡和奧匈帝國維也納。

  其中,柏林,聖彼得堡和維也納的人口都在200萬出頭,巴黎的人口也才300萬左右,足以見得目前200萬人口城市確實已經算非常巨大了。

  當然,相較於目前歐洲人口最多,最發達的城市倫敦來說還是有一定距離。

  倫敦目前的人口已經將近800萬,這樣的人口規模要比不少的中小國家還要多,足以見得目前大英帝國的實力。

  而作為歐洲列強之一的意大利,其首都羅馬目前的人口,僅有60萬出頭,差不多是悉尼的三分之一。

  要知道,意大利的人口,可是澳大拉西亞人口的兩倍還要多。

  而意大利首都的人口只有澳大拉西亞首都的三分之一,足以見得目前澳大拉西亞人口分布的不均衡。

  算上另一大城市墨爾本,澳大拉西亞的人口分布情況會更加嚴重,甚至已經阻礙了澳大拉西亞其他的州的發展。

  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移民停留在悉尼和墨爾本區域,還有不少的人留在了新南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州。

  這導致前往其他州的移民只有總移民的一半左右,還要被分流到新西蘭地區和殖民地。

  除了維多利亞州,新南威爾士州和首都領地之外,其他州每年能夠分得的移民數量基本都在十萬左右。

  像西澳大利亞州這樣重點發展工業的地區,每年的移民也只有20到30萬左右,完全不能滿足城市和地區發展所需。

  而悉尼和墨爾本兩個城市的規模已經越來越大,任何一座城市的人口都要比部分州的人口還要多,管理起來也十分麻煩。

  如果有必要,削減這兩座城市的職能,特別是悉尼的職能,才能讓澳大拉西亞的各城市和地區更好的發展。

  悉尼目前是澳大拉西亞的行政中心,宗教中心,文化中心,經濟中心和軍事中心。

  如果不是興建了利奧諾拉工業基地,恐怕悉尼還要落一個工業中心的名頭。

  雖然這讓悉尼成為澳大拉西亞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城市人口前六。

  但對於人口只有不到1400萬的澳大拉西亞來說,悉尼人口太多反而是一個麻煩。

  別的不說,哪怕早早的對悉尼的城市規劃就進行了修改。但截止目前,悉尼的人口在十多年的時間裡翻了三倍,部分城區已經比較混亂和擁堵。

  想要妥善解決這樣的問題,除了花大時間和大代價對於城區進行重新規劃之外,重新尋找首都所在地,也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式。

   3000字第一更,求支持,求月票!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