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354章 接收所羅門群島
  第354章 接收所羅門群島
  根據澳大拉西亞和協約國的約定,澳大拉西亞的常備軍隊數量到達40萬之時,就是英法開始向澳大拉西亞轉讓太平洋殖民地的時候。

  要知道,雖然太平洋的殖民地只有多個群島和島嶼,總面積加起來並不是太大。

  但這不代表轉讓殖民地就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了。哪怕澳大拉西亞連和殖民地的距離比較近,想要全面接收,也至少得小半年的時間。

  這其中還涉及到殖民地人口的接納和遣返,重建殖民地秩序和政府,接管殖民地的駐防等等。

  更重要的是,這片地區涉及到小半個太平洋,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的海軍要在這片地區巡邏,才能保障這些殖民地的海域安全。

  不過好消息是,在這片區域澳大拉西亞目前並沒有對手,還背靠協約國,並不擔心這些殖民地的安全會遭到威脅。

  當然,如果愣要算的話,現在的美國或許是一個危險。

  因為目前南美戰爭的原因,阿根廷和智利背後的勢力其實也是在暗中較量。

  不過想來美國應該沒有膽子直接參與,在同盟國不幫助美國的前提下,現在美國的綜合軍事實力,根本比不上英法任何一個國家。

  不過,為了安全考慮,澳大拉西亞會率先接收距離本土比較近的島嶼,比如和澳屬新幾內亞十分接近的英屬所羅門群島保護地。

  整個所羅門群島的土地面積大約為2.84萬平方公裡,擁有將近22萬的總人口。

  但目前的所羅門群島被英德分割而治,德國佔據北部的兩個島嶼,英國佔據除了這兩個島嶼之外的整個所羅門群島。

  和英國駐澳大使進行照會之後,1913年9月1日,殖民地轉讓正式開始。

  英屬所羅門群島保護地的人口大約15萬人,其中有不到2萬人是英國和歐洲移民,其他的都是本地土著。

  需要解決的,是這2萬人口的去留問題。對於剩下的將近13萬的土著人口,問題反而很容易。

  要麽,為了將來所羅門群島的建設付出自己的生命。要麽,被遣返到東南亞或者其他地區。

  還有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那就是關於所羅門群島的安置,或者說是所羅門群島的政治區劃級別。

  目前大體上有兩種思路和辦法,一種是將所羅門群島獨立出來,創建所羅門群島殖民地。

  而另一種,則是因為所羅門群島和新幾內亞比較近的原因,有官員提議將所羅門群島並入澳屬新幾內亞殖民地,並不另設行政區劃。

  這兩種提議對於阿瑟來說,影響其實都不是那麽大。

  畢竟,殖民地的總督由阿瑟親自任命,這也代表著殖民地總督相較於選舉出來的州長,會更加忠誠於阿瑟。

  無論是將所羅門群島並入澳屬新幾內亞,還是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殖民地,都是殖民地的范圍,因此差異也不是太大。

  綜合考慮之後,阿瑟在肯特首相的建議下,還是決定將所羅門群島單獨作為一個殖民地,命名為所羅門群島殖民地。

  畢竟所羅門群島距離澳屬新幾內亞也有數百公裡的路程,統一管理起來並不方便。

  更多的州級行政單位,也有利於阿瑟對於下屬進行獎賞。同時,這些殖民地總督,也相當於是阿瑟的忠實擁簇,一定程度上也能擁護阿瑟的地位。

  9月2日,一千人規模的殖民地駐守部隊,陪伴著第一任所羅門群島殖民地總督馬爾克·麥克歐斯蘭德前往所羅門群島,也正是代表著澳大拉西亞接管所羅門群島,在大洋洲和太平洋范圍內,再次擴張自己的勢力范圍。

  在馬爾克·麥克歐斯蘭德臨行之前,阿瑟特地和他見了一面,並且考驗了馬爾克·麥克歐斯蘭德的能力。

  所羅門群島目前要做的事情,一是盡可能挽留殖民地的人口,保障殖民地的發展。

  二是盡快穩定殖民地的秩序,不要讓所羅門群島產生有可能的混亂。

  第三,就是盡可能在所羅門群島建立完善的防備體系,海防也很重要,畢竟這是目前澳大拉西亞實際上的東北邊境。

  當然,這些任務實際完成起來也並不困難。至少以馬爾克·麥克歐斯蘭德的能力來看,完成這些並不困難。

  畢竟所羅門群島也有十多萬的土著可以利用,這是可以隨意消耗的勞動資源,能夠為所羅門群島的各種建設打下夯實的基礎。

  借著所羅門群島的這次契機,阿瑟也對於所有殖民地的防務進行了修改。

  所羅門群島和澳屬帝汶,分別駐扎1000人左右的駐軍。

  澳屬新幾內亞和皇家領地,則駐扎3000人的駐軍。

  這些駐軍單獨成軍,直接隸屬於國防部。殖民地有申請調動的權力,但駐軍的薪資,武器裝備等花費,全部由國防部提供。

  這樣做能夠削弱殖民地總督的權利,盡可能減少殖民地總督傭兵自立的可能。

  不過,殖民地總督調動這些駐軍的權力還是要有的。畢竟某些事關於殖民地安全的政策,也需要這些駐軍的配合。

  這麽調動之後,北部殖民地和皇家領地駐扎的軍隊就大幅度減少,滿打滿算也只有八千人。

  不過配合著澳大拉西亞的海軍,這些殖民地的安全問題還是能夠得到保障的。

  至於澳大拉西亞目前一共擁有的15個殖民地師,則被阿瑟調集到了澳大拉西亞本土,進行統一和標準化的訓練。

  在一戰尚未打響之前,他們也要接受一段時間的訓練,來確保他們擁有一定的戰鬥能力。

  當然,更重要的是,要培養這些土著士兵的忠誠度。至少在戰爭中不會產生混亂,不會叛逃,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不過想來應該也不會。畢竟這些軍隊將來是要抵達歐洲戰場的。他們能夠叛逃誰?叛逃德國嗎?

  要知道,歐洲的種族主義比澳大拉西亞嚴重的多,他們逃離戰場,也不一定會擺脫生命危險。

  還不如為澳大拉西亞而戰,獲取勝利之後,他們也會獲得阿瑟所允諾的獎勵。

  是的,為了激起這些士兵的動力,以及保障這些土著軍隊不會誕生混亂,阿瑟許諾,只要這些土著士兵為澳大拉西亞服役滿十年,就可以獲得一筆資金獎勵,並且和他的家人一起,被送到東南亞生活。

  這是阿瑟自控制整個澳大拉西亞以來,第一次公開承諾會將土著平安送到東南亞。

  這也讓一些原本認為自己會以悲慘命運死在澳大拉西亞的土著有了生的希望,哪怕只是為了自己的家人,也要抱住這根救命稻草。

  為了讓這些土著士兵相信自己的話,再加上培養這些土著士兵的戰鬥力,確保他們的忠誠度。

  阿瑟大手一揮,為這些土著士兵也提供了肉食,只不過是兩天一頓。

  但這相較於這些土著之前的生活來說已經好得多。在每天聽話訓練的基礎上,他們就能夠獲得足夠的食物,每兩天一頓的牛羊肉和水果,哪怕只是一顆番茄或者蘋果,也足夠讓這些土著興奮了。

  再加上這些殖民地師都有阿瑟設立的指導員,實際上就是負責洗腦的官員。

  因此,這15個殖民地師自開始訓練以來,並沒有爆發太多的混亂,訓練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

  其實這也很正常,畢竟這些土著參軍之後,他們和他們的家人的待遇都會好上許多。

  土著士兵眾多福利待遇的其中一條,就是他們的家人可以免除強製勞動,成為政府或殖民地政府旗下的正規勞工,工作也會有薪水。

  這也代表著這些土著參軍之後,他們家人的安全和生活都有了保障。

  同時,對一些被提拔之後擔任班長和軍官職務的土著,進行更豐厚的獎勵和保障,有這些土著進行內部監督,對於整個殖民地師的控制也能更加穩妥。
    確保殖民地師擁有一定忠誠度的最關鍵的一條,阿瑟在土著士兵內部建立了一條規則,被阿瑟簡單地稱之為揭發規則。

  只要能夠揭發自己的戰友和長官的不忠舉動,一經查實之後,就可以獲得豐厚的獎勵。

  這筆獎勵包括一定的資金,也包括揭發者和其家人的自由權。

  這也代表著,如果揭發成功,自己和家人很有可能直接獲得自由。

  就算錢財不為人所動,阿瑟相信,沒有土著不會向往自由。頒布這條揭發規則,就算土著沒有膽量揭發自己的戰友和長官,也會讓一些別有用心的土著心生忌憚,在土著和土著之間製造裂痕。

  同時,一個殖民地師的內部,不會有太多來自於一個地區的土著士兵。

  這樣的規則甚至於深化到班級單位,同樣的一個作戰班,基本不會有超過兩名來自於同一個地區的土著。

  這也代表著這些土著士兵和戰友之間是比較陌生的,這也增加了土著士兵揭發戰友的可能性,提高了土著和土著之間的不信任和猜忌。

  管理這些土著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土著和土著分化起來,用土著來管理土著。

  種種政策之下,就算殖民地師的忠誠度不是太高,但用來作戰也勉強可以。

  反正這些殖民地是送往歐洲之後,他們的死活對於阿瑟來說並不重要。

  當然,阿瑟也會說到做到。等到一戰結束之後,絕大多數土著都會被阿瑟遣返,甚至也包括沒有參軍的土著。

  所有土著士兵統一裝備著李恩菲爾德步槍,這也消耗了皇家軍工廠一部分步槍庫存。

  不過好消息是這批裝備大英帝國支持了一部分資金,澳大拉西亞國防部的出資並不太多。

  除了步槍之外,殖民地師裝備的重武器就很少了。每個殖民地師僅裝備了幾挺機槍和十多門火炮,重火力武器也都只是裝裝樣子。

  相較於裝備豪華的常規部隊和近衛師來說,殖民地師的裝備就顯得有些寒酸。

  不過畢竟是被阿瑟當做炮灰的部隊,能夠裝備一些機槍和火炮,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在訓練方面,殖民地師也和常規部隊有著比較大的差距。

  殖民地師最重要的訓練,一是紀律和紀律訓練,二是進行簡單的英語培訓。

  這是為了方便這些士兵前往歐洲之後,能夠更好的和歐洲人進行交流,同時也是讓這些士兵更好的聽從澳大拉西亞軍官的指揮。

  至於打靶訓練,殖民地師雖然也有,但並不像常規部隊那麽頻繁。

  一般情況來說,這些土著士兵每五天可以進行一次打靶訓練,每次打靶訓練大約每人消耗十發子彈,平均每人每天消耗兩發子彈。

  這也代表著,30萬的土著士兵,每天消耗的子彈數量就高達60萬發,對於皇家軍工廠的生產能力來說也是一種考驗。

  不過這樣的消耗也是有效的。至少這些土著士兵從參軍開始到現在,槍法已經提升了不少。

  當然,國防部也沒指望著這些土著士兵的槍法有多好,從每五天一次打靶訓練中就能夠看出,國防部的要求,其實只是讓這些土著士兵熟練的掌握槍械的運用,免得到了戰場連槍怎麽開都不知道。

  反正到了歐洲戰場,這些土著士兵的消耗基本都由大英帝國提供。

  至於這些土著士兵會不會浪費大量的子彈,那就得看大英帝國的後勤能力強不強,軍工廠的生產快不快了。

  在殖民地師進行大量訓練之時,澳大拉西亞的常規部隊,兩個近衛師和三個常規師的訓練也沒有終止。

  這也導致目前的澳大拉西亞僅僅只是士兵的日常訓練消耗,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目前普通士兵每次打靶訓練的子彈高達二十發左右,這也代表著所有普通士兵每次打靶訓練消耗的子彈加起來,高達一百六十萬發。

  這還沒有算殖民地師的訓練消耗,要不然這個數字還會更高。

  當然,常規部隊也不是每天都會進行打靶訓練,畢竟還有很多其他的訓練。但理論上來說,常規軍隊的士兵,每周至少進行三次打靶訓練。

  這麽換算下來,澳大拉西亞所有軍隊,每年的子彈消耗數量,將近一億發。

  如果不是阿瑟為了應對將來的世界大戰,早早下令讓皇家軍工廠瘋狂擴建,提高武器裝備的生產速度,恐怕光是澳大拉西亞國內的消耗,就足夠讓皇家軍工廠頭疼。

  目前的皇家軍工廠,是澳大拉西亞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

  皇家軍工廠一共擁有1.7萬名員工,擁有一個總廠,兩個分廠。

  三個廠的產能加起來,皇家軍工廠能夠日產李恩菲爾德步槍500支,Gew98式步槍200支,各類火炮90門,重機槍30挺,衝鋒槍110挺,手雷400枚。

  彈藥方面,皇家軍工廠能夠日產各類步槍子彈50萬發,機槍子彈15萬發,各類炮彈8700發。

  如果能夠集中力量生產某種武器或者彈藥,那麽該類武器彈藥的產值應該能翻幾倍,但缺陷就是其他武器彈藥的產值就會降低。

  不過,好消息是皇家軍工廠的產能仍在增加,幾乎每隔幾個月就會有所增長。

  而且,除了皇家軍工廠之外,澳大拉西亞目前的民間各類軍工廠,包括政府和王室財團投資的軍工廠在內,也能夠做到日產步槍100支,日產各類彈藥十萬發以上。

  足夠發達的軍工行業,是澳大拉西亞敢於參加一戰的底氣,也是阿瑟有信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獲取足夠利益的信心。

  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世界各國都非常缺少武器彈藥和物資。

  在戰爭中,武器彈藥匱乏所引發的問題,也讓這些國家苦不堪言。

  特別是澳大拉西亞目前的盟友俄國,是缺乏武器彈藥等物資的重災國之一。

  僅在1915年,俄國便向盟國和各中立國訂購了300萬支步槍、20億發子彈和1200萬發炮彈,不過這些軍火實際僅到貨8-15%。

  這也代表著一戰的軍火市場是無限大的,能不能吃到這份蛋糕,不僅取決於國家的實力,同樣也取決於軍工行業的發達程度。

  有著阿瑟的提前準備,皇家軍工廠和澳大拉西亞的軍工行業,在一戰中獲取足夠的武器訂單並不困難。

  為此,在阿瑟的督促之下,皇家軍工廠已經開始瘋狂庫存武器裝備,包括各類武器和彈藥。

  根據阿瑟的了解,皇家軍工廠目前已經庫存了超過50萬支各類步槍,2.5億發子彈,1200挺機槍,750門火炮,6700萬發機槍子彈,110萬發炮彈,20.9萬枚手榴彈等武器裝備,並且還在不斷的增長中。

  如果不是害怕傷害到澳大拉西亞的正常發展,阿瑟甚至都打算瘋狂擴張皇家軍工廠和其他軍工廠,瘋狂鋪設各類武器和彈藥的生產線。

  至少在一戰中,武器和彈藥根本不愁賣。能夠生產多少武器彈藥,也就代表著擁有多少的資金和利益。

  澳大拉西亞作為協約國的一員,武器彈藥完全可以售賣給英法俄三國,能獲得三個國家的好感,何樂而不為呢。

   五千字更新,求月票,求支持!

    明天開始日萬!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