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464章 小會議,大權利
  第464章 小會議,大權利

  第一個站起來反對法國人提議的是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本來勞合·喬治首相的想法是穩坐釣魚台,畢竟大英帝國目前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任何利益分配也注定離不開大英帝國的態度。

  但沒想到,法國人剛上來就來了個狠的。法國人這哪裡是要德國人為戰爭付出代價,這簡直是要踩著德國重新建立以法國在歐洲的霸權,讓法國重新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解散所有軍事力量,開除所有軍工產業的德國,注定不會是法國人的對手。

  這也代表著在法國大陸,特別是西歐和中歐地區,法國人將再無敵手。

  法國人的影響下,像比利時,荷蘭甚至是意大利,奧匈帝國這樣的國家勢必會改變自己的外交態度。

  如果這些國家倒向法國,英國人在歐洲苦心經營的大陸平衡政策也就從此作廢。

  屆時法國在歐洲大陸是不可阻擋的,總能不能再來一次反法同盟,來打擊法國人的囂張氣焰吧。

  “克列孟梭先生,貴國這樣的條件對於德國來說太過苛刻,也並不符合我們和平主義的精神。全面取消德國人的軍隊只會讓這個國家陷入更進一步的混亂,這也不符合我們所有人的利益。同時,割讓太多的德國土地,也會讓德國人對於我們更加憎恨。我希望戰爭因為這場和談而終止,而不是因為這場和談,導致下一次戰爭。”勞合·喬治站了起來,闡述著自己的觀點。

  給德國人一個教訓是很有必要的,但也絕對要適可而止。對於大英帝國來說,一個有一定實力的德國才能拖住法國人擴張的腳步。

  畢竟德法這兩個國家對於大英帝國來說都有威脅,英國人在一戰之前和法國人的態度也沒有那麽良好

  作為兩個老牌列強,英法在歐洲還是有很大的面子的。雖然英國相對來說更加強大,支持的國家也更多,但和會畢竟是在巴黎召開,這裡是法國人的地盤。

  英國和法國的爭吵,也讓這場和談的前幾天變為了菜市場。和談的進度在這幾天的增長幾乎為零,雙方都拿不出一個很好的提案,來解決各自目前的衝突。

  最終還是肯特首相提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削減參加會議的人數,英法的衝突由協約國四大列強解決,甚至這場和談直接由四大列強來商議算了。

  像巴爾乾諸國和比利時這樣的小國家,他們只有等待通知的權利,可沒有親自參與會談來爭奪利益的權利。

  至於美國和意大利,這兩個國家和德國都不相鄰,沒有領土要求。

  到時候德國的賠款直接分配給所有戰勝國,給他們留一份就行,也不用再太在乎他們的意見。

  正是在肯特首相的提議之下,和會大會主席克列孟梭宣布,將縮減參與和談的人數,從協約國四大列強英法俄澳中分別抽調3,3,2,2共計10人,來決定目前英法的利益衝突和整個和談的進度。

  這一宣布引起了軒然大波,但所有被排除在會議之外的國家卻又無可奈何。

  真正有資格反抗的也就意大利和美國了,但這不代表意大利和美國就擁有了反抗的實力。

  至於巴爾乾諸國和比利時等國家,這些小國家都是比較識相的,只能盡可能拜訪協約國四大列強的代表,各自抱緊各自的大腿。

  人數經過精簡之後,和談的進度果然順利進行。雖然英法在利益上還是有衝突,但各自也都清楚,和談是不可避免的。

  德國人的賠款是避免不了的,在對各國傷亡和損失進行了初步估算之後,並且結合德國國內的實際情況,協約國四大列強一致同意,將德國賠款的資金確定在200億英鎊,並且協約國四大列強瓜分德國國內的所有軍工企業和重要工廠的設備。

  澳大拉西亞還被允許優先獲得這些工廠的部分設備以及技術人才,並且各國都同意澳大拉西亞在德國進行移民。

  這200億賠款的份額四大列強也有著初步的協商。作為協約國真正的主導國,四大列強分配的比例是最高的,佔據200億賠款的85%,也就是170億英鎊。

  其中,英法俄澳分配這170億英鎊賠款的比例分別為3:3:3:1,折算下來大約為51億:51億:51億:17億(單位英鎊)。

  雖然俄法的傷亡確實是最高的,但英國目前的實力最強,三國平均分配賠款才是各自能夠接受的。
    而澳大拉西亞雖然同樣作為四大列強之一,出的力卻是最少的,國家實力也是最低的,因此拿到最低的一成賠款也算是理所當然。

  雖然看起來只有英法俄任意一國賠款的三分之一,但卻隻比除四大列強之外的其他所有國家的賠款都要多,隻比他們的總和少一點,也算是對得起澳大拉西亞四大列強的地位了。

  畢竟澳大拉西亞的國家體量小,理論上來說17億英鎊的賠款已經能夠做很多事情,比如讓國家實力上升一個大台階。

  如果再加上同盟國其他國家的賠款,澳大拉西亞能夠獲得賠款的數量已經超過了20億英鎊,可謂是一波暴富。

  至於剩下的那1.5成賠款,也就是大約30億英鎊的賠款,就交給美國和意大利以及所有其他的戰勝國去分配吧。

  正好讓他們將矛盾從協約國四大列強的身上轉移到其他的競爭者,畢竟30億英鎊也不是一個小數字,怕十分之一也足夠讓那些小國家瞬間暴富了。

  至於英法最有爭議的關於德國土地的割讓,四大列強也達成了一定的共識。

  德國肯定是要割讓一部分土地作為賠償的,法國人心心念念的阿爾薩斯和洛林這是逃不掉的。

  除此之外,德國和比利時的邊境也有少部分土地要割讓給比利時,作為比利時無辜卷入這場戰爭的補償。

  法國人則放棄萊茵河西岸組建共和國的要求,轉變為將阿爾薩斯洛林北部一部分土地組建共和國,由法國托管。

  雖然萊茵河西岸沒有被割讓的風險,法國人已要求將這片土地設立為軍事禁區,禁止任何德國軍隊進入,由協約國軍隊駐扎在這片地區。

  在德國東線,俄國人吞並東普魯士,德屬波蘭和西裡西亞的大胃口肯定不會被英法滿足。

  本來法國人是不反對俄國的要求的,但自己的要求被英國人拒絕了大半,法國人也不願意看到俄國人白白割走這麽大的土地。

  最終,在四大列強的協商中,俄國人達成了妥協,放棄東普魯士和西裡西亞的土地要求,轉而吞並整個波蘭地區。

  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波蘭走廊,此時也應該被稱為俄屬波蘭走廊。除了被割讓走波蘭之外,東普魯士地區的重要城市但澤將會被協約國四大列強共同管理,作為一個名義上屬於德國,但由協約國軍隊駐扎的自由市。

  因為現在的奧匈帝國並未四分五裂,再加上奧匈帝國是戰敗國之一,因此西裡西亞的地區並未分配給沒有誕生的捷克斯洛伐克,而是繼續留在了德國的統治下。

  但這對德國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協約國會在其他地方進行找補。

  首先是德國的陸海軍,德國海軍全部解散,只允許保留300噸以下的小型軍艦。

  所有德國軍艦被英法接受,其中主力軍艦按照6:4的比例交給英法。

  德國陸軍只允許保留15萬的軍隊,並且不允許裝備除步槍以外的其他武器。

  機槍,火炮在德國是違禁武器,不允許德國官方和民間私下生產,違者將遭到嚴厲的處罰。

  200億英鎊的戰爭賠款將分為80年,前10年每年償還一億英鎊,並且即交給協約國進行分配。

   26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