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466章 賠款還貸款,英澳再盟約
  第466章 賠款還貸款,英澳再盟約

  雖然凡爾賽和約順利的簽訂了,但屬於澳大拉西亞的外交行動才剛剛開始。

  澳大拉西亞單單從德國就能獲得17億英鎊的賠款,但這筆賠款最終能夠獲得多少沒有任何人清楚。

  目前政府已經手握來自美國的20億美元貸款,這17億英鎊的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到手的賠款阿瑟也就不重視了。

  與其將來讓這筆賠款爛在自己手中,不如早點發揮其價值,哪怕虧損一點,也要換來更多更有用的東西。

  澳大拉西亞外交的第一站,就是和美國威爾遜總統的談判。

  美國給協約國五大列強的20億美元援助是在戰爭的最後半年到帳的,哪怕是英法這樣消耗非常巨大的國家,沒有來得及動用這20億美元的貸款,更不要說是澳大拉西亞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將這筆貸款原封不動的返回,毫無疑問能夠大幅度減少政府的資金壓力。

  無論是澳大拉西亞還是美國,都沒有立即收回或者付清這筆貸款的意思。

  美國需要通過貸款來掌控一部分協約國的經濟,拉攏像澳大拉西亞這樣的新興國家。

  而澳大拉西亞需要這筆貸款來發展國家,畢竟這可是澳大拉西亞年收入的四倍多。

  對於阿瑟來說,如果能用德國的賠款來提前償還美國的債務,那絕對是好的不能再好的消息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肯特首相和美國威爾遜總統的談判也如期進行。

  肯特首相開門見山,在見到威爾遜總統之後,就立即提出了阿瑟的要求,那就是用5億英鎊的德國賠款來提前償還美國22億美元的無息貸款。

  如果美國人同意的話,澳大拉西亞那17億英鎊的德國賠款中將有5億英鎊轉讓到美國手中,但美國和澳大拉西亞的債務也會一筆勾銷。

  如果按照目前的匯率來算,22億美元差不多相當於4.4億英鎊,用5億德國賠款來還清這筆債務,美國人看起來也不太吃虧。

  畢竟這本來是一筆無息貸款,如果用德國賠款來償還,美國人相當多了6000萬英鎊的利息,平白創造了一大筆收入。

  但美國人明顯不是好騙的,在聽到肯特首相的請求之後,威爾遜總統連連搖頭,笑著說道:“肯特首相,你們這是在將賠款的風險轉嫁到美國。我承認5億的賠款對我們很有吸引力,誰又能保證德國政府有足夠的財政來償還這些貸款呢?德國政府的欠債總共為200億英鎊,這可不是用80年就能夠償還的了的。”

  美國人為了加入一戰,可是大出血為協約國五大列強每個國家都準備了20億美元,也就是4億英鎊的無息貸款。

  這筆資金加起來高達20億英鎊,讓沒有受戰爭影響的美國都有些傷筋動骨,甚至部分行業和經濟的發展受到了影響。

  威爾遜總統絕不相信,受到戰爭巨大影響的德國還能在戰後賠償高達200億英鎊的賠款,哪怕是用80年的時間。

  這麽一看,澳大拉西亞那5億英鎊的賠款,最終能不能收回一半都是一個未知數,美國人又怎麽願意用真金白銀的20億美元交換呢?

  “你的擔心完全是多余的,威爾遜總統。這次和談法國人的態度相信你也明白,法國人不可能放棄這筆賠款,英國人自然也不會放棄。有著英法的保障,德國人必須償還這筆賠款。這樣吧,我代表阿瑟陛下和政府向你承諾,德國的賠款優先給你們,確保你們能夠如實收到這筆賠款,如何?”肯特管家笑著說道。

  雖然美國人不滿英法以及協約國四大列強主宰這次和談的態度,但驕傲的美國人也不得不承認,此時的英法聯合起來就是最強大的實力,德國人就算咬著牙也必須得賠償。

  “話雖這麽說,肯特首相,美國還是要承擔高額的風險。如果貴國願意用6.5億英鎊的賠款來交換的話,我願意促進這次會談。”肯特首相所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美國總統威爾遜在思考一番之後,這才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也就是加錢。

  有著英法作為保障,德國人就算再不滿這筆賠款,也至少得償還八成以上。

  如果能用6.5億英鎊的賠款來償還這筆貸款,威爾遜總統估計美國至少也能獲得5億英鎊以上的最終賠款,這才是真正的穩賺不賠的買賣。

  “這太多了,威爾遜先生。用6.5億英鎊的賠款來償還4.4億英鎊的債務,這樣的想法簡直太瘋狂了。我們最多接受5.5億英鎊的賠款交換,這也是阿瑟陛下的底線。”肯特首相假裝大驚地搖了搖頭,十分果斷的拒絕道。

  君主製國家的談判中,擁有權力的君主就是最好的借口。威爾遜總統聽到肯特首相的話後也沒有懷疑,畢竟阿瑟在澳大拉西亞的聲望和權力,是所有君主製國家中都少有的。

  隨後,威爾遜總統和肯特首相又進行了長時間的商談,確定了一個最終的數字,那就是澳大拉西亞用6.15億英鎊的德國賠款,提前償還欠下美國的所有債務。

  肯特首相還特意提到,在正式交換之後,澳大拉西亞不會負責任何善後工作。

  美國到底能夠得到多少賠款,得看德國人到底能夠賠償多少了。

  不過,有著英法的墊底,再加上6.15億英鎊的規模,讓威爾遜總統堅信美國再虧也不會虧到哪去,因此也十分樂意的簽署了這份條約。

  和美國商談完畢之後,肯特首相又和英國勞合喬治首相見面,商談英澳在戰後的再合作問題。

  英澳再合作,也可以稱為英澳再盟約,是英國和澳大拉西亞在戰前和戰中關於應對美國崛起的約定。

  之前的英澳協約主要針對的是德國,條款也基本都是援助歐洲和印度洋地區。

  而現在,肯特首相和勞合喬治首相所商議的新的盟約,主要針對的是太平洋地區和美國,替英國分擔一部分壓力。

  因為戰爭時期澳大拉西亞的飛機和坦克都表現出了相當優秀的戰鬥力,設計和科技的領先程度甚至超過了英法的飛機和坦克。

  讓勞合喬治對於澳大拉西亞的飛機和坦克技術很感興趣,甚至特意在新的條約中提到了,英國和澳大拉西亞應該加強軍事科技的交流。

  肯特首相對於加強軍事科技的交流也沒有任何意見,畢竟澳大拉西亞已經淘汰的軍事技術,也需要英國這樣的大款來購買。
    至少在短時間之內,澳大拉西亞還是需要像英國這樣的盟友,才能更好的埋頭髮展。

  讓肯特首相比較重視的一項約定,是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之間的新移民條約。

  因為之前戰爭的影響,英國移民到澳大拉西亞的人口已經越來越少,甚至整個1917年已經跌破5萬人。

  這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畢竟澳大拉西亞的主體民族仍然是英國裔澳大拉西亞人,而這個人群的人口比例已經不足60%。

  讓俄國移民同樣也能讓澳大拉西亞接受,俄國移民還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英語培訓,這會增加移民的成本。

  勞合喬治對於肯特首相提出的移民要求滿口答應,但表示因為戰爭的影響,英國政府也不能確保每年有足夠的人口移民到澳大拉西亞。

  換句話來說,英國移民的通道向澳大拉西亞打開了,但真正能夠吸引多少移民,還得看澳大拉西亞政府的努力。

  英國人惦記著澳大拉西亞的坦克和飛機技術,澳大拉西亞也同樣惦記著英國人的軍艦建造技術。

  肯特首相也提出了和英國加強軍艦建造方面的交流,特別是主力戰艦的建造,比如各國已經有些眉目的航空母艦。

  在軍艦建造方面和英國人合作澳大拉西亞是完全不虧的,因為英國人是第一個建造無畏艦,超級無畏艦,甚至是航空母艦的國家。

  特別是在這個時代,美國的軍事力量並沒有大幅度崛起,英國人的造船技術仍然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至少在二三十年內都會是這樣。

  總的來說,勞合喬治首相和肯特首相對於這份新的盟約都相當滿意,雙方也算是各取所需,兩人的臉上也都布滿了滿意的笑容。

  在簽訂盟約之前,肯特首相也提出了自己的最後要求,就是和大英帝國在中東殖民地的交換。

  交換的范圍是在波斯灣沿岸,目前,大英帝國控制著伊拉克,阿聯酋和也門,澳大拉西亞控制著沙特波斯灣沿岸,卡塔爾和巴林。

  雖然目前看來科威特的地區更加適宜發展,還擁有更多的人口。但阿瑟更加清楚,阿聯酋地區也就是現在的休戰諸邦擁有更加豐富的石油資源。

  相較於緊鄰伊拉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科威特來說,更加廣袤,擁有更多石油資源的休戰諸邦才是阿瑟真正想要的。

  如果用科威特來交換阿聯酋,英國能獲得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擴大伊拉克地區的發展潛力。

  澳大拉西亞也能實現阿瑟的目標,佔領更多的波斯灣沿岸石油區,為澳大拉西亞爭奪更多的石油儲備。

  不誇張的說,中東地區佔據世界石油六成以上,波斯灣沿岸佔據中東石油六成以上。

  勞合喬治聽到肯特首相的要求之後,並未著急點頭或者拒絕,而是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科威特擁有平原區和更多的人口,你們為何要用它來換休戰諸邦呢?”

  休戰諸邦相較於科威特來說沒有任何優勢,唯一的優勢或許就是緊鄰霍爾木茲海峽,能夠更有效的控制波斯灣。

  但問題是,勞合首相不相信澳大拉西亞的目的是控制波斯灣,畢竟波斯灣沿岸的國家和勢力也就英國,澳大拉西亞和伊朗三個。

  說白了,列強國家也就英國和澳大拉西亞兩個,還都是盟友,澳大拉西亞不可能傻到光明正大的強行控制波斯灣沿岸。

  如此一來澳大拉西亞更換殖民地的請求就變得有些意味深長。勞合首相在尚未得知澳大拉西亞的真正目的之前,也不敢擅自做決斷。

  當然,更換殖民地這麽重要的事情,也不是勞和喬治首相一個人就能夠說了算的。

  至少得經過英國政府和上下議院的點頭同意,在表面上還得經過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同意。

  “科威特殖民地雖然擁有更大的發展潛力,但目前的澳大拉西亞也沒有精力來發展這片地區。你知道的,喬治首相,阿瑟陛下有遷都的打算,新首都的建設和發展,可遠遠要比殖民地的發展來的重要。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想要更加穩定的殖民地,人口更少的休戰諸邦就很合適。”肯特首相不慌不忙地解釋道。

  “同時,也是為了展現盟友的誠意,我們也樂意讓貴國掌控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來主宰中東地區的局勢。請放心,我們的目的從來都不是霍爾木茲海峽。貴國仍然可以保留霍爾木茲海峽的部分島嶼,整個波斯灣是屬於澳大拉西亞和大英帝國的。”

  聽到肯特首相的解釋,勞和喬治首相這才點了點頭,說到:“這確實對我們兩國都有利,你知道的,這也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的。請放心,我會盡力爭取陛下的同意,來促進殖民地的交換。”

  作為一名合格的政客,對外勞合喬治首相還是很給喬治五世面子的。

  雖然大部分人都知道喬治五世在英國已經沒有太多權利,但勞合喬治說的仍然是爭取喬治五世的同意,而不是政府和議會。

  “這是自然,喬治首相。不管殖民地的交換會不會達成,都不會影響澳大拉西亞和英國之間的良好關系,我們是永遠的盟友。”肯特首相理所當然的點了點頭,微笑著說道。

  兩位王國的首相在歡聲笑語中舉起了酒杯,輕輕一碰之後,互相一飲而盡。

  對於這樣級別的政客來說,面積數十萬平方公裡,擁有數十萬人口的殖民地,其命運也不過是在一言一語之間。

   4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萬,已更70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