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410章 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
  第410章 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

  應英法俄的要求,阿瑟將航空研究室庫存的300多架老舊的第一代軍事飛機出售給他們,並且將完整的第一代軍事飛機技術出售給他們。

  雖然轉讓了技術,但對於阿瑟來說也完全不虧。按照目前澳大拉西亞的航空動力學和飛機制造專業人才儲備來看,單獨的某個國家基本不可能在飛機方面追趕上澳大拉西亞的進度。

  早在幾年前,澳大拉西亞就儲備了世界將近三分之一的相關人才,現在也只會越來越多。

  除非歐洲剩余的專家能夠團結起來,否則,澳大拉西亞在飛機方面的優勢,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彌補的。

  如果沒有澳大利亞的干涉和參與,歐洲各國想要研發出目前澳大拉西亞第四代飛機水平的軍事飛機,至少也得花費十年左右的時間。

  而澳大拉西亞的的飛機在這十年內至少也能更新換代兩次,伴隨著飛機的性能一代比一代優秀,澳大拉西亞和其他國家在飛機方面的差距也只會越來越大。

  這其實也就是人才儲備的好處。阿瑟正因為明白了這一點,用維多利亞獎在全世界范圍內大量收買頂尖人才,為自己和澳大拉西亞所用。

  目前澳大拉西亞的人才儲備已經十分豐富,部分行業的頂端人才儲備已經完全不遜色於歐洲列強國家。

  粗略的統計,截止1915年,澳大拉西亞從歐洲方面挖掘了至少各上千名物理和化學專家,國際有名的專家至少上百位,行業有名的專家更是多不勝數。

  雖然澳大拉西亞皇家物理化學研究協會每年要使用至少500萬澳元的研究資金,但這些專家們研究出的成果讓澳大拉西亞在各個方面有了不小的進步。

  這也導致維多利亞獎在歐洲仍然照常舉辦,殘忍的歐洲戰爭並未影響這項已經被公認為學術界最高獎項的頒發。

  當然,現在還沒到新一年維多利亞獎頒發的時候。但阿瑟拉攏人才的行動,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停止。

  1915年7月1日,皇家安全情報局局長巴蒂向阿瑟匯報了一條好消息,那就是新一輪20萬俄國移民中,人才的數量很多。

  雖然俄國在科研方面比不上英法德這樣的頂級列強,這不代表廣泛的俄國就缺少人才了。

  相反,俄國的人才很多,只不過有相當一部分不受目前俄國政府的重用。

  如果俄國沒有人才,將來蘇聯也不會快速的成為和美國並列的超級大國。

  調查這批20萬的俄國移民花費了一段時間,但相較於調查之後的匯報來說,花費的那點時間算不了什麽。

  新一批俄國移民中的人才包含了農業,工業,物理,化學等方面的人才,甚至還有航空動力學,飛艇和飛機制造等方面的人才。

  最值得注意的名字,無疑是在俄國名頭不小的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了。

  阿瑟對於這位的鼎鼎大名也有所了解,在後世,齊奧爾科夫斯基被稱為現代宇宙航行學的奠基人和航天之父。

  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出生於1857年,目前已經58歲的高齡。

  齊奧爾科夫斯基出生於俄國梁讚省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因為家庭生活環境並不好,再加上齊奧爾科夫斯基十歲的時候得了嚴重感冒,導致猩紅熱,最終幾乎完全喪失了聽覺,因此直到16歲才被父母送往莫斯科求學。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一提那段時間的歐洲教育了。和後世被人們熟知的統一高考不同,此時西方的教育大多都是報考製,大學根據自己的招生條件進行考試,則取優者招生。

  當然,16歲才接受教育的齊奧爾科夫斯基自然無法進入大學進行學習。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齊奧爾科夫斯基用三年的時間完全鑽進了圖書館裡,自學了解析幾何高等代數和微積分,了解了物理,化學和力學,還非常愛好天文學的小說和雜志。

  沒有接受過教育的16歲男孩自學高等代數和微積分,不得不誇讚齊奧爾科夫斯基的聰慧。

  學成歸來之後,齊奧爾科夫斯基通過了鄉村中學的考試,成為一個小城市中學的數學教師。

  在一邊教書育人的前提下,齊奧爾科夫斯基自己動手組建了一個實驗室,一邊教書一邊開始獨立的研究。

  在這段時間裡,齊奧爾科夫斯基發表了數十篇論文,他的論文不僅頻繁送到聖彼得堡的物理和化學學會,還得到了俄國著名科學家門捷列夫的誇讚。

  在研究的後期,齊奧爾科夫斯基將興趣轉移到飛艇上,並且提出了全金屬硬式飛艇的設想。
    這一設想讓聖彼得堡政府大為欣喜,並且聘請齊奧爾科夫斯基為飛艇專家。

  其實在一戰爆發前,齊奧爾科夫斯基已經過上了小資生活。作為俄國的飛艇專家,他每年能獲得大約1200盧布的薪資,雖然不多,但也已經完全足夠。

  但好景不長。一戰爆發之後,齊奧爾科夫斯基監工製造的飛艇上了戰場,並且很快就被德國和奧匈帝國擊毀。

  雖然俄國也擊毀了來自德國和奧匈帝國的飛艇,但大量投資飛艇卻失敗的消息,讓俄國迅速放棄了整個飛艇研究室,作為飛艇專家的齊奧爾科夫斯基也順利的成了無業遊民,丟掉了自己的金飯碗。

  雖然齊奧爾科夫斯基還能重新回到中學做自己的普通教師,但齊奧爾科夫斯基太空飛行的種子早已經在擔任飛艇專家的時候就已經種下,此時讓他停下研究是不可能的。

  這就好比褲子脫到一半對方卻說親戚來了,齊奧爾科夫斯基急得抓耳撓腮,最終在家人的勸說之下,選擇在國外尋找新的研究機會。

  澳大拉西亞就成了齊奧爾科夫斯基的第一目標。沒有其他原因,齊奧爾科夫斯基的一位朋友在澳大利亞的某個大學入職,在朋友的邀請下,齊奧爾科夫斯基決定向澳大拉西亞的大學投遞簡歷,尋找擔任某個大學教授的機會。

  齊奧爾科夫斯基在科學報告上已經發表了多篇關於火箭理論和太空飛行的論文,也正是這些小有名氣的論文,讓巴蒂局長很快注意到了齊奧爾科夫斯基,並且匯報到了阿瑟的手中。

  對於一位火箭理論和太空飛行方面的專家,阿瑟毫無疑問是非常歡迎的。

  更何況對方還是舉家來投,對於這樣沒什麽背景,並且一心搞科研的專家,阿瑟可謂是來者不拒。

  七月初,阿瑟在悉尼宮接見了齊奧爾科夫斯基,並且就火箭理論方面和齊奧爾科夫斯基進行了愉快的長談。

  作為後世被稱讚為現代宇宙航行的奠基人和航空之父的齊奧爾科夫斯基,他的能力毋庸置疑,許多想法天馬行空。

  正是這些獨特的想法,為將來宇宙航行和航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阿瑟對於齊奧爾科夫斯基的想法和能力很滿意,並且當即許諾,給予齊奧爾科夫斯基悉尼皇家軍事學院航空學院榮譽教授一職,並且掛名在澳大拉西亞皇家物理化學研究協會。

  畢竟齊奧爾科夫斯基已經58歲的高齡,阿瑟他最大的期望就是推薦澳大拉西亞宇宙航行和航天的基礎,順便研究研究火箭。

  掛職物理化學研究協會是為了讓齊奧爾科夫斯基獲得更多的研究資金,以及能夠使用更高級的研究室。

  至於在悉尼皇家軍事學院航空學院的任職,阿瑟也希望齊奧爾科夫斯基能為澳大拉西亞培養更多的人才,更實際的推動澳大拉西亞宇宙航行和航天工業的發展。

  這也算是在為將來布局,雖然短時間內研究出火箭,實現宇宙航行是不可能的。

  但至少能為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方面也能領先其他國家一步。

  畢竟這個時候其他國家還在忙於一戰,最簡單基礎的軍事飛機已經是他們目前航空方面的頂峰了。

  其他國家研究飛機,澳大拉西亞研究火箭,這已經是極大層面上的領先。

  齊奧爾科夫斯基對於阿瑟的安排也十分滿意。他前來澳大拉西亞,不過是想尋找一個任職的機會,一個繼續他在火箭和宇宙航行方面理論研究的機會。

  沒想到,剛來澳大拉西亞就獲得了阿瑟的賞識,不僅成功步入澳大拉西亞最頂尖的高校悉尼皇家軍事學院,還進入了澳大拉西亞的皇家物理化學研究協會。

  當然,阿瑟給予齊奧爾科夫斯基的獎勵並不止這些。悉尼的一套房產,以及齊奧爾科夫斯基家人的工作,都被阿瑟一句話解決。

  甚至阿瑟還許諾,只要齊奧爾科夫斯基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不錯的進展,航空實驗室將來也會交給齊奧爾科夫斯基,真正的投入航空方面的研究。

  目前航空實驗室的主業是研究和製造飛機,隨著飛機的重要性越來越高,建造獨立的飛機研究以及製造的工廠就顯得很有必要。

  航空實驗室正好可以就飛機和航空方面進行分割,飛機業務成立新的飛機制造廠,航空實驗室則從事航空方面的研究。

   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