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499章 新的選舉
  第499章 新的選舉
  一個菲律賓帶給阿四和澳大拉西亞的價值絕對很高,但如果是只有一個聲音並且十分團結的菲律賓,其能夠給澳大拉西亞帶來的價值會大打折扣。

  這並非隻體現在菲律賓方面,同樣體現在生活的各方各面。

  一個完全統一的菲律賓,很容易如同現在這樣,在將來爆發各種各樣反抗澳大拉西亞的動亂。

  當一個國家完全穩定並且沒有內亂,那麽他的注意力也會放在外部。

  因此,想要更加妥善的處理菲律賓,讓菲律賓陷入內部混亂是更好的方式。

  曼努埃爾在菲律賓政壇和民間的巨大聲望固然可以使得菲律賓的反美進度加快,甚至十分有效的破壞美國在菲律賓的統治。

  但這也會迎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從美國獨立之後的菲律賓形成了以曼努埃爾為中心的整體,成功獲得獨立也會讓曼努埃爾的威望更加強大。

  澳大拉西亞或許能用武力將菲律賓短暫的容納在澳大拉西亞的統治下,但這樣的統治遲早會出問題,畢竟菲律賓也是會發展的,他遲早會擁有完整的陸軍,海軍和政府,也會誕生想要完全獨立的野心。

  想要杜絕這一現狀的發生,就得給曼努埃爾尋找幾個菲律賓國內的競爭對手,培養幾個類似於曼努埃爾地位的人,讓將來的菲律賓政府分散成大大小小好幾個勢力,彼此之間相互競爭。

  幾個勢力之間相互競爭,也更加方便澳大拉西亞在外部進行操作。

  在競爭中總有弱勢的一方,他們想要維持權力也只能依靠澳大拉西亞的支持。

  如此一來,菲律賓政府就不可能團結一致的對外,更不可能擰成一股繩爆發獨立戰爭。

  等到澳大拉西亞完全控制了菲律賓的經濟和軍事,菲律賓本土勢力想要翻盤就再無可能。

  更重要的是,為曼努埃爾尋找一些暫時盟友,也能加強目前菲律賓的反美勢力。

  畢竟如果只有曼努埃爾一個人站出來旗幟鮮明的反抗美國的話,不僅看起來有些形單影隻,也更容易被美國政府所針對。

  對於美國政府來說,只要處理曼努埃爾,就能夠處理大部分菲律賓的反美勢力。

  這是澳大拉西亞方面不願意看到的,畢竟沒了曼努埃爾這個真正的領頭人物,剩下的菲律賓反美勢力根本不值一提,也不可能會對美國在菲律賓的統治形成威脅。

  不管是出於對於未來統治菲律賓穩固性的考慮,還是出於目前加強菲律賓反美勢力的考慮,都應該尋找更多的菲律賓權勢人物,一來替曼努埃爾分擔視線,二來為將來菲律賓政府的成立布局。

  也正是因為秉持著這樣的決策,情報人員除了找到曼努埃爾之外,還找到了不少的菲律賓中高層官員,這些人也幾乎是菲律賓本土勢力的頂層。

  畢竟在美國的把持之下,菲律賓本土人想要成為菲律賓政府的中高層並不容易,像曼努埃爾這樣成為參議院議長的更是鳳毛麟角。

  這些菲律賓本土人士雖然不能對美國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對於菲律賓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有的甚至是當地的大家族。

  菲律賓反抗美國的過程,同樣也是澳大拉西亞檢驗這些人的過程。

  誰能和澳大拉西亞聯系的更緊密,也就能在將來的菲律賓政府中掌握更多的話語權。

  而那些一心想要借助澳大拉西亞的力量實現菲律賓獨立的人,現在是澳大拉西亞手中的一把刀,將來也注定會被廢棄到廢品站中。

  在情報工作進行中的同時,澳大拉西亞國內,此時也迎來了一項比較重要的工作。

  時隔八年,澳大拉西亞終於迎來了又一次內閣選舉。1914年爆發的戰爭讓這屆內閣政府被迫持續到了1917年,隨後又碰到了1918年的美國流感,直到現在才重新開始新一輪內閣選舉,相較於上一次內閣選舉正好過去了八年,也就是兩個任期。

  值得一提的是,戰時內閣並不進入內閣成員們的任期統計,這也代表著有不少的內閣成員可以重新選舉,繼續爭奪內閣的寶座。

  像現任首相肯特,雖然已經是澳大拉西亞任職最長時間的首相,但仍然隻算作一屆,還能繼續尋求連任。

  像農業大臣馬克這樣的隻連任了兩屆的內閣成員,仍然可以尋求連任第三次的機會。

  只不過,有人歡喜就有人憂。威利自從1903年就任醫療大臣以來,已經成功連任三屆,任期長達16年的時間。
    這也算是跟著阿瑟的元老之一,在澳大利亞公國時期就已經是阿瑟的左膀右臂。

  澳大拉西亞能夠將醫療水平趕上歐洲,威利功不可沒。但其實也無可奈何,畢竟憲法規定,每任內閣成員最多連任三屆,威利不得不離開澳大拉西亞政治的中心。

  但不管怎樣,阿瑟永遠不會忘記澳大拉西亞的這些功臣們。醫療大臣威利離開內閣幾乎已經成了必然,上次威利受封爵士,等到新一輪選舉結束,也是時候往上提一提了。

  一個男爵的爵位來獎賞這位為國家奉獻十六年時間的大臣,也算是理所應當。

  早在威利之前,澳大利亞第一,第二任首埃文;以及第一,第二任民生大臣,第三任首相瓦爾特;第一,第二任國防大臣,第一任國務大臣,現任首相肯特,都被授予了男爵爵位,獎賞他們為國家辛苦付出的貢獻。

  那些殖民地時期的總督們,澳大拉西亞前兩任的內閣官員,也基本都被授予了男爵和爵士爵位。

  雖然這些人不算是從英國跟著阿瑟來澳大拉西亞的從龍之臣,但對於阿瑟的統治十分尊敬,也沒有任何雜念,對他們的獎勵也是應該的。

  這也造就了一個比較奇特的現象,內閣成員凡連任兩任以上,至少也會獲得爵士的爵位來獎勵他們的貢獻。

  正因為如此,更加刺激了內閣成員們想要連任的決心。連任不僅代表著繼續呆在內閣這個國家權力的中心,這也代表著能將自己的地位更進一步。

  這對於像民生大臣菲利普,治安大臣羅伯特等一系列只有一屆任期的內閣成員們來說,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哪怕只是爵士的爵位,那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的貴族階級。無論是在什麽時候,貴族和平民終究是不一樣的。

  哪怕只是一個榮譽頭銜,也決定了在身份地位上已經和普通人拉開了差距。

  隨著時間的推進,澳大拉西亞的選舉氣氛也逐漸濃烈了起來。

  雖然只是在眾議院進行選舉,但整個澳大拉西亞都在密切關注著選舉的情況。

  其實這也正常,畢竟新一屆內閣政府也決定著接下來四年時間內除了阿瑟之外,澳大拉西亞政府權力最高的幾個人。

  因為相較於上一次選舉已經過去了八年的時間,這八年的時間裡,各大政黨,無黨派人士都經歷了太多的變化,誰也不敢確定最後的選舉結果是怎樣的。

  如此一來,選舉的不確定性也讓這次選舉增加了一些話題和熱度,畢竟如果是人選早已預定的選舉,又有誰會平白無故的關注呢?
  在這次選舉之前,阿瑟和部分內閣官員早有溝通。

  首先是阿瑟的心腹之一,現任首相肯特。肯特首相是肯特管家的長子,也是跟著阿瑟前來澳大拉西亞的絕對心腹。

  從一開始,肯特首相就是澳大利亞的國防大臣。從設立國務大臣也就是副首相開始,肯特被提拔到了國務大臣的位置,阿瑟培養心腹的目的已經顯而易見。

  最終,在1911年的內閣選舉中,肯特首相擊敗了一眾強力的對手,成為了澳大拉西亞新一任內閣首相,開啟了長達八年的任期。

  總體來看,阿瑟對於肯特首相還是十分滿意的。肯特首相對於阿瑟的命令執行得十分徹底,沒有任何猶豫,也絕對不會過問太多。

  這讓阿瑟可以放心的將大部分中務交給肯特首相,自己只需要進行宏觀的調控,同時決策一些比較重大的利益即可。

  很顯然,肯特首相還是很有能力的,這八年來澳大拉西亞發展的也很好,目前已經成為僅次於英法美俄的第五大列強,除了人口之外,其他的都已經超過了意大利。

  甚至俄國經歷這次內戰之後,實力到底能夠恢復到哪一步不得而知,能否保住第四列強的地位也是一個問題。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蘇維埃俄國是有優勢的。但問題是,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絕對不願意看到蘇維埃俄國取得戰爭的勝利,這也代表著俄國的內戰其實是在英國的支持下,沙皇俄國和蘇維埃俄國的人力消耗。

  這樣的內戰想要短時間內分出勝負,幾乎是不可能的。憑借著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援助,沙皇俄國再撐幾年的時間還是沒問題的。

  甚至如果蘇維埃俄國取得全面壓製,英國很有可能會如同歷史上那樣,發動一次干涉戰爭,來消滅這個對於英國殖民體系有著極大破壞的國家。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