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481章 土地交換和皇家石油公司
  第481章 土地交換和皇家石油公司

  阿瑟的心情非常不錯,因為兩艘巨人級航空母艦的測試都十分成功,澳大拉西亞可以說是第一個掌握了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的國家。

  當然,英國人的進度也絕對慢不了太多,阿瑟在海軍方面的投入也絕對不會減少,更加不會因為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就蒙蔽大意。

  對參與測試的人員都進行鼓勵和賞賜之後,阿瑟心情舒暢的返回了王宮,準備召開一次內閣會議,確定新的一年澳大拉西亞政府的任務。

  說實話,1919年澳大拉西亞的任務絕對不少。除了國家各方面建設的基礎任務之外,新首都的搬遷計劃,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的第四期建設等等,也都是需要花費大資金和大精力的大工程。

  在內閣會議上,阿瑟還特意囑咐了工程質量的重要性,要求政府必須嚴抓所有工程的質量,一旦出現問題甚至要追責到內閣政府每個人身上。

  除了這些建設之外,1919年也將舉行新一屆內閣政府的選舉。

  這也讓澳大拉西亞的政壇從1919年到來之後就顯得十分繁忙,畢竟每一次內閣政府的更替,都有大量的政客為此忙碌,隻為爭奪那個夢想中的最高權力舞台。

  1919年2月,阿瑟又迎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英國政府基本同意科威特和休戰諸邦進行互換,澳大拉西亞可以獲得從沙特波斯灣沿岸到阿聯酋的廣茂的波斯灣沿岸土地。

  這次土地互換完成之後,也是時候正式開發波斯灣沿岸的石油資源了。

  等到波斯灣沿岸開采大量石油的消息傳達出去,英國人也絕對不會放棄手中的利益,波斯灣沿岸也注定會被英國和澳大拉西亞掌控。

  要知道,伴隨著飛機和坦克的相繼面世,以及汽車這種東西在世界上越來越普及,石油的價格相較於十多年前早已經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石油所製成的汽油和柴油是目前發動機的主要燃料,各種石油製品也充斥著世界各方各面。

  和英國人聯合控制波斯灣沿岸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憑借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影響,完全可以掌控國際油價。

  波斯灣沿岸擁有世界接近六成的石油儲量,對世界油價的影響是無可替代的。

  就這麽一來,中東地區的各民族和國家能否如同歷史上那樣順利獨立就不得而知了。

  畢竟石油這種東西在100年之內,絕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沒有之一。

  擁有大量石油儲量的中東地區,也注定是各國爭搶的香缽缽,永遠離不開世界局勢的紛爭。

  就算這些國家能夠取得獨立,也會受到更強大國家的影響,甚至直接被更強大的國家操控。

  畢竟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道理誰都懂,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弱國擁有資源本身就是遭惦記的。

  土地更換之後的中東殖民地,名字仍然是澳屬波斯灣領地,是澳大拉西亞王室直接掌控的土地。

  為了順利開采波斯灣沿岸的石油,阿瑟決定出資500萬澳元,聯合政府的550萬澳元以及石油設備,成立澳大拉西亞皇家石油公司,王室和政府的佔股比例分別為四成和六成。

  澳大拉西亞原本擁有的大大小小的石油公司也被並入皇家石油公司,皇家石油公司也將成為澳大拉西亞在石油行業的象征,絕對是一家起步就是世界500強的企業。

  甚至只靠著來自波斯灣沿岸的石油,就注定皇家石油公司的潛力甚至能夠達到世界50強。

  科威特和阿聯酋進行互換的消息,在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也絕對不算是大新聞。

  畢竟這兩塊地區都位於中東,土地面積都不大,發展潛力也不太高,在兩國之內都沒有引起太大的注意。

  甚至美國人澄清的新聞都比這兩條新聞的熱度高,只不過也沒多少人相信美國人的澄清。

  對於威爾遜政府來說,盡量擺脫美國政府的責任,將大流感和美國分割開來,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務。

  只要美國仍舊和大流感捆綁,美國就永遠不可能主動向外擴張,這在外交方面也會受到更多的牽製。

  別的不說,如果現在威爾遜總統繼續提出自己的建立新秩序的理論,絕對會被歐洲國家呸上一口,嘲笑美國人這是癡心妄想。

  在美國政府的行動之下,各種關於流感的消息開始頻傳,大有將流感的責任轉移到那些財團和意外的身上。

  只不過,經歷了種種事件的美國政府的信譽度並不是太高,美國政府所宣揚的意外論和財團威脅論,似乎也只有部分蒙昧的美國民眾相信了。

  狡辯歸狡辯,美國人賠款的態度還是十分積極的。畢竟美國人也知道,戰後的歐洲確實缺錢了。

  不管美國人在流感中的責任有多少,歐洲人這是打定主意要訛美國一筆。

  這樣的大虧美國人也只能獨自承受,畢竟現在整個世界的輿論都偏向歐洲,美國的解釋根本沒有人信。

  但美國人的應對措施也絕對不止利用媒體進行解釋。根據英國人的情報機構調查的數據來看的話,美國人已經在緊張的建造大大小小的軍艦,來擴充自己的海軍實力。

  畢竟憑借著美國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能夠守住太平洋和大西洋,美國領土幾乎不會受到任何威脅。

  在美國南北也有加拿大和墨西哥這樣的鄰國,但無論是墨西哥還是加拿大,現在對於美國的威脅都不大,自然也不會被美國政府放在心上。

  正因為美國人暗地裡瘋狂擴充軍艦的原因,導致英國人對於美國人的戒備更加強大。

  如今世界的所有列強中,能夠真正對大英帝國的統治地位形成影響的,也只有歐洲的法國和美洲的美國。

  法國人其實還是好限制的,畢竟德國人的實力也沒有經過太大的削弱,勉強和法國進行對抗也是沒問題的。

  但美國人不同。美國人的地理環境導致他的本土幾乎不會受到任何威脅。

  特別是在美國的海軍崛起之後,美國再也不用擔心來自加拿大的威脅,是大英帝國維護世界霸主地位的最大的競爭對手。

  法國人在戰爭之後還需要一段時間的休養,但美國人幾乎不需要。

  美國人沒有受戰爭的影響,這還利用後期參戰之後的軍火貿易,在戰爭中小賺了一筆。
    這也是英國人之所以防備美國,甚至在澳大拉西亞就流感問責美國的時候,立即決定聯合法國踩上一腳的原因。

  和德法這樣的歐洲國家不同,美國這樣的國家在本土幾乎沒有任何天敵,只能依靠聯合澳大拉西亞進行限制。

  為了限制美國人瘋狂擴充海軍的行動,英國在世界聯盟的會議上提出了限制各國海軍規模的提議,但引起的反響其實並不太高。

  首先,法國人就不太同意限制各國的海軍規模,畢竟法國獲得了來自德國的賠款之後,確實有著和英國一較高下的想法。

  至少現在的法國已經恢復了歐洲霸主的地位,在歐洲大陸,法國就是那個最強大的國家。

  其他國家雖然沒有直接和英國競爭的想法,誰也不願意自己的海軍發展平白無故多上一層枷鎖。

  除了各國的反響平平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美國並不在世界聯盟之中。

  只要美國不簽署條約,他完全可以遊離在條約之外,瘋狂擴張海軍規模。

  因此,英國人也就放棄了簽訂海軍限制條約的計劃,至少在短時間內是放棄了。

  除非能夠讓所有列強國家和擁有建造戰列艦實力的國家共同簽訂海軍限制條約,否則,對於簽訂條約的國家來說就是不公平的。

  阿瑟對於英國人的提議保持著靜觀其變的態度,畢竟澳大拉西亞在短時間內也不需要大量擴充海軍,也樂得看到其他國家大量建造超級無畏艦,他們在航空母艦的建造上也就會慢一步。

  當然,對於英,法,美這樣的工業大國修建軍艦的速度,阿瑟還是十分羨慕的。

  但就算擁有足夠的資金,澳大拉西亞在軍艦競賽的時候,也完全比不過英法美德這樣的工業大國。

  提高澳大拉西亞海軍建造的實力,修建新的造船廠以及擴建現有的造船廠,也是下一步應該要做的事情。

  目前澳大拉西亞的軍艦造船廠以悉尼造船廠,墨爾本造船廠和奧克蘭造船廠為主。

  這三大造船廠幾乎承擔了澳大拉西亞軍艦的所有建造,其中又以悉尼皇家造船廠最為龐大,能夠建造的軍艦類型更多。

  雖然墨爾本造船廠和奧克蘭造船廠能夠建造上萬噸的軍艦,但想要建造那些將近2萬噸的超級無畏艦,還是有些困難的。

  提高澳大拉西亞的軍艦建造速度以及水平,對於這三大造船廠進行擴建是很有必要的。

  在一次內閣會議上,阿瑟正式提出了擴建造船廠的要求。經過內閣政府的研究決定,投資1000萬澳元,幫助三大造船廠進行擴建。

  其中,對於悉尼皇家造船廠的三個船塢進行擴建。現有的三個船塢可以建造最大超過2.5萬噸的軍艦,但接下來的軍艦還會不斷的擴大,2.5萬噸明顯有些不夠用。想要追趕上英法美這樣的海軍列強,至少要將悉尼皇家造船廠的三個船塢最大建造噸位擴建到3.5萬噸以上,甚至最好能夠達到4萬噸,加強澳大拉西亞對於超大型軍艦的建造能力。

  同時,對於墨爾本造船廠和奧克蘭造船廠進行擴建,確保這兩大造船廠也擁有建造超過2.5萬噸大型軍艦的實力。

  等這三大造船廠的擴建全部進行完畢,澳大拉西亞能夠在同時開工至少五艘超級戰列艦或者五艘航空母艦,建造速度才算能夠趕得上英法美這樣的工業強國。

  三大造船廠的擴建大約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完成,並且基本不會影響現有軍艦的建造。

  這一擴建時間對於阿瑟來說還是足夠的,這也不會影響到將來澳大拉西亞的海軍擴張計劃。

  除了造船廠的擴建之外,對於澳大拉西亞本土和殖民地的鐵路建設和公路建設,也是新的一年交通運輸部門計劃的重中之重。

  別的不說,新佔領的領土需要全部部署鐵路和公路,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澳大拉西亞對於這些地區的掌控力。

  重點建設鐵路的地區包括波斯灣領地,新幾內亞島,蘇拉威西島等等,還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地區也需要進一步完善鐵路部署。

  除此之外,公路建設也是非常重要的。鐵路的建設注定不能普及到每一個村鎮,特別是殖民地。

  這樣一來,公路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澳大拉西亞的各種農用機械和汽車的普及率挺高的情況下。

  新幾內亞的環島鐵路和環島公路,以及波斯灣領地為了石油開發和運輸建設的公路鐵路,將會是交通運輸部門在接下來一年時間內最重要的工作。

  隨著各國對於飛機的研究,載客飛機的普及也是即將能夠實現的。

  澳大拉西亞其實已經有了載客飛機,但是否投入商用還沒有一個確定的結果。

  飛機現在最大乘坐數量也不過12人左右,不算兩名駕駛成員更是只能搭載10個乘客。

  雖然飛機的速度相較於飛艇來說更快,但飛機的花費相較於飛艇來說也更高。

  目前澳大拉西亞的載客飛機更多的是私用,阿瑟視察的時候坐過兩次,其他時候也就是政府重要官員偶爾乘坐了。

  但不得不說,飛機的穩定性確實比飛艇要高。根據澳大拉西亞皇家航空公司對於飛艇和飛機的相關測試來看,飛艇出現事故的概率大約為萬分之三,飛機出現事故的概率大約為三萬分之一,這其中是高達9倍的差距。

  雖然萬分之三和三萬分之一的概率看起來都很低,但相較於後世航空事故概率低於百萬分之一的數據來看,這個時代的飛機和飛艇還是比較危險的。

  這也是阿瑟盡量避免選擇飛機和飛艇這樣的出行方式的原因。如果真的有緊急事務,也會讓國內安排飛機,而不是乘坐飛艇。

  畢竟三萬分之一的概率還是很低的,低到澳大拉西亞目前的載客飛機正式飛行沒有出現過任何意外。

   4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萬,已更72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