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571章 震撼的噴氣式飛機
  第571章 震撼的噴氣式飛機
  雖然T-22坦克23.7噸的總重量在二戰時期只是剛剛進入了中型坦克的范圍,但在目前各國坦克都不發達的時代,20噸左右的重量,已經是坦克中的巨無霸,戰場上的超級大殺器了。

  而基於T-22坦克進行火力和裝甲全升級的T-22A坦克,就已經是這個時代理所應當的重型坦克了。

  T-22A坦克的總重量高達29.7噸,四舍五入已經和30噸沒區別了,比T-22坦克足足重了6噸,體型也大了不少。

  而這6噸的重量,全部用在了火力,裝甲和動力的升級上。

  首先是火力方面,T-22A坦克不再裝備75毫米半自動火炮,而是改為了目前最新型的M1922-127毫米榴彈炮。

  雖然火炮的發射速度大幅度降低,但火炮的威力和造成的傷害卻大幅度提升。

  搭載著127毫米榴彈炮的重型坦克,在戰場上就是矛盾結合的攻守利器,也是擁有厚重裝甲的可以移動的火炮,是敵人催命的死神。

  同樣的,副武器也有所提升。因為主武器的射速降低了,因此副武器搭載了一門CA-1-37毫米機關炮,用小型火炮的射速來提高T-22A坦克的火力。

  除此之外,還搭載了一挺BLN-2機槍,保證坦克的小型火力。

  這挺BLN-2機槍同樣可以拆卸下來單獨使用,還為其專門準備了好幾個彈鏈,確保機槍擁有足夠的子彈供應。

  一門榴彈炮,一門機關炮和一挺輕機槍的火力搭配,讓T-22A坦克在面對任何情況下的敵人時,都擁有足夠的火力條件來應對。

  如果說火力方面已經稱得上豪華的話,那麽在裝甲防護方面,T-22A坦克也絕對稱得上是可靠。

  因為被定義成重型坦克的原因,T-22A坦克放棄了速度,追求了火力和裝甲防護。

  相較於T-22坦克只有32毫米到46毫米左右的裝甲防護,T-22A坦克擁有46毫米到61毫米的裝甲覆蓋,防護能力獲得了大幅度提升。

  T-22坦克最厚處的裝甲和T-22A坦克最薄處裝甲厚度一樣,這其實已經能夠證明T-22A坦克在裝甲防護方面做的工作。

  根據坦克制造廠的測試,就算是75毫米的火炮正面命中T-22A坦克,直接摧毀坦克的可能性也極低。

  而側面命中的情況就更加無法對T-22A坦克產生威脅,這能夠極大程度的保護坦克的乘員安全。

  得益於坦克的重量,T-22A坦克的乘員數量達到了八個人,分別是一名駕駛員,一名指揮員,兩個炮手,一個機槍手,兩個裝彈手和一個偵查手。

  因為副武器的重機槍被更換成了機關炮,因此機槍子彈的備彈量降到了600發,但卻多了足足190枚37毫米炮彈,21枚127毫米炮彈,以及足夠T-22A坦克行駛220公裡以上的燃油。

  是的,T-22A坦克的燃油儲量相較於之前的坦克還有所縮減。

  其實這也正常,畢竟重型坦克的移動速度有所降低,就算攜帶再多的燃油,在固定的時間內也注定不會跑多遠。

  相較於燃油的攜帶量來說,這樣的超級大家夥的穩定性,以及安全性和可靠性,才是坦克制造廠更應該去思考和改進的問題。

  也正是因為T-22A坦克巨無霸一般的體重,哪怕進行了動力方面的升級,在平坦道路上的最大行駛速度也只有32千米每小時。

  在此基礎之上,T-22A坦克在平坦道路下的平均速度大約能保持在25公裡每小時左右,這已經差不多是這輛坦克的極限了。

  雖然這樣的數據看起來也還算不錯,甚至能夠比得上上一代的T-14坦克的測試數據。

  但在非平坦路段,T-22A坦克因為比較笨重的身軀,測試數據還是要差很多的。

  在非平坦路段之下,T-22A坦克只能保持18千米每小時的平均速度,行駛途中的最高速度也沒有超過25千米每小時。

  這也代表著這樣一輛堪稱巨無霸級別的T-22A坦克,在不趴窩的前提下,每天能夠行駛的裡程也不會超過兩百公裡。

  這也是為什麽T-22A坦克的燃油儲備量只有220公裡的原因。

  節省下來的載重全部變成了子彈和炮彈的儲備,這也算一件好事,畢竟多帶點燃油也沒用。

  總體上來看,無論是T-22坦克還是T-22A坦克,相較他們的上一代坦克來說,已經有著不小的進步了。

  雖然不敢確定到底和二戰時期的坦克比起來怎麽樣,但相較於其他國家的坦克發展來說,已經形成斷代式的差距了。

  哪怕是在坦克研究方面投入大花費的大英帝國,目前研究出的坦克在性能方面還沒有趕上澳大拉西亞的第二代T-14坦克。

  這也代表著,未來只要澳大拉西亞在坦克方面的投入繼續保持,至少在二戰時期保持領先還是沒問題的。

  坦克和飛機也將成為澳大拉西亞的大殺器,在二戰中為澳大拉西亞爭取更高的國際地位,以及更加廣袤的軍火貿易市場。

  很明顯,軍方高層對於T-22坦克還是很感興趣的。不過因為軍費的限制,勞爾部長只能將坦克的采購限制在一個師的范圍內。

  好消息是,目前大規模戰爭距離澳大拉西亞還很遙遠,在此基礎之上,暫時也沒有大規模裝備坦克的必要。

  指不定在戰爭爆發之前坦克還有更新換代的可能,現在大規模裝備的坦克,將來可能就會變成落後的產品。

  除了坦克之外,飛機方面也研究出了第五代軍事飛機。

  當然,這是澳大拉西亞的第五代軍事飛機,說白了就是軍事飛機的第五個產品,和後市評價飛機先進程度的幾代機沒有關系。

  雖然飛機制造廠被獨立了出來,但仍然隸屬於王室財團旗下的皇家軍工廠。

  因此,飛機制造廠研發製造的軍事飛機仍然沿用了之前的型號,也就是之前所謂的雄鷹偵察機,野虎戰鬥機和幽靈轟炸機。

  和坦克一樣,前一代也就是第四代軍事飛機的研發已經過去了八九年的時間。

  要知道,目前的坦克和飛機技術才剛剛起步,八九年的時間足夠其他國家的飛機更新好幾代了。

  也正是因為澳大拉西亞之前的第四代軍事飛機已經相當先進,這在某些方面已經趕超歷史上二戰時期的飛機水平,才導致第五代軍事飛機的研發進度緩慢,到目前為止才有所眉目。

  提到第五代軍事飛機,就不得不提到兩年前澳大拉西亞掌握的一項十分重要的軍事技術——噴氣式發動機。

  在噴氣式發動機被發明以前,飛機的動力方式幾乎都依靠螺旋槳。

  螺旋槳所提供的動力是有限制的,無論是單翼螺旋槳飛機還是雙翼螺旋槳飛機,其實都是有著一定的缺陷的。
    兩兩對比之下,單翼螺旋槳飛機雖然空氣阻力更低,但上升時的升力也低。

  而雙翼螺旋槳飛機雖然獲得了至少兩成的升力提升,但飛到天空上面臨的空氣阻力也更高。

  並且,螺旋槳飛機的速度有著一定的限制,目前澳大拉西亞的第四代軍事飛機幾乎已經是螺旋槳飛機能夠達到的極限了。

  第五代軍事飛機之所以遲遲沒有研發出來,除了相應的技術限制之外,等待噴氣式發動機的研發,並且將其完善地運用到軍事飛機上,也是極其重要的原因。

  來到飛機制造廠,阿瑟和一眾軍隊的高層也終於見到了新一代的軍事飛機。

  首先看到的仍舊還是雄鷹-5偵察機。

  因為采用了軸流式噴氣發動機,第五代軍事飛機和第四代軍事飛機在外形上已經有了巨大的差異。

  當然,總體來說,外觀變得更好看了。而且設計也更加符合空氣動力學,這也讓這架飛機的速度變得更快。

  名稱:雄鷹-5噴氣式偵察機(J-5A)

  生產商:皇家飛機制造廠
  研發日期: 1921-12-5
  長度: 10.1m
  翼展: 11.5 m
  高度: 3.3m
  空重: 3800 kg
  最大起飛重量: 6400 kg
  乘員: 2人

  發動機:狄塞爾軸流式噴氣發動機

  推力:2×500kg
  最大飛行速度: 210 mph(370 km/h)
  實用升限: 7500 m
  航程: 750km
  爬升率: 700 m/min
  推重比:0.28
  武器: 2挺MA-107馬克沁重機槍
  單從數據上來說,雄鷹-5偵察機因為搭載了最新的噴氣式發動機的原因,性能已經遠超雄鷹-4偵察機,更是全方位碾壓了其他國家的飛機。

  這也是噴氣式飛機和螺旋槳飛機最大的不同和區別。歷史上在二戰中第一架投入實戰的噴氣式飛機梅塞施米特Me262,當時的飛行速度已經達到了800千米每小時,數據比目前澳大拉西亞的噴氣式飛機還要誇張。

  其實這也正常,畢竟澳大拉西亞的噴氣式發動機才剛剛研發,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但現在距離二戰還有很長時間,還有足夠的時間將噴氣式發動機改進,趕上甚至是超越二戰時期的噴氣式發動機。

  除了偵察機之外,戰鬥機和轟炸機的數據也非常優秀。

  名稱:野虎-5戰鬥機(J-5B)

  生產商:皇家飛機制造廠
  研發日期: 1921-12-5
  長度: 10.6 m
  翼展: 12.5 m
  高度: 3.5m
  空重:4400 kg
  最大起飛重量: 6500 kg
  乘員: 1人

  發動機:狄塞爾軸流式噴氣發動機

  推力:2×520kg
  最大飛行速度: 225 mph(395 km/h)
  實用升限: 8,500 m
  航程: 850km
  爬升率: 800 m/min
  推重比:0.28
  主武器: 2門CA-1-37MM機關炮

  副武器:外掛2挺MA-107馬克沁重機槍
  就是因為搭載了噴氣式發動機,讓第五代軍事飛機真正的做到了戰鬥機的速度遠超偵察機,也讓野虎-5戰鬥機擁有高達395千米每小時的速度,堪稱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人造物。

  是的,無論是汽車,火車還是飛艇,目前的速度都比不過野虎-5戰鬥機這將近400千米每小時的恐怖速度。

  能超越這個速度的,或許就只有下一代的軍事飛機了。

  偵察機和戰鬥機除了武器搭載和動力系統的區別之外,外形上的區別其實不算太大。

  但轟炸機和戰鬥機的區別就很大了,包括外形和武器,都有著相當的變化。

  名稱:幽靈-5轟炸機(J-5C)

  生產商:皇家飛機制造廠
  研發日期: 1921-12-5
  長度: 11.8 m
  翼展: 12.5 m
  高度: 3.3m
  空重: 4400 kg
  最大起飛重量: 7045 kg
  乘員: 2人

  發動機:狄塞爾軸流式噴氣發動機

  推力:2×500kg
  最大飛行速度: 200 mph(355 km/h)
  實用升限: 7,450 m
  航程: 1050km
  爬升率: 650 m/min
  推重比:0.28
  主武器:2挺MA-107馬克沁重機槍
  副武器:總重700公斤炸彈
  從紙面數據來看,第五代軍事飛機對第四代軍事飛機已經是完全的超越。

  無論是火力還是飛機最重要的速度,這樣的超越不是一星半點,而是全方面一大截的超越。

  不誇張的說,第四代軍事飛機在第五代軍事飛機面前沒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因為從速度上就決定了這兩架飛機沒有任何可比性。

  第四代軍事飛機的平均速度在200多公裡左右,而第五代軍事飛機的平均速度全部都在300多公裡,戰鬥機甚至已經接近400公裡。

  這樣的差距,真的只能用一句尾翼都看不見來形容。

  同樣一場戰役,可能第五代軍事飛機的任務都執行完成了,第四代軍事飛機才剛剛抵達目的地。

  說實話,看到第五代軍事飛機的紙面數據之後,阿瑟已經能夠想象到這些軍方高層們的反應了。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一個個傳遞完數據之後,紛紛將目光看向了國防大臣勞爾,勞爾又將目光看向了阿瑟。

  “陛下,國防部需要更多的預算!”勞爾部長毫不猶豫的說道。

  在機槍和火炮方面的改進可以猶豫,坦克的改進也可以猶豫。

  但在飛機這天差地別的改進面前,同樣也作為軍人的勞爾部長,實在是沒有辦法再進行猶豫了。

  如果能夠大量裝備第五代軍事飛機,澳大拉西亞在空軍方面將會達成斷崖式的領先,甚至空軍力量遠超其他國家的總和。

  這是怎樣一個誇張的數字?如果能夠大量裝備第五代軍事飛機,就算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開戰,勞爾部長都有信心讓澳大拉西亞立於不敗之地,甚至還有不小的勝算。

  這任何一個國家也包括目前看起來很強大的大英帝國和美國,因為這樣的軍事飛機對於海軍能夠造成重大的威脅,還不用擔心目前戰列艦所搭載的主流防空武器。

  雖然那些防空武器確實能夠威脅到第一代軍事飛機那樣又老又笨重的家夥,但對於性能足夠先進的第五代軍事飛機來說,如果能被那些防空武器命中,就是第五代軍事飛機的恥辱。

  雖然搭載了噴氣式發動機讓第五代軍事飛機的造價又增長了不少,但相較於第五代軍事飛機帶給這些軍方高層的震撼,以及帶給澳大拉西亞空軍實力的改變來說,這筆花費又顯得是那麽值得。

   42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