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334章 屯糧和移民
  第334章 屯糧和移民

  英國人能夠用1912年到1915年兩年多的時間,就完成15英寸口徑主炮的設計,並且將其裝備在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上。

  阿瑟相信,融合了英國和德國火炮技術的澳大拉西亞,未必也不能做到這樣的事情。

  就算兩年多的時間做不到,在一戰周期之內,澳大拉西亞的技術專家們攻克15英寸口徑主炮的技術應該也不難。

  目前澳大拉西亞在無畏艦,超級無畏艦的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甚至是最強的幾個國家之一。

  這樣的優勢自然要保持住,並且還要盡可能的努力,繼續提升自己在這方面的優勢。

  隨著11月的一次內閣會議,澳大拉西亞目前也確定了政府的一項新的工作,那就是為將來有可能的歐洲戰爭做好提前準備。

  不僅要儲備大量的戰略物資,糧食,醫療,物資,軍事武器和裝備還有各種各樣珍稀的礦產資源,都在澳大拉西亞政府的準備范圍內。

  隨著時間來到1912年的年底,阿瑟清楚的知道,留給澳大拉西亞的準備時間已經不多了。

  或許澳大拉西亞吸引移民的黃金時間,也就剩下了這最後的大半年。

  如果戰爭如同歷史上那樣,繼續在1914年爆發的話,那麽恐怕從1913年開始,澳大拉西亞的移民引進就沒有那麽順利了。

  畢竟這些移民如果繼續呆在國內,在戰爭時期他們可以作為優秀的兵源,也可以投入到民間的經濟生產當中。

  畢竟伴隨著戰爭的爆發,在征調了大量的軍隊士兵之後,民間的生產總會有所耽誤,這時候就需要大量的人口體量,來彌補因為青壯被抽調之後導致的生產停滯了。

  “肯特首相,從現在開始,盡可能擴大我們的糧食生產規模。並且,除了一些不得不進行的糧食出口之外,盡可能減少糧食出口的規模,並且加大糧食的儲備量。”內閣會議之上,阿瑟一臉嚴肅地看向肯特首相,吩咐到。

  “是,陛下!”肯特首相也同樣鄭重的點點頭。

  “如果有必要的話,外交部門的宣傳部可以配合行動,在民間放出未來糧食欠收和漲價的消息,讓民眾自發地進行屯糧。如果歐洲戰爭爆發,我們手中的糧食不僅能為我們帶來大量的利潤,同樣也能為我們帶來更多的利益。對於民眾而言,他們屯糧也是有好處的。”阿瑟笑著說道。

  政府屯糧是為了在歐洲戰爭期間對外出售,來獲取大量的利潤和利益。

  而鼓勵民間屯糧,就是避免民眾在將來糧食價格上漲期間,因為缺少糧食而不得不購買高價糧的現象。

  畢竟將來糧食價格上漲之後,阿瑟是打算坑歐洲人的,而不是讓自己的子民踩坑。

  反正現在澳大拉西亞的糧價和肉價都不貴,適當的屯點糧對於民眾來說也沒有太大的負擔。

  聽到阿瑟的吩咐之後,外交大臣戴澤點點頭,表示明白。

  澳大拉西亞的報社都在宣傳部的管控之中,而宣傳部門又直接隸屬於外交部。

  外交大臣戴澤自然明白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對於阿瑟的吩咐也很是重視。

  得益於澳大拉西亞的輿論基本在王室的控制之中,王室的兩家報紙,澳大拉西亞日報和維多利亞報的公信力都挺高的。

  除了這兩家覆蓋絕大多數州的大型報社之外,一些各州本土的小報社,還有政府所成立的國有報社,在澳大拉西亞都擁有不錯的公信力。

  畢竟澳大拉西亞的輿論基本在王室的掌控之中,還受著宣傳部門的監督。

  在這樣的情況下,其他的中小報社根本不可能去報一些胡編亂造的新聞,否則可能面臨宣傳部門的追責。

  這也導致只要是澳大拉西亞大型報社刊印的新聞,澳大拉西亞民眾第一時間都會選擇相信。

  特別是王室的兩家報社,這兩家報社所看見的新聞,在澳大拉西亞基本代表著真理。

  如果有人說這兩家報社刊印的新聞是假的,恐怕身邊的人只會不屑的輕笑兩聲,然後來一句:“滾!”

  更重要的是,大大小小的報社對於自己刊印的新聞都負著法律責任。

  如果有人敢印刷虛假消息,特別是關於政府和王室的虛假消息,除了報社會被查封之外,所有有關人員都要面臨牢獄之災。

  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腦子是正常的報社,基本都不會去看印偽造的消息。

  這也極大程度地加強了阿瑟對於輿論的控制力度,只要王室旗下的兩家報社發的話,任何報社和媒體都沒有反駁的權利。

  內閣會議的第二天,包含維多利亞報和澳大拉西亞日報在內的多家媒體,都開始刊印因為各地旱災,水災等災難,可能導致世界糧食產量減產的消息。

  澳大拉西亞日報還有先見的預言,世界糧食可能在數年之內遭受較大波動,鼓勵澳大拉西亞民眾提前進行屯糧,來應對將來有可能爆發的糧食危機。

  同時,似乎是響應這些報社刊社的新聞,澳大拉西亞政府在第二天宣布,除了和英國以及德國的部分合作之外,大范圍減少對於國外的糧食出口,並且加大國內的儲備糧規模。

  國家都要開始屯糧了,這消息還能有假嗎?
  抱著這樣的期待,澳大拉西亞人紛紛響應各大報社和媒體的號召,開始進入屯糧階段。

  當然,之所以號召民眾開始屯糧,是為了讓民眾不受將來糧食價格上漲的困擾。

  因此,對於民眾屯糧的規模,政府也會進行一定的限制。

  理論上來說,每戶家庭只允許購買500斤的糧食,來避免因為民眾大規模囤糧導致糧食儲備不足的危機。

  在政府出面的安撫之下,確保政府會加大存糧,不會讓澳大拉西亞人缺少糧食吃,這才讓民眾接受了500斤糧食的限購。

  除了增加糧食的戰略儲備之外,吸引人口,也是這次內閣會議重點討論的話題。

  所有人都知道,戰爭時期的列強是不可能允許大量的民眾出國移民的。

  這不僅會降低國家對於某些地區的掌控力,也會在戰爭爆發之前,削弱國家的潛力。

  再加上各個國家總會有怕死的,這些人的規模可不少。如果在戰爭中對於這些人沒有絲毫的限制,那麽恐怕戰爭一旦爆發,短時間內就會向外流散數十甚至上百萬人口。

  這些人的職業不一,甚至有可能是重要崗位的人才。一旦放任這些人的流失,就相當於是對爆發的戰爭的不尊重。

  因此,在戰爭還未爆發的現在,或許也是戰爭結束之前,澳大拉西亞移民的最後機會了。

  為了能夠在戰爭之前吸引更多的移民,阿瑟下達了一項命令,讓民生部門聯合外交部,在內閣政府的支持之下,大范圍在歐洲各大國家吸引移民。

  這一次,澳大拉西亞的移民吸引條件變得更加豐厚,相較於之前移民的條件,提高了將近三成。

  除此之外,只要有想法想要移民到澳大拉西亞的,澳大拉西亞政府可以報銷船票,並且在抵達澳大拉西亞沒有正式獲得國籍之前,為新移民提供住所和食物。

  這樣的移民政策一經頒布,勢必會吸引到更多的移民前來澳大拉西亞。

  在這個時代,還是有大量的歐洲人口想要前往國外進行移民的。

  特別是目前歐洲戰爭似乎越來越近,不少愛好和平的,不願意看到戰爭的人,早已經有計劃打算移民到和平的國家。

  像美國,澳大拉西亞這樣,遠離歐洲的紛爭,並且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甚至工業和經濟的規模也不小,也擁有列強地位的國家,自然是這些想要移民的人的優先選擇。

  目前歐洲對外移民的選擇地的優先程度,可以劃分為:美國和澳大拉西亞第一檔,歐洲各國殖民地第二檔,南美洲各國家第三檔,亞洲國家第四檔。

  雖然今年澳大拉西亞的移民已經創造了新的記錄,但人口這種東西,誰又會嫌多呢?
  甚至阿瑟的目標,在1912年最後這兩個月,至少吸引超過20萬移民。

  移民政策的變動,讓澳大拉西亞的移民吸引力又上升了一個台階。

  但與此同時,移民所需要的花費也在不斷的增長當中。為了吸引更多的移民人口,阿瑟也放開了關於移民來源的限制。

  只要是歐洲國家和白色人口,就放開移民限制,鼓勵所有歐洲白色人口移民到澳大拉西亞。

  為了完成阿瑟所下達的任務,澳大拉西亞政府也算是耗費了大功夫。

  如果讓移民自行購買船票的話,這也是一筆大花費。因此,政府特意從歐洲租用了十多艘大型遊輪,專門負責把移民安全的運送到澳大拉西亞。

  同時,澳大拉西亞不僅負責移民的船票,還會在旅途中免費向移民提供食物,這也吸引了更多的移民。

  除此之外,政府還決定動用軍艦護航,一來確保遊輪和移民的安全,二來就是展現澳大拉西亞的海軍實力,告訴所有歐洲移民,澳大拉西亞有能力保護所有國民。

   30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