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432章 各項變化和焦灼的戰事
  第432章 各項變化和焦灼的戰事
  1915年12月25日,在和家人度過了愉快的聖誕節之後,阿瑟開始輾轉幾個軍工廠和造船廠,檢查並且慰問這些軍工廠目前的狀況。

  相較於歐洲,戰爭對澳大拉西亞的影響微乎其微,甚至澳大拉西亞的各項發展仍然在一個比較穩定的增長范圍。

  因為已經年末,阿瑟也拿到了澳大拉西亞在1915年的發展數據。

  澳大拉西亞政府首先向民眾公開的,就是到目前為止,士兵的傷亡數字。

  截止目前為止,澳大拉西亞一共向歐洲派遣超過60萬作戰部隊,死亡人數高達13.5萬人,受傷人數高達22.3萬人。

  目前還在歐洲的士兵人數只有30萬出頭,已經有將近十萬土著完成了參軍的義務,和他們的家人一起,被遣送到其他地區。

  在新的一年,也就是1916年,澳大拉西亞預計向歐洲派遣作戰部隊50萬,其中土著士兵48.4萬,正規士兵1.6萬。

  派遣土著士兵對澳大拉西亞政府和阿瑟來說都不心疼,在歐洲的消耗戰中也能起到一些作用,可以說是雙贏。

  戰後存活的土著士兵確實也得到了阿瑟承諾的待遇,這導致這些土著對於參軍並不排斥,因為至少能夠保證他們的家人重獲自由,前往其他地區生活。

  戰爭爆發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也消耗了阿瑟在戰前儲備的大部分武器裝備和彈藥。

  目前澳大拉西亞的各大軍工廠已經在加班加點地生產,但仍然不能滿足歐洲戰場所需要的武器裝備。

  可以預料到的是,伴隨著時間的發展和戰爭的延續,歐洲戰場只會越來越缺少武器裝備和彈藥,各國軍工廠的膨脹速度也只會越來越快。

  特別是俄國地區,至少缺少上百萬支步槍,數億發子彈,上千門火炮和上百萬發炮彈。

  單單澳大拉西亞已經對外出口了至少200萬支步槍,足以見得這場戰爭的消耗有多麽巨大。

  當然,戰爭對於澳大拉西亞還是有著一定的影響的。如果非要說影響最大的方面之一,那一定是澳大拉西亞的移民數量。

  截止到目前為止,澳大拉西亞的總人口為1645.49萬余人,較上一年增長了108.4萬人左右。

  雖然看上去人口增長仍然在百萬級別,但新增的108萬人口中,國內新生嬰兒數量就達到了45.7萬人。

  減去這些新生嬰兒數量,今年澳大拉西亞的移民數量只有64.3萬人左右,只有去年移民的一半多一點。

  這證明了一個較為嚴峻的問題,伴隨著歐洲的戰爭,歐洲移民數量已經大幅度減少。

  哪怕是之前十分可靠的俄國移民,因為俄國國內的內亂,移民數量也大幅度減少,目前只能維持在每年四五十萬移民的規模,甚至還有進一步降低的風險。

  其他國家的移民那就更少,絕大多數歐洲國家加起來,移民數量也只有十多萬人,足以見得這場戰爭對於歐洲的影響有多麽嚴重。

  甚至毫不誇張的說,像英法德這樣受戰爭影響較為嚴重的國家,目前已經默認關閉了移民通道。

  對於這些國家的平民來說,想要在戰爭期間逃離國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旦來自俄國的移民數量繼續減少,澳大拉西亞的年人口增長很有可能降低到100萬以下,打破近幾年來的人口增長新低。

  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只能期待戰爭後短暫的和平時期,那時候也將是移民的爆發期。

  其實說到底,俄國移民下降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澳大拉西亞移民部門對於俄國移民嚴厲的審查。

  目前俄國移民中的革命分子多得嚇人,這些有可能對國家的穩定造成影響的人,他們必須經過審查,並且要在長時間的考核期之後,才能真正的獲得澳大拉西亞的國籍。

  至於在人均收入方面,澳大拉西亞的人均收入目前已經增長到了53.1澳元,並且還是在澳元沒有怎麽貶值的前提下。

  在歐洲各國貨幣普遍貶值,居民人均收入普遍下降的1915年,澳大拉西亞這樣的表現還是少見的。

  當然,並不只是人均收入在穩定的增長。

  截止到現在為止,今年澳大拉西亞的國民生產總值來到了18.12億美元,折合3.624億英鎊,7.248億澳元,增長率反而比去年高了2%,達到了8%左右。

  不過,這是因為軍工業的過度膨脹以及歐洲國家大量出口糧食和其他資源的原因。

  澳大拉西亞因此賺到了大量的利潤,將這些資金用到了國內的發展建設中,才導致國家的經濟增長的如此迅速。

  也是同理,在歐洲國家經濟負增長的前提下,澳大拉西亞的經濟能夠實現較為不錯的大幅度增長,絕對是蠍子粑粑獨一份。

  這一點還體現在財政收入方面。

  1915年,澳大拉西亞政府的財政總收入大約為1.245億澳元,相較上一年增長了將近16%。

  畢竟出口了大量的物資和資源,財政收入的大幅度上漲反而理所應當。

  要知道,哪怕只是阿瑟的王室財團,在1915年都向政府繳納了超過兩千萬澳元的稅收。

  而王室財團的收入更是誇張,1915年的總收入大約為1.075億澳元,財政收入和政府都差不了多少。

  當然,對於規模較大的工廠和企業,澳大拉西亞的稅收還是比較重的。

  而對於平民和中低收入人群來說,政府的稅收就比較低廉,這也是澳大拉西亞人之所以十分認可政府的原因。

  這對於阿瑟來說也無所謂。畢竟無論是王室財團還是政府的財政,阿瑟都能夠隨意調動,實際上也只是左手倒右手罷了。

  如果阿瑟願意,政府甚至可以對王室財團免稅。但這也沒有太大的必要,反而因為地位特殊的王室財團,讓王室遭受一些非議。

  試想一下,當民眾得到這樣的報道之後,連君主和王室都不願意向政府繳納稅收,民眾們又怎麽會心甘情願地向政府繳納稅收呢?

  到時候,避稅,漏稅,偷稅的行為一大堆,反而會對政府和社會的穩定造成麻煩。

  在政府財政收入高漲的前提下,財政支出的增長其實也不少。

  1915年,政府財政總支出大約為1.12億澳元,財政盈余高達1250萬澳元。

  今年的財政支出相較於去年增加了接近1500萬澳元,畢竟新一輪的軍艦建造計劃已經開啟,再加上各種擴展軍備,以及發動戰爭的消耗。

  如果不是軍費被英國人承擔了一半,恐怕財政支出還要增加,甚至可能面臨財政虧損。

  除了軍工業之外,澳大拉西亞的其他工業增長速度也不慢。

  目前最暢銷的澳大拉西亞工業產品,除了軍工業的武器彈藥之外,還有鋼製頭盔,活性炭防毒面具,定製軍裝,棉衣,軍靴,老鼠夾等。

  是的,老鼠夾也是歐洲前線軍隊最急缺的物資之一。因為歐洲的戰爭已經進入消耗戰,消耗戰又以塹壕戰為主。

  交戰雙方各自挖掘的戰壕,裡面會窩藏大量的老鼠和其他動物,包括讓許多士兵頭疼和厭煩的跳蚤。

  也正因為如此,老鼠夾和跳蚤藥,成了前線戰場最緊缺的物資之一,甚至優先程度高於武器彈藥。

  澳大拉西亞也正因為抓住了這樣的契機,研究了足以殺死大部分老鼠的老鼠藥,以及特製的跳蚤藥,獲取了一部分的市場。

  幾乎每一批老鼠藥和跳蚤藥抵達前線,都會立刻被作戰軍隊瓜分。

  在非作戰時期,士兵們最想做的,就是好好洗個澡,然後處理身上這些跳蚤。

  雖然絕大多數老鼠和跳蚤都不足以致命,但跳蚤在身上跳來跳去,在身上咬一口也會奇癢無比。

  而老鼠更加可怕,如果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加上老鼠比較多的話,很有可能會在睡夢中被老鼠咬掉耳朵,這樣的案例時有發生。
    因此,部分戰壕的士兵用鐵絲網給自己圍一個護欄,能夠阻攔老鼠的靠近。

  不管怎麽說,這些老鼠和跳蚤的存在,不僅給前線作戰的士兵造成了極大的困擾,讓這些士兵身心疲憊,甚至無心作戰。

  也正因為如此,老鼠藥,跳蚤藥等物品才會如此暢銷,得到了前線士兵的喜愛。

  阿瑟看著手中關於1915年一整年的匯報,心情還是十分不錯的。

  但此時遠在歐洲的交戰國們,心情就沒有那麽美麗了。

  凡爾登戰役進行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德國和法國的軍隊都死傷慘重,但沒有任何一方敢下達撤退的命令。

  其實在凡爾登攻防戰的前期,德國的進度還是比較順利的。

  德國軍隊僅僅用了幾天的時間,就順利完成了德國參謀部制定的第一步任務,也就是佔領凡爾登周圍的地區,並且攻佔外圍的第一道防禦陣地。

  通過大量火炮的轟炸,在法國人被炮火打得暈頭轉向,沒有反應過來之時,德國人曾迅速地將陣地推進了兩公裡。

  哪怕德國人已經取得了局部的勝利,但此時的法國參謀部仍然沒有弄清楚德國的真正意圖,也就沒有辦法據此來制定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這也導致法國總司令霞飛只能保持凡爾登在各個方向上的平均防守實力,以便於在任何一個方向面對德國主力的進攻時,都能夠進行有效的抵抗。

  凡爾登要塞地區的部分法國士兵是從殖民地招來的土著,他們沒有感受過法國北部的嚴寒天氣,再加上本來就士氣低落,導致部分土著軍隊的戰鬥力脆弱不堪。

  甚至有的土著士兵直接轉身逃跑,卻被身後的法國督戰隊直接擊斃。

  不管逃跑的是什麽人,在凡爾登攻防戰進行到如此重要的時刻,必須毫不猶豫的擊斃所有逃跑的人。

  要不然,這些土著士兵有樣學樣,將來潰逃的士兵只會更多,甚至直接影響到法國主力軍隊的作戰欲望。

  隨著德國軍隊一步接著一步的強攻,德國攻下了凡爾登要塞東岸的主炮台,以及炮台附近的幾個高地。

  法國中央集團軍司令朗格爾不得不下令將第二軍後撤到馬斯高地,而第二軍之前駐扎的韋夫爾谷地,則被順勢而來的德國軍隊佔領。

  直到此時,霞飛才認識到了德國人的主攻目標是凡爾登,並且決定立即采取緊急措施。

  為了穩定凡爾登要塞的軍心,霞飛派出了法國總參謀長卡斯特爾諾親自到凡爾登要塞督戰,並且向凡爾登要塞派遣了新的援軍。

  第1軍,第13軍,第21軍和幾個炮兵師,被霞飛調集到凡爾登戰場,才勉強穩住了凡爾登的局勢。

  值得一提的是,在凡爾登極度危難之時,霞飛委任第二集團軍司令亨利·菲利普·貝當將軍擔任凡爾登戰區的司令官。

  說起貝當的鼎鼎大名,在後世的一戰史中可謂是人盡皆知。

  但現在,貝當也只是頗有實力的集團軍司令,剛剛被任命為凡爾登戰區總司令。

  收到任命之後,貝當立即前往凡爾登要塞指揮部。

  如今已經將近60歲的貝當將軍,早年畢業於法國著名的聖西爾軍校,但在這場戰爭之前從未打過仗,隻任職過軍事教官和團長。

  不過,因為在戰爭中幾次成功的指揮,被當受到了霞飛和參謀長卡斯特爾諾的賞識,在兩年之內,就從團長上升為旅長,師長,軍長,到現在的集團軍總司令。

  到達凡爾登之後,貝當將軍意識到必須盡快解決兩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一是阻止法國軍隊無組織的潰敗,二是盡快向前線陣地運送援軍和補給,恢復前線陣地軍隊的戰鬥力和軍心。

  首先,貝當下了死命令,強令所有部隊不得退過規定的紅線。

  按照貝當的原話來說:“寧可犧牲所有士兵的生命,也絕對不能再失去任何一寸法國的土地!”

  因為第一和第二陣地已經全部失守,在最外線的炮台已經成了前沿陣地的支撐點。

  因此,貝當果斷的下令,外線的炮台為法國軍隊的統一抵抗陣地,所有守軍必須用現有的一切手段堅守這一陣地,頂住德國人的攻勢。

  各炮台只有在被德國軍隊完全包圍,並且無法作戰時才允許撤離。

  當然,貝當也不是隻強壓但沒有任何行動的指揮官。緊接著,貝當就將整個凡爾登的守軍劃分為四個集群,重新調整了凡爾登地區的防衛,並且向部分缺少兵力的集群派遣一定的援兵。

  在貝當的一通操作之下,法國軍隊勉強的守住了陣地,但也只是暫時。

  如果不能解決目前凡爾登戰區急需的預備兵力和彈藥物資,這樣的局勢也只是暫時的,德國人隨時有可能重新佔據優勢。

  凡爾登位於一個死胡同中,其突出部被馬斯河一分為二,一條標準軌距鐵路和一條窄軌距鐵路經常被德軍炮火切斷。

  自開戰以來,通往凡爾登地域的鐵路、公路均遭到德軍炮火的嚴重破壞。

  奧伯維耶通往凡爾登的鐵路是由法國內地通向這裡的主要鐵路線,但當時已完全處於向南進攻的德軍大口徑火炮的射程之內,由凡爾登城通往聖米耶爾的道路早在兩年前即被侵入法國的德軍切斷。

  貝當將軍發現,當時唯一可以利用的運輸線是一條7米寬、從凡爾登到西南約65公裡的巴勒杜克城的二等公路。

  由於這條公路距離前沿陣地20公裡,而當時德軍多數火炮的射程有限,貝當將軍認為搶修並保持這條公路的運輸是可行的。

  他立即下令將戰區內的這條65公裡長的公路分成6段,集中人力搶修公路,使其迅速得到拓寬和加固,恢復了暢通。

  為了緊急調用物資,貝當將軍征集了近4000輛汽車,將全部汽車編為200個班,每班20輛。

  當時在這條生命線上執行運輸任務和警戒執勤的法軍官兵多達9000人。

  在2月底的日日夜夜裡,這條二等公路上,汽車晝夜不斷,車輛往來如梭。

  利用汽車擔負如此大規模的後勤輸送任務,這在以往戰爭史上是從未有過的。這主要應該歸功於貝當將軍在後勤工作上的革新。

  這條公路後來被法國人尊稱為神聖之路,在整個凡爾登戰役期間,大約有50萬部隊和17萬頭拖拽用的牲畜沿著這條神聖之路運往前線,為法國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正因為貝當的及時調整,以及對於後勤的有效措施,讓法國前線部隊的抵抗能力得到明顯的加強。

  在神聖之路上運輸的一批批物資和裝備,如同遊戲中能夠回血的果實一般,讓凡爾登前線的法國士兵迅速的恢復戰鬥力。

  再加上法國參謀部對於凡爾登的重視,在大半個月的時間裡,凡爾登地區的守軍兵力就增加了一倍,大大減輕了凡爾登地區法國守軍的壓力。

  與此同時,德國軍隊僅向這片地區派遣了十分之一左右的兵力,這也讓法國守軍在兵力方面更有優勢,為法國人守住這片要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2月20日,法國軍隊重新向外圍炮台發起進攻,試圖回凡爾登地區的外圍炮台。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法國軍隊已經恢復了一定的戰鬥力,並且鬥志旺盛。

  在一番激烈交戰之後,法國軍隊佔領了優勢,一鼓作氣奪回了杜奧蒙炮台。

  當這座炮台重新飄揚起法國的旗幟,不少法國士兵由衷地開始歡呼:“法蘭西必勝!法蘭西萬歲!”

  重新拿回杜奧蒙炮台之後,貝當立即加強了這座炮台的原有守軍,避免這座炮台重新落入德國人的手中。

   5200字,今天就這一個合章!
    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