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426章 澳荷戰爭
  第426章 澳荷戰爭
  阿瑟接收到凡爾登戰役打響的消息時候,已經是一天后的11月28日了。

  阿瑟不可能不知道凡爾登戰役代表著什麽,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殘酷的戰役之一,法德雙方死傷數量高達70萬人,僅次於英法已經預謀發動的索姆河戰役。

  是的,雖然凡爾登已經被圍攻,但無論是英國方面還是法國總司令霞飛,都沒有放棄發動索姆河戰役。

  索姆河戰役將會是西線最大的一次反攻,甚至能夠主宰西線戰爭的走向。

  而索姆河戰役和凡爾登戰役,也是一戰中最殘酷的兩場戰役,兩場戰役加起來的傷亡高達200萬以上,也能夠直接決定西線戰事,甚至是整個一戰的走向。

  正因為凡爾登戰役的局勢至關重要,阿瑟讓皇家安全情報局時刻關注著凡爾登戰役的走向,一有變動就立馬通知。

  當然,德國發動凡爾登戰役對澳大拉西亞來說也是一件好事,畢竟英法忙於應對德國人的進攻,澳大拉西亞才有更好的擴張空間,在戰爭中的重要性也會更高。

  澳大拉西亞目前僅剩的擴張方向,也就只剩下北部的荷屬東印度了。

  荷蘭相較於澳大拉西亞來說,是一個絕對的軟柿子,可以任由阿瑟拿捏。

  歐洲正在進行凡爾登攻防戰,還在預謀索姆河戰役,對歐洲之外的關注已經大幅度降低。

  就算荷蘭是英法的盟友,英法也絕對不可能為了荷蘭得罪澳大拉西亞,更不要說荷蘭是一個中立國家,和威廉二世的德意志帝國關系還不錯了。

  荷蘭作為一個二三流國家,仍然掌握著荷屬東印度如此大規模的殖民地,阿瑟覺得有必要給荷蘭減輕壓力,當他們將目光專注於自己的本土。

  1915年11月29日,凡爾登攻防戰開啟的第三天,澳大拉西亞國防部緊急通過了一項提議,這項提議被阿瑟命名為清剿行動。

  顧名思義,這是一項關於打擊德屬新幾內亞的反澳勢力的一次行動,范圍還包括反澳勢力潛逃的地區,比如荷蘭控制的新幾內亞,蘇拉威西島,加裡曼丹島等地區。

  而參與清剿行動的,包括第一師,第二師和兩個殖民地師共計7.2萬人。

  經過了長達一周左右的長時間準備,1915年12月初,澳大拉西亞正式對外公布,為了清剿從德屬新幾內亞潛逃到各地的反澳勢力,將展開一次較為嚴厲的打擊行動,並且要求整個荷屬東印度配合,因為澳大拉西亞政府懷疑,荷屬東印度參與窩藏反澳勢力,並且陰謀顛覆澳大拉西亞在新幾內亞地區的統治。

  澳大拉西亞政府的證據資料很是充足,不僅包含部分反澳勢力的潛逃路線,還包括這些反澳勢力逃到荷蘭控制區域後的情況。

  不管怎麽說,荷蘭政府和荷屬東印度算是泥巴掉在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

  不管荷屬東印度政府再怎麽辯解,荷屬東印度境內確實有不少的反澳勢力,並且這些反澳勢力從荷屬東印度范圍內獲得了不少的武器裝備。

  荷蘭政府想要談判,但澳大拉西亞給出的條件是,要麽揪出所有反澳勢力,並且割讓西新幾內亞,蘇拉群島,布魯島,塞蘭島,米蘇歐島,奧比島等島嶼,否則澳大拉西亞的怒火不會平息。

  但荷蘭人自然也不可能答應這樣苛刻的條件,這幾乎相當於將荷屬東印度分為兩半,荷蘭的統治范圍只有,蘇門答臘島,加裡曼丹島,爪哇島和蘇拉威西島四大島嶼了。

  反應再遲鈍的荷蘭政府,此時也已經明白,澳大拉西亞的目的並不是那些反澳勢力,真正的目的是新幾內亞和荷屬東印度的土地。

  這是目前的荷蘭人並不能答應的,荷屬東印度是荷蘭人為數不多的大型殖民地,也是荷蘭能夠維持在歐洲二三流國家的保障。

  如果丟失了荷屬東印度,荷蘭的地位甚至比比利時還低,連歐洲三流國家都算不上,更不要提荷蘭民眾統一低地的期望了。

  就算荷蘭政府能夠答應澳大拉西亞的要求,荷蘭民眾也絕對不會答應。

  如果荷蘭政府未戰先降,恐怕憤怒的荷蘭民眾足以推翻政府,給政府改頭換面了。

  因此,哪怕荷蘭政府再不願意,也只能義正言辭的拒絕澳大拉西亞政府的要求,並且怒批澳大拉西亞這是可恥的訛詐。

  可惜,這個時代的國家鬥爭本來就是這樣,弱肉強食,強者還會擁有權利和地位,弱者只是強者瓜分的目標。

  哪怕荷蘭向英國,法國,德國甚至是俄國發出了請求,但沒有一個國家願意幫助荷蘭。

  德國自然不用多說,本來就和澳大拉西亞處於戰爭狀態,德國人也沒有任何實力衝破英法的艦隊封鎖,前往澳洲和澳大拉西亞作戰。

  先不說德國有沒有能力這麽做,就算德國有充足的艦隊和實力,也不會為了一個近在咫尺的荷蘭而去得罪澳大拉西亞。

  英法俄自然不用多說,他們和澳大拉西亞是協約國四大列強,關系自然要比協約國之外的荷蘭好得多。

  荷蘭雖然是歐洲國家,但荷蘭對戰爭沒有任何幫助,甚至荷蘭和德國的關系更好。

  這樣的情況下,英法俄自然不會為了荷蘭去得罪澳大拉西亞,甚至只會支持澳大拉西亞的擴張,來換取澳大拉西亞向歐洲的更多支援。

  歐洲倒還有兩個列強,但這兩個列強更加不可能幫助荷蘭去對抗澳大拉西亞。

  至於除了歐洲之外的另一個列強美國,雖然目前美國有實力對抗單獨的澳大拉西亞,但澳大拉西亞屬於協約國,協約國四大列強之間互相有著援助協議,美國是不可能為了荷蘭和協約國開戰的。

  因此,荷蘭人辛苦求援一圈之後,他們發現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幫助他們,甚至連一丁點的援助都沒有。

  阿瑟可不管這麽多,1915年12月7日,澳大拉西亞的進攻正式開始。

  在戰爭之前,澳大拉西亞就已經驅逐了荷蘭大使,並且宣告和荷蘭處於戰爭狀態。

  整個清剿計劃兵分兩路,西路包括第一師和一個殖民地師共計3.6萬人,從皇家領地西渡,直接登陸荷屬東印度最核心的爪哇島。

  而東路從澳大拉西亞控制的新幾內亞地區向西,在佔領整個新幾內亞島之後,再依次佔領班達海和蘇維拉西海的島嶼。

  整個荷屬東印度擁有高達四千多萬土著,統治起來極其困難。因此,阿瑟一開始的目的也不是完全吞並這片土地,而是尋找其重要戰略區域進行吞並,其他地區間接控制即可。

  特別是荷屬東印度的核心,爪哇島。爪哇島這片地區是荷屬東印度人口最多的地區,這一現狀一直持續到了後世。

  哪怕是在後世,整個印尼也只有兩億多的人口,但一個小小的爪哇島就承擔了1.5億左右,不可謂不誇張。

  按照目前的人口比例來看,爪哇島至少居住了2000萬的土著,人口規模比澳大拉西亞的總人口還要多,但總面積卻只有不到14萬平方公裡,人口密度遠超澳大拉西亞。

  想要管理這樣的地區是十分困難的,更何況這裡擁有數量眾多的民族,各種類型的宗教,語言文化不同,想要同化十分困難。

  荷蘭人控制這片土地長達數百年的時間,仍然不能同化這些土著。

  雖然這其中有人口規模的問題,但荷屬東印度地區土著的同化難度也遠超尋常。

  除了爪哇島擁有將近2000萬的土著人口之外,荷屬東印度地區的其他三大島嶼,蘇門答臘島擁有將近800萬人口,蘇拉威西島500萬人口,加裡曼丹島200萬人口,也是土著分布最多的地區之一。

  相較於整個新幾內亞78.6萬平方公裡隻擁有不到400萬的土著,這些地區的土著分布太廣,土著基數太多並不適合統治。

  當然,除了在行政上控制之外,在經濟上,也能實現對這些地區的統治。

  目前這些土著也不是一點用都沒有,至少在戰爭時期,他們是合格的炮灰。

  而一戰和二戰都需要大量的炮灰來填補,荷屬東印度地區的土著非常合適。

  澳大拉西亞的戰爭貫徹了阿瑟制定下的準則,寧願花費更多的資金,不願造成更多的傷亡。

  首先是艦隊對於爪哇島和荷蘭控制的新幾內亞進行大轟炸,將這些地區的海防和城市轟炸了個七七八八,然後才輪到軍隊搶灘登陸。

  在對爪哇島實施登陸的同時,澳大拉西亞還出動了上百架飛機,繼續對爪哇島和巴達維亞實施大轟炸,讓荷蘭軍隊疲於躲避轟炸,沒有任何機會對登陸的澳大拉西亞軍隊展開進攻。

  在艦隊和飛機輪番進行大轟炸的同時,由殖民地師打頭陣,軍隊很快成功登陸爪哇島,並且向著爪哇島的幾大城市發起進攻。

  爪哇島最大的城市是巴達維亞,也就是後來的雅加達。這裡是荷屬東印度的首府,也是整個荷屬東印度殖民地政府的所在地。

  西線軍隊的首要目標,就是快速攻佔巴達維亞,控制荷屬東印度殖民地政府,來實現擒賊先擒王,速戰速決的目的。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