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416章 西南軍潰敗
  第416章 西南軍潰敗

  隨著俄國西南戰線局勢的惡化,第三集團軍的潰敗,也讓附近的第四和第八集團軍側翼面臨嚴重威脅。

  為了保證自己的側翼安全,俄國第四和第八集團軍不得不跟著第三集團軍後撤的速度,向著後方撤離。

  第四和第八集團軍還好,畢竟是有秩序的撤離。但接近於潰散的第三集團軍為了加快撤退的速度,一路上可謂是丟盔棄甲,將不便於攜帶和轉移的火炮,重機槍和部分炮彈,彈藥以及物資,全部丟在了前線陣地和撤退的路上。

  如果不是桑河到德涅斯特河一線擁有河川之險,恐怕德國軍隊要一路前進,佔領整個波蘭地區了。

  8月7日,稍作休整的俄國軍隊在桑河附近重新組織了防禦陣地,企圖和德國軍隊決一死戰。

  但此時的俄國軍隊在火力方面已經居於絕對的劣勢,德國繳獲了俄國大量的火炮和重武器,在火力方面對俄國軍隊已經形成絕對的碾壓。

  很明顯,用幾天時間倉促建成的俄國防線根本不能阻擋德國人的進攻。

  在德國人猛烈炮火的轟炸之下,俄國軍隊每天都要損失上萬名士兵,德國人的傷亡卻微乎其微。

  如果不是俄國西南方面軍總司令伊凡諾夫下了死命令,要求第三,第四和第八集團軍不惜一切代價擋住德國人的進攻,恐怕波蘭告破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俄國士兵在德國人猛烈的轟炸之下,和德國士兵已經形成了相當的默契。

  每逢德國人的轟炸,俄國士兵就會龜縮在陣地之內,抓緊時間休息或者補充體力。

  而德國人的炮火聲停止之後,俄國士兵紛紛登上戰壕,用步槍和少量的機槍對德國軍隊發起反攻。

  甚至在德奧聯軍相當靠近陣地之時,還會有大量俄國士兵跳出來和德奧軍隊近身肉搏,用生命和肉體阻擋德奧聯軍的步伐。

  雖然德國在火力和武器裝備方面具有優勢,但在拚刺刀環節,俄國士兵人數上的優勢又顯現了出來。

  冷兵器的交戰,終究還是靠數量取勝的。雖然俄國軍隊不能在短兵相接中取得完全勝利,但仍然用士兵們的肉體和生命,將德國軍隊短暫的阻攔在桑河防線。

  當然,德國人也不是沒有應對的方法。在突擊的軍隊止步不前之時,德國人正在向前線陣地運輸著大量的物資和補給,同時還有源源不斷的援軍抵達。

  這也讓德國人的火炮可以肆無忌憚地向俄國人開火,炮火幾乎籠蓋了整個俄國陣地。

  當然,對於俄國來說也不是沒有好消息。桑河戰役打響的第四天,君士坦丁堡和約簽訂,奧斯曼帝國正式退出了戰爭。

  這也代表著巴爾乾諸國數十萬的軍隊可以投入到東線戰場,奧匈帝國的東南部邊境岌岌可危。

  1915年8月13日,巴爾乾諸國軍隊在奧匈帝國邊境集結,對奧匈帝國的邊境展開了猛烈進攻。

  這其中,又以塞爾維亞人的進攻最為凶猛。馬丁師長帶領著數十萬的巴爾乾軍隊,從黑山,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的邊境,分別向薩拉熱窩,多瑙河和喀爾巴阡山脈發起進攻。

  黑山方向的軍隊包括黑山8萬軍隊,希臘5萬軍隊,澳大拉西亞8萬軍隊共計21萬人。

  塞爾維亞方向包括塞爾維亞的25萬軍隊,希臘的10萬軍隊共計35萬人。

  羅馬尼亞方向只有羅馬尼亞軍隊的20萬人,但喀爾巴阡山脈北部也有俄國軍隊,可以互相協同作戰。

  有了巴爾乾諸國的加入,俄國方面面臨的壓力瞬間小了很多。

  但讓俄國沒想到的是,奧匈帝國在南部邊境組織了將近20萬軍隊防守,並且從其他地區抽調了15萬人,並未調走和德國協同作戰的軍隊。

  奧匈帝國明顯在賭,賭德奧聯軍能在巴爾乾諸國攻破奧匈帝國邊境之前,殲滅俄國的主力部隊,讓俄國元氣大傷。

  到那時,上百萬德奧聯軍再揮師南下,巴爾乾諸國的軍隊自然不是對手。

  1915年8月17日,俄國人並未等來奧匈帝國的撤軍,但卻等來了德奧聯軍更加瘋狂的進攻。

  而此時,俄國軍隊在桑河一線已經堅守了十天的時間,也付出了十多萬人的傷亡,第四和第八集團軍損失慘重,第三集團軍的可戰兵力更是不足滿編時的四分之一。

  用一句比較貼切的話來形容目前俄國的這三個集團軍,那就是強弩之末。

  8月18日,隨著德奧聯軍的挺進,俄國人不得不放棄了普熱米斯爾。

  要知道,當初俄國人佔領普熱米斯爾的時候,就耗費了大量的人員傷亡。

  面對著這樣的戰略要地,如果俄國軍隊不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絕對不會白白放棄這樣的地盤。

  隨著俄國人的緊急撤退,興登堡和魯登道夫當機立斷,決定展開追擊,並且全線發動大規模攻勢。
    此時的中央突破戰術已經完全成功,德國人動用了上百萬德奧聯軍,第11集團軍打開的口子直接突破,力求給予俄國軍隊致命一擊。

  事實上他們確實也做到了。本來俄國西南方面軍已經如同強弩之末,面臨德國軍隊的全面進攻,俄國軍隊崩潰的很快。

  八月底,俄國西南方面軍全面敗退,不僅將佔領的加利西亞拱手讓人,甚至已經撤退到了波蘭後方。

  這場耗時將近一個月的果爾利策戰役,以俄國軍隊的全方面慘敗為告終。

  德奧聯軍付出了不到十萬人的傷亡,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奧匈帝國軍隊。

  俄國方面,傷亡人數高達50萬人以上,被俘虜的俄國士兵也有超過30萬人。

  不僅第三集團軍幾乎全軍覆沒,第四和第八集團軍也各損失了十多萬人,裝備和物資的損失更是無可計數。

  同時,俄國在丟失加利西亞之後,前幾次對奧匈帝國作戰的戰果也幾乎化為烏有。

  奧匈帝國重新佔領加利西亞之後,俄國人再想攻佔這片地區就難了。

  更重要的是,德奧聯軍有了充足的時間和機會,去抵抗甚至擊敗巴爾乾聯軍。

  當然,俄國人的損失也遠遠不止這些。

  這場慘敗之後,俄國軍隊的士氣驟降,士兵們對於抵抗德奧聯軍似乎沒有了信心。

  部分俄國軍官更是畏敵如虎,看到德國人的軍隊,就嚇得慌不擇路的逃跑。

  普通士兵的反戰情緒也開始蔓延,士兵們恐懼死亡,厭倦了沒有任何戰果的戰爭。

  在俄國政壇,這場失敗也引起了整個政壇的地震。如果說之前的俄國政府和尼古拉二世還能壓製住國內的叛亂的話,那麽在這次戰敗之後,尼古拉二世似乎已經控制不住國內的局勢。

  在聖彼得堡和莫斯科紅場都發生了示威遊行,憤怒的群眾不僅要求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還要求把善權誤國的皇后送進修道院,把宮廷寵臣拉斯普京絞死,還俄國政壇一個安寧。

  作為老牌列強之一的沙俄帝國,民眾們不能接受國家在戰爭中如此重大的損失。

  如果不是這場戰爭在其他地區還是比較順利的話,恐怕憤怒的民眾此時已經要求絞死尼古拉二世。

  可以說,此時整個沙皇俄國都一片混亂。如果不是阿瑟提前布局,控制了一些革命黨的話,恐怕此時俄國已經爆發了叛亂,尼古拉二世離被推翻也就不遠了。

  為了應對國內目前非常嚴重的危機,尼古拉二世決定,出動哥薩克騎兵對騷亂地區進行武裝鎮壓。

  甚至如果騷亂過於嚴重,尼古拉二世特意授權給哥薩克騎兵指揮官,可以對示威遊行的人群攻擊。

  武裝鎮壓示威遊行是最後的選擇,也是尼古拉二世無奈的選擇。

  一旦對示威遊行的人群動用武力,甚至讓人群產生傷亡,也代表著尼古拉二世和沙皇專製走向了俄國人民的對立面。

  如果平息騷亂失敗,那麽俄國人可能不會要求換君主,反而會要求消滅整個君主製。

  除了國內的各種危機之外,在前線戰場上,俄國人的處境也十分糟糕。

  果爾利策戰役戰敗之後,俄國的戰略狀態已經處於極度危險的地步。

  整個西南方面均只剩下三個不滿編的集團軍,加起來的士兵人數也只有五十多萬。

  雖然西北方面軍還有八個集團軍,但西北方面軍被一部分德國軍隊牽製,所處的位置對於戰爭來說也十分不利。

  從地圖上就能夠看出,整個東線的俄國軍隊已經被南北兩翼的德奧聯軍形成了半圓形的包圍。

  德奧聯軍如果從南北兩翼正面夾擊,前線戰場上的所有俄國軍隊將會被一網打盡。

  德國參謀部當然不會放過如此有利的機會,但究竟采用怎樣的謀略來實現包圍所有俄國軍隊的計劃,德國參謀部最高層的決策其實並不統一。

  目前德國軍方話語權較高的有兩方勢力,一方為德國總參謀長法金漢,一方為剛剛在東線戰場取得大勝的東線總指揮官興登堡和魯登道夫。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