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424章 凡爾登野望
  第424章 凡爾登野望

  雖然尼古拉二世的大手筆訂單讓俄國在協約國大出風頭,但很明顯,現在戰爭的主角並不是東線,而是已經平靜許久的西線戰場。

  德奧聯軍想要殲滅俄軍主力的計劃破滅之後,奧匈帝國的主力軍隊就不得不南下回援,抵抗巴爾乾軍隊帶給奧匈帝國的嚴重壓力了。

  而德國的注意力暫時也放到了西線,因為英法為了減輕俄軍在東線的壓力,決定發動新一輪大規模攻勢,順便尋找攻破德國防線的契機。

  目前的歐洲戰爭已經進入了漫長的消耗戰階段,局勢其實也已經逐漸明朗。

  協約國目前具有明顯的優勢,與其說是協約國的軍隊打敗了同盟國的軍隊,不如說是協約國更發達的經濟和更豐富的資源打敗了同盟國。

  所有國家在戰爭中的消耗都是巨大的,為了這場戰爭,德國對農場實行了監督,征收所得稅,並且在一些地區實行了實物配給制度。

  英法也同樣如此,隻為給前線籌集更多的資源和糧食,強化國民經濟的軍事化,全力為戰爭服務。

  在這一時期,還誕生了一個新詞語,也就是所謂的工業動員。

  在戰爭爆發的這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各國軍火工業急速擴張,所有工廠進入戰爭的無底洞,服裝廠改為生產軍裝,各種機械裝備廠改為生產武器裝備,子彈,炮彈等。

  大量的婦女也走進工廠,為前線的將士們生產軍盔,軍裝和各種子彈。

  部分婦女在軍盔和服裝裡塞上寫好的紙條,來慰藉前線士兵們受傷或疲憊的靈魂。

  但不得不承認,這一招確實很有效。來自後方女士們的鼓勵,前線部分將士確實爆發了非同一般的鬥志。

  各國軍工業的擴張十分誇張,特別是德國和奧匈帝國。

  到十月份,德國的步槍和炮彈產量已經增加一半以上,機槍和大炮的產量翻了將近三倍。

  就連剛剛被世界各國所重視的飛機,德國也已經能夠做到年產上千架。

  奧匈帝國的武器產量增長雖然沒有這麽誇張,但各種類型的武器年產量也增長了一半以上。

  協約國整體來說軍工業增長並沒有這麽誇張,畢竟除了俄國之外,英法和澳大拉西亞全部都是軍工產品出口大國,在戰爭前的武器裝備就已經暢銷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對於協約國來說,相較於軍工業,軍隊規模的擴張才更加誇張。

  戰爭剛剛爆發時,也就是1914年8月初,協約國士兵最多的國家是俄國,但總士兵人數也只有不到200萬。

  但截止現在,俄國已經累計投入超過400萬軍隊,法國也投入了超過300萬軍隊,英國120萬,澳大拉西亞55萬,意大利60萬,比利時35萬,羅馬尼亞25萬,塞爾維亞35萬,希臘15萬,黑山8萬。

  協約國投入這場戰爭的士兵總人數已經超過一千萬,死亡超一百萬,受傷三百萬人(累計)。

  而同盟國方面,德國投入了350萬軍隊,奧匈帝國200萬,保加利亞30萬,奧斯曼土耳其帝國55萬,共計六百多萬軍隊。

  目前保加利亞和奧斯曼帝國也將退出戰爭,而德國和奧匈帝國加起來500多萬軍隊中,死亡人數已經將近100萬,受傷人數高達150多萬。

  當然,這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奧匈帝國貢獻的戰績。奧匈帝國被俄國用一場戰役打敗,當時死傷人數就高達數十萬,也讓奧匈帝國差點一蹶不振。

  這場戰爭已經導致參戰國家死亡人數超過200萬,受傷人數將近500萬,經濟損失更是不可計數。

  正因為如此,無論是同盟國和協約國,此時已經無法後退一步。

  這也不能承擔戰爭失敗帶來的後果,不只是民眾的憤怒,還有來自敵國在戰後的敲詐和勒索。

  這也讓各國更加瘋狂的面對戰爭,德國已經有計劃繼續提高征兵力度,新的一年裡繼續征募至少100萬軍隊,投入東西線的作戰。

  此時德國的可戰之兵高達將近200萬,但西線軍隊目前只有100萬出頭。

  德國人秉持著更好的防守就是進攻的原則,決定在英法發動大規模戰役之前,率先對法國人的戰略重地發起突襲,在英法聯軍沒有防備之下,或許會取得奇效。

  說到德國人即將發動的突襲,就不得不提到法金漢對於將進攻重心重新放回西線的堅定程度了。

  法金漢認為,東線俄國幅員遼闊,氣候寒冷,交通不便,而且俄國擁有充足的後備兵員,已經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擊敗它。

  像聖彼得堡的進攻不會有決定性的結果,甚至在貿然挺進間,極容易重蹈拿破侖的覆轍,來一場另類的滑鐵盧。

  而西線法國戰場縱深更淺,英法聯軍已經直接威脅到了德國的腹地,德國目前的最大威脅。

  要知道,德國在西線的軍隊只有100萬出頭,而英法聯軍擁有將近300萬的作戰軍隊,雖然有相當一部分是殖民地軍隊,但仍然不能否認英法軍隊對德國軍隊的人數壓倒性優勢。

  在法金漢給威廉二世的信件中,法金漢特意提到了如今俄國的軍隊在敗北後暈頭轉向,新任俄軍總司令尼古拉二世的能力不足,短時間內不可能發起進攻。

  趁此機會,應該將50萬軍隊主力調往西線,從國內召集一部分預備役部隊,湊夠200萬軍隊,和英法大軍決一死戰。

  只要能夠打敗法國,迫使英法聯軍投降,俄國就會失去來自西方的財政和軍事裝備支持,只能對德國屈服。

  因為威廉二世對重蹈拿破侖覆轍的擔憂,再加上俄國境內已經越來越寒冷,北半球的冬天快要到來。

  以及英法即將對西線發動的大規模戰役,讓威廉二世同意了法金漢的提議,調集至少50萬主力軍隊前往西線,在西線和英法聯軍決一死戰。

  如果能夠湊足200萬軍隊,200萬對300萬,威廉二世自認為優勢在德國這邊。

  打敗了英法之後,就算俄國有澳大拉西亞的支援,也斷然不可能是德國的對手。

  但如果繼續和俄國僵持下去,英法擁有更加強大的工業實力和豐富的殖民地資源,完全可以通過地中海到黑海航線,如同一個奶媽一樣,瘋狂給俄國回血。

  雖然德國通過潛艇戰對英法來往於本土和殖民地之間的補給船進行大量的攻擊,給英法造成了大量的經濟損失。

  但英法終歸家大業大,不是只有一片荒蕪殖民地的德國能夠比擬的。
    法金漢極力主張進攻法國,因為他認為,協約國的根本是英法,英法對抗德國的根本是法國。

  只要在陸地上擊敗了法國,就相當於擊敗了至少三分之一個協約國。

  同時,還能利用法國本土給德國回血,再調轉方向擊敗俄國之後,英倫三島就只能束手就擒。

  至於本土和歐洲極遠的澳大拉西亞,法金漢認為並不足為慮。

  畢竟澳大拉西亞在歐洲沒有太多利益,沒有必要和德國死拚。只要德國佔據了足夠的優勢,憑借威廉二世和阿瑟的良好關系,完全能夠做到讓澳大拉西亞退出戰爭。

  如此一來,解決了法俄的德國,只需要瘋狂爆海軍和皇家艦隊決一死戰,就能夠完成消滅整個協約國的計劃。

  至於意大利,法金漢在計劃中沒有提到,威廉二世也沒有絲毫詢問的意思。

  就意大利表現出的戰鬥力來看,沒有其他協約國國家的幫助,意大利在陸軍和海軍方面對德國造成不了任何壓力,只需要十萬德國軍隊,配合一部分奧匈帝國軍隊,可以輕易從陸地上摧毀這個國家。

  威廉二世點頭之後,在法金漢的命令下,德國參謀部很快制定了關於新一輪攻勢的計劃,並且將新一輪攻勢的主要方向放在西線。

  根據法金漢的要求,德國軍隊並不一定要實施大規模突破,通過包圍敵人主力的方式來獲取戰果。

  只需要佔領一個在情感上被法國人奉為神聖的特殊地區,迫使法國人為了保護這個地區,不得不投入他們軍隊的每一個士兵。

  這樣,德國就能在這個地區實現讓法國人流進血液的目的,達到畢其功於一役,有效殺傷法國士兵。

  這麽一來,符合法金漢意圖的地方數量並不多,最適合的只有兩個。

  綜合考慮之下,法金漢在貝爾福和凡爾登中選擇了凡爾登,因為他覺得凡爾登對法國人來說更加重要,這讓法國人甘願流乾最後一滴血。

  其實凡爾登只是法國東北部馬斯河畔的一個小城鎮,人口只有一萬人出頭。

  但在軍事方面,凡爾登是法國最著名的要塞之一,在法國歷史中多次出現,並且和法國許多重大事件有著聯系。

  在地理位置方面,凡爾登是通往巴黎的門戶和法國防線的樞紐,地勢險要。

  凡爾登要塞是法國東部戰線的支撐點,位於協約國防線的突出部分。

  凡爾登存在,會對深入法國和比利時境內的西線軍隊構成很大的側翼威脅。

  但如果凡爾登失守,德國軍隊就能迅速地從鐵路抵達法國的多個戰略要地,並且打通了通往巴黎的通道。

  要知道,凡爾登距巴黎城區只有200公裡,有著巴黎的鑰匙和法國東方門戶之稱。

  在法國人眼中,凡爾登要塞是神聖不可逾越的地方,是法國人堅強和勇敢的象征。

  如果凡爾登失守,先不說對法國東部防線造成怎樣巨大的影響。單單在法國民間造成的沉重打擊,就足以讓法國民眾對於戰爭的樂觀程度下降一個等級。

  凡爾登被攻破之後,整個巴黎也會危在旦夕。而在法國的歷史上,敵軍攻破巴黎之日,往往就是法國政府投降之時。

  因此,法金漢認為,攻破凡爾登,就相當於攻下了巴黎。而攻下了巴黎,也就相當於攻破了大半個法國。

  雖然戰爭爆發後,法國政府在凡爾登地區修建了新的防禦體系,將要塞的建築工事和野戰堡壘結合了起來。

  但距離現在才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部分堡壘工事仍然沒有竣工,也是法金漢看到的,攻破凡爾登要塞的希望。

  當然,雖然這麽說,但凡爾登要塞絕對不是好攻破的。最基本的防禦工事體系已經形成,凡爾登絕對是法國最堅固的堡壘之一,也是最不容易攻破的堡壘。

  凡爾登堡壘地區一共有四道防禦陣地,其中三個修建自1914年。

  如果從空中俯瞰,這四道堡壘的縱深將近50公裡,大大小小的公式碉堡圍繞著要塞區域星羅棋布,其中,大部分向北突入韋爾谷地和平原。

  幾乎所有的防禦陣地都被巧妙的安排在了滿是深溝和高地的起伏不平的丘陵和森林中,這也增加了攻破這座要塞的難度。

  原有的要塞工事,新增加的野戰防禦工事和後方補給基地緊密相連,讓凡爾登要塞體系幾乎沒有任何缺點,成了一道堅固的,擁有縱深的梯次配置,足以讓任何對手望而生畏。

  法國軍隊在凡爾登要塞布置了上千挺機槍和大大小小的炮兵陣地,讓要塞的火力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毫不誇張的說,這對德國人來說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不過,法金漢選擇凡爾登的目的也正因為如此。

  正因為凡爾登要塞如此難啃,會讓法國人更加願意付出所有代價來守住這座要塞。

  法金漢認為,為了凡爾登,法國人必將投入它的全部力量,而這正是法金漢的目的。

  在德國軍隊內部的動員會議上,法金漢甚至野心勃勃地宣稱,要讓凡爾登成為碾碎法軍的磨盤,讓所有法國人流盡最後一滴鮮血。

  至於法金漢進攻凡爾登的具體計劃,這也很簡單,就是用強大的火力摧毀法國人的防禦工事,然後從馬斯河東岸實施突破,爭取在法國人還沒反應過來之前,就拿下這座堡壘。

  反應過來的法國軍隊勢必會大量增援,德國只需要在凡爾登實施進攻,便相當於進攻了所有法國軍隊。

   40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持!

    日萬已完成晚了十分鍾,所以多一千字補償。

    已更新11000/10000,超額完成任務,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