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澳洲崛起錄》第667章 擴軍和編制
  第667章 擴軍和編制

  現在的局勢相較於歷史來說還是有太大的變動了,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畢竟放任羅斯福這樣的大敵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內統治美國,這是阿瑟絕對不會允許的事情。

  羅斯福的能力可要比一戰的威爾遜總統都要強得多,是整個美國歷史上都數一數二的總統,也是美國成為世界霸主密不可分的人物之一。

  有羅斯福的美國和沒有羅斯福的美國結果會截然不同,刺殺羅斯福對澳大拉西亞來說是件好事,這是阿瑟無論如何都會去做的。

  哪怕將來這件事情暴露出來,為此背負短暫的罵名,阿瑟也絕對不會介意。

  作為一個穿越者,如果連自己的心腹大患都不能提前解決,那可真的是給穿越者丟臉了。

  不過也有個壞消息,那就是羅斯福肯定不會成為美國總統了。這代表著美國接下來的發展將完全脫離阿瑟的控制,誰也不知道經濟危機中的美國到底會變成怎樣的國家。

  或許會有激進者讓美國走向極端,或許會有另一個類似於羅斯福的人讓美國重新恢復繁榮。

  但不管怎麽樣,沒有羅斯福的美國實力肯定是被削弱的。甚至這次美國總統的爭奪也將成為美國最火熱的話題,也決定著美國能否迅速從經濟危機中脫身。

  阿瑟很期待美國接下來的改變,但在期待的同時,也不得不對美國的改變進行一些防備。

  說實話,政治局勢是瞬息萬變的。哪怕是美國,國內也不是沒有一些極端主義分子。

  再加上這次經濟危機,美國也不是沒有概率會走上極端,用對外戰爭的方式來轉移經濟危機的影響。

  畢竟說白了,美國南邊的鄰國墨西哥還是比較弱的,根本不會是美國的對手。

  再往南還能順勢控制整個中美洲,極端情況下的美國不是沒可能這麽做。

  做好準備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擴充澳大拉西亞的軍備。海軍造艦計劃被通過之後,陸軍的擴軍計劃也很快在進行中了。

  值得一提的是,海軍的九艘航空母艦其實也相當於兩百多艘飛機的建造,再加上飛機造價太過昂貴的原因,空軍的規模暫時就不需要擴張了。

  目前擴軍的重心放在了陸軍,目的是將澳大拉西亞的軍隊規模擴張到和頂級列強一個級別。

  按照目前的世界各國陸軍總人數來看,俄國人還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的。

  俄國本來就擁有列強中最多的人口,再加上之前的內戰和戰爭威脅,保持接近百萬的軍隊規模也就不奇怪了。

  僅次於俄國軍隊規模的是法國。當然,經濟危機爆發之後,法國也削減了軍隊的規模,目前隻維持在42萬左右。

  接下來是大英帝國,陸軍總人數仍然保持在35萬,這些絕大多數都是英國本土軍隊,殖民地軍隊和自治領地的軍隊並沒有算入其中。

  第四名島國,陸軍總人數25.7萬人。島國在一戰後經歷了連續三輪裁軍,目前的陸軍總人數只有17個師團。

  排名第五的就是澳大拉西亞,陸軍總人數達到了25.45萬人,和島國的軍隊規模沒有太大差距,也可以理解為並列第四。

  之後的第六名是意大利,在墨索裡尼的帶領下,意大利的陸軍總人數大約在20萬左右。

  第七是德國,德國的陸軍人數被嚴格的限制在15萬人。但如果按照戰鬥力來算的話,由精銳軍官編制而成的德國軍隊反而是戰鬥力最強的,也印證了濃縮的就是精華這句話。

  第八名是奧地利帝國。奧地利帝國的陸軍總人數大約在12萬左右。因為失去了匈牙利的原因,再加上大量領土的縮減,導致奧地利帝國失去了大量的人口,陸軍總規模也被嚴格地限制在12萬左右。

  可以發現一個比較鮮明的特點,美國這個沒有遭受任何限制的強大列強,它的陸軍總規模居然落後遭到限制的德國和奧地利帝國。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戰後美國的國策和國會的吝嗇了。

  雖然美國在一戰中大多都是打醬油的角色,但一戰獲勝後美國還是很自豪。

  美國政府大意的以為,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爆發大規模的戰爭,人類將迎來漫長的和平時代。

  這也讓美國直接放棄了備戰,將原本都不太多的軍隊規模一再縮減,目前的美國陸軍總人數甚至已經不足十萬人。

  只是單純的縮減人數還不是美國國會的目的。在幾任比較保守的美國總統的統治下,美國國會大量縮減了對陸軍的軍費,也讓美國的軍備幾乎沒再更新過,仍然還是一戰後那樣。
    如果不是當時的流感危機世界聯盟差點促成了聯合攻佔美國的決議,恐怕現在的美國早就將陸軍人數裁撤到五萬人左右了。

  畢竟對於美國這樣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國家來說,只要海軍能將東西兩個大洋守住,陸地上就基本沒有什麽困擾。

  雖然南北有兩個鄰國,但加拿大只是一個自治領,人口比美國少的多。

  而墨西哥一直以來就是美國的手下敗將,美國包括加利福尼亞州,新墨西哥州等土地都是從墨西哥佔據的。

  這種情況下,美國自然也不會懼怕墨西哥,這也代表著美國的陸上壓力幾乎為零。

  雖然澳大拉西亞的陸軍總規模幾乎和島國並列世界第四(隻算列強),但阿瑟還是不滿意這樣的結果。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美國的變數,很有可能讓美國和島國走在一起,讓澳大拉西亞腹背受敵。

  這樣的情況下,維持足夠數量的海陸空三軍就變得很有必要。甚至除了維持常規軍隊之外,還要建立緊急情況下的備戰措施,確保在短時間內就能征召上百萬新兵加入軍隊,為國家而戰。

  關於擴軍,國防大臣托馬斯約翰森也很快拿出了計劃書交給內閣。

  澳大拉西亞之前的軍隊規模是兩個近衛師,十個常規步兵師,兩個騎兵師,四個炮兵師和一個坦克師。

  因為幾乎將所有的土著全部驅逐的原因,澳大拉西亞也沒有殖民地軍隊了,只有近衛軍和常規軍兩種全部由澳大拉西亞人組成的軍隊。

  因為上次的擴軍只有國防軍的原因,這次的擴軍也加上了近衛師,預計將直接擴充十個師,澳大拉西亞的陸軍規模超過英國,達到僅次於俄國和法國的世界第三(隻算列強)。

  首先,兩個近衛師擴充成兩個近衛步兵師和一個近衛騎兵師。雖然近衛步兵師中也有騎兵團的編制,但沒有單獨的騎兵師。

  雖然坦克已經研發出來,但騎兵在一些地形的作用也不是坦克能夠替代的,至少在幾十年內會是這樣。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軍隊的擴張,澳大拉西亞的最高軍隊編制也不再是師,而是由多個師組成的軍。

  首先就是兩個近衛步兵師和一個近衛騎兵師,這些近衛軍隊將直接合並成近衛軍,滿編總人數大約5.2萬人,負責駐扎在首都特區和聖阿瑟堡附近,保護王宮以及阿瑟的安全。

  除此之外就是常規式的擴張。

  步兵師的數量擴張到15個,騎兵師的數量擴張到4個。再加上3個坦克師,6個炮兵師組成了澳大拉西亞共計26個師,超過35萬人的龐大常規軍隊。

  步兵一師,二師,三師和騎兵一師,炮兵一師組成常規軍第一軍,軍長是原第一師師長西爾維奧,參謀長是原第二師師長菲裡茨,這兩人都是中將軍銜。

  步兵四師,五師,六師,七師和炮兵二師組成第二軍,軍長是原第三師師長巴特羅,總參謀長是原第四師師長斯科特,中將軍銜。

  步兵八師,九師,十師,十一師,炮兵三師組成第三軍,軍長是原近衛第二師師長馬丁,參謀長是原第一師總參謀長赫爾曼,中將軍銜。

  步兵十二師,十三師,十四師,十五師組成第四軍,軍長是原近衛一師總參謀長巴弗德,總參謀長是原近衛二師總參謀長肯尼斯。

  騎兵二,三,四師組成第五軍,軍長是維克多,總參謀長是伊恩。

  炮兵四師,五師,六師組成第六軍,軍長是伊戈爾,總參謀長是羅比。

  坦克一師,二師,三師組成第七軍,軍長是卡爾,總參謀長是薩拉爾。

  經過這樣的擴編和改製,澳大拉西亞將擁有一個近衛軍和七個常規軍,軍隊規模和實際作戰能力要比之前強的多。

  當然,這些新任的軍長能否統籌管理更多的士兵也是一個問題。澳大拉西亞之前的軍隊編制最高就是師級別,這下直接擴張到軍,對於以軍為編制的軍隊的最高指揮官的能力是十分考驗的。

  軍長和總參謀長相當於一支軍隊的大腦。如果大腦運轉出現了問題,這支軍隊的戰鬥力也會出現問題。

  但同樣的,如果大腦表現的特別優秀,這對以軍為單位的軍隊的戰鬥力加強是十分有效的,也是戰場出名將的最好體現。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萬,已更30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